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滇东老厂区块6口排采先导试验井的煤层气地质资料和排采动态资料,在分析产水和产气特征基础上,探讨老厂区块影响煤层气井排采效果的主控地质因素和影响机理,并提出主控地质因素的下限指标和井层选择建议。结果表明:(1)单井动用资源丰度、动用煤层的平均含气饱和度和平均渗透率是煤层气井峰值产量的3个主控地质因素,它们共同控制着煤层气井的峰值产气量;(2)动用煤层的含气饱和度通过控制见气时的井底流压降低幅度影响见气时和见气后的动态渗透率,从而对峰值产气量产生影响,较高的含气饱和度有利于在较低的井底流压降低幅度时见气,有利于保持较高的动态渗透率,从而有利于气体产出,实现较高的峰值产气量;(3)在老厂区块低渗透煤储层条件下获得较高峰值产气量(大于600 m3/d)的单井动用资源丰度下限,为1×108 m3/km2,平均含气饱和度下限为70%,平均渗透率下限为0.08 mD;若平均含气饱和度达到90%以上,则平均渗透率的下限可降为0.03 mD。建议老厂区块今后在井层优选时规避断层影响,即在构造模型指导下选择远离断层...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多层合采复杂水淹层产能预测新方法.以实际测试资料为基础,结合取心井资料验证,综合考虑实际生产中的多种影响因素,将小层划分为不同水淹级别,分小层和水淹级别以预测水淹层产能,使预测结果更接近实际产能.  相似文献   

3.
印尼X凝析气田多层合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印尼X凝析气田多层合采进行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气井最小携液量计算图研究多层合采的合理产能.  相似文献   

4.
在一些多层底水油藏注水开发中,由于油水关系复杂、纵向各层物性及流体性质差异大,因此层间矛盾突出,后期调整难度较大.以秦皇岛32-6油田为例,采用动态反演方法定量评价层间干扰变化规律.综合考虑油水关系、渗透率、有效厚度及流体等关键因素,建立了层间干扰定量预测方法;综合考虑层间干扰与启动压力的影响,建立了普通稠油油藏多层合...  相似文献   

5.
针对沁水盆地南部山西组3#与太原组15#煤层煤层气合层排采"整体产能低"及"区域性差异大"的产能特征,探索适合合层排采的有利开发地质条件.以沁水盆地南部22口合层排采煤层气井的产气、产水资料,试井储层压力、试井渗透率、含气量等测试数据为依据,采用地质研究与探采测试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地质因素对合层排采井产能特征的控制作用,提出了适合沁南3#与15#煤层合层排采的有利开发地质条件的参数指标.结果表明:平均埋深为500~650m;平均含气量大于14m3/t;储层压力梯度差小于0.08 MPa/hm;渗透率较高且差值不超过1mD;3#煤层的临界解吸压力高于15#煤层,且差值小于0.9MPa,满足合层排采的地质条件要求,可为今后进行规模性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靖边气田A井区为例,利用钻井及生产动态资料,通过地质储量、动储量、泄流半径、动静储量比计算与分析,详细剖析了多层合采气藏层间动用差异及其主控因素。研究表明:靖边气田多层合采条件下层间动用极不均衡,小层动静储量比最小6.8%、最大79.8%,差异较大;气藏呈现一高多低的动用格局,马五13动用突出,其它小层动用普遍较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层间动用差异受控于储层物性,尤其是渗透率,且小层动静储量比与渗透率呈指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海上油气田开发成本高,大多数开发井试井时均采用多层合试方法。对于多层合试的试井分析,解释方法和流程均与普通单层测试时完全一样,解释的表皮系数并不能真正反映该套储集层的平均表皮系数。为获取储集层真实的流动系数和产能,从理论角度出发,在无因次渗流模型中,通过引入层间干扰等效表皮系数,提出一种新的表皮系数校正方法,并用实例进行验证。目前该方法已经在渤海油田广泛应用,具备一定的适应性及推广性。  相似文献   

8.
多煤层合层水力压裂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开发单层较薄、间距较小的煤层群中的煤层气资源,采用"加密射孔(煤层段16孔/m,夹层段32孔/m)+封堵球多级压裂法"对西山煤田8#和9#煤层及所夹的"虚拟储层"进行了合层压裂.结果表明:合层水力压裂时"虚拟储层"能否破裂在于"虚拟储层"段与煤储层间的孔眼摩阻的差值能否满足"虚拟储层"与煤层的抗拉强度的差值.当采用逐级加排量能使"虚拟储层"段破裂时,排量的大小控制着煤层段和"虚拟储层"段的泵注液量,水平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煤岩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决定了裂缝延伸形态;当不能使"虚拟储层"段破裂时,实施"封堵球"技术,根据所建模型确定出投球数不大于40个.当排量达到最大8.2m3/min时,压力虽有上升,但不能使"虚拟储层"破裂;使用"封堵球"技术,部分孔眼堵塞,压力急剧上升至30MPa,"虚拟储层"破裂,平均921.5m3/d排采数据验证了这一压裂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渗流源汇理论建立考虑稠油油藏渗流特征的压力梯度计算方程。以S油田地质油藏参数为基础,以5层合采注采井组为例,研究不同地下黏度以及注采压差影响下的纵向动用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渗透率越大,动用单层所需的启动压差越小;黏度越大,动用单层的启动压差越大,放大注采压差生产,有助于多层合采稠油油藏储量的动用。  相似文献   

10.
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调整井水淹测井解释成果、密闭取心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分析海上Z油田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总结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的主要模式。Z油田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井间滞留区、封闭断层两侧、渗透率级差较小的厚油层顶部中,通过针对性的定向井井间加密、水平井分层开采等挖潜方法可实现油田采收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多煤层发育区影响煤层气井产能的主要因素,以滇东黔西老厂矿区雨汪区块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内煤层气地质及气井排采资料,分析区内煤层气井产气、产水特征,探讨影响煤层气井产能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雨汪区块中-低产煤层气井数量占总井数的73%,影响气井产能的主要包括地质和排采因素,其中,地质因素主要为地应力和渗透率,排采因素主要为产水速率和停井次数。建议本区煤层气勘探开发应首选中-低地应力、渗透率较高的部位或层段,气井排采初期产水量需控制在1.5~3 m~3/d,见气后产水量控制在1~1.8 m~3/d,排采期间尽量减少停井次数。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水驱油藏层间干扰机理,制定多层合采开发方案,统计大庆中区西部高台子岩心孔、渗数据,采用不同渗透率的人造岩心进行四管并联恒压驱替实验,研究注采压差、渗透率级差对合采时采收率、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渗透率岩心合采存在一个合理注采压差,过高或者过低的驱替压差均会导致整体采收率的降低;渗透率级差越大,总体采收率越小;从机理上明确渗透率差异对层间干扰的影响规律,为层段细分调整和层段水量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一口多层合采井的低效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储层致密、液锁、反凝析及钻完井伤害是造成该井低产低效的主要原因,在综合各种因素的基础之上,提出了酸化解堵的工艺思路,并进一步通过实验研究优选出最佳的酸液体系,优化工艺参数及施工程序,最后形成了适合该井的酸化解堵增产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为同类低产低效井增产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的涩北气田出水机理复杂、水源多样,开发过程中气井出水问题对生产影响严重,准确判断出水水源和出水层位对气井出水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生产指标曲线是地下气水流动的直观反映,按照气井日产水量及水气比曲线的变化趋势将气藏出水类型划分为持续较低、由低升高、持续较高和先升后降4种类型,并分析各种产水类型对应的水源。  相似文献   

15.
16.
在材料力学简支梁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多煤层条带开采上下条带的煤柱完全不对齐时煤层间岩体的力学模型,分析并计算了各种地质和采矿因素(如采深、层间距、采出率等)对多煤层层间岩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层间岩体应力的变化规律,并得出了层间距及下煤层采宽对保持煤层间岩体的稳定性有着重要作用的结论.最后结合峰峰矿区开采实例,预计了一定采深下,合理的下煤层采宽.  相似文献   

17.
在材料力学简支梁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多煤层条带开采上下条带的煤柱完全不对齐时煤层间岩体的力学模型,分析并计算了各种地质和采矿因素(如采深、层间距、采出率等)对多煤层层间岩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层间岩体应力的变化规律,并得出了层间距及下煤层采宽对保持煤层间岩体的稳定性有着重要作用的结论.最后结合峰峰矿区开采实例,预计了一定采深下,合理的下煤层采宽.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模态综合法作了有实测资料的实际多层厂房的竖向振动分析计算.作了振型频谱和振动层间影响分析.计算中将次梁和板简化为各向异性板.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多岛遗传算法,以自振频率最大为优化目标,对自由曲面层合壳的铺层顺序进行优化研究。其中,自由曲面层合壳的几何形状通过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进行建模,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创建和自振频率的计算通过ANSYS完成,多岛遗传算法通过软件Isight实现,并与ANSYS连接实现铺层顺序优化。最后,通过算例分别对正高斯、负高斯、正负高斯曲率自由曲面层合壳进行优化分析,获得了最优的铺层顺序。算例结果表明,提出的优化自由曲面层合壳铺层顺序方法是准确、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历次地震的震害表明 ,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合肥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中合肥市中市区砌体房屋抗震调查资料 ,用抗震强度系数指标对该类房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