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鹤滩右岸出线场边坡位于白鹤滩水电站右岸坝肩顶部,发育有多条缓倾角错动带,错动带力学性质差,边坡开挖后改变临空面条件,错动带可成为潜在底滑面;另出线场平台紧临右岸坝肩,需评价右岸坝肩边坡开挖对出线场稳定的影响。建立右岸出线场区域的整体三维模型,采用强度折减法分析了自然边坡、人工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了坝肩边坡开挖对出线场整体稳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右岸出线场自然边坡和人工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但边坡表层岩体受缓倾错动带及随机裂隙的影响,在开挖扰动和临空条件改变状况下,可能会出现局部稳定问题;右岸坝肩边坡开挖对出线场整体稳定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大岗山水电站右岸坝肩开挖高边坡区地质条件复杂,岩体风化卸荷较强烈,浅表部风化卸荷强烈,呈碎裂-块裂结构,岩体质量较差,坡体深部发育有中缓倾坡外的XL316和XL9-15两个长大裂隙密集带。在右岸边坡监测设计中,遵循边坡地质条件、开挖支护设计及边坡稳定计算,并根据施工地质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为右岸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3.
白鹤滩水电站马脖子山边坡大寨沟侧发育陡倾坡外的卸荷裂隙J7102,与缓倾坡内的层间错动带及陡倾裂隙组合形成大型危岩体,在施工期局部崩塌,对下部进水口区域造成重大威胁,拟对该高边坡危岩体进行薄层爆破挖除处理。开挖完成后,危岩体部位边坡成直立状,上部局部坡面成倒悬体,须从底部搭设排架至顶部进行边坡系统支护,支护排架高达(80~100)m,施工安全风险大。文章对此项施工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白鹤滩水电站左岸拱坝坝基边坡地质条件复杂,坝基边坡内发育的缓倾坡外的层内错动带、反倾坡内的断层和柱状节理玄武岩是开挖边坡变形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分析现场监测数据基础上,对白鹤滩左岸拱坝坝基630 m高程以上的剪切变形特征及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离散元程序UDEC再现了层内错动带LS_(3319)的剪切变形特征,并对左岸拱坝坝基630 m高程以下的开挖响应特征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630 m高程以上坝基开挖过程中顺坡向缓倾层内错动带LS_(3319)在开挖面坡脚部位出露前后,对坡脚局部应力场产生较明显的影响,其上下盘岩体表现出不同的变形特征,错动带上盘部分岩体首先出现应力增大或集中现象,随着开挖面下移直至错动带出露,出现开挖卸荷引起的岩体松弛;630 m高程以下受层内错动带LS_(331)影响产生剪切变形,上盘浅层岩体出现卸荷松弛。错动带剪切变形主要发生在错动带的坝基面开挖揭露过程中,变形量值主要受赋存地应力条件、结构面参数和产状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5.
拟建的澜沧江某水电站右岸岩质高边坡开挖近400 m,根据现场地质调查,边坡岩体为硬脆性的英安岩,卸荷强烈,且边坡内中小型断层发育。此外,右岸边坡还发育有2条陡倾坡内的韧性剪切带,剪切带内产生了糜棱化,这导致了右岸边坡的地质条件和岩体结构都非常复杂。为了探究此条件下岩质高边坡的开挖变形响应机制及规律,选取水电站右岸坝轴线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离散元程序UDEC来模拟边坡的开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开挖导致韧性剪切带浅表层岩体产生较大变形,影响边坡稳定性;开挖引起的变形主要受倾坡外的卸荷裂隙及溢流面的控制,其地质-力学变形破坏模式以"滑移-拉裂"为主;边坡开挖后主要产生横向位移,其累计位移模式为向高高程传递、在后缘累积;边坡开挖与产生的变形能基本保持同步,最终受岩体弹性恢复滞后的影响,在接近开挖结束时剩余变形较小。  相似文献   

6.
上尖坡水电站右坝肩边坡为顺向坡,岩溶十分发育,边坡岩体内发育泥化夹层、大溶隙、陡倾角裂隙等不良地质现象,坝基开挖后将形成切脚临空面,边坡危险性较高。为解决边坡问题,根据不同部位的边界条件分别采用了喷锚支护、削坡减载、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框格梁、贴坡挡墙、锚筋桩等多种支护型式,很好地解决了突出的边坡问题,保障了施工安全,使整个工程顺利完工并安全运行,实现预期效益。  相似文献   

7.
大奔流沟料场高边坡支护设计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勤军  鄢双红 《人民长江》2013,44(14):22-25
锦屏一级水电站大奔流沟料场岩质边坡设计最大高度达458 m,综合坡比1∶0.56。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条件,确定边坡开挖支护设计的主要原则是:沿层面开挖剥离,开挖不切脚;采用喷锚支护对表层岩体结构面的不利组合和岩体局部变形进行支护;采用锚索重点对坡顶、坡腰和坡脚进行深层加固;对岩体完整性不好的坡面采用框格梁连接锚头混凝土进行支护;采用排水孔和坡面排水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排水。边坡于2009年3月开挖施工,至2013年6月底,已开挖形成的边坡最大高度约413.5 m,监测成果表明,边坡整体稳定。  相似文献   

8.
朱云法  徐伟  钟言 《人民长江》2011,42(22):57-59
三里坪水电站右岸420道路高边坡岩体为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等碳酸盐岩,岩层陡倾,节理裂隙发育,溶沟溶缝多,为查清该边坡开挖后的稳定性,在充分考虑边坡走向、裂隙切割以及岩溶等对边坡稳定性的不利影响后,并结合该工程地质条件及裂隙组合特征,进行了分段破坏模式预测和稳定分析,提出合理的开挖坡比和加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邓忠文  黄春  李思嘉 《人民长江》2012,43(22):51-53
大岗山水电站右岸边坡发育有辉绿岩脉、中倾坡外的断层、卸荷裂隙密集带及裂隙等,构成了控制边坡稳定性的主要结构面。主要介绍了右岸边坡控制性结构面的工程地质性状及不同组合模式对边坡稳定的不利影响,通过大量的地质测绘和试验研究,得到了详实、准确的地质参数,采取了锚索加固,抗剪洞+锚固洞+斜井等处理措施。治理后的监测和分析表明,右岸边坡加固措施有效,整体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三峡右岸大坝1A标右厂坝段基岩倾向下游的长大中、缓倾角裂隙相对较发育,厂房机窝开挖致使坝后存在高陡临空面;右非坝基圆弧段开挖后较发育的中、缓倾角结构面与边坡临空面组合,均对坝基抗滑稳定和边坡稳定不利.为改善上述部位地质条件,设计先后共布置284束锚索,通过施工单位历时16个月的精心施工和监理单位严格控制,施工质量良好,满足设计要求.主要介绍锚索工程施工监理质量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11.
泸定水电站地面发电厂房边坡高陡、条件复杂,涉及到自然边坡稳定和人工开挖高边坡的稳定安全问题。由于厂区距泸定县城较近,在保证厂房边坡抗震安全的情况下,采用了少开挖、强支护方法,尽量减少开挖对周围植被的影响。开挖支护设计中,通过各种手段分析计算,在边坡上分别采用了主动防护网、被动防护网、锚索、岩质锚索框格梁、土质锚索框格梁、锚索抗滑桩、喷锚支护、植被防护等多种支护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其虎 《人民长江》2023,(2):159-164
两河口水电站库区哈格达沟特大桥建成后,经勘探复核发现右岸桥基边坡存在软弱破碎层面,电站蓄水后岸坡在库水反复升降浸泡软化及消落的作用下,存在蠕滑变形并局部失稳的风险。综合考虑岸坡岩体和桥梁基础在水库消落运行环境下的相互作用,构建了特大桥右岸边坡稳定性计算模型和设计工况,同时采用摩根斯坦-普莱斯法复核了该部位桥梁及岸坡稳定性。结果表明,蓄水后右岸边坡桥位区浅层卸荷松动岩体可能产生变形失稳。为了预防岩体变形失稳对桥梁墩台的影响,提出了“抗滑桩+锚索”“框格梁+锚索”的综合加固方案。经过处理后的哈格达沟特大桥经受住了近100 m的库水位抬升考验,各项监测数据均满足设计要求,边坡无明显变形,保障了复建道路在蓄水期、水库运行期安全稳定运行。该库区特大桥梁岸坡处理案例可为同类工程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托峡江水利枢纽右岸岩质边坡治理工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三维建模,结合室内试验和现场监测数据,深入研究了预应力锚索框格梁支护的岩质边坡治理效果以及降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可知,数值模拟计算孔内锚索应力值及孔周裂缝宽度呈先增大后减小并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与实测值变化情况基本一致,受预应力锚索应力损失影响,锚索应力计算值整体大于实测值;坡顶水平位移随降雨时长及降雨入渗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带裂缝工作的岩质边坡在强降雨作用下易出现变形陡增从而诱发滑坡。  相似文献   

14.
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拱肩槽边坡岸坡陡峻,坡体岩性较差,断层、层间挤压错动带、顺坡卸荷裂隙和深部裂隙发育.拱肩槽边坡开挖在一定程度上切除了维持边坡稳定的部分外围岩体,从而对工程边坡及上部变形拉裂岩体的稳定性产生了不利影响.选择拱肩槽II1.II1,剖面,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对拱肩槽边坡的开挖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工程边坡的稳定性,并对初拟的"逐层开挖,边挖边锚"施工步骤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价,提出了若干对工程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岩质边坡破坏模式及稳定特征主要由边坡发育的控制性软弱结构面决定,以福建某抽水蓄能电站右岸含陡倾软弱破碎带边坡为研究对象,在地质分析基础上,综合运用离散单元强度折减法,对边坡破坏模式及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边坡主要表现为陡倾软弱破碎带和顺层缓倾优势结构面共同控制的滑移变形破坏模式,自然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工程开挖会导致边坡稳定性降低,岩体朝向河谷方向的变形量值较大,安全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对边坡采取以预应力锚索加固为主的治理措施后,边坡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稳定性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6.
白鹤滩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规模宏大且围岩地质条件复杂,软弱层间错动带影响下的地下洞室群开挖围岩稳定性及支护设计难度成为白鹤滩水电工程建设当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右岸7号尾调室受层间错动带斜切影响为例,采用3DEC数值分析软件对其在不同支护方案下围岩和层间错动带变形的控制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层间错动带分布位置对系统支护方案和局部加强支护方案的影响。研究表明:7号尾调室开挖围岩整体稳定性良好,系统支护方案满足维持整体稳定要求,但在层间错动带C_4、C_5局部影响范围内,需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加强支护措施,从而加强局部围岩的安全储备。研究工作的成果可为类似深埋地下工程施工及支护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雅砻江官地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工程处于高地应力区,最大主应力量值达39.63Mpa,部分洞室断层、错动带分布较多,缓倾错动带与高倾度裂隙相互切割,使得洞室开挖支护难度加大,合理选择开挖支护参数就显得尤为重要。施工中利用原型监测手段对洞室开挖支护过程中以及开挖后岩体的应力应变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控,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反馈分析,合理调整开挖爆破参数,调整或优化支护参数,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地质调查和勘探平硐揭示,长河坝水电站进水口边坡岩体地质构造主要表现为裂隙发育、组数多且延伸长大,次级小断层小挤压带发育,卸荷强烈,岩体破碎,多呈块裂结构。通过对开挖揭示地质条件与锚固钻孔情况的分析,发现局部边坡受卸荷及地质构造影响,坡体产生滑移拉裂破坏,表部形成直径0.5~5.0 m大小不等的空腔,浅表部岩体具架空结构,松动岩带厚5.0~10.0 m等特征。坡面岩体总体松弛破碎,增加了支护施工难度。通过对边坡特征的总结,旨在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1概况龙滩水电站的通航建筑物布置在右岸,右岸岸坡坝基开挖最大组合坡高340多m,布置1~8号坝段.1~8号坝段地基为板纳组T1b6-17层,综合坡比1∶0.5~1∶1,坡面主要由强风化和弱风化岩体组成,有很多层间错动和断层分布在坡面和坝基岩体内,局部坡面上存在稳定性差的岩体.2坝基开挖控制根据坝基开挖施工的特点,建立了“实施—反馈—制定措施—实施”的现场防控机制.2.1开挖程序控制边坡开挖程序控制的目的:一是减小对边坡岩体的扰动,保证边坡在开挖过程中的安全稳定;二是保证建基面岩体的稳定和岩面的完整、平顺.开挖程序控制原则:采用自上而下…  相似文献   

20.
预应力锚索加固后,边坡岩体的力学性能得到改善,从而使其受力状态发生变化,此时如仍按一般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评价并不是很合理。因此,提出采用支护结构的受力特性来表征加固后边坡的稳定性,具体是指用预应力锚索在各工况下产生变形所引起的应力增量与允许应力增量的差值,将该差值与允许应力增量的比值来表示边坡的稳定性。某水电站左岸坝轴线边坡天然岸坡高、自然坡角大、片麻理陡倾岸外,与片麻理垂直的陡倾裂隙和平缓裂隙是控制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结合现场地质资料和监测数据,利用离散化有限元软件FINAL建立左岸边坡开挖变形分析模型。对比研究3种工况下不同预应力锚索加固设计方案的边坡稳定性,得出暴雨工况为最危险工况,然后分析了最危险工况下不同加固方案时的变形、位移及应力,所得结果与边坡稳定系数法得到的边坡稳定性状况一致。研究结果对该电站左岸坝轴线边坡后续加固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