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侠  孙巍巍 《城市建筑》2014,(13):14-16
本文研究了群聚消费与城市综合体开发中多元价值的联系,并选取CCDI悉地国际近年来独立完成以及与境外事务所联合设计的一些独特项目实例,试图归纳和拓展城市综合体多元价值的几条线索,其中包括文化建筑与商业空间的关系、塑造更开放的城市场所、对交通和机动性的考量、对办公功能的再思考、高科技与建筑的互动关系等.这些价值线索的相互叠合,完善了综合体作为城市最大体量开发项目所必须承担的公共责任.  相似文献   

2.
城市建筑综合体已经成为中国高密度人居环境下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学界对作为其核心内容的协同效应的内涵及外延价值、正面及负面作用、产生及促进的影响等缺乏认识。本文将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协同效应分为直接协同效应、间接协同效应以及场所协同效应三种类型,从经济价值、空间价值和城市价值三个层面进行剖析,并指出当今中国城市建筑综合体建设的误区。  相似文献   

3.
城市建筑综合体已经成为中国高密度人居环境下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学界对作为其核心内容的协同效应的内涵及外延价值、正面及负面作用.产生及促进的影响等缺乏认识。本文将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协同效应分为直接协同效应、间接协同效应以及场所协同效应三种类型.从经济价值、空间价值和城市价值三个层面进行剖析.并指出当今中国城市建筑综合体建设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郭香珍 《山西建筑》2012,38(25):27-28
结合我国项目建设程序,对城市建筑综合体在项目建设前期规划工作进行了探讨,分别阐述了城市建筑综合体在决策阶段和规划设计阶段的开发思路及工作要点,并指出城市建筑综合体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建筑和人口密度的不断升高,紧凑型城市中,立体化成为城市空间发展的趋势。在此背景下,城市综合体更加强调有限空间内复合更多功能的同时,通过空间设计实现多元价值,提升周边城市区域活力。该文从基面角度分析城市综合体空间特征,并基于城市空间立体化演变的逻辑,结合现有的城市综合体案例进行研究总结,提出了城市综合体空间环境的优化设计策略,即基面连接策略、地面化策略和协同策略,以促进城市综合体功能运行和价值实现。基于前期理论,本研究以成都市新都超线公园这一城市综合体项目为案例,通过Massmotion、Depthmap分析以及运用眼动仪设备,对其设计进行了定量的分析,验证了相关基面设计策略对于城市综合体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6.
“城市组合空间”是城市建筑综合体与城市公共空间、公共交通系统相叠合产生的空间集合和空间关系.基于间接协同效应视角对其定义、类型以及价值展开讨论,通过对上海正大广场、龙之梦购物中心及香港又一城的调研,比较研究不同类型的城市组合空间对城市建筑综合体内部空间活力、出行方式及外部出行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深圳市宝能笋岗物流中心城市综合体项目为例,从HOPSCA外部空间环境与城市要素的关系出发,具体结合项目基地本身的城市特质,遵循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的原则,采用现代建筑的设计策略与手法,而满足城市综合体中各种要求。本文尤其关注如何将城市要素真正融入到现代城市综合体设计当中,创造出真正城市的建筑。  相似文献   

8.
丁纪强 《居业》2021,(6):5-6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商业综合体在各个城市已经非常普遍,是城市功能多元集约化、建筑体量巨型化、城市形象艺术化和城市价值复合化的产物.独特的商业综合体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座城市的形象,基于此,本文将以西安浐灞区腾讯云项目为例,探讨建筑现代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9.
周朝亮 《建材世界》2023,(1):109-111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就是城市建设与规划的持续增加。在全国,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关联性,而在整个城市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城市的综合体有着重要的价值,也别是商业综合体建筑,不仅关系到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也关系到城市的建设质量。论文基于对城市综合体建筑的空间设计与研究,分析了综合体建筑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法,其目的在于能够有效促使城市的综合体建筑空间设计并促使城市居民有更好的生活体验,促使城市居民有更高质量的城市生活享受。  相似文献   

10.
艾侠 《新建筑》2014,(3):82-85
立足于作为中国城市化主流产品的城市综合体建筑类型,试图探寻其在纯粹建筑学意义之外的价值现象。建筑师作为专业服务者,须要在学术意义之外面对更多维度的思维考验。从城市的密度、公共空间、机动性、在地化、文化植入等几个价值关键词出发,剖析了CCDI近年来几座超大尺度的复合建筑的设计哲学,并从中归纳出一种在多元价值与建筑学意义之间建立平衡的技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