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实现了在常规六价铬电解液中,使自润滑(CF)。固体微粒与铬共沉积。经分析Cr—(CF)_n复合镀层的显微结构中,(CF)_n微粒分布均匀,无集中现象。实验证明,在干摩擦条件,Cr—(CF)_n复合镀层耐磨性与纯铬层相近,而摩擦系数比纯铬层小。本文并介绍了Cr—(CF)_n共沉积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复合材料有了很大发展,然而有些情况下并非需要整体复合材料,复合镀解决了这个问题,成为制造复合材料的一种新方法。所谓复合镀,是指在电镀或化学镀溶液中加入第二相不溶性微粒或纤维等,通过搅拌使之与金属或合金基质发生共沉积,形成复合材料镀层。  相似文献   

3.
陈宇 《轴承》2000,(1):39-42
较多试验证明:污染物对轴承使用寿命产生在影响。污染分为物理污染和化学污染两种,造成物理污染的固定微粒是通过密封件或油孔进入轴承的外部物质或轴承零伯磨损剥落的微粒。化学则是各种液体,主要是水通过各种途径进入轴承内引起的。文中介绍了用于计算受物理污染轴承寿命方程式的五种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含有阳离子或阴离子表面带电基因的热敏微粒凝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分散体在25℃时能有效地吸附水溶液中的离子。在这种条件下,微粒凝胶粒子如同海棉状的物质,是具有许多孔隙的球状结构。在50℃时,微粒凝胶粒子发生可逆收缩,体积减少,因此大量吸附在闭塞孔隙中的物质被释放出来,同时粒子表面的有效电荷密度增加,用于微粒凝胶颗粒聚合反应的离子引发剂的性质,对各类离子的亲合力有重要的影响,从而影响被吸附物质的总量  相似文献   

5.
NO2和O3氧化柴油机微粒的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油机微粒物质(PM)后处理最有效的措施是微粒捕集器(DPF)技术,而DPF技术的关键点在于其再生。为了降低DPF的再生温度,首先采用玻璃纤维无胶滤筒捕集PM,然后在管式反应器内加入氧化性气体氧化PM,并通过试验对比研究了NO2和O3对PM的氧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NO,氧化PM的起燃温度为250℃,而O3在155cc时开始明显氧化PM,适宜温度为200℃~240oC;提高了臭氧或NO2气体浓度,明显加快了氧化速度;O3可以在低温下快速氧化PM,且不需任何催化剂。  相似文献   

6.
利用多向锻造及时效处理技术加工变形铝合金,使铝合金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塑性.研究结果表明,试样组织显著细化且超细的第二相微粒弥散分布,抗拉强度和硬度大幅度增加且塑性良好,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396.3 MPa和11.08%.锻件强度的大幅度提高,是由于组织显著细化且超细的第二相微粒弥散分布;经多次累积应变和时效处理改善晶界状态,同时,时效处理也减少锻造应力,使锻件的塑性增强.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电镀镀液无论如何复杂,都只能是单一的液相,而铁基复合电镀(以下简称复合镀铁)的镀液却有液相和固相两相同时存在,这种采用电化学的方法使固体微粒与金属离子共沉积,所获得的镀层被称为复合镀层。在复合镀层中,由于固体微粒均匀弥散分布在镀层中,因此,复合镀层综合了镀层中基质金属和固体微粒性能的特点,从而大大地改善了镀层的性能。日前已研制有Fe-Al_2O_3和Fe-SiC两种复合镀铁镀液。其配制方法是在处理好的单盐氯比亚铁电解液中,加入经过活化处理的Al_2O_3或SiC微  相似文献   

8.
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实现铁谱图像诊断自动化是铁谱技术发展的目标.介绍了基于微粒群优化(PSO) 算法与模糊C均值 (FCM) 聚类算法相融合的图像分割方法并分析了其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行为的微粒群优化(QPSO)算法与FCM算法相融合的图像分割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铁谱图像进行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收敛速度快,设置参数少,具有更高的精确性和稳定性,是一种更有效的铁谱图像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 5.微粒在直管中的运动管道和部件的内表面在制造、加工、存放和准备组装的过程中会被杂质污染.若在组装前不去掉散落或粘在内表面上的杂质,杂质将被带入系统.除了有粘性的微粒之外,这些污染物将以自由游离的状态存积在管道或部件的下表面上. 无论是游离的还是粘于表面的污染杂质微粒,  相似文献   

10.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对ZL101铝合金的显微组织、拉伸断口及断口剖面进行了观察分析,研究了其拉伸断裂特征。结果表明:ZL101铝合金的拉伸断口为准解理特征,可见第二相(硅共晶体和AlFeMnSi相)沿断口分布;裂纹在第二相粒子的尖锐和凹角处(即应力集中处)萌生,并沿第二相扩展,该过程会拉开(拉断)第二相粒子,并使横向粒子产生变形;韧窝特征是由脆性第二相被拉开后发生塑性变形产生;舌状花样是裂纹沿一定取向晶面扩展,并造成颗粒相变形产生;撕裂棱是裂纹扩展至两个以一定角度相交的第二相时,扩展方向发生较大改变产生。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全自动激光粒度分析仪,研究了乙醇分散液中羟基磷灰石微粒团聚过程中粒径分布、微粒的平均团聚粒径和比表面积随微粒团聚时间的变化关系,以及微粒质量分数对平均团聚粒径和比表面积的影响,对微粒团聚平均粒径、比表面积及团聚速率与微粒质量分数及微粒团聚时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分形表征。结果表明:随微粒团聚时间的延长,所测微纳米微粒的最大分布粒径值、最小分布粒径值逐渐增大,分布曲线有逐渐向正态分布发展的趋势;随团聚时间增加,或微粒质量分数的增大,微粒团聚平均粒径逐渐增大,而比表面积逐渐减小,并都在一定的时间内达到动态平衡;微粒团聚速率分形维数可以客观地描述微粒团聚基本规律,当微粒质量分数一定时,微粒团聚分形维数越大,其团聚速度越大,当微粒团聚分形维数一定时,微粒质量分数越大,团聚速率越大。  相似文献   

12.
金属喷镀过程的实质及镀层的 某些物理机械性能 将两根电焊条连续地送进金属喷镀器中,在喷枪 内相遇後,即在其两端间形成电弧火花而熔化。 喷射出的金属被压缩空气流吹成1至5公微的微粒,以高速度射击到已准备好的表面上,微粒与表面接合并嵌入其凹槽中。这些微粒叠集焊接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金属层。 喷镀後之金属结构及其化学成份与原来的大不相同。这也就是金属喷镀层的特性。 金属喷镀层仅能的特殊制出(为喷镀而特制的表面──编者)的或此种材料固有的粗糙表面相接合。 根据金属种类所确定的金属镀层之结合强度(公司/公分2),见表1: 镀层的…  相似文献   

13.
一、溶液的性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物质混合而成的混合物,可能是均匀的(或称均相的),也可能是不均匀的(或称非均相的)。倘若混合物内任何微小部分中的组成部分都相同,而且它们的密度、温度和压力等也都没有整异,那就是均相的,均相的混合物也称溶液或溶体。溶液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的。构成均相混合物的上列条件中只要有一条不能满足,那么混合物就将是非均相的或称多相的。对于非均相的混合物,可以藉简单的机械方法,如过滤、沉淀等方  相似文献   

14.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技术制备了含铝奥氏体耐热钢,经过冷轧和热处理后,研究了其在800℃含10%(体积分数)水蒸气的空气中氧化100~7 200h过程中第二相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氧化前试验钢中基本没有第二相析出,而氧化后在奥氏体基体中主要析出了NbC、LavesFe2Nb、B2-NiAl和σ-FeCr四种第二相;细小的NbC呈弥散分布,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其数量和形态无明显变化;奥氏体晶界上析出的B2-NiAl相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不断粗化且呈不连续分布,而晶内的主要以细小的短棒状弥散分布;氧化层与奥氏体基体间出现明显的B2-NiAl贫化区,其宽度随氧化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σ-FeCr相不连续地分布在奥氏体晶界上,并随着氧化的进行而不断粗化。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多向锻造强化变形铝合金,使铝合金的强度大幅度提高。结果表明.试样组织显著细化,且第二相微粒弥散分布,抗拉强度和硬度大幅度增加,强度和硬度大幅度提高,是由于组织显著细化。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多向锻造强化变形铝合金,使铝合金的强度大幅度提高.结果表明,试样组织显著细化,且第二相微粒弥散分布,抗拉强度和硬度大幅度增加,强度和硬度大幅度提高,是由于组织显著细化.  相似文献   

17.
湖南湘西仪器仪表总厂天平厂研制成KF-16智能化颗粒分析仪,并通过机械委仪器仪表工业局和湖南省机械工业厅组织的联合鉴定。该仪器能显示和打印16通道内的粉状物质及某些液体中的微粒大小和其表面体积的百分比分布、累加百分比分布、中位径及三次测试数据平均值的计算,并在1~2分钟内得到全部测量数据。具有快速、精确、稳定、多功能等优点,可广泛用于塑料、化纤、染料、陶瓷、冶金、水泥、采矿、石油、医药、食品、土壤、环保、复印材料、  相似文献   

18.
工厂所用的钢材大多为铁磁性物质,这些铁磁物质在外磁场作用下,产生一定的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Β与磁场强度Η的关系为μ=Β/Η(μ为磁导率),见图1。不同的材料及不同热处理状态,其磁导率μ是不一样的,其规律为:含合金元素(包括碳、杂质)越多,μ越低;含第二相越多,μ越低;过饱和程度越大,μ越低。利用这个原理,采用磁感应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反映润滑剂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粘温特性是研究润滑剂流变性能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研制的FP型固液两相润滑剂以经辐射裂解的聚四氟乙烯(以下简称PTFE)微粒为固相添加剂,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效应。本文采用毛细管粘度计,测定了含有PTFE微粒的固液两相润滑剂在不  相似文献   

20.
采用透射电镜与能谱仪研究了960 MPa级铌钛微合金化超高强钢在不同加热温度及保温时间下第二相粒子的溶解行为。结果表明:试验钢中含有凝固过程中析出的尺寸大于1μm的方形TiN粒子,在锻造过程中应变诱导析出的尺寸为200nm~1μm的方形、椭球形TiS或Ti(C,S)粒子及尺寸小于500nm的方形、球形、椭球形(Nb,Ti)(C,N)析出相;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第二相粒子的数量减少,尺寸增大,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小尺寸第二相粒子的数量减少,大尺寸第二相粒子的数量增加且其棱角变得模糊,这些粒子均为铌与钛的复合析出物;为保证铌、钛的碳氮化物能够充分溶解于奥氏体中并具有合适的奥氏体晶粒尺寸,960 MPa级铌钛微合金化超高强钢合适的加热温度为1 250℃,保温时间为80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