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现代包装设计不仅要实现包装的基本功能,更要有效传承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产品价值。本文通过分析柳编工艺及其特征,结合现代包装发展趋势,将柳编工艺与包装相结合,探究柳编在包装设计中的美学价值,基于传统柳编工艺的研究基础,提出柳编工艺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方法,为推动柳编工艺在现代设计中的创造性转化,实现柳编产品的创新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邢宏亮  段成瑞 《包装工程》2016,37(4):18-20,45
目的探寻多样化包装设计形式,为现代包装设计发展提供新的设计思路。方法结合新颖独特的趣味、仿生、绿色、智能4种包装形式,探讨了其设计的内涵、特点、表现手法,并通过具体实例进行了分析。结论提出开发包装设计新形式对发展现代包装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趣味性是天然材料包装的重要特点之一,本文通过对趣味性包装设计和天然材料包装进行分析,结合实例,提出材料和造型是天然材料包装趣味性体现的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5.
秦汉少数民族天然材料包装设计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建祥 《包装学报》2014,6(1):81-84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大融合时期,也是我国使用天然包装材料的第一个高峰期.少数民族在使用天然材料方面比汉族更为得心应手,其在天然材料包装设计方面各具特色:漠北匈奴族的包装就地取材,功能实用;西域各民族的包装技术精湛,民族特色鲜明;南越民族受到东南各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影响,其包装表现出不同文化融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正当今,由包装产生的废弃物已成为城市垃圾的主要来源,并由此引发了资源大量浪费、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由包装产生的废弃物的污染仅次于水质污染、海洋湖泊污染和空气污染,处于第四位。据专家估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包装制品有70%在使用后被丢弃,这些包装废弃物不可分解、不可回收,长期存在于环境中,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这就要求包装材料的选择应具有可分解、回收再生、无污染的环保特性。天然包装材料就  相似文献   

7.
阎鹤  钱晶晶 《包装工程》2014,35(20):87-90,105
目的研究插画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以及插画对提升包装审美层次和促进销售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通过描述插画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及不同类型插画的特点,分析了插画给包装设计带来的优势及其在包装设计中发挥的作用,阐明了插画在产品形象及信息的视觉化诠释、表达包装创意与赋予包装人文气息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后分析了现代包装设计中的插画在创作时应遵循的原则,即应体现针对性、民族性、时代性。结论论证了包装设计采用插画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天然材料在产品包装中的功能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施爱芹  王健 《包装工程》2013,34(24):1-4
分析了天然材料与产品包装功能应用之间的关系,从天然材料包装的造型功能、应用功能、感官功能3个方面,探讨了天然材料在产品包装中的各类功能应用方法,并结合了相应具体案例展开分析,提出了天然材料在包装功能设计时应选用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9.
彭建祥 《包装学报》2014,6(3):54-60
明清时期的包装设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天然材料包装设计方面也不例外.明清天然材料包装包括竹材包装、木材包装、纸质包装、藤包装、桦皮包装及其他天然材料包装,种类多,形式丰富,工艺讲究,制作精美,集中国几千年天然材料包装之大成,成为当今发展天然材料包装的丰富源泉.  相似文献   

10.
11.
鲁志伟 《包装工程》2019,40(2):252-254
目的探究自然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方向及创新策略,倡导人们使用绿色设计包装及环境友好型包装,以求达到自然和谐之美。方法从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现状谈起,剖析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以及现代设计理念,并以此为基础引出自然元素的个性化特点及其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诸多应用方式,接着以茶叶、糖果的包装为例,从自然材料的视觉效果、材料特性、工艺技术以及功能作用等方面对自然元素与现代包装设计的融合与创新作深入探究。结论将自然元素体现在现代包装设计上,能够丰富包装设计中的文化内涵和视觉特点,满足人们对生态文明及环境保护的需求,符合现代人对包装设计的多元化追求,是今后包装设计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12.
张蔚 《包装工程》2018,39(8):57-61
目的通过研究材料的创新应用方法,强调包装材料的创新设计不应偏重于加工技术的开发,也应注重对创新意识的培育,从而帮助包装设计树立更具创新价值和产能价值的地位,以创新性设计理念与创新性材料应用手法赋予产品更高的附加价值,提升企业品牌与产品的错位竞争能力。方法运用开放式思维方式,从多角度、多视点、多方利益入手进行研究,通过文献查阅、资料分析、跨学科比较、个案研究等多种方法,对包装材料各类创新应用的形式进行梳理,挖掘材料的文化与形式内涵,归纳总结出现代包装设计中材料的主要创新应用方法。总结得出4类组合形式,即解构的组合形式、打破习惯认知与思维定式的材料应用、运用仿生设计赋予包装材料感性色彩、应用新兴科技材料与技术。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天然环保材料的包装设计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提出了一个被绝大多数包装设计人员忽视的问题-针对天然环保材料的包装设计。并以传统纸质材料、天然材料和新型材料为例,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讨论对其进行艺术设计的方式方法及加工实施的可行性,以满足食品包装可以更多的选用环保材料而不必受制于其设计局限。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包装设计创新思维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郑灵燕 《包装工程》2014,35(22):9-12,36
目的从思维方式上研究现代包装设计的创新。方法从时尚、文化、人性化这3个方面分析了现代包装设计的创新思维方式。结论现代包装设计必须充分考虑时代特点、文化内涵,理性地把握人性观念,充分研究材料和工艺,经过不断探索和尝试才能获得成功,打开思维,挖掘现代包装设计的创新空间。作为美的设计者和引领者,现代包装设计师必须具有探索精神和较高的文化素养以及保护生态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5.
贺敏 《包装工程》2019,40(10):255-258
目的探究包装设计中的天然材料元素及其应用策略。方法由当代社会所面临的自然资源危机谈起,延伸至包装设计领域,探讨其对天然材料的价值需求,再结合天然材料的分类及包装的再生性,探讨其在推动包装创新、迎合市场趋势和资源重复利用上的优势,总结其在包装设计中的可行性和重要作用,得出其在简约性、低成本和可再生方面的应用路径,最后基于人的感官和天然材料对比的应用进行总结,列举出经过市场检验的成功案例,进一步论证方式方法的可行性。结论包装设计工艺十分复杂,同时对各个元素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但天然材料依然有着极大的应用空间,经过巧妙组合与创造的天然材料能够赋予包装新的风格与韵味,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情感体验,引领未来包装设计的潮流。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包装装潢设计领域不断发展,人们对设计的需求观念发生转变,呈现多样化。人们环保意识逐渐提升,这就要求在具体包装装潢设计中融入生态环保的理念。纺织纤维材料是环保材料,将其科学运用在包装装潢设计中比较重要。基于此,文章主要针对包装装潢设计中纺织纤维材料特点和类型进行阐述,然后就纺织纤维材料在包装装潢设计中应用和创新详细探究,只有融入创新的设计理念,才能保障包装装潢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17.
当代互联网语境下的产品包装创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丁伟  陈烈胜 《包装工程》2018,39(24):110-114
目的 基于产品包装对产品的保护、营销作用,探究包装设计在互联网时代的迭代创新设计。 方法 用互联网设计思维,重构设计要素,适应新的设计法则,从营销策略和设计方法上分析研究当代产品包装创新设计的新特征、新变化以及未来产品包装设计的多种可能性,思考产品包装创新设计的新发展、新思路,最大程度地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乃至创造需求。结果 互联网时代产品包装设计,更注重娱乐营销,品牌建设和人文情怀的回归表达。结论 在互联网时代,包装创新设计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变中求异,唯有“变”才是永恒不变的。因此,只有熟悉包装设计新变化、新特征及未来可能性,设计师才能时刻保持敏感性,才能拥有更加敏锐的艺术洞察力和创造力,考虑生态、社会、经济的共赢理念。  相似文献   

18.
原生态包装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石岩 《包装工程》2011,32(10):5-7,10
以原生态包装的创作理念为出发点,分析了其作为一种真诚、质朴的源于生活的创作形式,是中华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包装设计的创作之源。提出只有将这种原生态的创作理念导入现代包装设计之中,并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才是继承、发扬和发展原生态包装的有效途径。并从现代包装的材料、形态、结构、装潢4个方面,结合原生态理念阐述其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常慧娟 《包装工程》2012,33(24):121-124,133
以传统包装设计的三大元素,即传统材料、传统造型和传统色彩为切入点,结合大量现代包装设计案例分析了传统包装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再认识、再利用。论述了现代包装设计利用传统包装元素的可行性、合理性以及必要性。并提出对于传统包装元素的利用决不能照抄照搬,而要对传统包装元素进行外形的提炼以及内涵的升华,最终指导现代包装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