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湘西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传统饮食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湘西苗族、土家族、汉族等各族人民,充分利用山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依靠自己的勤劳智慧以及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创造了具有湘西地域特色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旅游开发中应深层次地挖掘饮食文化资源,开发特色饮食文化旅游,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饮食文化,促进饮食业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贵州是我国主要的苗族聚居区,区域内苗族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酸是贵州苗族饮食文化的特色。贵州苗族饮食中的酸主要源自酸汤和酸菜等酸味食物,这些食物采用酿造、腌制方法制成,适应了地区地理生态环境,且营养健康。酸是贵州苗族沿袭传统、因地制宜、物尽其用的智慧结晶,承载着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显示了贵州苗族的历史变迁。新时代,贵州苗族饮食文化中的酸作为独特的文化资源,对地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湘西苗族传统体育文化是苗族人民特有的文化创造.对苗族传统体育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研究,指出湘西苗族传统体育起源于苗族人民的生活、生产、军事、节日和宗教等活动,其发展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从旅游学的角度出发,在分析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资源的特点走向市场化的基础上,借鉴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艺术审美及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分析了湘西苗族服饰的款式特点,并根据当前我国及世界高端服装产业的特征和发展动态结合湘西服饰的特点以高端定做的市场进一步提出了湘西苗族服饰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策略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苗族"接龙"仪式是湘西苗族人民表达宗教信仰的一种民俗活动。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渗入以及大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地政府、旅游开发商以及村民在旅游语境下,以苗族"接龙"仪式作为向外界展示的符号,在迎合游客需要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导致苗族"接龙"仪式发生变化,使仪式脱离它原有的神圣性。在调查基础上,从仪式的动机和目的、仪式的展演形态以及在旅游背景之下"接龙"仪式作为苗族传统八岱文化资源的表演对象时当地群众的心理感受等方面对旅游语境下苗族"接龙"仪式所发生的变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武陵山彭水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特色食品进行了实地考察,尤其是对郁山擀酥饼、嘟卷子、郁山鸡豆花以及郁山晶丝苕粉等特色食品的制作工艺、传承情况以及食用价值进行了初步分析,对于调查、分析和挖掘武陵山川菜饮食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彭祖饮食文化是以彭祖饮食内容为载体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化现象,它与历史、地理、经济、民俗、物产、烹饪技法等密切联系。徐州独特的自然环境,奠基了彭祖饮食文化;彭祖的烹饪术,孕育了彭祖饮食文化:彭祖的饮食养生思想,丰富了彭祖饮食文化;历代名人的推崇,扩大了彭祖饮食文化的影响;历代文献记载、民俗与传说,延续了彭祖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农家乡野饮食文化的内涵及其科学理念、金华农家乡野饮食文化的历史渊源、金华农家乡野饮食文化的特点、倡导合理科学的金华"土菜"特色的饮食文化理念等方面对金华农家乡野饮食文化进行了阐述,对金华农家乡野传统饮食特色进行了归纳研究,提升了金华饮食文化的内在价值,从而转化为深厚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为打造文化金华、旅游金华、和谐金华积淀了内涵。  相似文献   

9.
地方饮食文化资源及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饮食文化资源是我国悠久饮食文化和丰富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各地发展饮食业、旅游产业的重要依托。信阳拥有丰富的饮食文化资源,但开发得并不充分,存在诸多问题。开发信阳饮食文化资源的主要策略有:加强对饮食文化资源开发的领导和扶植;大力推进信阳菜发展,弘扬信阳饮食文化;继续举办信阳茶文化节,加快茶文化旅游开发步伐;积极拓展饮食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空间等。  相似文献   

10.
开发高职烹饪旅游专业《〈红楼梦〉饮食文化》校本教材,旨在把《红楼梦》饮食文化传承和高职烹饪旅游学生饮食文化素养的习得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从《〈红楼梦〉饮食文化》校本教材开发的意义、开发原则、开发内容等方面,探讨了《〈红楼梦〉饮食文化》校本教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1.
青海藏族地区特殊的生存环境和饮食结构,决定了茶在人们饮食生活上的重要地位.青海藏族在烹茶、饮茶以及茶具上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并与藏传佛教的发展、宗教活动密切相关,构成了雪域民族丰富多彩的茶文化.  相似文献   

12.
维吾尔族饮食文化的魅力在于其丰富独特的食物资源,在于其独特的烹调技艺,在于其别致宜人的调味品,在于其饮食养生的哲理,在于其深厚的群众性、普及性和有食、有乐、有舞的饮食风情。  相似文献   

13.
贵州民族菜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由仡佬族、彝族、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等民族菜肴组成。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贵州民族菜的原料从主副食到水产、蔬果、菌类、虫蛙等极为丰富,烹调中突出辣、酸风味,并有蘸水、一锅香等特色品种。  相似文献   

14.
福建饮食文化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饮食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性特征:以稻米为主食,以鱼、蛤、果品类为副食,海外贸易的繁盛也使福建成为外来物种最早的试种地区。由此,形成了福建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呈现出独特的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中 ,五味调和在理论渊源与具体内容上 ,都体现了人的食之五味与体之五脏的密切关系 ,它在强调以饮食的“性味”调和五脏和人体的阴阳平衡 ,使人精充、气足、神旺、健康长寿的同时 ,促进了原料的开拓、工艺的发展、烹饪手段的多元建树 ,呈现出五味调和在中国饮食文化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6.
秦汉时期大一统的环境为汉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氛围,饮食文化交流也异常活跃.在以汉族统治者为主导的战争、贸易、迁徙活动中,粮食、肉类、蔬菜、瓜果、饮料等饮食内容开始全方位突破地域界限,在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流动中趋向融合,也为华夏饮食文化圈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为秦汉以后的饮食文化交流拓展了新的渠道.  相似文献   

17.
清真饮食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伊斯兰教饮食有别于其他饮食.从清真饮食的内涵、伊斯兰教准许或禁止穆斯林食用食物的一些特殊规定,及其选料用料、菜点品种、烹法调味、筵席形式等方面的饮食特色,反映出独具宗教色彩的清真烹饪流派和伊斯兰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8.
略论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明,源于饮食,文化史的基石是饮食文化,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史,必须首先研究人类历史“第一前提”的饮食。具有典型的东方农业文明特色的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是世界上最发达、最精深的,当时所确立的以粮食为主,蔬菜次之,辅以一定量的肉类、鱼类的饮食结构,是非常科学而合理的,已被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极其有利于人体健康。汉唐时期奠定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基本模式。研究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史是为了更好地总结我国饮食生活的经验教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进一步提高与改进我国人民的饮食生活,为我们今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狗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入药疗疾的效用,历来备受人们的推崇.当今各狗肉盛产区已通过多种途径将这一传统饮食文化发扬光大;而一些不法商贩为了牟取暴利,采用惨无人道的手段获取狗肉,使这一饮食文化产生异化.  相似文献   

20.
曹雪芹不是为了谈吃而写《红楼梦》的,但即使在《红楼梦》诞生二百年后的今天,还没有产生过哪一部小说可与《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相媲美。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界、饮食界对《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以及红楼美食的现代开发作了多方面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对把握原著精神风貌,弘扬中华饮食文化,推广红楼美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