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程序设计对管壳式换热器在操作工况下是否产生振动作了分析,并对振动时换热器是否产生破坏加以判别,指出了振动破坏可能发生的位置及原因,为防止振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分别用LVEL模型、标准k-ε模型对管壳式换热器进行数值模拟,并把内管入口和出口的流动方向速度进行对比,依此判断计算的准确性,来寻找适合于管壳式换热器数值模拟的合理模型.经过计算可以判断:LVEL模型和标准k-ε模型计算出的流场基本一致.LVEL模型已足够准确、耗时也较小,对于管壳式换热器的数值模拟是适用的,是做换热器模拟时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分别用LVEL模型、标准k-ε模型对管壳式换热器进行数值模拟,并把内管入口和出口的流动方向速度进行对比,依此判断计算的准确性,来寻找适合于管壳式换热器数值模拟的合理模型.经过计算可以判断:LVEL模型和标准k-ε模型计算出的流场基本一致.LVEL模型已足够准确、耗时也较小,对于管壳式换热器的数值模拟是适用的,是做换热器模拟时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针对换热器手工设计工作量大,设计周期长,不易保证设计质量等问题,设计了本软件系统。软件按钢制压力容顺GB150,钢制管壳式换热器GB151及有关规范设计。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矿用管壳式高低压换热器的研制过程及设备的工作原理、使用条件、设计指标、结构特征、实验等情况.  相似文献   

6.
管壳式换热器波形膨胀节轴向力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B 151-89《钢制管壳式换热器》附录 A,关于 U 型膨胀节的计算中,给出了一个波的轴向位移计算公式:e=(F/K),但轴向力 F 没有给出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这样就无法求出轴向位移,也无法计算由轴向位移引起的波纹管经向薄膜应力和经向弯曲应力.本文根据变形协调方程及标准中的有关公式,推导出轴向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管壳式换热器的强化传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强化传热技术机理出发,分析了管壳式换热器的各种强化传热元件的结构特点、强化效果及适用工况,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管壳式换热器的强化传热的发展现状,并阐述了换热器强化传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管壳式换热器设计中,通常通过分程来提高换热效率,但在分程布管时,各管程的布管比例,对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有较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推导证明了非均匀布管比均匀布管换热效率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管壳式换热器瞬态换热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论分析,分别以壳程流体、管程流体、管内外壁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管壳式换热器瞬态换热数学模型.模型中很好地解决了顺流和逆流同时存在的问题.存此基础上借助于仿真手段对管壳式换热器的瞬态换热性能进行分析,为了减小线性化方法带来的误差以及提高计算的准确度,仿真计算时所采用的数学模型未进行线性化处理,而直接采用非线性化方程进行程序编写.仿真结果与换热器实际运行数据吻合很好,说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用于同类换热器瞬态换热性能分析.通过对换热器瞬态换热性能的分析,町清楚地了解换热器的动态换热特性,为换热器设计及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管壳式换热器壳侧简化两相流路分析法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壳侧结构的管壳式热交换器壳侧流动的流型、流阻及其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 ,直挡流板的壳侧流道由于存在滞留区 ,流阻高且不利于换热。螺旋板的壳侧流道的Nu比直挡流板高 79% ,而具有螺旋板和多孔介质组合的壳侧流道的对流换热系数比直挡流板高 94 %。同时得到了最佳螺旋角为 4 0°,多孔介质的最佳孔隙率为 0 985。  相似文献   

12.
利用CFD计算方法,对矩形翅片椭圆管换热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同周长、同横截面和同迎风面矩形翅片圆管换热器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了矩形翅片椭圆管和圆管的换热和阻力特性,以及速度、温度、压力的内部流场分布特性.结果表明,矩形翅片椭圆管的换热性能优于圆管换热器;矩形翅片椭圆管尾部涡流小,出口速度均匀;与圆管相比,椭圆管矩形翅片在工程应用中可以减少阻力损失,增强换热系数.  相似文献   

13.
锅炉单相介质换热器的通用性能分析仿真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建立了一种用于电站锅炉机组性能分析的单相介质换热器仿真模型。该模型采用集中参数法,其静态模型采用工程设计计算模型,考虑了设备的结构、流程及工质的物性等各种因素对流动与传热的影响;其动态特性计算考虑了工质及管壁金属蓄热的影响。模型的传热温压计算采用修正的算术平均温压,既简化了计算过程,又保证了计算精度。同时,也考虑了这些设备区附加受热面的传热计算。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换热器中强化换热管对换热性能的综合影响,笔者运用FLUENT软件,采用二维轴对称方法和k-ε模型对套管换热器的整体进行了数值模拟.分别模拟了光管和波纹管套管换热器在湍流情况下的换热性能.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光管套管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K的数值计算结果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吻合很好;与光管相比,在相同流动条件下波纹管可提高总传热系数120%,但随着Re增大,其影响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5.
利用FLUENT软件对一管壳式换热器壳程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折流板数目、进口流速和折流板缺口高度对换热器壳程压降、出口温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折流板数目增加,壳程压降和出口温度逐渐增大:随着进口流速增大,壳程压降逐渐增大且趋势加快,而出口平均温度下降,但是温度下降不大;随着折流板缺口高度增大,壳程压降和出口平均温度逐渐减小,但是压降减小逐渐趋于缓和:相同的压降条件下,通过改变折流板数目提高出口温度比改变进口流速和折流板缺口高度更有效。  相似文献   

16.
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改进现有二维传热模型建立准三维传热模型,模拟U型竖直埋管地下换热器的运行工况.模型引入换热功率函数作为边界条件,对单个线热源到区域中心距离提出新的计算方法,运用有限体积法求解.通过与实验结果比较,模型结果可以满足工程精度的要求,并且给出U型管内流体温度分布情况以及钻孔深度对U管两支管之间的热短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提出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纵流壳程换热器,以克服实验研究方式的不足.利用相似理论,确定换热器的数值模拟模型,分析了各结构参数变化对其传热和流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排管间布杆、减小折流栅间距、增大管束长径比均有利于传热,但同时也增大了流动阻力;并利用最小二乘法,进一步回归出纵流壳程换热器层流下的传热和流动阻力的准数关联式.显示出采用数值模拟方式对换热器进行研究和开发的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18.
换热器管束排列方式对流场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FD方法,计算出管壳式换热器不同排列形式的二维压力场、速度场和温度场,并对不同排列形式的压力损失速度分布和换热效果进行了对比,为换热器的设计、改造和维修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某工程用油-水列管式换热器结构,建立了其数值模型,采用前处理软件icem cfd对求解域进行离散,获得非结构化网格,然后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求解油-水列管式换热器的流场,得到了该油-水列管式换热器的温度场、压力场和流线图。仿真结果分析表明:采用CFD软件数值模拟流场,所得结果可信,可作为传统设计方法的有益补充,且可对该换热器结构进行诸多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