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沈24块地理位置处于大民屯油田东南,构造位置位于大民屯凹陷前进断裂背斜构造中断。油藏类型为多套油水组合的岩性层状构造油藏,油藏埋深2200—2600米。受多条断层的切割作用和岩性的影响,各断层内油气水关系复杂,无统一油水界面,注水矛盾突出,调配水难度大。通过用调剖来改变水井吸水剖面,改变水驱方向,降低高吸水层的注水量,增加低渗层的注水量,提高低渗层的水驱动用程度,减缓老井自然递减,增加区块产量,提高区块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2.
新木油田属于复杂多断块油藏,各区块的油藏特征和开发特点差别较大,部分区块井网适应性差,剩余油高度分散,无效水循环现象严重,欠注水井逐年增加,木南区域井网完善程度低,注采关系认识程度低。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实现中长期稳产目标,通过开展油藏研究、有效注水和精细区块管理等几项工作,近两年油田开发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针对茨34块正韵律厚层块状油藏构造不落实,井网不完善的问题,应用三维地震结合油水井动态资料,重新落实区块构造,在此基础上优选油井实施转注,完善注采井网。同时,针对正韵律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平面纵向矛盾突出,注水开发后水线推进速度快、水淹快的特点实施深部调驱,有效改善了注水结构,提高了水驱效果。  相似文献   

4.
桑合油田查9断块区是典型的低幅度断块油藏,受含油高度小、储层非均质严重、边底水活跃等因素影响,造成注水开发早期就出现含水上升较快、自然递减较大。2010年通过开展提高砂砾岩注水效果研究,针对油藏特点,对主力油藏开展精细油藏描述,对桑合构造控油断层开展构造精细解释研究,开展查9断块区提高注水开发对策研究,确立了以单层注水为手段,以提高主力层水驱动用程度为目的的治理对策,通过实施单层注水,将水注到所需油层,真正实现注入水驱油,达到控制含水上升与减缓自然递减,提高水驱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A区块经过50年的开采,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虽已完成针对不同开采对象的逐次加密调整及针对葡二高油层的开发层系细分调整,其层间干扰仍然严重,无效循环仍然存在,开发调整难度大。注水井细分调整可以进一步提高各类油层的动用程度,有效提高注水利用率,实现注水井剖面调整和注水结构调整,是投资较低、可有效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措施之一。为满足精细油藏、经营油藏的需要,本文以生产动态数据及监测资料的分析为基础,应用多学科油藏描述技术,并引入经济评价指标,定量分析细分层段内渗透率变异系数、单层突进系段数、层段内小层数、砂岩厚度对细分调整效果的影响,分析水井测试周期及作业费用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得出一系列细分注水层段组合参数,指导细分注水方案编制工作。现场应用后,细分井渗透率0.1μm~2的油层层数和砂岩动用比例提高17.8和18.3个百分点,周围采油井平均单井提产油提高0.3 t,有效缓解了产量递减和含水上升的幅度,为特高含水期水驱精细挖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文留油田具有断块复杂、油层埋藏深、温度高、产出液矿化度高等特点,自1979年投入注水开发,先后经历了低含水期细分开发层系调整,中含水期层系井网加密、逐层上返,进入开发调整及高含水期的二三类层细分、井组层间精细注采调整等开发过程,主力油层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零散,部分油水井间形成水窜,导致低效高含水油井逐年增多。随着油藏开发向低渗、薄差层、二、三类储层开发的转移,层间差异大的矛盾凸显,注水压力高,水驱动用程度低,开发难度越来越大,精细分层注水工艺的研究势在必行。针对文留油田开发存在的系列问题,立足细分开发,精细到层的管理思路,开展了《文留油田精细分注工艺研究与应用》。现场技术人员结合实施区块油藏、井况等特点,通过研发及引进地面多功能恒流配水器、封隔配水集成器和智能、同心、免投捞测调一体化等工艺新技术,提高了分层注水工艺水平,提高了有效注水、降低了无效注水,增加了水驱波及体积、提高了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大港滩海油田目前注水工艺主要延用大港陆地油田较成熟的工艺技术,在注水工艺技术方面,根据不同的油藏地质类型及井身结构条件,选择配套了不同的注水工艺技术。随着大港滩海油田注水开发的不断加快,为适应油田的大规模开发,应及时开展整个区块的注水方案研究工作,针对目前注水工艺存在的问题,适时开展注水工艺的改进和新型工艺的研究工作,以适应大港滩海油田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分层注水是解决油田开发中的层间矛盾,实现有效注水,保持地层能量,维持油田长期稳产、高产,提高水驱动用储量和采收率的重要手段。靖安油田大路沟三区储层非均质性强,各向物性差异、层间矛盾、层内矛盾十分突出,注水过程中的单层突进和层间干扰现象十分明显,实施分层注水,油藏吸水剖面明显改善,水驱动用程度增加,递减降低,提高了水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M油田C2井区阜三段油藏2012年投入开发,初期靠天然能量开采,2013年1月转注水开发,注水井层间矛盾突出形成单层突进,注水效果差。为了提高C2井区阜三段油藏开发效果,本文通过对阜三段油藏沉积特征、储层特征等进行研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并开展剩余油研究,提出阜三段油藏注采井网调整及稳产方案,方案部署调整井1口、注水井实施分注,方案实施后区块开发效果显著,日产油由初期的39 t/d上升至51.16 t/d。本文为M油田C2井区阜三段油藏稳产增产提供了重要依据,以及对苏北其它油田稳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于采用一套直井注采井网开发的碎屑岩油藏,受各小层间渗透率差异大影响,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注水井注水层段内各小层吸水不均,高渗层强吸水,对应同层位油井见效快,易水窜,低渗层吸水量小或不吸水,导致水驱控制储量动用程度差,影响油藏开发效果。通过对M油藏注水效果分析,结合吸水剖面、产液剖面、含油饱和度等动态监测资料,利用渗透率极差、非均质系数以及变异体系数值大小,提出了注水井段内各小层细分重组方法,指导现场注水井段优化调整20井次,新增水驱动用储量146万吨,阶段注水累增油2.5t,取得较好效果,可为其他油藏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1.
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后,注水开发油田的平面、层间、层内三大矛盾,在注水、产液、储采三大结构的问题日益突出。马寨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伴随着井况的恶化,油田的开发效果难以提高,递减的控制难度加大。2001年以后,通过油藏工程研究为基础,以井网层系调整、注水工艺为手段,进一步地精细地质研究,深化油藏认识,落实了储层和构造,掌握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并依靠现有井网,综合实施油田调整,大力度地实施分注及差层改造技术,全面地提高一、二、三类层的动用,从而改善油田的开发效果,实现高含水开发后期的油田稳产。  相似文献   

12.
濮城油田目前油层面临水淹程度高、剩余油分布零散等问题.由于层间非均质的差异,二三类差层水驱动用程度低,致使油田总体采收率低,只有32.69%.与国内同类油田相比,濮城油田开发水平较低.如何提高注水开发水平成为当前濮城油田面临的一项重点工作.通过三年来的精细注水实践,我厂逐步形成了适合濮城油田开发特点的精细注水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3.
双河油田437Ⅳ层系经过近三十年的高速高效开发,目前已全面进入特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针对该层系采出程度高、注水井层间窜导致的有效注水率低、综合含水不断上升等现状,通过对动静态资料对比分析及历史注采状况精细描述,认清层系注水存在问题及剩余油分布状况,主要针对注水井进行全面治理,实施精细注水,从整体上改善了区块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4.
SN142区块位于秦家屯油田秦中背斜带,自2005年投入开发以来,历经了4次井网完善与注水调整,表现出高含水、低采油速度的主要矛盾,因此需要对剩余油分布进行量化分析。从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剩余油入手,对平面完善注采、纵向改善水驱进行研究,制定出改善水驱、完善注采、提高注水强度等水井措施,以及油井改善水驱效果问题,实现增加水驱动用储量、提高采油速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尕斯库勒油田注水开发进入中高含水期后,油藏非均质性进一步加剧,高含水井逐年增多,部分区块不同程度出现大面积水淹,稳产难度加剧的现状,大规模推广应用多级分层注水工艺技术,提高水驱油效率,实现油田高效开发。但是由于多级分层注水井数逐年增多,测试工作任务繁重,测试遇阻现象时有发生,从而降低分层注水符合率。为满足油田精细注水需求,进行三管分层注水工艺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16.
欧力坨油田属低渗透油藏,随着天然能量开采时间的延长,地层压力逐年下降,地下亏空严重。针对断块天然能量不足及地层压力较低的特点,采取注水开发方式,并对注水区块实施综合治理,提高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改善水驱效果,油田油井注水见效明显,区块日产液量油量稳中有升,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油田的稳产和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7.
牛心坨油田是牛心坨断裂背斜构造带南部的一个断块,岩性复杂、非均质性严重、分选状况差,随着油田注水开发,水井注水压力高,达不到配注要求,纵向无稳定的隔夹层,注水矛盾日趋突出。坨30-34井组是该油藏中西部的一个注水井组,通过实施调补层压裂,动态调配注、调剖等,提高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深挖剩余油潜力,极大程度上改善水驱效率。  相似文献   

18.
针对锦州油田注水开发区块近年来产量下降快、递减大的情况,紧紧抓住油藏特点,以注水为中心,以剩余油研究为基础,深入油藏研究与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锦州油田的稀油注水技术、油井挖潜技术,有力稳定了开发局面,实现了油田高含水期4a稳产,为高效开发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花土沟油田为典型的长井段薄互层复杂断块油藏,非均质性严重,油水关系复杂,注采对应差,注水单层突进,地层压力下降快,产量递减幅度较大。为了改善该油藏的水驱开发效果,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通过实施改善水质、井网完善、层系细分、水井分注、剩余油挖潜等精细注采调整工作,达到“注好水、注够水、精细注水、有效注水”目的,注采井数比由1:2.7提高到1:1.7,水驱控制程度和动用程度明显提高,地层压力稳中有升,自然递减率由14.37%降低到8.7%,综合开发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大港滩海油田目前注水工艺主要延用大港陆地油田较成熟的工艺技术,在注水工艺技术方面,根据不同的油藏地质类型及井身结构条件,选择配套了不同的注水工艺技术,但是在投捞测试、分防分注等方面还有待改进和完善。目前国内已经开展用了的大通径二次完井分层防砂分层注水工艺技术和液控注水工艺技术,与常规注水工艺相比有很明显的技术优势。大港滩海油田还处于前期注水井网完善阶段,在借鉴国内同类浅海油田开发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注水工艺存在的问题,适时开展注水工艺的改进和新型工艺的研究工作,以适应大港滩海油田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