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目前配电系统建设和维护需要安装大量配电终端设备时维护工作量大、成本高的情况,文章分析了实现配电终端即插即用技术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可作为配电终端IED即插即用实现的参考,对于提高配电自动化水平、减轻系统建设和日常维护的工作量、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USB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采集系统通过USB接口实现即插即用的功能。本文采用C8051F120作为微处理器、CP2101为UART转USB桥接器,设计和实现了基于USB接口的多路多量程的即插即用数据采集系统,重点介绍了硬件设计及其相关软件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即插即用理论是微电网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外对即插即用理论的研究多侧重于设计单个微源并网的电力电子控制系统,而很少研究多个微网元件之间的协调控制策略。首先介绍了微电网的优缺点以及即插即用在微网中运用的理论基础,构建并阐述了以电网Agent、微电网Agent和元件Agent组成的微电网3层控制体系,设计了基于MAS系统和电力电子控制技术的即插即用模型,并详细分析了微电网元件协调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4.
王向阳  江洁 《湖南电力》2004,24(2):23-25
IP地址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它的使用受到严格控制。NAT(网络地址转换)技术可以在不申请新的网络地址和更新路由表的情况下,使不具备合法IP地址的私有网络与公用网络之间互相访问,从而实现网络扩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配电网自动化工程中系统集成的一个实际困难,即远动设备经常与主站SCADA系统所采用的协议不同,提出了远动设备的即插即用问题和解决该问题的一种可行方案,即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起协议的特征信息与协议类型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来完成设备协议类型的识别,并对实际数据的获取,特征码的提取,样本的编制,训练次数,通信速率的自动识别以及新协议的添加等关键问题给出了处理方法,此外,还简要介绍了采用方案实现对远动设备即插即用支持的多协议智能通信控制器的软、硬件构成和实现方法,在当前没有远动设备即插即用标准的情况下,文中所提出的方案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智能变电站保护装置即插即用技术的研究,解决其技术关键问题,实现智能变电站保护装置即插即用功能,提高智能变电站保护装置维护的便利性,减少检修人员的维护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使用安全防误、安全校核技术,提升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低压配电自动化终端是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随着南方电网对配电自动化的大力投入,低压配电自动化终端海量接入带来的安装、调试、运维困难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IEC 61850的台区设备即插即用实现方法。首先提出了基于IEC 61850标准的模型设计方法,实现端设备标准化接入与通信点表配置,其次,基于模型设计方法,设计了APP加载、卸载、多实例动态追踪的即插即用体系和控制方法,实现设备通信标准化、一致化,保证端设备的更换和接入工作的安全性、完整性、可靠性。最后,将本文提出的方法在南方电网进行工程应用,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先进性和可行性,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缓解现场施工流程复杂、人员操作繁琐等现实问题有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现代智能测试仪器模块化、系列化的设计要求,本文基于I2C总线存储技术和驱动软件技术,实现了模块化部件在现代智能仪器中的"即插即用".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某型号信号源设计中,实现了仪器型号、选件的自动配置,提高了仪器生产的速度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智能变电站建设过程中工程配置复杂、主子站之间的人工信息校核工作量大的问题,在即插即用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技术,将即插即用技术从变电站内IED设备延伸到变电站站控层以及主子站之间,实现智能电网的即插即用。主子站之间的交互,通过SCD(含SSD)模型的共享技术,实现一二次设备映射。采用变电站功能服务化的方案,实现信息点表自动校核技术,提升了智能变电站和调度主站之间的深度互动。通过现场应用验证,所采用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大大降低了变电站的人工工作复杂度,提高了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效率。  相似文献   

10.
深入分析继电保护更换或接入的技术难点和要求,提出了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即插即用接入技术,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完成继电保护在二次控制系统及信息系统中的快速自动重构,实现设备便捷接入、物物高效互联,保证变电站继电保护的更换和接入工作的安全性、完整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随机性电源接入规模大、地域分布广导致的运维困难问题,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即插即用运维技术方案。该方案采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地理信息技术,实现设备运行维护的即插即用及现实地理场景精确定位。基于四维健康评估模型维修预警专家系统能够及时发现隐患并提前维护,很好地满足随机性电源设备的运维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端到端通信中TCP穿越NAT的解决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地址翻译(NAT)设备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IPv4地址不足的问题,但同时也给很多端到端通信带来了障碍。目前,对于UDP穿越NAT已经有了一些标准的、有效的解决方法,但对于TCP通信,NAT穿越技术还在研究之中。文章给出了一种较为简单有效的TCP穿越NAT的方法,并对其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3.
基于IP网络的Harris交换机远程维护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Harris交换机的维护现状,分析了几种维护方式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利用IP数据网对辖区内多台交换机实现分布式集中维护的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14.
基于Web服务技术的OPC XML-DA服务器分析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PC DA服务器是以组件对象模型和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技术为基础实现的,因此其在互联网上进行数据交互存在一定技术缺陷,从而引出了基于Web服务技术的OPC XML-DA服务器的技术优势以及开发的必要性.使用gSOAP工具包开发出一个中间层服务器,给出了该服务器的系统框架图并介绍了相应模块.重点论述了OPC XML-DA服务器中有关订阅服务的关键技术,并给出了相应的实现方法.通过在2台跨网络的计算机上所进行的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数据传输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在跨网络的环境下通信时具有高效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对供电服务质量外部评价进行研究。在服务质量评价5个维度的基础上,结合供电企业特点,建立了供电服务质量评价的7个维度;基于此评价维度,确定了供电服务质量外部评价的主准则层指标;设计了各服务业务的服务蓝图,根据顾客服务接触点确定供电服务质量外部评价的分准则层指标;建立供电服务质量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6.
星基增强系统(SBAS)中生命安全服务不仅能提高定位精度,也能改善系统完好性,目前在民航系统中已经进行相关的应用研究。RTCA DO 229D文件中规定了SBAS接收机的性能标准,对于安全性要求较高的民航用户根据这个标准制定了相应接收机生产规范和指南。但对于安全性要求较低的用户接收机还没有形成相应的规范。除生命安全服务外,EGNOS自2009年起就提供了开放服务(OS),接收机制造商也生产了相应的接收机产品,但存在接收机设计欠佳的缺点。主要研究基于开放服务的接收机设计的关键技术,为GNSS接收机制造商如何利用EGNOS广播信息来提高OS的定位精度制定一套明确的标准,同时,也为北斗星基增强系统接收机制造商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官蕾  陈亮明  李亚林  卢扬 《电源技术》2016,(8):1689-1691
以常见硅太阳电池为例,搭建电池仿真模型,采用反馈神经网络调节算法对该仿真系统实现了最大功率点的追踪。实验数据表明,所建立的电池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出硅电池的输出特性,反馈神经网络也能快速准确地实现MPP的追踪,具有较好的追踪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减小微电网对通信系统的依赖性,实现分布式电源和负荷的即插即用,结合微电网不同运行模式,研究了微电网对等控制策略。在对等控制策略中,分布式电源采用下垂控制,调节分布式电源的输出电压和频率;下垂控制器中的P-f和Q-U具有线性的下垂特性。建立了对等控制策略下的微电网运行模型,分析了并网和孤岛运行模式之间切换、孤岛模式下切/增负荷及孤岛模式下切/增微电源三种运行状况下的微电网运行特性,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研究了微电网母线电压、DG频率和功率的变化规律,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结合山西电力数据通信网规划和数据大集中的思想,提出了信息化应用中各类数据业务接入的解决方案,重点论述了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省电力财务网和营销网基于VPN的解决方案。该方案有利于提高网络的可靠性、经济性,也便于网络的管理及部署各业务的安全防护策略。  相似文献   

20.
基于DSP的UWB信号混沌调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DSP技术产生混沌信号,再量化、编码成二值序列,用来调制UWB脉冲信号.充分利用DSP数据处理的快速、灵活的优点,也能满足UWB信号传输速率快的特点.实验最后给出UWB通信系统在TH-PPM方式下,采用混沌序列调制UWB信号所得到的功率谱结果,并和未采用混沌序列调制的功率谱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