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注塑双向自增强聚丙烯的力学性能与形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动态保压注塑技术,在单方向剪切应力场中制得了双方同自增强的聚丙烯试样。研究了其沿流动方向和垂直于流动方向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结果显示,双向自增强试样增强效果明显,在流动方向的拉伸强度提高了66%,冲击强度提高4.7倍;  相似文献   

2.
通过SEM、DSC与拉伸测试,研究机头压力与机头出口温度对HDPE熔体连续挤出自增强片材(厚度1.5 mm)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可在40 MPa或更低的机头压力下通过熔体连续挤出来制备具有高性能的体型聚烯烃材料,熔体温度是影响熔体连续挤出自增强效果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3.
利用旋转流变仪、单螺杆挤机、扫描电镜等考察了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SPP)流变性能,研究了温度及机头压力对泡孔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接枝交联可以制备HMSPP;在冷却过程中,梯度温度分布导致泡孔尺寸沿棒材中心到边缘呈梯度分布;机头压力对泡孔形态影响较大,当机头压力从9.6 MPa上升到13.6 MPa时,泡孔密度从9.46×105cm-3上升到1.11×108 cm-3,泡孔直径从91μm下降到29μm,当机头压力从11.9 MPa下降到7.1 MPa时,泡孔密度从2.35×107 cm-3降低到5.15×106 cm-3,泡孔直径从51μm升高到123μm。此外,较低的机头压力导致泡孔呈双峰分布。  相似文献   

4.
DSC分析表明,熔体连续挤出自增强HDPE片材表层的自增强程度要比芯部的高。借助楔形收敛流道内熔体流场,与温度的分布规律,可知,熔体温是导致自增强试样横截面民自增强程度不均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聚乙烯连续挤出自增强工艺与结构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锥形流道挤出口模,通过控制挤出成型工艺获得了聚乙烯自增强棒材。研究了挤出成型工艺与制品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聚乙烯自增强产品连续挤出成型存在成型温度窗口,其产品的结构和性能强烈依赖于成型工艺参数,其结构主要由高度取向片晶构成。  相似文献   

6.
利用旋转流变仪、单螺杆挤机、扫描电镜等考察了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SPP)流变性能,研究了温度及机头压力对泡孔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接枝交联可以制备HMSPP;在冷却过程中,梯度温度分布导致泡孔尺寸沿棒材中心到边缘呈梯度分布;机头压力对泡孔形态影响较大,当机头压力从9.6 MPa上升到13.6 MPa时,泡孔密度从9.46×105cm-3上升到1.11×108 cm-3,泡孔直径从91μm下降到29μm,当机头压力从11.9 MPa下降到7.1 MPa时,泡孔密度从2.35×107 cm-3降低到5.15×106 cm-3,泡孔直径从51μm升高到123μm。此外,较低的机头压力导致泡孔呈双峰分布。  相似文献   

7.
通过SEM、DCS与拉伸测试,研究机头压力与机头出口温度对HDPE熔体志愿同自增强片材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可在40MPa或更低的要头压力下通过熔体连续挤出来制备具有高性能的体型聚烯烃材料,熔体温度是影响熔体连续挤出自增强效果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8.
采用一种具有复合应力场的挤出口模,在不同的成型温度获得HDPE双向自增强片材,纵向扭伸强度最大提高了近6倍,横向拉伸强度最大提高了78.8%。通过DSC、WAXD、SEM等多种测试手段对试样进行表征,发现随着挤出成型温度的下降,片材的微晶尺寸不断降低,晶胞参数几乎未变化,而结晶度升高,熔点向高温区发生漂移,试样内部有大量的微纤结构存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工作在国内外首次把聚合物的熔体连续挤出自增强及熔体在收敛流道内的速度与延伸应变速率的分布规律联系起来进行研究。 采用可视化实验观测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楔形收敛流道内与聚合物熔体挤出自增强紧密相关的流场参数(速度与延伸应变速率)的变化规律。接近收敛流道出口端的很窄范围内,熔体所受的延伸应变速率随流向而迅速增大,因而取向分子链最易于结晶。 在流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普通挤出设备并通过控制挤出压力与熔体温度,成功地实现了熔体的连续挤出自增强,由2种HDPE与1种PP制备了厚度1.5mm、宽度20mm的自增强片材以及直径5mm的自增强棒材。经SEM观察、DSC分析、拉伸测试、摩擦测试、显微硬度测试与透光率测试,结果充分显示了本研究制备的自增强片材具有很高的综合性能,尤其是拉伸强度。40MPa机头压力下制备的自增强HDPE片材与PP片材的拉伸强度最高值分别达229.2MPa与288.11MPa(分别为相应普通试样的8.2与8.1倍),它们已超过被称为超高性能工程塑料的液晶聚合物的拉伸强度,比拉伸强度的最高值比高级合金钢的还要高。与普通片材相比,对40EPa机头压力下制备的自增强HDPE片材,沿其挤出方向的摩擦系数低30.7%、耐磨性能提高2.5倍、显微硬度提高1.2倍,其透光率提高达4.6倍。 本研究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普通挤出设备,在机头内,于单向拉伸应力场中实现了聚丙烯片材的双向自增强,纵向拉伸强度提高了6.33倍,横向拉伸强度提高了近1倍,同时纵横向拉伸强度表现出同步增长的趋势,其值随机头收敛角的不同而变化。运用SEM、DSC等测试手段对微观结构进行表征,揭示出试样内形成了串晶啮合结构,阐述了该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采用动态力学分析仪(DMA)、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了聚丙烯-g-聚氨酯(PP-g-PU)共聚物的形态结构,发现各接枝物均出现微相分离,分散相分布于PP的非晶区,分散相的大小、分布及形状与接枝物的支链的长度和分布密度密切相关;由接枝物的偏光显微镜(POLM)照片可见,结晶对其微相分离也产生一定影响。结果表明,当PU支链分子量为2361,PU含量在20%以内的接枝物,其分散相以小微粒的形式均匀分散于PP连续相中,两相界面处可以观察到较为清晰的界面相,两相间具有较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2.
Burya  O. I.  Naberezhna  O. O. 《Materials Science》2019,55(3):447-454
Materials Science - We develop new self-reinforced organoplastic materials based on heat-resistant phenylone that are used in practice as structural materials. The method of mathematical planning...  相似文献   

13.
采用X射线衍射(WAXD)、小角X射线散射(SAXD)、差示扫描量热(DSC)、场发射扫描电镜(ESEM)和万能材料试验机等对左旋聚乳酸(PLLA)在不同拉伸比条件下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品拉伸比从0增大到6,结晶度从3%增大到30.8%,微晶尺寸从0.9 nm增大到3.43 nm,(200)晶面的长周期从50.2 nm增大到66.1 nm,样品取向度也增高;二维SAXD结果显示,随着样品拉伸比的增大,散射圆弧不对称性程度增大,表明随着拉伸比的增大,样品取向度越高。拉伸使PLLA出现了纤维取向结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同时增大,断裂伸长率则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4.
选用等规聚丙烯材料,基于正交表L_(25)(5~6)进行微注塑成型实验,制备厚度为0.5 mm的微注塑拉伸试样。采用偏光显微镜和广角X射线衍射仪对其形态结构进行表征,并分析工艺参数对微制品形态结构的影响规律和影响度。对微制品试样进行拉伸实验,分析工艺参数对其屈服应力、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规律和重要度。结果表明,注射速度对微试样的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最大;皮层厚度和皮层取向度随着注射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屈服应力随注射速度、熔体温度的增大而减小;熔体温度对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较大,且弹性模量随着熔体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断裂伸长率随着熔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声挤出制备了聚丙烯/纳米碳酸钙(PPCA s)复合材料,考察了加入纳米碳酸钙前后的结构演变和结晶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超声辐照能促进n-C aCO3粒子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使其分散尺寸减小,分布更均匀。由于纳米粒子的成核效应,PPAC s的结晶温度和结晶度都有所提高,施加超声使结晶温度又有所提高,使结晶度相对于未施加超声辐照的纳米复合材料的低。  相似文献   

16.
注塑成型聚丙烯制品的内部结晶形态对制品的最终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结晶形态的形成对成型条件(尤其是熔体温度)有一定依赖性。文中利用偏光显微镜、小角X射线散射和广角X射线衍射等实验方法,详细研究了熔体温度对注塑成型iPP制品结晶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制品厚度方向形态呈现五层皮芯结构,即冷冻层、过渡层、剪切层、β晶层、α球晶层。随着熔体温度提高,皮层厚度减小;结晶度提高,取向度极大值并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18.
Polycarbonate (pc)/polypropylene (pp)/silicate attapulgite (AT) ternary nanocomposites were first prepared via the two-step melt blending process. Phase structure of the ternary composites was characteriz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DMA), in which the morphology of encapsulation of AT by PP in the PC matrix were observe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ternary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tensile tester and Izod impact tes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encapsulation of AT by PP in PC enhances the toughness of the matrix effectively and give the best tensile and impact strength.  相似文献   

19.
利用普通注塑(CIM)和振动剪切注塑(OSIM)方法制备了二亚苄基山梨糖醇(DBS)不同质量含量的茂金属等规聚丙烯(m-iPP)试样,并研究了制品的结晶结构和性能。对试样的X射线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DBS的加入使γ晶相对含量(fγ)减少,这是由于DBS生成网络结构增强了成型过程中α和γ晶的取向生成,进而抑制了试样中的γ晶含量。对试样的力学性能研究发现,添加0.5%DBS且经过OSIM成型的m-iPP试样具有最高的拉伸强度为45.2 MPa。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不同用量配比马来酸酐接枝均聚聚丙烯(iPP-MA)及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POE-MA)对合成云母进行包覆后,填充到均聚聚丙烯(iPP)中制备复合材料,对包覆云母沉降行为及复合材料断面形态、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固定接枝物用量,随着POE-MA含量的增多,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呈现改善趋势。iPP-MA对材料屈服前比基本断裂功(We,y)的提高有利,而POE-MA对材料屈服前比非基本断裂功(β′Wp,y)提高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