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油田韦2断块属断鼻性构造,沉积微相类型多样,储层非均质性严重,隔夹层的空间分布和物性变化都非常复杂,平面和纵向非均值性严重.通过对该断块区块、小层、井组、单井生产动态分析,并结合油藏精细描述和数值模拟研究了该区小层和层间剩余油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受断层遮挡和断砂配置关系影响,断块区岩性油藏剩余油分布十分复杂.分析葡北油田葡萄花油层正向构造识别、沉积微相解剖、断层侧向封闭性和‘断—砂’匹配样式,认为断块区岩性油藏剩余油主要受"势—断—相"及其匹配关系控制,即断块边部正向断圈和内部微幅度构造高点控制剩余油富集部位;断层侧向封闭性影响剩余油富集程度;浅水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及主体席状砂构成剩余油富集优质储层;断层与砂体匹配样式决定剩余油富集层位.建立4种剩余油类型,提出断块边部遮挡型剩余油钻大斜井,微幅度构造型剩余油钻高效加密直井,河道注采不完善型剩余油钻水平井,席状砂非均质性型剩余油采用油井压裂等挖潜方法.该研究结果对高含水期断块油田高效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卞东油田E1f32储层属于中孔、低渗裂缝-孔隙型储层,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搞清剩余油分布模式是当前的主要任务.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对地质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包括裂缝发育规律、隔夹层分布、断层与微构造发育情况和储层非均质性4个因素.研究表明,卞东油田剩余油分布在平面上主要与裂缝、断层及微构造分布情况有关,剩余油主要分布在裂缝系统不发育、井网没有控制的断鼻构造断层边缘区域或微型正构造分布的区域;纵向上与隔夹层的发育程度相关,剩余油主要分布在被隔夹层包围的砂体边缘或透镜状砂体中;同时,储层非均质性无论在平面还是纵向对卞1、卞13断块剩余油的分布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江汉油区钟市油田油藏精细描述的主要技术 ,它包括构造精细解释、储层沉积微相、储层预测、储层物性参数解释模型及储层三维地质模型等具体研究方法 ,并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依据研究成果 ,部署12口调整井 ,取得了显著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王北油田大65断块油藏构造复杂、非均质性强、不同断块开发效果差异大等特点,以地质、测井解释、岩心分析、钻井、地震解释等各方面资料为基础,首先按照点-面-体的建模步骤建立大65断块精细构造模型;通过界面约束法确定性建模方法建立砂体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测井解释单井相数据为基准,采用确定性算法构建了沉积微相模型;并以相控随机建模技术为指导,建立了储层参数模型。大65断块复杂断块油藏精细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实现构造和属性的空间定量表征,为准确评价储层性质及潜能提供了可靠依据,也为后期油藏开发方案的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38断块油藏属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其沙三上亚段的沉积微相特征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剩余油挖潜难度较大。为了深入挖潜增效,通过泥岩颜色、粒度特征、构造特征等综合分析,进行沉积相展布特征研究。通过沉积微相的精细刻画,明确了各小层河道砂体的平面及剖面展布规律;同时,结合各微相的韵律性特征,剖析了剩余油富集的有利部位;最后,提出了侧钻挖掘的剩余油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7.
王场油田中区潜4~1、潜4~2油组受储层非均质性及井下复杂情况和套管损坏的影响,水驱开发效果变差。基于剩余油认识不精确、生产井损坏严重等问题,运用精细构造解释与储层对比相结合的技术手段,研究油藏构造特征及平面剩余油主控因素,明确剩余油富集潜力区,分层分区制定调整对策,获得较好的挖潜效果。  相似文献   

8.
运用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细分流动单元,研究储层微构造、沉积微相和储层物性,采用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建立油藏三维地质模型;应用密网格大规模油藏精细数值模拟技术,结合生产动态监测资料综合分析和定量评价剩余油分布;采取剩余油挖潜技术结合配套的注采工艺技术充分挖掘剩余油潜力,油藏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潜江凹陷西斜坡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储层发育,主要油藏类型为复杂断块构造油藏。近年来,充分运用大量动、静态资料,应用基于地震资料目标处理、模型正演及属性分析的低序级断层识别技术,开展精细构造解释,落实该区构造格局及局部构造特征,结合储层展布及成藏规律认识,开展滚动勘探研究,取得较好的效果,形成复杂断块油藏滚动勘探思路与方法,对复杂断块油藏滚动勘探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留17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储量动用程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西油田为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油藏构造破碎,断层多,断块多,勘探开发难度大;砂层厚度大,平面变化快,隔夹层分布不稳定,储层非均质严重;储层物性差,开发中出现注水压力高,吸水能力差,油井能量低,采液强度低,纵向动用程度不均。结合数模和动态分析对留17断块进行了储量动用程度评价。从Eclipse数模模型中导出剩余油储量,然后利用C++编程将其转换为surfer格式的数据,并在surfer中进行运算,得到剩余油储量,根据原始储量丰度,计算出动用程度等。  相似文献   

11.
王场油田北断块精细地质研究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场油田北断块经过多年的开发,已进入中高含水的开发中后期,但是有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潜力。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角度出发,开展了三个方面的精细地质研究:研究薄隔层展布规律、研究储层特征、精细描述剩余油分布。成果目前应用成效显著,最终达到了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对同类油藏持续稳产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复杂断块油田微构造成因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东部大部分油田已经进入开发中后期,迫切需要查明地下剩余油分布情况,而微构造对剩余油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以杨家坝复杂断块油田的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油田的微构造特征、成因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杨家坝油田共发育四种正向微构造类型,断层的不均衡升降、断距大小以及走向的突变形成了一系列的微断鼻、微阶地构造,断层的交汇形成了微断块构造,沉积体厚度变化造成的差异压实作用形成了微鼻状构造,正向微构造的轴部、微高点及"墙角"式微断块的高部位都是剩余油富集区,是下一步挖潜的重点区段.  相似文献   

13.
稠油底水油藏地质研究及水平井调整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东部油田由于受沉积环境的影响,油藏类型大部分为复杂断块油藏,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羊三木油田三断块NgI油组是一个复杂断块稠油底水油藏,投入开发近30年,目前采出程度不足8%,开发效果一直较差.通过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搞清储层及剩余油在三维空间展布的基础上,提出三断块NgI稠油底水油藏,采取钻水平井加密与钻直井加密相结合,并配合一定的油水井措施整体挖掘油藏潜力的井网调整策略.羊H1井的钻探成功,为下一步的调整、挖潜打下了坚实基础,并对同类油藏的开发调整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QL复杂断块油藏目前已总体进入中、高含水开发期,剩余油分布更趋复杂.从影响剩余油分布的静态参数(地质因素)出发,根据储层沉积相带及其岩性、物性、非均质性、构造和砂体分布形态等建立流动单元的地质模型,准确、合理地划分出流动单元.结合动、静态资料,研究了不同流动单元的水驱油特征与水淹模式,对水淹后油气水分布规律进行了重新认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流动单元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指明了挖潜上产的有利区域,指导油田挖潜实际效果显著.对同类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钟潭地区高陡构造油藏纵向含油层系多,储层非均质性强,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不清,构造高部位油井注水见效困难。运用地震、地质、测井以及生产动态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新处理的叠前深度偏移资料对钟潭地区带开展了精细构造解释,认为以上两个地区都是受控于潜北断裂带背景下的二级构造带。以此为基础,开展剩余油精细刻画,配套油层压裂技术和注采结构调整技术对该地区进行综合调整,取得较好的开发调整效果。  相似文献   

16.
习家口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汉油区习家口油田位于潜江凹陷西斜坡,蚌湖生油深洼陷以西,包括习一、习二两个区块。该区为一复杂断块油藏,投入开发已30多年,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至"九五"末油田综合含水高达98%,已近废弃;但"十五"期间应用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特别是小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和构造精细描述技术,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再结合大位移多靶点定向钻井技术挖掘断层附近及井间剩余油潜力,提高最终采收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从地震剖面精细解释出发,结合区域应力场进行分析,指现马2断块存在负花状构造,并对其与油气藏的关系进行分析,进而指出断层发育与注采井调整和剩余油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前,新浅45断块油田进入高周期吞吐阶段,受断层、储层物性、汽窜、边水、采出状况等静、动态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压力低、单井日产水平低、油气比低,关停井较多、低效无效生产井多、开发效益差等诸多问题,为改善油藏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在全面分析该区块生产开发动态的基础上,综合地震、地质分析,采用精细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找出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并依据单井的平均剩余油饱和度、采出程度等不同参数建立了5种剩余油类型的评价标准,从而总结出适用于单井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方法,为油田后续精细调整和挖潜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多层系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潜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舍女寺油田女12-女20断块油藏受储层低渗、非均质性强和构造复杂等因素影响,断块剩余油分布复杂,油层动用程度不均和动用程度低是开发中存在主要问题。对于中高含水多层系非均质砂岩油藏,把单砂层合理井网密度评价和单砂层流动单元评价相结合进行单砂层注采井网适应性分析,再与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优选EK21、EK22和EK23油组14个目标砂层,在断块东北部找到多个潜力目标区,据此编制了油藏剩余油可调整挖潜方案。完钻的14151调整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油井平均日产大于15t,断块采油速度从0.38%提高到目前的0.82%,证实了该项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卫2块气顶底水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应用地质建模软件建立起构造模型、储层模型,展现出气顶底水油气藏的构造和储层特点,通过建立不同的油层、水层、气层物性解释图版,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精确计算出储层非均质参数,描述了该断块储层的非均质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VIP数模软件描述了剩余油分布特征,讨论了气顶底水油气藏剩余油的分布特征,认为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注采系统局部不完善区、未注水的弹性区、未受油水井控制的储量损失区;而剩余气则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和顶部砂组.根据所提出的剩余油气分布认识,进行了治理方案部署,经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平均年增油2.3×104t,年增气0.2×108m3,年综合递减减缓2.1%.实现了油气同时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