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工科建设已成为专业建设、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过程中十分醒目的关键词,化学反应工程课程以化工实际生产为对象,以低能耗、低物耗、高产率为目标,着重研究化学反应器的设计与分析,是化工类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本文探索了新工科背景下学科类竞赛特别是化工设计大赛中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对其促进作用。教学过程中引入化工类学科竞赛新元素,将理论与实际教学实践活动相联系,推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赛融合"的新教学模式。学科竞赛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教学途径,在参与生动、具体、真实的竞赛过程中,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设计作品,不仅加强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而且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创业意识。  相似文献   

2.
我校已参加了三届化工设计竞赛,通过对历届竞赛的深入分析,将竞赛与《化工设计》专业课程融合起来,对此学科进行教改方案的实施,效果颇为突出,在近两年的竞赛中我校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课改强化了我校学生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意识,教学质量和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实现了"以赛促学"和"以学促赛"的实践教学方法,与我校提出的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理念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3.
基于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平台,建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覆盖全员"的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以制药工程设计为主线的模式进行培养,设计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系列课程贯彻整个培养体系。全方位的工程理论与设计分阶段逐步开展,设计竞赛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辅相成,教学成果显著,为其他地方高校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近年来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制药设计大赛的实际参与经验,总结和探讨专业学科竞赛在学生实践能力、化工专业课程教学、专业指导老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等三方面的提升促进作用。提出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教学模式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参加技能竞赛是检验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举措。探讨精细化工生产技术技能竞赛与精细化学品复配技术专业课之间的融合,具体分析了教学目的与竞赛目标、教学内容与竞赛项目、教学评价标准与竞赛考核标准的融合问题,以期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赛教一体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学科交叉性强、工程问题复杂、学生学习难度大、学习兴趣不高的现实困境,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依托游戏化竞赛教学平台Kahoot!,构建和优化《食品工程原理》课堂教学在线互动竞赛模块。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生的全面互动,实现教学的即时反思,最终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从“以赛促改,以学带赛,赛学结合”的思路出发,文章从日常教学模式优化、实验设备的建设与改造、实验软件的建设与持续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学科竞赛校内选拔等方面,介绍了中南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希望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深化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学科竞赛发展迅速,是培养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专业建设的有效手段。竞赛项目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好和前沿性强的特点,对参赛学校、指导教师、参赛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化工专业建设可以以化工竞赛为契机,以赛促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相似文献   

9.
刘国阳  贺新福  汪广恒  章结兵 《广州化工》2023,(13):277-279+294
基于化工分离过程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化工分离工程》课程作为化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化工设计竞赛作为《化工分离工程》专业知识应用的有效实践方式,以化工分离设计的专业能力要求在化工设计竞赛中的应用为出发点,从课程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优化以及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结合教学实践本文提出基于教-赛融合促进《化工分离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0.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为培养高质量的化工类技术人才,探索化工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内蒙古科技大学以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为契机,通过对多年指导学生参加化工设计竞赛经验进行总结,对我校化工类专业教学和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革,提升化工大学生创新能力,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经过十年发展,所具有的正向功能积极的推动了专业建设改革,对引领技能技术型人才培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所带来的负向功能也一直困扰着职业教育专业发展,诸如技能竞赛过于精英化、重竞赛、轻教学等;表现为对竞赛投入过多热情与资源,不顾竞赛项目是否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否符合专业教学需要,是否能够较好地与课程相结合,只要是竞赛就组织学生参加,甚至不惜打乱已有的课程安排等等。在此背景下,近年来笔者结合地质职业技能竞赛,注重赛教融合,在职业技能竞赛完善的运行机制、与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机结合的推动等方面构建了极具特色的三级递进循环地质职业技能竞赛运行体系,构建了“赛教融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建”的地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技能竞赛是中国职业教育学生切磋技能、展示风采的舞台,也是总览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窗口。尤其是对于分析化学这门课程,技能与理论同等重要。因此,更加需要以技能竞赛为突破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相长,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3.
结合CDIO教学理念,针对当前工程估价专业的《工程结构》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现状,探讨了转变教学观念,以实践项目贯穿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实践训练,以开放创新实验和工程结构大赛相结合并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等教学方法,培养工程估价专业学生的工程观念、初步的工程结构设计和实验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对后续估价课程的开展和软件的学习和对更科学的与建设工程结构实践结合进行工程量清单编制与造价计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局限和问题,以开展"国药工程杯"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为目的,从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了改革与创新方案。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竞赛能力均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高校-企业的人才供需对接不畅的原因在于毕业生专业核心能力不足。在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学科竞赛,可以充分发挥学科竞赛对专业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的优势,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必修实践环节,专业课程渗透以及开设学科竞赛课程完成专业人才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包装结构设计》课程为例,介绍了如何在课程中渗透学科竞赛,保证核心能力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与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相矛盾的问题,将"以赛促学"的教学模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形成工科学生竞赛与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以竞赛为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  相似文献   

17.
工程化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其内涵是在培养高级工程人才的全过程中,体现工程教育的工程特色。结合近年来在《化工原理》教学中积累经验、改革探索和实际效果,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学科竞赛及教学语言等多方面阐述了如何学好《化工原理》课程,从而满足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工程化需要。  相似文献   

18.
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是国内化工类专业最大规模的学生学科竞赛。它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以化工设计竞赛为依托,深化化工类专业的课程改革,注重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在衔接、系统性,充分将竞赛内容贯穿于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中,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原则,突出"以应用为本",体现"学以致用",强化实践教学,推动应用型化工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材、教法之"三教"改革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根本要求,是当前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以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为例,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以岗位对接为导向优化实践教材,"以赛促教"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以完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来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为后续其他专业及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除尘技术》是一门具能源环境特色且实践性很强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基于思创产教四融合模式,对《除尘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改革中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探索相应的实施策略,融入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刻苦奋斗精神、伦理道德、集体意识等思政教育元素,最终达到"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目标。通过将专业课程学习与创新实践相结合,将竞赛作为课程的实践环节,设立大创校企课题,形成课赛结合的培养形式,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充分展现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