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黑龙江省松嫩平原涝区面积达288.2万hm2,占区域面积的28.3%。同时,受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影响,该区域又是旱灾易发地区,为了综合治理松嫩平原易旱易涝耕地,提高区域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自1999年起,在青冈县芦河涝区开展了易旱易涝耕地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根据安徽省淮河流域易涝地区致灾原因和历史灾情特点,选择淹没水深、淹没历时、涝灾频次、涝区经济发展程度4项风险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对易涝区进行风险评价。按照网格化治理要求,针对安徽省淮河流域易涝区特性,提出湖洼地建设排涝泵站、高低水分区施策、流域系统治理、人水和谐建设幸福河湖等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济宁市湖西易涝区的基本情况,分析易涝区防洪排涝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三江平原多数大、中型涝区下游低洼易涝地块,虽经排涝治理,修建了排水渠系,但田间排水效果不好,有的春涝神不上地,有的欢涝大幅度减产,所以渍害仍是影响粮食单产不高的主要因素.笔者通过实践和分析,认为这些地方致涝原因有二:一是从涝区总体上看.承泄区承泄条件不好,区间水不能自流排入,形成回水顶托,造成济区下汾地块排水困难j二是从下游地块地形看,地势低洼,地下水埋藏浅,土观透水性差,改员量小,地面被问经,多在是/8000~1/12000,地面水和柜中水流过设;三是从工程设计看,按常规综合考虑,本级架过间屋多设…  相似文献   

5.
本次研究以调查的3 341个涝片为样本,结合广西自然地形、河流水系分布、主体功能区划、水资源分区等,提出了广西易涝区治理区划,并从大小(涝区面积)、空间(地形分布、人口分布)、属性(涝情、成因)等不同维度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广西易涝区的分布特征及形成特点,按照地形分布特点提出了适合广西易涝区特征的治涝体系结构及相应解决措施,为广西易涝区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该文通过全面调查收集基础资料,在全省范围内找出易涝区域,摸清其分布范围,在致涝条件相似性和差异性分析基础上,按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对涝区进行区划,对涝区特点进行归纳归类统计,分析涝区涝情程度,为各级政府开展涝区治理规划和突出重点、按轻重缓急安排涝区治理,以及加强涝区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选取南京市易涝区—鼓楼区广州路段为研究区,构建基于SWMM的一维雨洪模型,利用南京市2011年"7·18"暴雨资料,模拟暴雨形成的内涝情况,拟合地表积水量与最大积水深度的函数关系,计算得到易涝区积水开始时间、积水持续时间、最大积水深度,并与南京市100年一遇设计暴雨形成的积水过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提出的快速推算最大积水深度的方法能够较高精度地实时动态计算研究区"7·18"暴雨形成的积水过程,及时有效支撑防洪除涝应急决策;相较于"7·18"暴雨,100年一遇设计暴雨形成的易涝区最大积水深度更深,积水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辽宁省3个典型涝区涝灾程度进行综合评价。方法运用模糊数学方法,以易涝区面积、涝灾频次、淹没水深、淹没历时、成灾面积占易涝区面积比重、涝灾损失为评价因子,通过计算涝灾因子隶属度和权重值得到综合评价结果。结果3个典型涝区中有2个为重度涝区,1个为轻度涝区。结论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涝区涝灾程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更接近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太原市易涝地区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目前太原市涝区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符合涝区实际情况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通过建立完善的治涝体系,以此保障涝区经济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平均排除法进行治涝洪水的计算,将推算出的涝区中心设计点雨量折算为设计面雨量,依据研究分析的暴雨径流关系,推求设计排涝模数及排涝流量。  相似文献   

11.
以毛栗园涝区治理为研究对象,分析河流易涝成因,提出可行的治涝方案。分析两方案的排涝条件、工程措施,采用定量与定性的对比方案,推荐开挖排涝河道方案根本解决涝区易涝问题,与山区小河流涝区治理手段采用常规的疏通消水洞方案形成鲜明的对比,本案例对贵州山区河流涝区治理思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涝区规划是涝区治理的前期工作,目前大多投入不够,工作滞后。结合肇东涝区治理规划,认为治涝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密切相关,但治涝投入相对较少,易涝地区涝灾问题没有得到切实解决,尤其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涝灾导致的损失逐渐加大。因此,需要加快涝区治理规划进度,提高质量,有准备的迎接下一次水利投入焦点。  相似文献   

13.
凌海市因为地理位置濒临渤海,南部地区大部分为低洼易涝区,中部及东部部分地区也由于地势低洼排水不畅而成为涝区,治涝对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介绍凌海市治涝工程现状,根据本地区的治涝现状,结合凌海市实际情况,对本市大面积的涝洼地进行科学规划,实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4.
绥化地区有易涝耕地1,80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1%,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建国以来全区陆续建成各类涝区172处。其中建成大中型涝区54处,除涝面积达541万亩。大量治涝工程的修建,明显地提高了抗灾能力,使很多易受灾害的涝区已变成了重点产粮区。但是,由于七十年代以后出现了连续干旱年份,不少地方偏重于抓抗旱,对涝区治理放松了,在近期雨多的年份都造成了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有耕地面积120万hm2,其中涝易涝耕地有86.67万hm2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区。建国以来,截止1993年底,全省累计修建排水站11000座,挖整修干、支、斗沟4.5万条,总长4.6万km,修建排水闸770座,配套斗渠以上桥涵27306座,配套农涵59924座,修建台条田56.47万hm2,使72.13万hm2易涝耕地达到10年一遇标准,占易涝耕地的83%。治涝工程修建后,涝灾出现的机率由69%降低到19%,治涝多年平均减免粮食损失2.9亿kg。今后治涝的设想是在第10个5年计划中,使辽宁省中部平原86.67万hm2易涝耕地全部达到10年一遇标准。  相似文献   

16.
栾胜坤  刘军 《水利天地》2004,(11):45-45
目前,三江平原多数大、中型涝区下游低尘易涝地块,虽经排涝治理,修建了排水渠系,但田间排水效果不好,有的春涝种不上地,有的秋涝大幅度减产,所以渍害仍是影响粮食单产不高的主要因素。 笔者通过实践和分析,认为这些地方致涝原因有二:一是从涝区总体上看,承泄区承泄条件不  相似文献   

17.
结合石狮市易涝点整治,利用LID雨水模型,在易涝区域内布置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绿色屋顶、透水铺装及生物滞留池等LID设施,探索了LID在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中的作用。LID设施对雨水径流有明显的削减作用,特别是对于重现期较小、历时较短的降雨,能够有效减轻排水管网的压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黑龙江三江平原地区低洼易涝白浆土地多的特点,介绍了在该地区的几个县、乡及个体农户采用打井种稻所取得的显著效果,并提出了井灌水田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呼兰县地处黑龙江省呼兰河与松花江汇流处,总土地面积26.07公顷,其中5个涝区易涝面积6.47万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15.2万公顷的43%。由于洪涝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导致农业生产后劲不足,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从1989年开始,大搞以涝区综合开发整治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农业大丰收,2001年粮豆薯总产达到81万吨,农  相似文献   

20.
呼兰县位于呼兰河下游与松花江汇流处,境内1江4河流域地势低洼,形成孟家、对青、腰卜、莲花、漂河5大涝区,易涝面积6.47万公顷,接近全县耕地面积的一半。过去,由于水利工程少,质量差,洪涝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农业生产长期落后,农民生活贫困,经济发展速度缓慢,是省内外闻名的穷县。“八五”期间,呼兰县大搞了以涝区综合开发整治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5年累计完成治涝土方178万立方米,修建桥涵闸等涝区构造物141座,并维修改造了一批防洪、灌溉等水利设施,使水利工程逐年完善配套,在战胜洪涝灾害,促进农业丰收中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