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6年4月18日.华纳在美国发行HDDVD影碟.2006年5月231=t,索尼家庭娱乐推出BD影碟,正式宣告蓝光高清电影时代的来临。BD和HD DVD影碟拥有6倍DVD画质的1080p高清晰画面.同时还带来7Dolby TrueHD、Dolby Digital Plus、DTS-HD Master Audio无损压缩音频。蓝光高清电影的画面和音效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今年的光存储市场面临着一个全新的时代,蓝光、HD两大革命性的技术突破给光存储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的蓝光尤为抢眼,就在今年第二季度,新一代的蓝光刻录机已经正式发布,蓝光(Blu-ray)或称蓝光盘(Blu-ray Disc,缩写为BD)是目前光存储业界新一代DVD光盘技术标准之一,不但可应用于录制、擦写或播放HD高清影像,同时也可应用于存储容量更为巨大的数字内容。 相比之下,传统DVD需要光头发出红色激光(波长为650nm)来从盘片上读取或写入数据,而蓝光盘则利用波长较短(405nm)的蓝/紫色激光读取和写入数据,并因此而得名。通常来说波长越短的激光,能够在单位面积上记录或读取更多的信息,这也是蓝光之所以能够刻录出高精度、高密度DVD盘片的重要原因。目前,一张单面BD盘容量高迭25GB,而双面的盘片更是可以容纳50GB的数据,可用于存储更大时长的高清DVD影片。[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fanxy 《微型计算机》2008,(12):66-68
不够普及的BD,HD DVD播放设备以及价格不菲的碟片,让国内高清玩家有“巧妇难做无米之炊”的感觉,好在目前网上已经流传出超过700部的BD/HD DVD电影镜像,暂时解决了他们的需求。然而,这些BD、HDDVD电影镜像对于国内玩家来说仍有不少缺点,  相似文献   

4.
qwe 《微型计算机》2009,(1):137-138
自从不久前买了高清DV.我记录下了许多身边的精彩时光。现在是该好好整理—下.将它们永久保存下来的时候了。如今我们已经逐渐迈入蓝光时代.当然不能再用DVD的标准来制作、刻录和播放这些珍贵的视频.因此我毫不犹豫地决定将它们制作成蓝光BD光盘。  相似文献   

5.
《数码世界》2008,7(4):63-63
BDU—X10S是一款内置只读型蓝光光驱。可以兼容蓝光(BD)、DVD和CD格式,支持MPEG-2、H264、标准DVD—Video光盘,以及使用MPEG-2或AVCHD格式进行记录的DVD/CD光盘.可称为一个播放多面手,让人们既可领略PC高清视觉盛宴,同时又兼顾了日常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微型计算机》2006,(31):18-18
模拟电视信号已经开播了超过50年,即将在近两年被数字信号所取代。数字电视可以给我们提供更稳定,清晰度更高的图像,但是为了保存或录制这些图像资料,需要更大容量的记录媒体,传统的DVD已经不再合适,当前,蓝光光存储已经成为下一代高容量记录媒体的标准,包括BD (Blu-ray Disc)和HD DVD两种格式。  相似文献   

7.
创意 《微型计算机》2008,(10):56-60
下一代高清DVD格式统一的这个消息,对于广大高清影音爱好者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大家不必再为选择哪种格式而无从下手,也不必害怕大量的投资今后会被浪费。如果想要享受高清视频,只需要关注Blu-ray Disc(以下简称BD)蓝光影碟播放设备就可以了。BD影碟的播放也有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8.
“我们有机会从贪婪的索尼和它劣质的BD蓝光手里,挽救一种强大的格式”,在一封以《SaveHD DVD》为题的请愿书中这样写道:“让我们行动起来!”在年初电影业巨头华纳兄弟公司宣布,将从5月开始放弃HD DVD格式,转而全力支持BD蓝光之后,HD DVD发烧友自发地组织了这样一次请愿活动。然而,随着东芝公司宣布正式放弃HD DVD,这一切显得是那么的无助和苍凉。  相似文献   

9.
经过数年的蓝光格式大战,BD阵营最终胜出,今后高清电影光盘都将采用BD格式,因此高清玩家不用在BD和HDDVD之间犹豫不决,购买BD光驱已成为不二的选择。不过,现在BD刻录机的价格普遍在3000元以上,普通玩家还难以承受,因此首先考虑BD电影播放才更为实际。  相似文献   

10.
BD与HD DVD是2种相互竞争的蓝光存储标准,最近出现了一种名为Multilayer Dual(多层复式光盘)的专利技术,可以在1张盘片的2个盘面上,分别记录BD和HD DVD格式的数据,从而提高其兼容性。这意味着,如果以后2种格式的蓝光技术展开竞争,那么这种复式光盘不论哪种蓝光光驱都可以适用。  相似文献   

11.
查志华 《微型计算机》2006,(14):130-132
在我们即将进入新一代蓝光DVD或者HD DVD高清显示时代之际,未来数码环绕格式也在酝酿着变革。众多的音频实验室都纷纷推出了对应HD的新一代音频标准,而杜比,DTS和SRS也将在新的HD DVD与蓝光DVD上争夺新一代的音频格式标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软件工程师》2008,(2):10-10
1月4日.华纳兄弟正式对外宣布放弃HD—DVD高清格式的决定.表示将唯一支持蓝光格式碟片。对于这一决定的原因,华纳兄弟公司首席执行官梅耶尔(Barry Meyer)解释认为:“我们一直在等待消费者将告诉我们什么,他们对我们说是蓝光。”华纳兄弟的这一举措让两大阵营均衢的局面得以打破。据独立的市场研究公司家庭媒体研究公司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蓝光光盘电影和HD—DVD光盘电影在欧洲的销售比例接近3:1,在美国的销售比例是2:1。东芝方面则表示.  相似文献   

13.
蓝光DVD快报     
《微电脑世界》2006,(9):31-31
本刊持续关注和报道蓝光DVD技术推广的最新进展。就在先锋的HD DVD刻录机和BenQ的BD刻录机正在或即将接受PC World中国实验室的评测过程中,我们看到Sony也借刚刚落幕的SINOCES展会首次向中国消费者亮出了其可以安装在台式PC光驱托架上的BD产品(详见本刊《数字生活》栏目相关报道)。另据IDG全球各地传来的电讯,迪斯尼也开始发布了其BD影片计划,这为该阵营在影片行业的胜利又多加了一块筹码;而日立LG的4×蓝光刻录机的问世,让人们感受到蓝光技术发展步伐的加快;另一大刻录软件Roxio在继Nero之后对BD开始提供的支持,则是让用户感到欣慰的事。  相似文献   

14.
WOWOO 《微型计算机》2005,(15):100-101
未来DVD是什么样子的?蓝光(Blu-ray)DVD还是HD DVD?谁也不知。俗话说分久必合,蓝光DVD和HD DVD两大阵营为了避免一场对双方都不利的格式大战,终于坐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15.
《电脑时空》2008,(3):68-68
铱星充满遗憾的陨落,告诉我们只有尖端的技术并不足以赢得市场。而东芝宣告HD DVD失败,又重演了一幕高技术玉殒香消的悲剧。那么在东芝宣布推出HD DVD高清市场时,仅存的BD高清阵营就真的能蓝光普照吗?我认为现在BD阵营弹冠相庆还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16.
早在今年3月,东芝就推出了首款HD DVD播放机,可惜一直未在国内上市。国内一位资深玩家从美国辗转带回一台东芝HD-A1 HD DVD播放机,终于让我们也能够首次品尝HD DVD带来的高清体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微电脑世界》2006,(6):23-23
应该说,两种相互竞争的蓝光DVD技术无论是Blu-ray还是HD DVD,推动它们的最主要力量还是家用的高清影碟播放机,在PC上的应用似乎没有那么迫切。但厂商依然不放过任何机会提前造势,两大阵营在竞相推出蓝光DVD影碟播放机的几乎同时,也将蓝光DVD技术匆匆推到PC领域。标配蓝光DVD的笔记本电脑、台式机、以及针对DIY的蓝光光驱一时间呼声四起。  相似文献   

18.
如果想在PC上欣赏DVD大片,安装DVD-ROM驱动器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升级方案。DVD-ROM驱动器除了可以读取DVD光盘外,还可以读取CD-ROM及CD-RW等格式的光盘。 DVD影片是使用MPEG-2压缩格式压缩的,欣赏这些影片之前必须选择适当的解码方式解压缩这些影像文件。要想得到最好的播放效果还是应当使用硬件解压缩设备。虽然现在已经有些专门播放DVD的软件,但除非机器的CPU速度很  相似文献   

19.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观赏需要的发展,高清视频已成为今后的主流,其载体HD DVD和蓝光DVD的竞争也成为焦点。作为下一代主流视频载体,无论HD DVD论坛还是蓝光DVD论坛,都接受了上一代DVD被迅速破解的教训,不约而同采用了新一代AACS加密技术,从理论上看,以现在的技术要暴力破解AACS几乎不可能。但纵观技术发展史,几乎没有一种加密技术真正达到了“牢不可破”,任何技术壁垒终究会被另一种技术手段所突破。但谁都没料到HD DVD和蓝光DVD遭到破解会来得如此迅速,并且富有戏剧性。  相似文献   

20.
三星电子授权获得ARM Jazelle软件技术,用于市场上首台商用蓝光光碟播放器——三星BD—P1000。三星蓝光光碟播放器使消费可以在HDTV(高清电视)上欣赏高清晰度光碟(HD),并通过ARM Jazelle Java加速技术实现先进的互动功能,享受超乎寻常的多媒体体验。蓝光技术是下一代DVD格式,受到全球170多家领先的消费电子、个人电脑和多媒体设备厂商的支持。它的清晰度几乎是传统DVD的5倍,并大量使用Java来管理互动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