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TFE三层复合材料摩擦过程的界面动态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面接触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PTFE三层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观察了其摩擦过程转移膜形成的动态过程,分析了其摩擦磨损机制。结果表明:PTFE三层复合材料在与对偶钢件摩擦时,会在摩擦界面上发生界面迁移,导致在对偶件表面形成一层转移膜。界面迁移的动态过程是:转移膜的形成开始是由于微切削机制使得PTFE复合材料镶嵌于对偶件表面的凹坑和微沟槽处,进而在机械和摩擦化学的作用下得以生长变大,最后形成较完整的转移膜。转移膜在形成与长大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局部脱落以及再修复的过程,在形成较完整的转移膜后处于动态平衡。摩擦过程中转移膜的形成可以有效地稳定摩擦因数,减小磨损。  相似文献   

2.
双材料界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不同裂纹长度的双材料界面裂纹模型,用有限元软件计算和分析界面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利用裂尖前沿应力和裂纹面相对位移分别计算了界面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K,两种方法计算的K值完全吻合.通过数值分析,给出一种计算双材料界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K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3.
利用ABAQUS大型有限元程序,对比分析线弹性和蠕变两种情况下Silicon/epoxy弹性-蠕变双材料界面应力分布问题.分析结果表明,界面边缘处存在严重的剪应力和剥离应力集中;边缘对齐结构的界面剪应力和剥离应力集中要小于边缘不对齐的情况;随着基体厚度增大,界面剪应力和剥离应力均减小;当基体与薄膜的厚度比增大到临界值时,剥离应力将反向,此时剥离应力的绝对值随着厚度比的增大而增大;蠕变会导致界面边缘附近剪应力和剥离应力松弛,且薄膜的蠕变指数和系数越大,蠕变松弛效应越明显,随时间增大,边缘附近界面上的应力逐渐趋近于零.  相似文献   

4.
针对双材料界面强度不足与界面应力分布不均的问题,对双材料界面强度、界面应力分布不均、载荷位移曲线(LD)波动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利用铝/聚乙烯(PE)、铝/聚丙烯(PP)、铝/聚甲醛(POM)双材料的实验结果,对材料的TS813粘结试样界面强度与Ergo5800粘结试样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弹性模量与PE、PP、POM材料的界面强度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载荷位移曲线与界面断口。研究结果表明:铝/非金属双材料界面抗拉强度随着弹性模量增大而减小,TS813试样界面强度为Ergo5800试样的4.44、2.17、2.89倍,铝/橡胶前者为后者76.47%;界面强度分布不均导致界面剥落情况不同与LD曲线中波动现象,同种材料试样与同种粘结剂试样,试样界面强度越低载荷波动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机械强度》2015,(6):1146-1151
建立三维双粗糙体分形表面的热力耦合接触模型,在固定滑动速度工况下综合考虑了钛合金材料的磨损失效、界面粘着及接触过程中的热力耦合,动态探讨了粗糙体在滑动过程中接触表面的温度变化情况。运用有限元方法对滑动过程的温度场进行模拟仿真并得出:滑动摩擦初始时刻摩擦表面接触温度急剧上升,随着滑动距离的增加,最高接触温度处于波动状态;界面剪切强度越大,最高温度越高。通过研究接触表面的温度场分布情况,以探索滑动过程钛合金材料摩擦磨损的真正起因。将结果与相关文献实验进行比较,得出了模拟仿真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经冷轧复合的高频电缆用铜/铝复合带材在退火过程中界面组织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在退火过程中铜/铝复合带冶金结合界面组织的生成和生长速度加快;随时间的延长,组织演变过程的4个阶段为孕育期、局部区域形成岛状新生相、扩散层发生横向→纵向→横向生长、新金属间化合物形成和扩散层增厚。  相似文献   

7.
采用W-M函数建立具有分形特征的三维双粗糙面接触模型,考虑了接触界面间的黏着效应,在滑动速度、法向载荷及界面剪切强度等参数变化下,运用有限元方法探讨了粗糙体在滑动过程中摩擦因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滑动速度、法向载荷及界面剪切强度等参数对摩擦因数的变化有一定的影响,边界润滑工况下平均摩擦因数为0.28,无润滑工况下平均摩擦因数为0.713,最大界面剪切强度时的平均摩擦因数为0.73;随着界面剪切强度的减小、法向载荷的增大、滑动速度的增加,滑动摩擦因数有所减小。与相关文献结论或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证明了上述结果的正确性。分析结果可为摩擦学设计和摩擦材料的制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塑壳断路器,其采用双断点触头系统,具备接地故障保护功能、剩余电流保护功能以及电子脱扣功能,并实现了通讯化。同时也对塑壳断路器的发展作了简单描述。  相似文献   

9.
李连银  常志军 《中国机械》2014,(13):100-100
针对双摇杆结构在某些设备的应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表面封装技术(SMT)及光学自动检测(AOI)领域,传统的单丝杠驱动已经不能满足精度和速度的要求,而双丝杠驱动能够抑制高速时振动,还能提高系统的刚性和响应速度,从而防止因进给平台抖动而引起视野(FOV)的偏移,以及给拼图带来困难,并最终导致检测误判。本文就双丝杠驱动系统进行建模与分析,并结合实验给予验证。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一种带有USB接口的公交IC卡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和USB接口电路,并介绍了USB设备的软件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