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回路电阻是反映电力设备性能和运行状态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为了实现对电力设备回路电阻的快速准确测试,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法拉电容的冲击电流脉冲回路电阻测试系统。系统采用法拉电容作为电流发生器,DSP作为控制核心,实现了对调理后的微弱电信号的采集、处理以及测试数据的显示、存储。利用该系统对10 kV真空断路器的回路电阻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测试精度高、稳定性好、实现了回路电阻的智能化测试。  相似文献   

2.
唐杰 《工业计量》2012,(Z1):128-129
针对电池内阻测试仪测量电阻参数的特殊性,文章通过介绍三种不同的测试方法,论述了如何模拟电池真实情况校准电池内阻测试仪电阻参数。经过对此三种测试方法测试原理的比较和多次测试数据的分析,发现改良后的测试方法符合电池内阻测试仪电阻参数的校准要求,数据稳定,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3.
开发了一种可埋置在砂浆内部的宏电池电流传感器。对传感器的阴极与阳极电位,电极间的砂浆电阻以及宏电池电流进行了监测。并针对阳极的不同腐蚀状态,对宏电池电流发生的电化学本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宏电池电流的大小与砂浆电阻、阴极与阳极电位以及阴极阳极的极化电阻之间有直接关系。在阳极处于钝化状态时,宏电池电流几乎可以忽略,这取决于微弱的腐蚀驱动力、较高的电极极化电阻和砂浆电阻。而阳极处于活化状态时,宏电池电流显著增大,此时的腐蚀驱动力较大,而砂浆电阻较小。此外,在活化状态下通过对宏电池电流电化学本质的分析确定了阳极的ln(Ia·Ic)的值,对砂浆保护层的服役状态和钢筋的腐蚀情况进行了评估。试验结果显示,开发的宏电池电流传感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腐蚀状态进行长期的预警和系统的评价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导弹地面电缆网绝缘电阻测试周期长,准确度低,基于单片机智能测试系统、运用矩阵思想完成了导弹地面电缆网绝缘电阻测试软硬件的设计.该系统已经成功的应用于某型号导弹的绝缘电阻测试中,大大缩小了测试时间,提高了测试精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正 《计测技术》2010,30(1):29-31
针对飞机电气系统绝缘测试部位和设备数量繁多、手动测试效率低、容易造成事故隐患等问题,介绍了一种航空电气系统绝缘电阻的自动化测试方法,设计并实现了通用航空电气系统绝缘电阻自动测试系统、该系统运用工控机自动控制与测试技术,自动完成测试,并实现数据处理、信息存贮等功能。应用表明该系统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测试速度快、可扩展性强。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绝缘电阻测试的基本原理和影响绝缘电阻阻值的因素,分析了电气设备测试中涉及绝缘电阻测试的几个环节,提出了绝缘抽查测试、介质吸收测试和绝缘步进电压测试等绝缘电阻测试方法,并给出具体的测试步骤。该研究对于提升电气设备在使用中的故障预防和排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稳压二极管动态电阻测试中所遇到的问题,对动态电阻的测试方法和原理进行了总结,结合测试原理分析和现场三台分立器件测试系统的对比测试,分析了设备动态电阻测试精确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石墨、TiO2纳米晶以及TiO2胶体共混,采用旋涂法制备了碳薄膜对电极,并用于组装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薄膜的表面形貌,采用四探针电阻率测试仪、电化学交流阻抗图谱及太阳能电池综合测试仪对碳对电极的电学、电化学性质以及电池的光电性能分别进行测试;研究了薄膜厚度对碳对电极导电性能与电化学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厚度增加,碳对电极的方块电阻和界面电荷传输电阻均变小,分别可达到26.6Ω.sp-1和11.8Ω.cm-2,而电池的填充因子及光电转换效率增大。当碳薄膜厚度为19.5μm时,光电转换效率可达到Pt对电极的70%。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含氯混凝土中钢筋的宏电池腐蚀的特性 ,研究了钢筋腐蚀速度与混凝土电阻间的关系。在宏电池阴阳极之间串联可变电阻来模拟混凝土电阻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钢筋腐蚀反应的自然腐蚀电位主要为阳极反应决定 ,而腐蚀反应速度为阴极反应控制。混凝土电阻对钢筋腐蚀反应速度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0.
航空电气系统的设备布于飞机中的各个位置,航空电气系统中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测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航空电气系统的绝缘电阻自动测试系统的使用能够全面提升测试的效果。本文通过对航空绝缘电阻自动测试系统特征以及系统组成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其测试的步骤流程。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锂电池检测的重要性及相关的国内外锂电池测试标准的情况。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锂电池温度参数测试中遇到的问题,分析锂电池测试中应用智能系统的必要性。提出了智能系统的构成方法以及智能系统中采用的相关技术,供工程技术人员从事测试工作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传统的电池内阻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比较,提出了用锁相放大器测量电池内阻的新方法,详细阐述了锁相放大器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以及用锁相放大器实现电池内阻测量的实际电路,通过对多种电池内阻的测量以及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内阻的在线监测,有效地克服了噪声和干扰,快速获得稳定、精确的内阻测量数据,能实现完全的在线检测,并且简化了设计。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匹配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和电池冷却系统,减少其对乘员舱舒适性和整车续航里程的影响,搭建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和电池冷却系统测试台架,试验分析电池冷却系统参数对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确定匹配的电池冷却器容量、电子膨胀阀容量和冷却液流量。结果表明:电池冷却器容量从3 kW减小为2 kW时,蒸发器换热量增加30%,蒸发器出口空气温度降低6.6℃;电子膨胀阀容量从1.0 Rt减小为0.5 Rt时,蒸发器换热量增加5%,蒸发器出口空气温度降低1.0℃;冷却液流量从7.5 L/min减少为3.5 L/min,蒸发器换热量加8%,蒸发器出口空气温度降低1.8℃。  相似文献   

14.
依据国家汽车制动系统行业相关标准研制汽车制动钳滑移阻力检测系统.以行业标准和企业测试要求为依据,制定活塞滑动阻力测试方案,引入高精度数据采集、伺服精密加载控制、测量系统分析等技术,设计基于伺服运动控制的精密加载机构的测量装置、采用真空泵用来对系统抽真空实现系统自动可调节的真空源,利用气液增压器、电气比例阀来满足对气液源...  相似文献   

15.
混合试验是一种将数值模拟与物理试验相结合的新兴结构抗震试验方法,是一种评估非线性结构和系统性能的先进试验方法。该文提出了一种采用电动式激振器的混合试验系统设计方法。该方法以电动式激振器为作动器,并采用MATLAB软件、STM32系列单片机、串口通信技术、等效力控制方法以及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等构建了一套包含硬件和软件的完整的混合试验系统。为了检验所设计混合试验系统的性能,选用粘弹性阻尼器作为试验子结构,对加入粘弹性阻尼器的单自由度框架结构进行了混合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文设计的混合试验系统数据通信可靠,整个系统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我国电动自行车厂家的市场竞争力,研制出一款新颖的智能型1∶1助力车。在详细阐述1∶1电动助力车的实现原理及其方案的基础上,提出采用经特殊设计的速度传感器和扭矩传感器采集人力脚踩速度和扭矩,并利用PIC16C712单片机作为信号处理与中心控制单元,以完成对人力脚踩输出功率的计算,并根据该功率的大小控制直流驱动电机的输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1∶1助力。此外,为提高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PIC16C712单片机还能够对该车的工作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经测试表明:该车完全符合有关的1∶1技术标准,与同类车相比,该车在可靠性、使用性和性价比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智能型1∶1电动助力车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我国电动自行车厂家的市场竞争力,研制出一款新颖的智能型1∶1助力车。在详细阐述1∶1电动助力车的实现原理及其方案的基础上,提出采用经特殊设计的速度传感器和扭矩传感器采集人力脚踩速度和扭矩,并利用PIC16C712单片机作为信号处理与中心控制单元,以完成对人力脚踩输出功率的计算,并根据该功率的大小控制直流驱动电机的输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1∶1助力。此外,为提高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PIC16C712单片机还能够对该车的工作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经测试表明:该车完全符合有关的1∶1技术标准,与同类车相比,该车在可靠性、使用性和性价比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蓄电池温度智能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0设计了蓄电池智能监测系统,给出了硬件方框图和软件流程图,提出了可靠读取DS18B20数据的方法.该智能监测系统具有硬件接口简单、性能稳定、测量精度高等特点,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基于PLC的汽车压缩机耐久试验装置,包括设计依据、系统结构、电控系统以及装置的试验流程,结合典型试验分析了该装置的控制和测量特点;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装置拥有稳定良好的性能,能够满足用户的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20.
讨论和分析了智能机器人类型产品进行电磁兼容检测的标准适用性问题。结合标准CISPR 14-1给出的限值和测试要求,描述了在电源端子和附加端子上进行传导骚扰测试的测量程序。分析了标准CISPR 14-1中对使用不同电源(供电网络供电,或者电池供电)要求的测试要求。使用某型号智能机器人产品分析了其附加端子的特征,讨论了如何对附加端子进行分类,并提供了对此类产品进行电磁兼容检测的规范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