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变电站操作控制中心的一种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变电站集控中心正成为热门话题,在工程实践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变电站集控中心的系统结构,技术特点和SCADA功能特点,除了传统的远方监控上,还具有对变电站微机保护的远方监视,远方修改保护定值等功能,便于实现变电站的无人值班。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河北省电力公司石家庄培训中心220kV集控中心仿真培训系统的研制和应用情况。该系统实现了电网仿真、集控中心监控系统仿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仿真和变电站仿真的一体化,采用图模库一体化技术和变电站虚拟设备生成技术,实现了全三维的一、二次设备的仿真,开发了集控中心遥视仿真,实现了非盲值班模式的培训,是目前适合于集控中心运行人员培训的最先进的仿真培训系统。  相似文献   

3.
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唐爱红  程时杰 《高电压技术》2005,31(5):73-75,86
针对配网自动化系统各层次的不同功能、不同工作任务,分析研究了配网控制中心-远程配网控制分中心、配网控制中心-站控终端、站控终端-配网终端的通信系统结构。提出了配网控制中心-远程配网控制分中心的通信采用SDH2M+路由器或光纤收发器;配网控制中心-站控终端采用SDH2M+路由器或SDH64K通信方式;站控终端和馈线主干线上的FTU通信采用光纤以太网通信方式;馈线主干线FTU和馈线支路上的FTU、TTU通信采用屏蔽双绞线的专线通信方式;TTU和集抄器通信采用485总线方式通信。提出的配电自动化系统通信系统具有很强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很好的性能价格比。  相似文献   

4.
随着"三集五大"体系的稳步推进,某电力检修分公司所辖19座500kV变电站已全部接入集控中心。针对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通信协议不统一和传输数据抽象不利于维护等现象,研发了一套多规约分析测试系统。该套系统支持不同规约数据的监测和存储,目前已通过部分性能测试,并在集控中心投入使用。叙述了该系统的系统结构和性能特点,同时,对其在日常运行维护中所起的作用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5.
基于NC3.0监控系统平台的福建水口集控中心计算机监控系统实现了闽江流域各梯级电站的远程集控。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结构及特点、集控中心控制策略,并简要介绍了该系统所采用的安全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变电站微机监控系统是在参考了目前国内外先进的变电站自动化产品的基础上,为实现配电网综合自动化而作为一个分站系统研制开发出来的。本系统充分考虑了配电网信息量大的特点,在结构上采用分布式RTU作为采集单元,设置586工控机进行管理。在通信上支持DNP3.0和部颁Polling规约等多种规约,并且通信速率最高可达19200bps。除具备传统变电站监控系统的采集功能和远动功能外,还具有遥测数据显示、遥信、开关状态显示、SOE事件监视、开关操作、变压器分接头调整、电容器的投切等当地监控功能及方便的图形编辑功能。工控机还可实现馈线故障自动诊断隔离与恢复供电功能、电压和无功综合自动控制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杨晓东  罗家华  翁振中  黄伟华  陶飞达 《广东电力》2012,25(11):100-103,107
根据调度培训仿真系统(dispatcher training system,DTS)、集控中心仿真系统及变电站仿真系统(operator training system,OTS)的应用现状,研究了开发调度/集控/变电站一体化仿真系统的开发策略。利用电网仿真与变电站仿真设备状态的自动映射,将潮流数据作为变电站仿真一次、二次设备动作的输入数据;当在就地或监控中心进行设备操作或系统发生故障时,变电站独立的信号输出模型向站内、集控和调度中心监控系统输出具体动作信号,从而实现一体化仿真功能。通过对广东电网公司河源供电局电网系统及7个变电站进行仿真,实现了调度/集控/变电站单独培训、集控与运维联合仿真培训、调度、集控、运维联合仿真培训等培训模式功能,开发策略得到了良好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水电站监控系统的安全稳定问题,结合梯级水电站流域集控中心监控系统开发建设实际,从监控系统结构设计、控制操作的软件实现以及运行操作方面详细论述了流域集控中心监控系统在安全方面采取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分析目前变电站集控中心运维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在变电站建设告警直传图形浏览系统,从技术上解决变电站集控中心运维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变电站站端资源潜力的最大利用,有效提高集控中心监控及系统维护效率,保障电网安全稳定,以及电网运行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0.
集控变电运行模式是变电站监控方式发展的一种新趋势,综合自动化水平高的变电站在提高电网监控水平的同时,也给运行人员的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集控变电运行培训模式也不再是针对传统的单个变电站运行人员的培训,而是对集控中心及其管辖的变电站的运行人员、操作人员进行有关数据采集系统、集控站SCADA系统、变电站就地的监控系统及变电站设备操作等内容的培训。通过建立的集控变电运行模式仿真系统实现对常规和反事故演习培训是一个便捷和高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面向馈线的中压配电网拓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中压配电网线路和设备众多,但不同线路上的设备之间的联系很少,故将中压配电线路连同相关的设备定义为馈线;从而分段开关将馈线分成若干馈线段,馈线通过变电站出线开关连接到变电站母线上,馈线之间通过联络开关连接,构成供电环网。面向馈线的网络拓扑分析算法为:首先进行馈线拓扑分析,然后通过联络开关进行连接线分析,最后通过变电站出线开关状态分析完成整个中压配电网络的拓扑分析。所提出的方法通过对对配电网络进行分割,缩小了搜索的范围,从而提高了络拓扑分析的速度。  相似文献   

12.
王和康  杨帆 《四川电力技术》2000,23(4):56-59,47
由于各地调度规模有大有小,技术指标要求有高有低,因此在设计调度自动化系统时要满足各自的实际情况。近年来,无人值班变电站已逐步推广,其功能远远超过常规四遥变电站,但当无人值班变电站超过一定数量时,往往需要增加集控中心,而集控中心的功能大多与调度自动化系统主站功能类同。因此本着“一机多用”的原则来开发调度自动化系统,并使该系统与无人值班变电站集控中心相衔接,从而避免以前未考虑与集控中心连接的弊病。为此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500kV区域电网控制中心与各变电站之间的集控信息平台的建设思路,根据500kV区域电网控制管理模式的特点,研究并设计出控制中心与各变电站的集控信息平台,并对集控信息平台的关键技术和系统安全策略进行阐述。此信息平台涵盖了从各变电站测控回路直至控制中心监控终端与各专业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500kV区域电网控制中心与各变电站之间的集控信息平台的建设在国内尚属首例,它在南宁区域控制中心3年来集控与无人值守模式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征文通知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9):10-10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将于2007年第3季度举行,现将有关征文事项通知如下。1.征文范围: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与集控中心;县级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远动终端、馈线终端、配电终端、负荷终端等终端设备;县  相似文献   

15.
配电自动化的模式及馈线开关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健  倪建立  毕鹏翔 《电网技术》2000,24(11):53-55
对采用配电自动化开关设备相互配合的配电自动化模式(ASDAS)和基于馈线终端设备(FTU)的配电自动化模式(FTDAS)进行了比较,指出ASDAS适用于农网和负荷密度小的地区:FTDAS适用于负荷密度大的城网和重要工业园区。在对“电压型”开关和“电流型”开关进行比较后,给出了在电本线路建设和改造中选用馈线开关的建议,并对采用“电流型”开关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提出了建议,讨论了配电自动化对柱上开关  相似文献   

16.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电网的不断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无人值守变电站、集控中心在电力系统大量推广,由于人员减少和变电站的集中控制,使得单站微机防误系统向集控五防系统过度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7.
10kV馈线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变电质量,是新时期变电站运维管理的重中之重。本研究从一起变电站10kV馈线线路事故出发,根据保护动作时序、调度处理过程等分析其跳闸致因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并提出处理方案,调整馈线开关和线路开关适配,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变电站10kV馈线线路的可靠性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实施完整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若干关键问题.1998年秋,ACS在亚太地区赢得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配电自动化工程.幸运地是合同作为一个交钥匙工程,包括了从主站、变电站RTU、馈线FTU、负荷开关、远程读表、系统软件一直到通信集成的完整系统.项目设计从更高的角度考虑了系统结构及功能要求,设计出了一个非常有效的分布式结构,达到了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19.
结合实例详细论述了4种新的基于智能开关设备相互配合的馈线自动化方案及其基本原理:方案1引入合闸速断机制,不需要通信网络、主站和蓄电池,也不必改变主变电站出线开关的速断保护整定值,但是要限制速断保护范围,仅需要一次重合就能实现馈线自动化功能;方案2、方案3均利用分组无线电业务/短信业务(GPRS/SMS)实现馈线自动化,其中方案2不需要限制主变电站出线开关的速断保护范围,但是故障线路对侧电气设备仍需要经历一次故障电流的冲击,方案3的故障线路对侧电气设备不必经历故障电流冲击;方案4利用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主站和通信网络实现农网馈线自动化。  相似文献   

20.
结合实例详细论述了4种新的基于智能开关设备相互配合的馈线自动化方案及其基本原理:方案1引入合闸速断机制,不需要通信网络、主站和蓄电池,也不必改变主变电站出线开关的速断保护整定值,但是要限制速断保护范围,仅需要一次重合就能实现馈线自动化功能;方案2、方案3均利用分组无线电业务/短信业务(GPRS/SMS)实现馈线自动化,其中方案2不需要限制主变电站出线开关的速断保护范围,但是故障线路对侧电气设备仍需要经历一次故障电流的冲击,方案3的故障线路对侧电气设备不必经历故障电流冲击;方案4利用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主站和通信网络实现农网馈线自动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