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基于经典薄板理论,利用Hamilton原理推导面内受压大跨度混凝土板自由振动的控制微分方程并进行无量纲化。采用一种半解析方法—微分变换法(DTM)将无量纲控制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变换为等价的代数方程,得到含有无量纲固有频率和屈曲载荷的特征方程。数值给出了不同边界条件下无量纲压力强度、载荷参数、长宽比对大跨度混凝土板无量纲固有频率的影响,可为大跨度混凝土板设计提供及现场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钢板弹性屈曲理论,提出了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内设置T形加劲肋的技术措施和设计方法。对于板件宽厚比较大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沿钢管壁纵向设置T形加劲肋,由于T形加劲肋翼缘部分包裹于混凝土内部,充分发挥加劲肋与混凝土的共同工作性能,改善钢管壁局部屈曲性能。采用能量法并考虑内部混凝土对钢管壁的侧向支撑作用,基于均匀受压四边固支板简化计算模型,推导了内设置T形加劲肋的柱壁板件临界应力计算公式。通过控制钢管壁全截面有效,并考虑加劲肋界限刚度比影响,提出了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T形加劲肋刚度限值要求。结果表明:T形加劲肋与混凝土的共同工作显著改善了钢管壁的局部屈曲性能;对于大宽厚比矩形钢管混凝土柱,通过合理设计T形加劲肋,仍可使钢管壁全截面有效,即先发生屈服而不是局部屈曲。  相似文献   

3.
双参数弹性地基上四边自由矩形板的弯曲与振动一直是学术界和工程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但至今没有得到满意的解决。求解该问题的困难,一方面是由于地基模型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源于矩形板的四边自由边界条件。实际工程中的板不可避免地遇到非均匀的地基以及受到预加面内机械荷载和预加温度场的作用,在理论计算分析中,考虑这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工程实际会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Reissner—Mindlin一阶剪切变形板理论,讨论在预加面内机械荷载和预加温度场作用下,非均匀双参数地基上四边自由中厚矩形板的弯曲与横向振动问题。  相似文献   

4.
双参数弹性地基上四边自由矩形板的弯曲与振动一直是学术界和工程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但至今没有得到满意的解决.求解该问题的困难,一方面是由于地基模型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源于矩形板的四边自由边界条件.实际工程中的板不可避免地遇到非均匀的地基以及受到预加面内机械荷载和预加温度场的作用,在理论计算分析中,考虑这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工程实际会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Reissner-Mindlin 一阶剪切变形板理论,讨论在预加面内机械荷载和预加温度场作用下,非均匀双参数地基上四边自由中厚矩形板的弯曲与横向振动问题.  相似文献   

5.
蔡安江  杨奇琦  潘伟 《混凝土》2022,(2):145-147+154
针对混凝土预制构件振动成型平台,利用薄板横向振动理论建立系统力学模型。根据振动台面结构特点将其等效为加劲板结构,使用双向梁函数组合法建立振动台面的振型函数,推导了振动台面最大动能和最大应变能,并采用基于位移变分原理的Rayleigh-Ritz法对振动台面的固有频率和振型进行求解分析,为混凝土预制构件振动成型平台性能改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开孔钢板连接件(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T型节点的疲劳性能,进行了T型节点支管受拉、面内受弯及面外受弯的应力集中系数分析。基于矩形钢管混凝土T型节点受拉试验,设计了主管为矩形钢管、矩形钢管混凝土和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支管为方钢管的T型节点受拉试件,并采用ABAQUS软件对其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其中主管钢管宽厚比为27,支主管宽度比为0.4。通过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热点可能出现位置,并采用二次外推法计算得到支主管的应力集中系数。结果表明: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热点出现位置与矩形钢管节点和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一致;与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相比,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的应力集中系数显著降低,抗疲劳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2)
为了对水下无穷大双周期正交加筋板结构模型在简谐面力激励下的振动响应及声辐射特性进行更为合理的理论预测与分析,建立了加筋板结构的数学模型。结合傅里叶变换、泊松迭加公式及空间波数法,将周期加筋板的振动响应及辐射声压表达为关于结构位移谐波分量的函数方程,对加筋板模型提出了高效分析求解方法并进行了谐波分量截断求解。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并分析了结构的振动特性以及加强筋周期间距和扭矩对辐射声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强筋的扭转作用影响加筋板结构的振动模态频率,对于较高精度要求的工程应用,加强筋的扭转作用不能忽略。通过调节加强筋周期间距及横截面尺寸,可以降低薄板在较低频域区间的远场辐射声压。  相似文献   

8.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均布谐载作用下厚矩形板的计算一般采用有限元法和图表,在理论上很难获得一般性的解析解。在Reissner厚板理论基础上,利用功的互等定理法求解了均布谐载作用下四边简支厚矩形板的受迫振动问题,建立了求解四边简支厚矩形板在均布谐载作用下受迫振动问题稳态解的新方法,给出了挠曲面方程和应力函数方程;并进行数值计算,给出了图表形式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元结果进行了分析对照,证明了给出的稳态解的表达式是正确的。结果表明,功的互等定理法求解厚矩形板受迫振动问题具有简便、通用和有效的特点。于结构工程抗震问题中的振动分析给出一个新的解决途径。该方法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可以为工程实际直接采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双参数地基模型和基于Mindlin板理论的八结点等参单元,根据Hamilton变分原理,推导了弹性地基上弹性板动力分析的有限元公式,将地基效应和板面质量分布归并到板的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中,采用边界元法考虑板域外地基变形的影响.分析了四边自由矩形板的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计算的自由振动固有频率与实测结果相近,发生共振时板的强迫振动动力响应达到峰值,在给定的阻尼比条件下,无阻尼的稳态响应与有阻尼的稳态响应趋于相同,阻尼能够显著降低板的共振响应.  相似文献   

10.
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烟道、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反应器及支架进行整体结构静力分析,选取反应器上变形最大的侧壁板及有矩形大开孔的壁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加劲形式及开孔对薄钢板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单向受压的加劲板,现有的加劲肋设计方法满足稳定性的要求;在其他条件相同、板受单向均布压力时,加劲肋截面面积相同的条件下,配置L型加劲肋时板的稳定性比配置T型加劲肋的板更强;矩形大开孔改变了板的应力分布,在开孔的周边容易出现失稳现象,随着开孔的增大,板的临界屈曲特征值呈线性降低,但在开孔周边布置加劲肋能有效防止开孔周边板的失稳;相同截面面积的L型加劲肋对板的约束能力比T型加劲肋强;开孔会降低板的承载力,但开孔周边适当添加加劲肋能较大程度提高加劲板的临界屈曲特征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Ritz法分析局部载荷作用下的横向加劲板的屈曲强度,板内应力则采用有限条法计算。给出了加劲肋的临界刚度比及板的最大屈曲系数的计算图表。分析结果表明,当载荷相对尺寸小于0.5,板长宽比小于1.38时,横向加劲板比纵向加劲板具有较高的临界载荷。  相似文献   

12.
《钢结构》2009,24(6):80-89
运用第三阶剪切变形理论对具有部分分布质量的反对称层合矩形板进行强迫振动分析 对具有分布质量的层合板进行了强迫振动分析。分析了均布P0e^iωex^t激励作用下矩形组合板的横向动力响应。依据第三阶剪切变形理论对简支矩形板应用了Hamilton法则。采用双重Fourier级数对板位移进行假定。同时说明了质量部分的尺寸和位置,频率和质量比对板的影响。将分析结果与其他文献对无加载板的自由振动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韦灼彬  高屹  王铁成 《钢结构》2006,21(4):27-30
基于临时应急和长期使用相结合的特殊需要,提出了带型钢加劲肋的钢板-混凝土组合板这一新型组合板,型钢加劲肋分别采用工字钢、矩形钢管和由工字钢剖分而成的T形钢三种形式。以加劲肋形式、组合板厚度和栓钉布置为参数,进行了9块组合板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适当地选择型钢加劲肋形式、合理地布置栓钉和确定混凝土厚度,可以保证钢承板和混凝土组合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外伸端板加劲肋试验和有限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梁柱外伸端板螺栓连接中端板加劲肋对节点刚度和承载力的影响,对外伸端板加劲肋进行系统分析.给出三角形加劲肋较无限长矩形加劲板受拉强度效率系数的计算公式,并基于端板外伸加劲肋的传力及翼缘内外侧螺栓拉力均衡的考虑提出加劲肋形状和厚度的设计方法.对6个无加劲和3个加劲T形件连接节点进行试验研究,并对多个外伸端板连接节点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程中常用加劲肋会过早屈服,起不到理想的加劲效果;推荐方法设计的端板加劲肋能够很好地满足<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所隐含的加劲肋使端板外伸部分由一边固支三边自由板变为两相邻边固支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现代悬索桥结构的挠度理论,对于面内受垂直方向恒载和活载、面外受水平方向风荷载作用的单跨径两铰加劲箱梁截面的悬索桥进行内力计算和应力组合,并采用序列无约束极小化法(SUMT法)进行优化分析,得出以悬索桥加劲箱梁最小体积为目标函数的最优解答。 本文通过主跨500m~1000m六种工况的悬索桥的优化分析,得出反映加劲箱梁截面的构造特性参数K_Q的变化规律,在悬索桥的优化分析方面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钢结构》2011,(8):75
采用厚4.0mm,名义屈服应力为235.0MPa的中厚钢板制作板件,并分别设置不同刚度的纵向加劲肋,对此纵向加劲板进行受压破坏试验。对发生畸变屈曲或局部与畸变相关屈曲的纵向加劲板的受压极限承载力和性能进行试验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临界屈曲模式主要取决于纵向加劲肋的刚度和母板的宽厚比。对于某些加劲板,局部屈曲和畸变屈曲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明显。畸变屈曲构件和局部与畸变相关屈曲构件展示了较大的后屈曲强度。研究纵向加劲板的的畸变屈曲强度曲线。采用直接强度法提出设计强度简化公式,用于考虑纵向加劲板的畸变屈曲及局部与畸变相关屈曲。将强度曲线与试验和有限元结果对比,验证了曲线的正确性。通过试验研究,得出有关纵向加劲板的屈曲性能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7.
公升(公告)丐:CNl02061747A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层钢结构钢柱柱脚与底板钢筋的连接方法。其步骤是:在钢柱柱脚焊接平布置的加劲环板,该环板外缘呈矩形,板面上设置有穿筋孔;在加劲环板四边端缘焊接钢筋连接器,加劲环板四边中其中一组对应边分别开槽,通过槽内插入钢筋焊接钢筋连接器,  相似文献   

18.
以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理论的地铁-钢弹簧浮置板耦合动力模型为基础,按照钢弹簧底座位置上力相互协调的原则,建立隧道-建筑物-地基二维有限元模型。然后从分析合建结构的自振特性和钢弹簧支反力的频谱特征入手,采用1/3倍频程振级评价法探讨不同固有频率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在不同合建结构形式中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地铁与建筑物合建结构的竖向自由振动20~80Hz的参振质量比例较高,可达50%以上,而4~10Hz竖向参振质量却差异较大,这与结构尺寸和刚度有关;②4~10Hz钢弹簧浮置板都可有效削减合建结构20~80Hz的竖向振动能量,但会放大浮置板固有频率附近的振动能量;③地铁低频振动传播容易在合建结构内引起共振,因此钢弹簧浮置板固有频率应避开合建结构4~10Hz内竖向参振质量较大且较集中的频段。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硬夹心夹层曲板自由振动时固有频率问题,在Reissner理论基础上推导出了硬夹心夹层曲板自由振动几何方程,并通过引进函数ω和f对基本方程进行解耦。计算得到了四边简支硬夹心夹层曲板在自由振动时固有频率的解析解,讨论了夹心弹性模量Ec,心层厚度h,心层密度ρc对固有频率的影响,与有限元软件Nastran的结果对比,两种解的结果较接近,验证了文中的理论分析方法在解决硬夹心夹层曲板上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加劲肋截面形式对加劲板的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文中以某工程中承受平面外均布荷载的加劲板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方法,分别研究了不同加劲板母板厚度、不同加劲肋截面惯性矩对加劲板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角钢加劲肋提高加劲板抗弯性能是最有效的,等边角钢加劲肋较不等边角钢加劲肋能更好地的提高加劲板的抗弯性能,工字钢和槽钢加劲肋改善加劲板抗弯性能的能力是相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