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研究高速列车弓网受流特性,考虑受电弓平均稳态与非稳态气动力影响,基于受电弓的非稳态空气动力学模型,采用均匀来流假设,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得到受电弓各部件的气动升阻力.将非稳态气动力时间平均,得到平均稳态气动力,并将具有一定脉动的受电弓非稳态气动力及平均稳态气动力分别加载至弓网动力学模型中,对比了2种气动力加载情形下弓网动力学. 仿真结果表明:在受电弓三质量块模型下,受电弓平均稳态与非稳态空气动力学对弓网受流的影响差别不大.进一步从受电弓非稳态气动力激励的振幅与频率两方面研究了其对弓网受流的影响,当外部激励振幅较大或频率与弓网系统频率接近时,弓网受流特性会受到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为将来考虑非均匀来流、横风等复杂气动条件下的弓网受流特性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刚性悬挂接触网/受电弓系统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刚性悬挂接触网的自由振动有限元模型,计算其固有频率和振型.再通过受电弓与接触网间的接触力,建立弓网系统相互耦合的动力方程.用振型叠加法将以弓网系统的各个节点位移位为未知量的动力方程简化为以十个广义坐标和三个受电弓的质量块的位移为未知量的非线性方程.随着机车的行进,不断的改变弓网系统的刚度矩阵,运用Wilson-θ法,求解弓网系统的动力响应.最后对列车、接触网受电弓的各因素对受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了减少受电弓与接触网的磨损,延长弓网使用寿命,同时保证弓网受流质量,在载流摩擦磨损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接触网磨损量检测和弓网接触压力受控的受电弓主动控制系统。文章对受电弓的主动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硬件组成及弓网接触压力的程序控制逻辑进行了详细阐述,对我国主动控制型受电弓从设计探索到实现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欧洲标准EN50318用于对弓网动态相互作用的仿真方法的准确性做出评价验证.基于有限单元理论建立了一种弓网相互作用的仿真方法.通过建立非线性三质量块受电弓模型和接触网模型,设置接触单元,建立受电弓/接触网耦合模型,并采用Newmark方法求解.依照EN50318的流程,对该方法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对多种接触网类型、拉力组合、跨距、受电弓类型等不同参数组合的仿真,该方法仿真结果与通过EN50318标准验证的Siemens仿真系统和CATMOS(R)仿真系统的结果一致,证明了该仿真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遗传算法的EPS系统参数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纯电动大客车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工作的具体要求,开发了适合纯电动大客车EPS系统使用的循环球式电动助力转向器,建立了纯电动大客车循环球式EPS系统动力学模型及整车二自由度转向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转向路感、转向灵敏度以及转向操稳性的概念,并根据多元函数有约束优化问题的特点应用遗传算法对系统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系统参数提高了系统的转向路感和转向操稳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随机平均法研究考虑刚度非线性时DSA X型受电弓弓头悬挂子系统的随机动力学特性.建立弓头悬挂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基于受电弓的结构参数计算获得非线性刚度.弓网间接触压力简化为对弓头悬挂系统的周期和随机组合外激励,建立描述弓头悬挂动态行为的非线性随机微分方程.基于随机平均法得到弓头悬挂子系统的稳态响应统计量,研究非线性强度对稳态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弓头滑板的稳态响应出现随机跳跃,随着非线性强度的变化随机跳跃会产生或消失,即发生分岔.  相似文献   

7.
应用基于ADVISOR和MATLAB的联合仿真方法,建立了纯电动汽车用电动空调系统仿真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对纯电动汽车整车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和计算。以某型号中巴客车为例,对电动空调系统关键部件进行了研究和仿真分析,分析和比较了电动空调系统对整车经济性和续驶里程等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动客车使用电动空调系统后,整车经济性得到改善,续驶里程明显降低,与传统空调相比较,电动空调系统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8.
从实际试验出发,阐述了在目前电气化铁路弓网系统中,对弓网保护装置所起作用的一种验证方法,同时构思和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受电弓滑板掉块控制系统,并介绍了一次国内少有的、在繁忙主干线上控制受电弓滑板掉块造成人为弓网关系再现的真实过程,为进一步开展弓网保护系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基于耦合动力学的高速铁路接触网/受电弓系统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获得了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创建了时速350km多弓受流国际高速接触网悬挂的标准形式,创造性地解决了1950mm宽弓制式下无交分线岔、六跨高速短分相和世界第一大跨距(95m)等世界性工程技术难题,全面实现了我国时速200km~350km接触网及受电弓成  相似文献   

10.
针对快充纯电动快速公交(bus rapid transit,BRT)系统的运营效果评价问题,提出基于快充纯电动公交车辆运行特性与BRT运营特点的评价方法.首先,分析快充纯电动公交车辆在BRT中的适用性,从运营车辆性能、设施水平、乘客服务水平、经济效益等角度出发,建立包含燃油车辆替换率、动力电池衰减率、充电设施供需平衡关系等9项细化指标的快充纯电动BRT运营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灰色聚类方法,构建快充纯电动BRT运营效果评价模型;最后,以金华市国内首条纯电动BRT线路为例,进行运营效果评价.与实际运营情况调查结果对比后发现,相比传统BRT运营效果评价方法,该方法更能真实、有效地反映纯电动BRT的实际运营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