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CL20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110kV变电站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电力系统发展的趋势与要求,结合110kV变电站微机监控系统改造工程,介绍CL20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特点与结构,具体讨论了该系统强大的监控功能,通过系统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实现对变电站运行的保护、监视和调控,提高变电站保护和控制功能,使变电站运行更为可靠,改善和提高电网的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2.
从提高变电站的可靠性和经济效益看,优化变化站的运行管理需要提供比迄今二次控制系统更多的有关开关设备的状态信息。这里介绍一种系统,它满足这些要求。基于微处理器的分布系统结合现代传感器,用来控制和监视一次设备。这个系统集成在变电站灵活的控制和保护系统中,提供一系列新的功能和诊断方法。作者介绍了对这种系统的要求及其功能,并说明对变电站未来运行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周祯 《电器评介》2014,(2):73-73
作为一家以电为主要能耗的电解铝企业,其变电站在改变或调整电压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承担着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的流向和调整电压的重要责任。而变电站综自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多种专业技术。其中,站内监控充当站内保护、测量、控制以及通信装置与站内运行人员之间的接口。故而,为了保证变电站稳定运行、安全运行、可靠运行,对其实现监控自动化就尤为重要了。本文主要讲述了天泰变电站综自监控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相似文献   

4.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当今电网自动化领域的热门课题,变电站的运行正从早期的常规保护.人工控制发展到现在的无人值守.远动控制和系统综合自动化。目前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多采用分布式通信网络。具有功能下放.风险分散和组态灵活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王显平  田勇 《电力建设》2003,24(5):46-0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通信技术 ,实现对全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控制和微机保护 ,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它具有功能综合化、结构微机化、操作监视屏幕化、运行管理智能化的显著特点。设计先进的综合自动化系统 ,要有合理的功能配置、结构形式、通信方式和可靠的系统接地。  相似文献   

6.
描述了由奥特罗水电系统开发的一种输配电变电站的具有保护,控制和监视功能的综合系统,介绍了每种系统功能的帝现,重点放在保护功能上而焦点集中于对电力系统各层次的数据处理上,该系统已经成功地在奥特罗水电系统中运行。  相似文献   

7.
刘金耀 《大众用电》2010,(12):24-25
<正>1变电站自动化要提高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及经济性,一个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要提高变电站运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实现综合自动化。所谓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就是广泛采用微机保护和微机远动技术,分别采集变电站的模拟量、脉冲量、开关状态量及一些非电量信号,经过功能的重新组合,按照预定的程序和要求实现变电站监视、测量、协调和控制自动化的集合体和全过程,从而实现数据共享和资源共享,使变电站设计简洁、布局紧凑,运行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8.
利用基于多媒体信息处理和光纤通信通道的变电站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了变电站无人值班远程集中调度控制功能,不仅减少了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综合成本,提高了运行人员工作效率,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变电站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变电站二次系统防雷保护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贤彬  明哲 《广东电力》2004,17(5):15-18
变电站二次设备的防雷保护是一个新的课题.其设计思想强调以电子信息系统为保护核心,为被保护设备构建一个均压等电位系统,并通过各级电涌保护器.逐级把雷电流泄放入大地。广东省广电集团有限公司汕尾供电分公司在对110kV汕尾变电站进行自动化改造的工程实践中.根据以上设计原则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变电站二次设备防雷进行选型设计,提高了系统的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电网发展和电力市场化对变电站,特别是高压、超高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功能、可靠性、经济性方面均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将向集成化方向发展。文中介绍了各个独立的控制、保护和监测设备通过局域网在变电站层集成为协调型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结构;除保护和控制外,将设备的状态监测也纳入自动化系统功能;同时对该系统相应的技术支持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日本已投入运行的类似变电站系统的运行经验。  相似文献   

11.
变电站的自动化可大大提高整个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增加经济效益。110 kV 以下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由一些功能单元组成,根据变电站的出线方式来确定变电站的功能单元数量。这些功能单元通过数据总线与总控单元进行通讯,总控单元通过光纤、有线、载波、无线微波等与调度进行通讯。通过一些单片机系统构成功能单元的组合,而不同的功能单元由不同的硬件和软件构成,形成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  相似文献   

12.
现代变电站的管理发展趋势是集保护和监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自动化管理。为此,这里简要概述了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变电站运行中的重要性,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功能进行了分析。最后,介绍了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1改造的内容对于110kV变电站的改造通常是为了满足当地电力发展需要的,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实现调度自动化。从目前来看,110kV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变电站自动化改扩建的实施提供了大量实际借鉴经验和技术支撑。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控制设备、信号传输、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运动装置)利用微机技术,经过功能的重新组合,实现信息共享,对变电站实施自动监控、测量、控制和协调。综合自动化系统能及时地向变电站值班人员和调度人员提供详细的信息,甚至可以提供改变系统运行参数的各种参考性意见,对变电站的安…  相似文献   

14.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防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防雷击过电压和浪涌问题,提出了几点预防感应雷过电压措施,并阐述了自动化系统过电压保护设计以及防雷运行管理.实践证明,所提出的防雷措施对提高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水平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5.
变电站操作仿真与运行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锡生 《电网技术》1998,22(8):34-37
变电站操作仿真与运行管理系统(DSMIS)是以大中型变电站的运行操作与管理为应用对象,对提高变电站运行及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为目的的应用软件。它是在现代在电网高速发展,变电站安全要求日益提高的新上,根据变电站运行工作的迫切需要而自行研制开发的。文章就该的主要功能与应用前景,系统主要特点与设计思路,系统的功能扩展方向等内容作简要介绍和叙述。  相似文献   

16.
220 kV不夜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20kV不夜城变电站按无人值班来设计,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LSA67分布分散式结构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实现对所有的一,二次设备进行监视,测量,控制,保护和报警功能。该系统投运一年多年,运行情况良好,充分体现了自动化系统的优点。从工程设计的角度出发,介绍了220kV不夜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并总结工程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一些建议,为今后的工程提供参考借鉴,进一步提高上海电网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介绍已成功运行于南昆电气化铁路工程的WJH2型牵引变电站微机监控保护系统的结构模式与主要特点,说明了牵引变电站应用微机监控保护系统取代常规控制保护系统的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8.
经张家界武陵源110KV变电步综合自动化的设计为例,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应予 综合考虑的保护、测量、控制、信号以及设备结构和运行管理等多种因素,提出一般的设计原则和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19.
王崇湘  陶俊伟 《电世界》2005,46(12):1-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可有效降低变电站电气设备费用,减少电气施工周期,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它主要由变电站监控系统(SMS)与变电站控制保护系统(SCS)组成。SMS主要实现在变电站内各电能信号的自动测量与监控工作,而SCS主要完成变电站的继电保护功能,使变电站可在最小范围内迅速消除事故。最后对ABB、西门子、施耐德、SEL、清华飞洲等制造厂家综合自动化保护装置的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张剑  张浩斌 《陕西电力》2004,32(6):146-149
近些年来,在变电站内增加了各种功能的微机装置.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特别是以太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正逐步被集网络通信、控制、测量和保护信号于一体的网络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所取代.110kV永坪变电站是延安供电局第一个自己设计、自己施工建设的基于以太网技术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本文就是结合110kV永坪变电站的改造建设工程进行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对通信技术与保护测控单元强大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以太网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太网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已成为趋势.正是有了这两个方面的成熟和广泛应用,分散分布式自动化系统结构的应用才越来越广,同时这种系统结构要适应运行方式、负荷要求的变化,满足生产实际的各种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