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PLS VPN不同解决方案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MPLS VPN是一种基于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技术的IP虚拟专用网络(VPN),是通过在网络路由和交换设备上应用MPLS技术,简化核心路由器的路由选择方式,并结合传统路由技术的标记交换来实现的.本文介绍了MPLS VPN的基本原理和发展现状,分析和比较了主要的2层(L2)和3层(L3)MPLS VPN技术.  相似文献   

2.
1 什么是MPLS-VPN MPLS-VPN是一种基于MPLS(Multiprotocol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的IP-VPN,是在网络路由和交换设备上应用MPLS技术、简化核心路由器的路由选择方式、利用结合传统路由技术的标记交换实现的IP虚拟专用网络(IP-VPN),可用来构造宽带的Intranet、Extranet,满足多种灵活的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3.
标记交换技术——路由与交换的有机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日电子》1997,(10):42-43
Cisco系统公司推出的标记交换技术,用于扩展路由器和交换机骨干网,其中包括用于Inter-net和大型企业内部网的骨干网,将一直在业界争论不休的交换与路由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标记交换将第2层(数据链路层)交换技术的性能和流量管理功能,与第三层(网络层)路由技术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结合在一起。 “标记交换定义了一种可扩展方式,使得路由器能够支持目前只有交换型网络才具备的先进流量管理功能,同时还允许交换型网络与目前的全球路由器骨干  相似文献   

4.
MPLS作为一种可以提供高性价比和多业务能力的技术,MPLS必将成为NGN(下一代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LDP(标签分发协议)作为MPLS主要信令协议之一,定义了一整套规程,LSR(标签交换路由器)通过这些规程来实现对于标签的分配、绑定和分发,从而支持MPLS沿着正常路由路径的转发。这篇论文中,我们将主要讨论MPLS LDP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5.
MPLS(Multiprotocol I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属于第三代网络架构,是新一代的IP高速骨干网络交换标准,由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Fask Force,因特网工程任务组)所提出。MPLS是一个可以在多种第二层媒质上进行标记交换的网络技术。这一技术结合了第二层的交换和第三层路由的特  相似文献   

6.
MPLS是目前业界公认的最好的IP与ATM结合技术,而标签交换路由器(LSR)是MPLS网络的核心交换设备。本文主要对LSR在MPLS网络中所具有的功能、原理和某些关键的网络犄性进行了描述和介绍,并提出了一种ATM-LSR的基本方案,分析了基于ATM来实现LSR所具有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MPLS作为一种可以提供高性价比和多业务能力的技术,MPLS必将成为NGN(下一代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LDP(标签分发协议)作为MPLS主要信令协议之一,定义了一整套规程,LSR(标签交换路由器)通过这些规程来实现对于标签的分配、绑定和分发,从而支持MPLS沿着正常路由路径的转发。这篇论文中,我们将主要讨论MPLS LDP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8.
刘丽 《世界电信》2005,18(1):44-45
MPLS VPN是一种基于MPLS技术的IP虚拟专用网络(IPVPN),是在网络路由和交换设备上应用MPLS技术,简化核心路由器的路由选择方式,利用结合传统路由技术的标记交换实现的IP虚拟专用网络,可用来构造宽带的Intranet及Extranet,满足灵活的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9.
代玲 《通信世界》2004,(45):40-40
为解决QoS等IP网络存在的问题,每个ISP都渴望寻求一种能够结合快速交换技术和IP路由技术优势的网络解决方案.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应运而生。标签交换技术就是致力于把L2层交换技术的最优属性(通常由ATM或帧中继具体实现)与L3层路由技术的最优属性(由IP具体实现)紧密结合起来,其中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是目前标准最统一、最具发展前景的标签交换技术。MPLS由因特网工程任务小组(IETF)制定,始于1997年初.其目标是实现在大规模IP网内通过ATM和帧中继等多种媒介实现保证QoS的快速交换。  相似文献   

10.
胡捷 《通信世界》2003,(26):34-35
L2/L3交换的应用和发展在当前电信和网络技术领域非常活跃。根据OSI分层,L2对应数据链路层,L3对应网络层。本主要针对对应第二层的以太网协议和对应第三层的IP协议的交换和路由技术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MPLS的设计实际上就是面向区别业务模型的。MPLS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网络层的路由机制与链路层的标记交换机制结合在一起。在MPLS网络域的入口处,入口LSR依据转发等价类的概念,给每一个分组分配一个固定长度的标记。随后,在MPLS区域的内部,各网络节点将根据每个分组上所携带的标记对它们进行转发,而不必再去关心各个分组原来的头标。  相似文献   

12.
MPLS VPN是一种基于MPLS技术的IP VPN,是在网络路由和交换设备上应用MPLS技术、简化核心路由器的路由选择方式,是结合传统路由技术和标记交换实现的IP虚拟专用网络,可用来构造宽带的Intranet和Extranet,满足多种灵活的业务需求。MPLS VPN技术可以把现有的IP网络分解成逻辑上隔离的网络,这种网络的应用是非常丰富的:可以解决企业互连、政府要构互连的问题,也可以用来提供新的业务(如为IP电话业务专  相似文献   

13.
一、MPLS介绍 MPLS是指采用集成模型将IP技术与下层技术结合在一起,兼具了高速交换、QoS性能、流量控制性能以及IP技术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不仅能够解决当前网络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能够支持许多新功能的一种较为理想的骨干IP网技术。多协议指的是支持IP和IPX等各种网络协议。MPLS网络由核心部分的标记交换路由器(LSR)、边缘部分的标记边缘路由器(LER)组成(见图1)。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一种方案来综合移动IP和MPLS协议.MPLS技术是一项利用绑定在IP包中的标记,通过网络进行数据包转发的技术,它结合了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交换的快速性和第三层(网络层)路由选择的可扩展性.是IP与ATM技术相结合的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文章将MPLS技术引入移动IP中.充分利用了MPLS技术的优点.使得移动IP不再需要利用隧道来传递分组.相反,整个的转发过程都是在MPLS层上处理.MPLS交换远远快于传统的IP分组转发业务.大大减少了传输和分组处理时延并且扩展了移动IP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5.
因特网上的MPLS流量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讨论因特网上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流量工程,首先简述了MPLS、约束路由技术以及增强链路状态内部网关协议,然后讨论了设计MPLS流量工程系统的主要问题,接着说明了配置MPLS流量工程系统的步骤,最后阐述了MPLS网络的QoS机制。  相似文献   

16.
MPLS技术是在Cisco公司提出来的TagSwitching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提出这种技术的出发点是把路由器和ATM交换机融为一体,从而提高IP包的传送速度,简化网络,并作为L3 Switching(三层交换)技术的国际标准。MPLS技术兼容传统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软硬件协同处理的MPLS路由器实现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实现IP网络的流量工程、虚拟专网、服务质量保证.本文建立了标签交换路由器(LSR)功能模型,以此模型基础设计了基于软硬件协同工作的LSR架构.利用灵活的软件处理复杂的控制平面协议,硬件高速的数据处理能力兼顾转发平面对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汪军  汪青 《通信世界》2001,(31):36-37
MPLS对QoS支持是通过在网络入口点将数据包划分为不同的转发等价类(FEC),再打上相应的标记(Lable),并据此对数据包进行处理。引入MPLS主要是便于IP网络通信量管理和加速路由器转发过程。标记交换路由器(LSR)根据标记可以选择下一跳路由、还可以选择不同的丢失策略和调度优先级。因此,MPLS同时也是个支持IP QoS的管理协议。IP Qos提供了两种不同的Qos模型:集成服务(这种服务使用RSVP协议,并经常被认为与RSVP协议是同义的)和差分服务。下面将分别对这两种模型进行概述,并着重描述MPLS是如何支持这两种模型。  相似文献   

19.
6.2 标记交换和多协议标记交换6.2.1 概述 标记交换(Tag Switching)是Cisco公司提出的一种多层交换技术,是ATM第二层交换技术和第三层IP路由技术的相结合的产物。它在传统路由器的基础上,把数据的传递从路由变为交换,充分利用ATM的QoS特性,能够支持多种上层协议,  相似文献   

20.
多协议标记交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第3层交换的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结合了第3层灵活选路与第2层快速转发的特点,应用前景看好。本讲座将分3讲介绍MPLS,主要内容有:IP选路与IP交换、MPLS概述、标记分配与管理、标记分配协议、基于ATM的标记交换路由器(LSR)、MPLS的SIN模式以及MPLS的有关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