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型鳍片管是一种新型高效强化传热管。对一定结构的H型鳍片管与螺旋翅片管换热器进行了比较性半工业试验研究,得到了H型鳍片管换热与阻力准则关系式,并与相同结构参数的螺旋翅片管进行比较。根据实验结果得出:H型鳍片管换热与阻力特性均优于同结构参数的螺旋翅片管。  相似文献   

2.
基于Fluent平台,建立起H型鳍片管的三维物理模型。利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单根H型鳍片管的稳态传热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单一变量变化模型的建立,找出其高度、厚度、宽度、基管直径以及入口烟气流速变化对H型鳍片管传热与阻力特性的影响规律。鳍片效率随着高度、宽度的增加而降低,随鳍片厚度增加而上升;鳍片传热性能随着高度、宽度、厚度、管径的增加分别上升;鳍片阻力随着烟气流速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通过对模拟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基管直径为36 mm时,H型鳍片管综合能力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介绍计算H型鳍片管肋效率的方法,即通过使用Fluent软件,对H型鳍片表面的温度场进行模拟,计算出鳍片表面各处温度与外界的换热量,从而得出肋片效率;比较了双H型与单H型鳍片管的肋效率,并分析了管外对流换热系数、导热系数、管内工质温度以及管外流体温度等因素对H型鳍片管省煤器肋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管外对流换热系数和导热系数对肋片效率的影响较大,管外温度和管内温度对肋片效率的影响较小,管外温度的影响最不明显,可以对H型鳍片管的换热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H型鳍片管束传热及流阻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H型鳍片管束的鳍片肋效率、流体物性以及管外壁温度与肋基温度差异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H型鳍片管束各结构参数对管束传热特性、流阻特性及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u随鳍片节距和厚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随鳍片开缝宽度和纵向管间距的增大而增大,随横向管间距的增大而减小;Nu随鳍片高度的增大,在低Re时与鳍片高度成正比关系,在高Re时与鳍片高度成反比关系;Eu随鳍片厚度、高度以及纵向管间距的增大而增大,随鳍片节距、开缝宽度以及横向管间距的增大而减小;综合因子j/f随鳍片高度、开缝宽度的增大而增大,随鳍片厚度、横向和纵向管间距的增大而减小,随鳍片节距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相似文献   

5.
在锅炉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中,螺旋型鳍片管和H型翅片管是常用的2种扩展受热面型式.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表明,螺旋型鳍片管的传热性能优于H型翅片管;而磨损和积灰等特性与受热面型式没有直接关系,是由烟气流场分布、锅炉燃用煤种以及吹灰器类型和布置方式等因素决定.螺旋型鳍片管更适用于低温省煤器、净烟气加热器等小温差传热场合.  相似文献   

6.
H型鳍片管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及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Fluent软件,利用Realizable κ-ε湍流模型对H型鳍片管的传热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管排数与纵向间距对H型鳍片管传热系数的影响.在计算的基础上得出了H型鳍片管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并对该公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烟气流速越高、纵向管排数越少、纵向间距越大,传热系数越大;计算值最大误差为8.3%,最小误差为5.6%;该公式计算结果与验证算例、文献试验值及已有公式的结果较吻合.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鳍片管束结构与传热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鳍片管代替光管省煤器的改造设计和应用情况。分析了鳍片管的直径、鳍片高度、厚度、管间距等参数及管束布置方式对省煤器传热特性、阻力特性、积灰和磨损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鳍片管省煤器受热面优化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8.
H型鳍片管传热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天况  王振滨 《锅炉技术》2007,38(4):6-10,14
采用MATLAB程序对于描述H型鳍片中传热过程的偏微分方程求解,对于影响传热过程的各个结构因素和热力参数进行了分析,得出优化鳍片管性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椭圆管百叶窗翅片换热器三维模型,对椭圆管翅式换热器空气侧传热和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管径、管排数、翅片间距对椭圆管翅式换热器空气侧传热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管排数为1~3时,椭圆管百叶窗翅片换热器空气侧换热系数随换热器管排数的增加而降低,最大降幅达17.1%;椭圆率为2:3的椭圆管翅式换热器综合性能最好,与同周长圆管管翅式换热器相比,换热性能提高了10.1%,降阻幅度达32.3%;随着风速的提高,翅间距对管翅式换热器换热性能及阻力影响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0.
吕玉坤  卢权  徐国涛  马强 《节能》2007,26(11):10-13
利用FLUENT软件对省煤器横截面积恒定的4种矩形鳍片管的传热和流动特性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并编程计算分析了四种鳍片的换热效率。结果表明:恒重时,随鳍片厚度肋效率增大,其对流换热效果增加,但流动阻力也增大;5mm×20mm矩形鳍片管的换热效果较高并且流动阻力系数较小,其综合强化传热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简单介绍了H型鳍片管省煤器的技术特点,如防磨、防积灰、节约尾部烟道空间等等、并通过在煤粉锅炉上的使用实例,对H型鳍片管省煤器的布置方式、结构特点及传热计算做了一些分析对比,并与传统的光管省煤器进行了经济性方面的比较,分析了H型鳍片管省煤器在150 MW以及以下煤粉锅炉上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唐逸  耿鹏云  鄂广全 《节能技术》2007,25(6):512-515
本文基于能量平衡方程,建立了土壤源热泵U型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的非稳态传热模型,用所建立的传热模型对土壤源热泵冬季取热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研究了不同物性土壤温度及U型埋管出口流体温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土壤物性对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采用间歇运行方式提高了换热器换热能力.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得出的结果,可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3.
H型鳍片管性能优化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Fluent平台,利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H型鳍片管的传热特性、阻力特性和综合性能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当烟气流速越高、翅片高度越小、翅片节距越小、管束横向节距越大、管束纵向节距越大时,H型鳍片管的传热系数越大;当烟气流速越高、翅片高度越大、翅片节距越小、管束横向节距越小、管束纵向节距越大时,H型鳍片管的流动阻力越大;当相对翅片高度为h/d=2.105、翅片节距越小、管束横向相对节距为s1/d=2.237、管束纵向节距越小时,H型鳍片管的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4.
《动力工程学报》2016,(5):389-394
对矩形鳍片管、螺旋型鳍片管、H型鳍片管和双H型鳍片管进行了三维气固两相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基管及鳍片的磨损特性.结果表明:螺旋型鳍片管基管附近流场速度较大,使得其基管磨损较其他3种鳍片管更严重;H型鳍片管和双H型鳍片管鳍根附近颗粒质量浓度较大,鳍片开口处轴向速度的存在减小了颗粒的撞击角度,减轻了对鳍根的磨损;双H型鳍片管不仅刚性好,而且其基管和鳍片的抗磨损性能都较好.  相似文献   

15.
对Φ38 mm管径下三种不同管排纵向间距的H型鳍片管束气侧的传热与阻力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考虑管排纵向间距变化的H型鳍片管束的传热准则数及阻力系数关联式,并将试验结果与相关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管排纵向间距越大,气侧传热性能越高,阻力系数越大;在计算其他文献中相同管径传热准则数时,所得关联式计算结果与原始数据相差较小。该试验为H型鳍片管束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节能》2017,(12):31-33
针对地源热泵单U型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特性,根据岩土体自恢复实验台,利用Gambit软件建立了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模型,并通过Fluent软件模拟分析了不同的管间距、不同的流速以及不同进口水温对单U型地埋管换热器换热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节能》2017,(12)
某135MW循环流化床机组,锅炉运行中发现排烟温度高,大量烟气余热未充分利用,影响了机组的整体经济效益。采用烟气余热三级换热技术对机组烟气系统进行改造,第一级在引风机出口至脱硫增压风机入口烟道上安装H型鳍片管换热器(FGC1),第二级在第一级的后面安装形式相同的H型鳍片管换热器(FGC2),第三级采用氟塑料换热器(FGC3),布置在脱硫塔出口烟道。烟气余热三级换热技术能够适应由于煤质和气候环境的变化,在保证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条件下,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显著。所提出的烟气余热品质提升并逐级利用的三级换热技术是一种创新技术,符合我国节能减排的政策,对于更大型的电厂应用也有良好的示范作用,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利用FLUENT软件对省煤器横截面积恒定的4种矩形鳍片管的传热和流动特性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并用场协同理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Re数在2 000~5 000范围内,5 mm×20 mm矩形鳍片管的换热区域速度场和温度场协同度较高并且流动阻力系数较小,其综合强化传热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以水为介质,采用k-ε模型,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5种不同结构的螺旋扭曲椭圆管换热器的管外壳程传热与流阻性能,并和采用椭圆管作为换热部件的换热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螺旋扭曲椭圆管换热器壳程有较好的强化换热特性,螺旋扭曲椭圆管的几何尺寸和流体流动速度对壳程传热与流阻性能有重要影响.通过数值模拟所获得的规律为螺旋扭曲椭...  相似文献   

20.
张昌建  苗艾印 《节能》2019,(1):59-62
换热设备的应用遍布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能源成本的升高和碳排放量的增大,采用简单、高效的方式提高换热设备的传热效率对于节能、增效意义重大。螺旋纽带技术作为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的强化传热技术,强化传热的同时兼具防垢的性能,非常适用于现有设备的技术改造。采用实验的方法对光管换热器和装有自转螺旋纽带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及压降ΔP进行测定,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在管道流速为1.5 m/s,加装螺旋纽带装置后换热器传热系数和管侧流体压降数值比光管时提高了近1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