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从H13钢和H11钢Φ130~150 mm热轧材的化学成分、生产工艺及探伤合格率的对比分析得出,平均V含量从0.5%提高到1.0%是导致探伤不合格的关键性因素。根据缺陷分析结果并结合Φ380 mm连铸圆坯低倍组织,得出导致H13钢探伤合格率低的原因是连铸坯中心缩孔在轧制过程中未焊合。通过改进连铸工艺和轧制开坯工艺,将拉速从0.58 m/min提高至0.65 m/min, S-EMS从650 A/5 Hz改进为200 A/8 Hz,开坯增加6,8,9道次压下量从原~60 mm至70~85 mm,将Φ380 mm坯型更改为Φ500 mm,使Φ130 mm H13钢探伤合格率从原来50%左右提升至99.8%,Φ150 mm H13钢探伤合格率从原来15.5%提升至97.2%。  相似文献   

2.
本溪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采用"铁水脱硫预处理→复吹转炉冶炼→LF→RH→矩形坯连铸→热送步进式加热炉→24架高刚度短应力线连轧机组→保温→精整包装"的工艺路线成功地试生产了20CrMnTiH齿轮钢.其产品Φ90~180 mm齿轮钢化学成分均达到窄范围控制指标,各项物理检验指标完全满足技术条件要求.  相似文献   

3.
M2高速钢(/%:0.86C,0.39Si,0.32Mn,0.015P,0.006S,6.00W,4.00Cr,4.80Mo,1.85V)Φ183 mm圆坯由2.0 t电渣锭(Φ500 mm)锻制而成。M2钢锻坯探伤缺陷率为33.33%~69.23%,主要为中心部位针孔缺陷。分析表明,针孔缺陷是钢锭偏析部位在开坯加热和锻制过程中产生过热形成的。通过将电渣重熔电流由8 000→6 800 A降至7 000→6 000 A,降低电渣重熔速度,开锻温度由1070~1090℃降至1030~1060℃,终锻温度由960~980℃C降至900~950℃以降低中间坯的中心温度等工艺措施,使M2钢 Φ183 mm锻坯的探伤缺陷率由50%降低到5.71%。  相似文献   

4.
周勇  李子源 《江西冶金》2015,(1):32-35,38
介绍萍钢35t氧气顶吹转炉开发45钢的生产实践,在炉外精炼条件不完善的情况下,通过制定详细的工艺路线,从试生产到小规模生产,优化冶炼工艺和连铸工艺,成功开发生产出45钢,并轧制成Φ6.5 mm,Φ8.0 mm,Φ10 mm盘条和Φ20 mm圆钢,优化了产品结构,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针对38CrMoAI渗氮钢特性,制定合理的轧制工艺和STELMOR冷却线工艺,成功轧制出Φ6.5mm,Φ8mm,Φ9mm,Φ10mm,Φ12mm等规格线材。  相似文献   

6.
按照20 t EAF→LF+VD→模铸3t钢锭→轧制Φ270 mm圆钢→斜轧穿孔→CPE轧管→在线常化工艺流程,生产Φ219 mm×20 mm 09MnNiD钢无缝管(/%:0.07~0.10C,0.25~0.35Si,1.35~1.40Mn,0.49~0.51Ni,0.020~0.035Al,≤0.02Nb,≤0.015P,≤0.006S)。通过控制EAF终点C≤0.04%和P≤0.008%,LF精炼S≤0.005%,VD≤67Pa,≥15 min,模铸过热度≤45℃,热轧后荒管冷却速度30~70℃/min,钢管常化温度910℃,开发了Φ219 mm×20 mm钢管。测试结果表明:生产的钢管显微组织为F+P,晶粒度10级,-70℃冲击功KV2≥275 J,抗拉强度503~508 MPa,屈服强度354~356 MPa,以及其化学成分、非金属夹杂物、无损检测均满足GB 150.2-2011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
利用包钢技术中心Φ750 mm×550 mm热轧试验机组,研究TMCP工艺参数对w[C]0.06%~w[Mn]1.45%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TMCP工艺参数,获得了实验钢的多种强度级别及不同组态,为开发各种级别的低成本高强度复相钢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控制 (P +S)≤ 0 .0 40 %及Al 0 .0 2 0 %~ 0 .0 40 %和连铸生产工艺可以成功生产 3 5MnBM钢3 5 0mm× 470mm连铸坯。用该工艺生产的Φ65~ 85mm规格的 3 5MnBM成品材的质量水平与模铸相当  相似文献   

9.
攀成钢公司采用“80吨转炉冶炼→LF精炼→150方坯连铸→Φ500轧机轧圆钢”工艺生产小规格管坯钢。通过对转炉终点控制、LF炉造渣优化1、50方坯连铸二冷曲线的研究实践,证明使用150方坯连铸机生产的小规格管坯钢工艺稳定、质量可靠。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特钢分公司Φ120 mm生产线的工艺特点及技术装备,并介绍了该生产线试制K55钢级Φ177.8 mm石油套管变形量分配及工艺参数设计以及轧制情况,并且对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大冶特钢通过70 t电弧炉→LF→RH精炼→20 t模铸钢锭→锻造的工艺试制出直径Φ800 mm高碳铬轴承钢GCr15SiMn2大规格锻材,产品用于制作5 MW及以上大功率风电机组主轴承。采用控制钢中残余元素w[Ti]≤0.001 6%、高碱度渣精炼[CaO(48%~55%)-SiO2(3%~8%)-Al2O3(30%~40%)-MgO(4%~6%),碱度R≥6]、RH真空处理、保护浇注、合理的浇注工艺(浇注温度和速度)及两镦两拔锻造(综合锻造比≥4)等措施,钢材的低倍组织级别1.0级,钢中B细、D细、DS类夹杂物均不大于1.0级,碳化物带状级别CZ7.5级,钢的淬透性J45 mm达到61.0HRC,各项性能均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2.
15NiCuMoNb5-6-4钢(%:0.14C、1.14Ni、0.62Cu、0.32Mo、0.020Nb)用100 t EAF+LF+VD-铸锭工艺冶炼,锻成Φ350 mm管坯,然后用Φ460 mm PQF轧机轧成Φ323.9 mm×14.2 mm的钢管。该钢管的冶金质量、力学性能、脆性转变温度、高温持久强度等均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3.
通过60 t LD→60 t LF→CC工艺生产20CrMnTiH齿轮钢的实践表明:转炉采用低拉增碳操作法,控制终点碳在0.05%~0.12%、温度控制在1640℃~1660℃、出钢下渣量控制小于30 mm、采用复合脱氧工艺;精炼采用Si-Al-Ca渣系,控制炉渣碱度R≥3.5,合理控制精炼节奏及吹氩模式;连铸采用全保护浇铸等一系列措施,可把氧含量控制在18×10-6以下,满足了汽车齿轮行业标准的要求,实现了齿轮钢的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4.
酒钢通过铁水脱硫→50 t转炉冶炼→LF精炼→150 mm方坯连铸→控轧控冷工艺,生产82B盘条。生产统计结果表明,82B钢中平均氧含量为30×10-6,氮含量45×10-6,氢含量1.4×10-6;该钢断面收缩率32%~41%,延伸率10%~16%,均达到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含硫易切削齿轮钢20CrMnTiH(FQ)的成分特点和质量需求,结合攀钢提钒炼钢厂装备及工艺条件,通过提高入转炉半钢硫含量,选择合理的转炉终点控制、脱氧工艺及过程控铝模式、精炼工艺,采用分段式钙处理工艺分别对A类夹杂物进行变性,在RH处理后实施增硫,制订连铸关键工艺技术参数,打通了半钢炼钢条件下“转炉→F→RH→200mm×200mm方坯连铸”生产该钢种的工艺流程。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钢成品成分控制范围较窄,硫成分控制稳定,钢水可浇性良好;连铸坯表面及低倍质量优良,w(T.O)=(11~18)×10^-6;夹杂物控制达到预期目标;成材后各项性能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6.
开发Bi易切削钢1215M(%:0.06C、0.04Si、1.25Mn、0.39S、0.17Bi)替代Pb易切削钢SUM24L。生产Bi易切削钢的流程为40t UHP EAF-40t LF(喂Bi线)-180 mm×180 mm连铸-连轧工艺。试验结果表明,Bi易切削钢1215MΦ9 mm盘条夹杂物分布均匀,Bi易切削钢1215M的切削性能优于SUM23HS含S易切削钢与SUM24L含Pb易切削钢相当。  相似文献   

17.
2011年3月14日,八钢棒材机组成功开发Φ14mmHPB235圆钢三线切分轧制技术,使八钢成为国内首家成功开发圆钢三线切分轧制技术的钢厂。八钢于1999年成功开发了Φ12mmHPB235圆钢两线切分轧制工艺,之后经过巩固和不断地试验、改进,在Φ10mm、Φ14mm HPB235圆钢上成功应用并实现规模化生产,至今采用两线切分工艺轧制圆钢一直是八钢的独有技术。  相似文献   

18.
X10CrNiMoV12-2-2钢(%:0.08~0.13C、11.4~12.5Cr、2.2~2.8Ni、1.6~1.8Mo、0.25~0.40V、0.020~0.040N)经20 t EAF-AOD-LF冶炼后铸成Φ490 mm电极,电渣重熔成Φ600 mm钢锭,锻造成Φ180~240mm棒材。检验结果表明,钢中有害元素Sb为0.002%,As 0.010%,Sn 0.010%,其夹杂物级别、晶粒度、力学性能、FATT(脆性转变温度)、晶间断裂百分比、δ-自由铁素体含量均达到技术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9.
宝钢纯净钢冶炼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钢水纯净度对钢的质量影响较大 ,宝钢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和摸索 ,从铁水预处理、转炉、二次精炼到连铸整个冶炼工序 ,形成了一套纯净钢冶炼技术。目前 ,宝钢利用纯净钢冶炼技术采用TDS→BOF→RH→CC工艺已能生产碳小于 30× 1 0 - 4 % ,氮小于 2 2× 1 0 - 4 % ,全氧小于 40× 1 0 - 4 %的IF钢 ,年产量已超过 1 0万t。文章对炼钢过程中磷、硫、氮、氧以及夹杂物的控制技术和IF钢的碳控制技术进行了阐述 ,提出了目前宝钢纯净钢冶炼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改进设想  相似文献   

20.
莱钢特钢事业部新区采用铁水+废钢→100 t电炉→双工位LF→双工位VD→圆坯连铸的流程生产Φ500 mm轧辊用钢9Cr5Mo。通过优化冶炼工艺、调整精炼渣系、强化保护浇注等措施,使9Cr5Mo钢的化学成分、低倍以及非金属夹杂物等各项指标均满足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