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一种含柔性链的共聚酯液晶高聚物(PET/PHB60)和玻璃纤维增强的改性聚苯醚(MPPOG)的共混物为对象,叙述了在单螺杆挤出机和单螺杆注塑机上形成原位复合材料不同液晶含量下的共混物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LCP的加入降低了MPPOG的粘度,改善了加工性能,但共混物的机械性能改善不明显,MPPOG与LCP是不相容的,它们的纤维尺寸及织构也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2.
聚丙烯与聚酯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聚丙烯与阳离子可染聚酯在组成为97/3,95/5,90/10、85/15和80/20以及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组成为90/10共混物的流变行为、共混物形态结构与流变性质的关系作了研究,结果表明,PP与CDPET、PBT的共混物熔体均为切力变稀的幂律流体,共混物PP/CDPET熔体表观粘度对剪切速率的依赖性比PP/PBT小,而对温度的依赖性则比PP/PBT大/PP/CDPET共混物随着第二组分含量的  相似文献   

3.
硅烷接枝交联HDPE/LLDPE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对高密度聚乙烯( H D P E) 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L L D P E) 的熔融共混以及与硅烷的接枝、交联反应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 H D P E 与 L L D P E 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少量 L L D P E 的存在对 H D P E 拉伸性能的影响不大; L L D P E 在共混物中的配比对硅烷接枝反应有很大的 影响, 随 L L D P E 含量增加,硅烷的接枝率提高,同时接枝物的熔体流动性下降;此外引发剂或硅烷的用量都对硅烷的接枝反应有影响。 H D P E/ L L D P E 交联共混物的交联密度随 L L D P E 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交联共混物的耐热性有所提高,高温力学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用Instron3211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聚醋酸乙烯酯(PVAC)与聚丙烯(PP)共混体系的熔体流变性能。结果表明,体系表现出切力变稀的性质.且共混粘度小于两种纯组分的粘度。改变共混组成,体系的粘度显示出负偏差的性质。在共混体系中加入第三组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体系粘度变化不大,但增加了PVAC与PP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改性聚氯乙烯弹性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性聚氯乙烯弹性体是代替橡胶用于某些橡胶制品的理想材料,通过对CPE,NBR,ELVALOY-741,粉末丁腈橡胶P83等与PVC组成二元共混物的物机性能进行比较,可以证明:P83和ELVALOY改性效果较好;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PVC/CPE/NBR,PVC/CPE/ELVALOY,PVC/CPE/P83三元共混材料,制备了性能价格比优异的三元共混弹性体材料PVC/CPE/NBR。  相似文献   

6.
对PET/Vectra A900共混体系的流变与结晶诱导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T/TLCP的流变行为与组成密切相关高TLCP含量的流体呈现与纯LCP相似的非牛顿流体特征并存在一定的屈服应力;低TLCP含量的共混物流体则相似于纯PET的近牛顿流体的特征,但粘度有所降低,介于中间的组成随切变速度的变化呈现两个区域的流动特征。  相似文献   

7.
PET/PC共混物相容性与结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相容剂增容PET/PC共混物,使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得到提高,并用DSC方法对共混物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相容剂用量的增加,共混物中PET的冷结晶温度降低,改善了PET的结晶性能和韧性。  相似文献   

8.
用HAAKE、IR、DSC研究了侧基含有过氧键的活性聚苯乙烯(RPS)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之间的反应,用SEM观察了共混物的断面形态,结果表明:共混反应中生成了PS-g-LLDPE,对LLDPE/PS共混物具有增容作用,提高了共混物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9.
在热致液晶性60PHB/PET共聚酯(LCP)与聚酰胺6(PA6)的共混体系中引入了增容剂;讨论了增容剂对PA6/LCP原位复俣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界面性能,结晶行为、流变行为,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PVC/ELVALOY共混物是一类柔韧性良好的新型PVC合金,ELVALOY加入5phr时,PVC呈现反增塑行为,以后随ELVALOY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柔韧性明显提高,本文以其作为韧性基体,再掺入刚性聚合物粒子,如PMMA、AS、PS等进一步提高了其韧性,对PVC/ELVALOY(100/5)体系,PMMA在8phr时,缺口冲击强度的提高达到最大值,屈服强度同时提高,PS和AS的加入反倒使冲击强度下降;而PVC/ELVALOY(100/20)、体系、PMMA、AS、PS均有增韧效应,其中AS的缺口冲击强度提高最大,达83%,而其屈服强度基本保持不变.由SEM照片,刚性聚合物的冷拉效应亦明显地产生.  相似文献   

11.
LLDPE/LDPE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碱性二氧化钛(TiO2)加入低密聚乙烯(LDPE)和线性低密聚乙烯(LLDPE)的共混体系时共混高聚物性能的变化。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的测试结果表明:将TiO2加入LDPE/LLDPE的共混体系,共混高聚物结晶时,TiO2可作为结晶核影响LLDPE和LDPE的结晶;TiO2的碱性可以与高聚物中酸性的季碳原子作用。两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使总的结晶潜热降低,而LDPE的结晶较没有加入TiO2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碱性二氧化钛(TiO2)加入低密聚乙烯(LDPE)和线性低密聚乙烯(LLDPE)的共混体系时共混高聚物性能的变化。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的测试结果表明:将TiO2加入LDPE/LLDPE的共混体系,共混高聚物结晶时,TiO2可作为结晶核影响LLDPE和LDPE的结晶;TiO2的碱性可以与高聚物中酸性的季碳原子作用。两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使总的结晶潜热降低,而LDPE的结晶较没有加入TiO2又更完善。  相似文献   

13.
PVC/ELVALOY共混物是一类柔韧性良好的新型PVC合金,ELVALOY加入5phr时,PVC呈现反增塑行为,以后随ELVALOY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柔韧性明显提高,本文对其作为韧性基体,再掺入刚性聚合物粒子,如PMMA,AS、PS等地一步提高了其韧性,对PVC/ELVALOY(100/5)体系,PMMA在8phr时,缺口冲击强度的提高达到最大值,屈服强度同时提高,PS和AS的加入反倒使冲击强  相似文献   

14.
液晶共聚酯酰胺和PET共混物的流变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不同的共混方式——溶液共沉淀法和机械共混法将热致液晶共聚酯酰胺(PEA)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共混,利用Instron3211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PEA/PET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PEA的加入有效地改善了共混物的加工性能,在实验剪切范围内,共混物的流变曲线由低剪切速率下的切力变稀区和表观粘度基本恒定的准牛顿区组成,且溶液共混物的表观粘度相对较高,准牛顿区不明显.共混物的表观粘度对共混组成的依赖性表现出负偏差行为,当PEA为10%时,共混物的表观粘度达到最小值.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HDPE/PA共混物并研究了其毛细管流变性能,并着重讨论了不同共混物配比对流变性能,熔体弹性效应的影响。实验表明:HDPE/PA共混物,当PA含量增加,其粘度对剪切速率的敏感性下降。在剪切速率地400g.s^-1时最为明显,共混此为65/35时,膨胀比最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 PBT/PET共混纤维,就其特性粘度、结晶能力作了进一步测试讨论。研究发现:PBT/PET共混纤维属相容性较好的相容体系,特性粘度随 PBT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PBT/PET存在相互促进结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氯化聚乙烯(CPE)改性聚氯乙烯(PVC)体系的性能随组成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用电子显微镜(TEM.SEM)考察了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结果发现:PVC与CPE相容性较好,共混体系在断裂过程中产生网丝结构。网丝结构与CPE用量密切相关。网丝结构是脆一韧转变后体系发生塑性变形的结果。是PVC基体韧性突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易染抗静电改性涤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阳离子可染料聚酯(CDP)和聚酯和聚乙烯二醇(PET-PEG)嵌段共聚物共混纺丝,制得一种新型改性涤纶纤维,该纤维在染色性,吸湿性和抗静电等方面比纯CDP纤维有很大提高。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热收缩和声速等测试,获得了共混纤维结晶和取向的特征及规律,从而揭示了共混纤维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PET(PEB60)和低分子量的PET熔融共缩聚,制备PET-PET(PHB60)共缩聚物。借且NMR、DSC、热台偏光显微镜对PET-PET(PHB60)共缩聚物的嵌段性、 聚集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考察了在不同共混模式及组分比的情况下,HDPE、PETG并混物在冷拉伸工艺中所引起的形态变化,并研究了形态与共混物阻隔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冷位伸工艺很难使阻隔性分散相发生径向形变而形成扁纤维状分散相,PETG达35%时,共混物的阻隔性最大值为纯HDPE的4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