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张庆雨 《四川水泥》2022,(9):141-143
二次衬砌脱空缺陷多出现在拱顶、施工缝处或者仰拱底部,为隧道比较常见的也难以根治的一种质量问题。将三维扫描仪、测温线布控、可视化端头模、防脱空预警装置、工业内窥镜及带模注浆等6种措施综合应用,可有效降低二次衬砌混凝土脱空的概率。定期对以上6项措施涉及到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查、更换,确保在实施过程中能正常使用,避免出现因设备和仪器的自身因素导致的隧道脱空。  相似文献   

2.
陈向一 《四川水泥》2023,(4):221-223
隧道施工是高速铁路工程质量控制的难点和重点。如何提高隧道施工质量,减少隧道质量缺陷是当务之急。通过应用主动监测隧道防脱空分布式压密传感器、二次衬砌施工缝预留V型槽施工、二次衬砌混凝土采用分窗入模施工等改善铁路隧道施工质量的新工艺,可解决衬砌背后脱空、空洞空响质量缺陷,预防施工时因局部不密实而发生脱落掉块的安全隐患,有效提高了混凝土密实度和强度。  相似文献   

3.
在高速公路隧道中常见的病害就是仰拱隆起底鼓,该病害的发生对隧道的行车以及衬砌结构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威胁到行车安全。本文通过破损检测以及现场调查等方法对隧道仰拱病害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其破坏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针对隧道仰拱病害,有效的解决了隧道仰拱病害产生持续性的危害,同时对遭到破坏的仰拱进行更坏,对隧道仰拱病害起到了有效的治理。  相似文献   

4.
卓越 《四川水泥》2020,(4):165-165
二衬背后脱空是目前隧道施工中经常发生的质量问题,对空洞进行注浆处理,能对二衬结构有效补强。本文主要介绍了隧道二衬脱空注浆补强处治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5.
仰拱底鼓是隧道建设过程中的常见病害,对隧道施工及运营造成极大威胁。针对成昆铁路保安营1号隧道出现的底鼓病害,采用监控量测、现场及室内试验的方法分析隧道底鼓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近水平、中薄和软硬相间岩层在高地应力条件下发生弯曲变形是造成隧道底鼓与仰拱开裂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已出现仰拱底鼓的段落采取整治措施,并调整未施工段的支护参数,有效地控制了相近地段隧道底鼓病害。  相似文献   

6.
熊晓晖 《四川水泥》2022,(5):233-235
采用地层-结构法对隧道开挖支护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隧道施工时仰拱和填充一体浇筑的受力过程,分析了软岩流变特性对仰拱与填充一体浇筑时,隧道衬砌结构不利受力状况的影响范围。结果表明:二次衬砌和仰拱支护成环后,围岩流变变形得到控制,围岩流变100d以后,围岩和支护结构趋于稳定;围岩流变对仰拱和填充一体化浇筑有不利影响,填充混凝土因围岩流变出现拉应力,需采取适当措施,防止填充混凝土因拉应力过大出现开裂现象,如在仰拱填充顶部增加构造配筋等。  相似文献   

7.
仰拱裂缝渗水作为隧道病害的一种,其诱因较为复杂,对后期运营安全及结构的耐久性影响较大。文章结合蒙华铁路某黄土隧道在施工过程中仰拱出现垂直于线路走向的横向贯通性裂缝,从施工方案、原地表地貌及穿越段地质特点等3个方面,对裂缝形成原因及渗水的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2种处治仰拱裂缝渗水的方法。通过现场实践证明该处治措施可行,为类似隧道仰拱裂缝渗水治理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实际使用中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板下基础就会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和喷出一些泥浆,导致混凝土板局部范围内与基础处于非连续接触状态,即为板底脱空。大量的研究表明,使用中的混凝土路面,基础的局部脱空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本文阐述了脱空机理及其产生的危害,在最后给出了向水泥混泥土加入适量掺量的纤维来解决脱空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何永东 《四川水泥》2023,(2):233-234+237
为解决隧道二次衬砌整体式液压模板浇筑过程中出现的脱空问题,结合沈阳至白河高速铁路工程SBJL-TJ-4标段的施工情况,对二次衬砌混凝土防脱空带模注浆工艺施工技术进行分析。该技术的应用,有效地避免了隧道施工过程中二次衬砌背部脱空现象,从而避免了因脱空现象造成的渗漏水隐患,提升了隧道的施工安全,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在实际隧道施工中,重点关注隧道防排水施工,以此为施工关键环节,有效降低地下水带来的渗透问题。以某城市隧道施工为例,在某城市隧道防排水堵漏技术施工时,引入化学浆材,化学浆材注浆能够解决地下隧道仰拱渗漏问题,最大限度降低二次渗透对隧道带来的影响。基于此,本文结合隧道项目工程,对堵漏技术以及仰拱堵漏整改工作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更多隧道防排水施工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钢管核心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易导致核心混凝土与钢管壁脱空现象的产生,降低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套箍作用,从而影响钢管混凝土结构协同承载能力的发挥。本文通过采用几种不同的混凝土收缩变形控制方法,实现了C80自密实混凝土膨胀性能的可设计与控制。  相似文献   

12.
二次衬砌背后脱空及欠厚是造成隧道裂损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处治不及时,衬砌结构会进一步损坏乃至缩短公路隧道的维护周期和使用寿命。本文通过利用ANSYS对高速公路隧道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隧道拱部、边墙及两个位置同时存在衬砌欠厚及空洞这三种情况下,衬砌的受力特性及变形特点,通过内力特征,分析了其裂损机理,为类似隧道的病害处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交通建设大力发展,隧道作为一种能够有效缩短行车里程、减少交通资源浪费的有效手段被大量采用,使得近年来我国隧道的数量急剧增加。隧道施工工程大多处于山区,其地质情况复杂,建设难度较大,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严格的把控,导致既有山区隧道病害问题较为普遍。其中,由仰拱设计施工问题导致的路面开裂等病害尤为凸显。本文中,结合具体工程,探讨隧道仰拱病害原因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文中在介绍了在桥梁工程中设置支座的重要性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从设计方面、施工方面和支座材料性能方面综述了支座脱空在桥梁工程中的现状和研究进展,同时对由支座脱空而给桥梁结构体系的受力状态和支座本身造成的影响做了详细的总结和思考,并就对支座脱空这一工程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处理措施。(1)在梁体与桥台之间设置抗拉支座。支座脱空现象势必会引起支座处产生负反力,也就是说如何消除支座负反力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尽管抗拉支座的施工很不方便,但是它对于解决支座脱空问题却是很有效的。(2)合理布置桥梁的孔径。对于多跨连续梁来说,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增大边跨的跨径,这样不仅可以减小邻跨支点处的弯矩而且也能避免支座脱空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因盾构隧道底部介质种类过多、噪声影响过大,导致的识别精准度低问题,提出一种盾构隧道结构稳定性识别方法。在隧道的子频带中采集原始信号能量值,采用小波能量分解法计算原始信号的频谱密度,分别求解出现损伤和未出现损伤位置的信号能量值,以获得的能量偏差作为稳定性指标。分析盾构隧道在不同的结构、输送频率以及土质环境下运作时产生的脉冲信号,得到不同时间段的变化规律,根据盾构隧道的动力学方程,求解受不稳定产生的角量度、阻尼、刚度以及位移矢量等参数,明确其中占比最大、影响程度最高的是位移矢量与阻尼比值,定义为稳定性的识别临界值,实现识别。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识别精准度高,基本与实测值保持一致,无论基于哪种环境介质都能保证识别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胡方林 《四川水泥》2022,(4):216-218
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欠挖或混凝土灌注不密实等原因,造成的隧道衬砌厚度小于设计厚度,按照“结构受力安全、避免大拆大换,资金节约”的原则,在满足结构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可对出现的缺陷情况进行类型归纳,再进行整治,但在整治前需要进一步核实隐患类型和范围。  相似文献   

17.
刘晓飞  耿楠  秦政 《四川水泥》2023,(8):263-265
围岩滑塌、不稳定大变形、支护结构扭曲破坏是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建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会导致地层围岩的破碎、掉落以及洞室临空面的形成。通过建立数值模型,研究西部某软岩隧道高地应力作用段围岩应力,并对比不同施工步下隧道变形特征。结果表明:开挖后围岩主应力增大,拱顶与仰拱处应力由压应力变为拉应力;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最大拱顶沉降与水平收敛分别为30.73cm与14.71cm;围岩塑性区主要集中在拱肩与拱脚处且分布范围较大,施工中应注意加固防护。  相似文献   

18.
衬砌是隧道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施工隧道中的主要承载结构,因此,衬砌混凝土质量关乎隧道运营使用的安全。结合隧道混凝土衬砌质量检测,对超声横波成像法在隧道混凝土衬砌质量无损检测原理及其应用进行探讨,重点分析超声横波成像法在隧道混凝土衬砌厚度及脱空检测中的成像原理和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横波反射成像探测法在进行混凝土结构内部缺陷及厚度检测时,探测精度较高,且不受外界电磁干扰,本文的研究为该技术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分析成品轮胎胎圈裂、胎圈空和胎圈爆等问题的原因,认为主要是由钢丝圈变形和底部不密实、三角胶尺寸左右不对称和底部与钢丝圈贴合偏歪等引起的.通过采取提高钢丝圈接头质量、尽量使钢丝圈外缠包布间距均匀和提高三角胶成型质量等措施后大大提高了成品轮胎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探地雷达在隧道检测中的常见问题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隧道施工完成后用常规方法很难对仰拱及衬砌质量做出系统评价,地质雷达利用超高频脉冲电磁波探测目标介质的介电常数,很容易掌握仰拱隧底及二衬的地质情况,为工程技术评价提供依据。而对实测的地质雷达图像进行正确解释,是整个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从理论和实践出发,对几种常见地质雷达检测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