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不断增长的算力和网络需求,6G空天地一体化网络通过网络集群优势突破单点算力和传统网络传输的极限,形成以算为中心,以网为根基,云、边、端、网、数、算深度融合的新型空天地一体化算力融合网络。首先介绍了算力网络和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发展现状,并结合6G空天地一体化算力融合网络的需求提出了星算网络的概念。其次,对星算网络的分层系统架构中的空基网络、天基网络和地面网络进行描述,并提出由算网资源层、算网抽象层和算网编排层组成的逻辑架构。之后,针对未来星算网络面临的算存问题、可信传输问题、天基算力编址寻址和高移动性算力路由问题提出对应关键使能技术。最后,对星算网络的典型应用场景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从大陆向海洋、太空的不断扩展,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布局全球无缝覆盖、连接无处不在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建设。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是天基网络与地面网络的深度融合,不是简单的地面向空间的拓展与叠加。从融合的角度出发,首先梳理了地面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天基信息网络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然后总结分析了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体系架构研究现状以及新型网络架构向云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最后提出了通信、网络、计算融合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体系架构,并从物理架构、功能架构、物理与功能架构映射等多个维度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一体化信息通信系统、一体化网络系统、一体化信息系统的3层功能架构模型,以期为后续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研究、建设和标准化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环境复杂、乘客密集、高速移动的轨道交通场景中引入移动边缘计算(MEC)技术可满足其对低时延、移动性和海量连接等的需求。然而,MEC在改善轨道交通通信网络性能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挑战。首先对轨道交通通信网络和MEC进行了概述;然后讨论了MEC在轨道交通中的价值和轨道交通移动边缘计算网络的架构;接着分析了轨道交通移动边缘计算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并提出了防护方案;最后提出了一些开放性问题,希望对后续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5G新网络架构引入和关键技术应用正在推动网络变革和技术创新,加速通信运营商网络向以DC为核心的组网架构演进,促进MEC在5G网络中的规模部署和商用,成为未来网络和业务深度融合的新型关键基础设施。针对5G网络中MEC规划部署架构、方案和策略等关键问题,首先基于国内运营商网络重构的目标架构和关键举措,研究了MEC在5G网络中融合部署实施架构,其次结合业务、技术和运维等因素,提出了MEC规划方案和部署策略,最后阐述了固移融合趋势下MEC网络及平台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从消费型网络向生产型网络升级,新兴行业应用需要差异化的确定性服务质量保障以及全时空范围的通信能力。如何实现泛在多域网络的异构兼容,支持空天地一体化网络(SAGIN)节点间的确定性传输成为当前的重要研究问题。首先分析了面向6G全域新兴应用场景的确定性服务质量保障需求,然后提出了包含全域协同网络管控层、多域动态确定性融合层、泛在异构确定性组网层的分层空天地一体化确定性网络架构,并研究相应场景的“固移卫”融合确定性网络关键技术,最后研判了空天地一体化确定性网络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详细探讨了数字孪生技术在空天地一体化通信中的具体架构,以及网络优化方面的应用。将数字孪生分为虚拟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和智能决策层。虚拟网络是对物理空天地通信网的精准映射,支持实时监控和测试验证功能。在智能决策层,通过环境感知与业务预测实现网络优化。最后,验证了面向空天地一体化的数字孪生技术在动态通信网络优化中的巨大潜力,为网络优化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从未来6G网络的愿景出发,首先讨论了空天地一体化的网络愿景,提出了一体化的网络架构。在分析了卫星通信息和空基通信系统的特点后,给出了未来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的应用场景。然后从网络结构、通信设施与设备及空口技术等3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当前一体化网络的发展现状与技术挑战。最后总结了当前地面通信运营商在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中的尝试,提出非地面网络具有明显的覆盖优势和长距离通信的低时延网络服务优势,可以帮助运营商提供低成本的普遍服务及扩展现有的通信服务,实现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8.
《中兴通讯技术》2020,(1):60-63
智能网联汽车可以实现安全、舒适和高效的行驶。蜂窝车用无线通信(C-V2X)技术是实现智能网联业务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全球多个标准组织都开展了包括C-V2X关键技术、网络架构和业务应用场景的研究。C-V2X与感知技术、移动边缘计算(MEC)和5G相融合,能够为实现智能网联业务提供强大的助力。C-V2X网络的部署采用"终端-网络-平台"的一体化架构。通过开展规模试验、试点部署积累经验,逐步实现大规模商用落地。C-V2X也面临着产品商用化推广、建设投资成本较高以及商业模式不清晰等挑战。  相似文献   

9.
《中兴通讯技术》2020,(3):56-60
5G R16标准已经发布,使得5G预期解决增强移动宽带(eMBB)、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的标准初步完备。以网络融合为主线,从固定移动融合、空天地一体化融合、通信技术(CT)/运营技术(OT)融合这3个角度,分析5G架构在网络融合的深度及广度上的发展趋势,同时指出了5G面向R17的关键演进方向。认为网络融合技术的复杂性和融合的深度有关,不能因为网络融合复杂而放弃技术和应用的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0.
随着应用需求的发展,如何在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异构组网环境中以及大时空尺度下提供高效的网络服务成为新的挑战。基于对未来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需求的分析,提出一种未来天地一体化网络架构——基于边缘智能协同的天地异构融合标识网络架构,介绍了架构的 3 种关键技术,即服务标识建模及分发机制、异构网络资源深度自感知机制和天地异构网络协同融合机制。最后,介绍了所提架构在高铁通信、民航通信、普惠服务以及特种通信场景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