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无转向盘转角传感器的主动回正控制方法,并以软件形式附加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程序中,以达到不需要附加系统元件就能改善汽车的回正性能的目的。实车试验结果表明:无转角传感器的主动回正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汽车的回正性能,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技术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概述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介绍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的设计方法。在分析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各组成部分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Simulink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仿真模型。采用了PID和直流斩波控制策略对电动机目标电流进行闭环跟踪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助力特性较好地协调了转向轻便性和路感之间的矛盾,同时,电动机实际电流较好地跟踪了目标电流,从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汽车转向轻便性和路感的问题,设计了以转向盘转矩为控制目标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分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Simulink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改善转向轻便性和路感问题的同时,控制性能不受系统参数变化的影响,具有稳定的转向盘转矩特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研究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建立了系统模型,推导出系统的状态方程。助力转向系统的电机转矩采用电流控制策略,并结合系统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系统反映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情况,并具有良好的转向助力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可以根据汽车运动状态和驾驶员输入自由设计助力转向力矩的特点,研究了爆胎汽车EPS系统补偿力矩算法。通过建立EPS系统模型和爆胎动力学模型,计算爆胎产生的方向盘冲击力矩,在EPS系统助力转向电流基础上加入补偿电流,从而衰减冲击力矩。通过仿真试验对爆胎补偿力矩算法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控制算法可以有效地对爆胎产生的方向盘冲击力矩进行补偿,减少驾驶员由于爆胎产生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6.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向感觉主观模糊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EPS系统进行了四种试验工况的整车转向感觉主观评价试验,从轻便性、回正性、灵敏度、方向修正难易程度、转向精确程度、路感、侧倾感觉、疲劳程度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应用多层次模糊方法建立了用于EPS转向感觉模糊评价的阶层化模型,综合考虑影响EPS转向感觉的各个方面,对模型做出综合的决策,从而获得系统全面的主观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7.
开发设计了一种纯电动客车使用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介绍了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分析了其在助力控制模式、阻尼控制模式和回正控制模式时所采用的控制策略。对开发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进行了装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的同时,还较好地解决了转向轻便性问题,另外驾驶员具有平滑的手感。  相似文献   

8.
装备差动助力转向(DDAS)系统的汽车匹配主动前轮转向(AFS)系统时,两者会相互干扰。DDAS助力时引入的横摆力偶矩会影响车辆的转向特性,反之,AFS的介入会导致转向盘转矩突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差动协同主动转向(DDCAS)系统。首先,介绍了DDCAS系统的结构和动力学模型;然后,分别制定了DDAS和AFS的控制策略,分析了两系统的干扰机理,并制定了DDCAS控制策略。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与CarSim联合仿真平台上进行了典型工况的仿真分析,验证了本文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汽车经过凸块或不平路面时导致转向盘上产生过大冲击力矩给驾驶员带来不适感的问题,通过建立电动助力转向动力学模型估计折算到转向小齿轮上的路面冲击力矩,最终确定出路面冲击补偿电流,用以衰减由路面冲击而产生的转向盘冲击力矩。实车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在不增加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元件的基础上,有效衰减转向盘冲击力矩,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工作性能进行研究,在对其结构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搭建电动助力转向试验台。系统采用电动机、扭矩传感器、汽车转向系统搭建硬件环境,应用Labview和研华数据采集卡编写相关测试系统,完成数据采集,信号分析和信号控制等功能。该系统通过采集分析EPS电机电流、EPS扭矩、电动机输入输出扭矩等数据,对EPS的性能及控制策略进行全面分析,提高EPS的开发效率和质量。实验结果表明该试验台测试系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1.
12.
EPS系统可根据转向需要控制助力电机工作,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转向特性及行驶安全性.采用32位定点DcsP芯片TMS320F2812为EPS的控制器,在进行控制器的硬件及软件设计的基础上,实现了数字PID控制策略.最后对所设计的控制器进行了台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控制器性能稳定,可满足助力转向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介绍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特点、工作原理与主要结构 ,建立了动力转向的数学模型 ,进行了PID仿真控制 ,指明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针对线控转向(SBW)系统路感需要模拟生成的问题,建立了SBW系统动力学模型并研究路感产生机理。在分析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助力特性等控制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路感模拟控制算法。算法中的转向系统齿条受力信息通过测量转向电机工作电流获取。选取中心区和双纽线试验工况,进行硬件在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的路感模拟方法保证了汽车低速转向轻便和高速路感清晰,可以满足驾驶员的路感反馈需求。  相似文献   

15.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曲线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曲线设计的要求,并讨论了两种设计方法:机理分析法和实验数据曲线拟合法.然后采用试验数据曲线拟合法设计了某一车型的EPS助力特性曲线,得到控制系统所需的三维MAP图,为控制系统软件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转向盘转角跟随控制算法。该算法在三闭环位置控制方法基础上,应用三步非线性控制方法设计位置环和转速环,以提高转角跟随的响应速度、控制精度和工程实用性。为证明该三闭环三步法转角控制(TTAC)算法的有效性,与传统的PI三闭环位置控制方法分别进行了基于Carsim和Simulink的联合仿真对比和基于EPS原地转向实验台的试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转向盘转角跟随算法能使转向盘转角以很小的滞后和误差跟随上转向指令的输入,更适合自主转向。  相似文献   

17.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矩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系统的综合控制策略进行了理论分析,依据控制时机选择控制模式来确定目标转矩,从而实现转向控制.为改善汽车转向轻便性和路感,设计了在无角度传感器的情况下以转向盘转矩为控制目标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分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Simulink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改善转向轻便性和路感的同时,控制性能不受系统参数变化的影响,具有稳定的转向盘转矩特性;目标转矩的控制采用PID调节器,应用力矩传感器检测转矩和电机作用转矩来估算转向盘角度,不同的转向盘角度采用不同的助力比,更符合驾驶员的驾驶习惯,使转矩调节更平稳.  相似文献   

18.
描述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给出了基于MC9S12P64的电子控制单元(ECU)的设计方案,介绍了控制单元、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和驱动单元的设计,并完成了控制策略和系统程序设计,对所设计的ECU进行了台架试验和整车试验,结果证明ECU符合设计要求,能够实现在各种行驶工况下提供最佳助力转向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从对汽车转向系统性能要求出发,简述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以及控制电路,并详细介绍了其控制算法。通过试验证明,该方案易于实现,同时又能保证转向系统较高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20.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分析了比例控制策略和比例微分控制策略的不同控制效果,研究了比例控制系数和微分控制系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为PD控制器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将设计中的力帆7130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结构参数带入模型.仿真结果显示电机助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