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纱线耐磨试验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纱线在织造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设计了由磨头、往复机构、磨面转换机构、光电检测机构和计算机处理系统组成的纱线耐磨试验装置 ,通过试验分析了张力、摩擦速度对纱线耐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该纱线耐磨试验装置能准确测定纱线的耐磨性能 ,为检测纱线质量、改进纺纱工艺提供了较为先进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Vectran长丝的可织性,利用自制的摩擦仪模拟了上机织造对纱线的摩擦作用,从纱线规格、纱线前处理以及试验条件3个方面,研究了影响Vectran长丝耐磨性能的各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线密度与Vectran长丝耐磨性能成正比;预加张力及摩擦速度与耐磨性成反比;低捻度能提高Vectran长丝的耐磨性能,高捻度会严重劣化其耐磨性能;上浆有助于提高Vectran长丝的耐磨性能;纱线的耐磨性能与针钩直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探讨锡林刺辊线速比对成纱质量指标的影响。在一定的刺辊速度、3种不同的锡林速度下,锡林刺辊线速比分别设定为1.5、2.0和2.5共3种进行试验。在其他工艺相同的条件下分别纺制3种不同线密度的纱线,使用USTER ME100型、USTER ZWEIGLE HL400型和YG063T型测试仪对纱线条干、毛羽和强力指标进行检测。通过采用纱线综合质量分析的方法来评定纱线质量。结果显示:当所纺纱线密度较低时,增加锡林刺辊线速比有利于纱线综合质量的提高;但是当所纺纱线密度较大(29.5tex)时,并不是锡林刺辊线速比越大越好。本次试验的锡林刺辊线速比为2.0时,29.5tex纱线的综合质量最优。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拉伸羊毛/羊绒混纺纱线混纺比与纱线性能之间的关系,对各种纯纺、混纺纱线的强伸性能、条干、毛羽、耐磨性进行了测试分析。试验所用拉伸羊毛/羊绒混纺线的临界混纺比为0.4(拉伸羊毛含量为40%),其混纺纱线实测强伸性能和力学模型预测值吻合良好,随着拉伸羊毛含量的增加,混纺纱线的条干CV值和毛羽指数逐渐降低,耐磨性能与混纺纱强度变化趋于一致。通过拉伸羊毛/羊绒混纺纱线混纺比对纱线性能影响的讨论研究,有利于仿羊绒织物的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综合反映单纱结构参数对股线性能的影响,采用传统环锭纺纱方式,以粘胶纤维为原料,研究了不同线密度、不同捻度的单纱反向加捻为双股线时,捻系数比对股线强伸性、毛羽、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向加捻的双股纱线存在2个临界捻系数比,分别位于捻系数比为0.7和1.5左右,在这2个捻系数比处股线可获得较高的强力;当捻系数比大于1...  相似文献   

6.
文章研究了毛型针织物的耐磨性能,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其耐磨性能进行评价。利用2种不同线密度的羊毛纱线与毛/腈纱线在STOLL电脑横机上进行1×1间隔组织编织,改变织物的密度,对其耐磨系数进行测试,之后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其耐磨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未充满系数对织物的耐磨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毛型针织物的耐磨性能随着未充满系数的增大而变差,当未充满系数为20~24时,其耐磨性能最佳,多元回归模型评价方式可为耐磨性能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Lyocell和Lyocell混纺纱线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Lyocell纱线和Lyocell混纺纱线以及由它们制得的针织物的性能Lyocell纱线和Lyocell混纺纱线具有高的干强和湿强。由于它们具有很高的纱线强度,由Lyocell纱线和Lyocell混纺纱线制得的针织物比由棉纱和粘胶纱线制得的针织物的断裂强度高,由于原纤维特点,由Lyocell纱线和Lyocell混纺纱线制得的针织物耐磨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圆纬机自动上下料系统中纱线吸取状态的判别,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纱线检测识别系统。该系统通过设计小尺寸盒子,与低成本相机模组、补光灯一起组成专用拍照盒。利用拍照盒内部稳定的光照环境,保证纱线图像高质量获取以及防止外部环境干扰影响识别效果。工控机对纱线吸取前后的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其像素值,最后根据两幅图像像素变化值大小,判断纱线是否成功吸取。系统搭建后,分别对8种不同颜色常用纱线进行测试,模拟头线识别情况,以及对黑色和白色纱线进行测试,模拟头线、尾线识别情况。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检测识别各类纱线吸取状态,可应用于圆纬机自动上下料系统。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捻系数和混纺比对Tencel/聚酯纤维和Tencel/棉的环锭混纺纱耐磨性能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混纺比、捻系数和纤维种类对纱线耐磨性能有显著影响。与Tencel/棉组合相比,Tencel/聚酯纤维的混纺纱线具有更高的耐磨性能,且随着PET质量分数的增加,Tencel/聚酯纤维的混纺纱的耐磨性能也逐渐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对纯羊绒、纯兔绒纱线的主要性能进行了全面测试与研究,获得2种纱线的条干均匀度、粗细节、毛粒、原料性能、纱线强力、纱线毛羽数、捻度、纱线耐磨性能指标等数据,对2种纱线的市场价格进行了调查,构建了纱线的性价比模型,对2种纱线的性价比作了科学的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纯兔绒纱线的性价比优于纯羊绒纱线,为企业进一步提高纯羊绒纱线的性能、降低其成本与价格提供了指导性建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文章简单介绍了陶瓷导纱钩,为探索陶瓷导纱钩的纺纱性能,分别采用普通金属导纱钩、陶瓷导纱钩、镀层导纱钩进行纺纱试验,对比三种纱线毛羽和条干情况,发现陶瓷导纱钩对纱线毛羽和条干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不同纺纱系统纱线的结构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各种纺纱的成纱机理和适纺品种,分析了纺纱纱线中纤维的形态,叙述了控制纱线质量的关键工艺和用新型纺纱线开发的纺织品。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发热丝柔性差、不耐水洗等问题,提出在涤纶纱线表面均匀涂覆碳纳米管的柔性发热丝制备方 法。依据柔性发热丝制备工艺要求,设计了可在纱线表面均匀涂覆碳纳米管的实验系统。利用该系统在涤纶纱线 表面进行均匀涂覆碳纳米管实验研究,并对所制备的发热丝进行电阻测量、微观形貌观察及发热性能测试。结果 表明:采用这个实验系统可实现柔性发热丝的制备;长度为15 cm的发热丝平均电阻率为24.895 Ω·cm,标准偏差 为0.473 Ω·cm;微观形貌照片显示涤纶纱线表面均匀涂覆了一层网状结构碳纳米管材料;在施加36 v 电压下构建 的并联网状结构表面4 min内可获得50.3 ℃的加热温度。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近几年我国牛仔布用纱的技术创新,包括弹力包芯纱及竹节纱的技术创新、彩点纱及麻灰纱在牛仔织物上应用、牛仔纱采用紧密纺技术、纯棉牛仔纱创新采用精梳工艺、创新开发多纤组合牛仔纱等。分析了牛仔纱质量控制措施要点,指出了提高纱线的强力措施、改善纱线条干均匀度的措施、纱线的重量不匀率与重量偏差的控制措施和控制好纱线络筒接头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重点介绍了精纺同向捻产品的风格特点、加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由于精纺同向捻产品纱线结构的特殊性,纱线加捻后捻度不稳定,在整经和织造时容易产生纱线扭结形成小辫子纱,使织造和后整理的生产具有较大的难度.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对精纺同向捻产品中的产品设计参数选择、生产上机工艺的确定,以及关键工艺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等进行了多次工艺试验和质量攻关,最终确定了适合精纺同向捻产品生产的设计参数,解决了工艺技术和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企业大批量生产的产品质量得到了客户认可,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高收缩水溶维纶纱在纺织品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高收缩水溶维纶纱生产起绉、起绒、镂空等高档织物的工艺和技术关键,以供纺织企业生产此类织物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棉涤短纤包芯纱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纺棉涤包芯纱的生产技术难点.棉涤包芯纱是在改造后FL-6型粗纱机上完成包覆,在细纱工序完成纺纱,其生产技术难点是必须保证成纱包覆良好,不允许涤纶纤维露出成纱表面.因此,粗纱、细纱及络筒的操作与传统纺纱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8.
张岩  裴泽光  陈革 《纺织学报》2018,39(5):25-31
为改善基于金属丝的织物导电线路的特性,采用了一种改进的喷气涡流纺纱方法,制备出面向织物导电线路的,以超细金属丝(直径50 μm)为芯丝的包芯纱,并对其结构与电学、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所设计的喷气涡流纺纱装置可以250 m/min的纺纱速度实现对芯丝为超细金属丝的包芯纱的连续制备;制备的喷气涡流纺金属丝包芯纱结构从内到外依次为金属丝、平行无捻的芯纤维及包缠纤维;金属丝在包芯纱横截面中的位置分布以位于中心至距三分之一位置区间和距中心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位置区间类型为主;喷气涡流纺金属丝包芯纱的断裂强力比金属丝提高100%~200%,纤维的包缠形式与包缠量对包芯纱内部金属芯丝的电阻值变化率随伸长率的变化没有显著影响,表明喷气涡流纺金属丝包芯纱具有与原金属丝相接近的电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以纺制精梳纱为例,介绍了E7/6型精梳机的主要工艺参数、质量效果和技术关键,对提高精梳纱的质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罗布麻/棉混纺纱工艺及混比对成纱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罗布麻和棉的性能特点,以及罗布麻/棉混纺纱的纺纱工艺流程,并详细分析了预处理、清尊、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等各工序的工艺技术关键,探讨了不同混比对成纱性能的影响,以期对罗布麻/棉混纺纱的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