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粉煤灰粒度、投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及pH值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确定处理生活洗衣废水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2.
对吸附-催化氧化再生技术处理废水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催化吸附剂、催化氧化再生技术、再生过程机理和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合成革生产抽出工段产生的废水温度高达80~95℃,生化降解性能极差。通过开发CP-35型催化剂,采用吸附-催化方法,可以从该废水中有选择地除去影响合成革质量的物质,出水回用于生产。工业放大试验结果表明,在回用水达70%~75%时,不影响合成革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4.
《无机盐工业》2015,47(6):60
合成了主要成分为粉煤灰和活性炭的新型吸附材料,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吸附材料处理含DMAC(N, N-二甲基乙酰胺)废水的效果。吸附材料最佳制备条件:粉煤灰与活性炭质量比为3∶1,硅酸钠加入量为25%(硅酸钠占粉煤灰、活性炭、硅酸钠总质量的质量分数),煅烧温度为800 ℃。吸附材料处理含N, N-二甲基乙酰胺废水最佳条件:pH为3,吸附剂投加量为25 g/L,吸附时间为40 min,吸附温度为30 ℃,在此条件下CODCr去除率为75.92 %。  相似文献   

5.
吸附-催化氧化再生法处理印染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树脂吸附与H2O2-V2O5催化氧化再生法处理印染废水的影响因素以及树脂再生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D301、S-8和聚酰胺3种树脂对印染废水中CODCr的去除率较高,分别达到了79.23%、81.92%和71.35%;树脂对印染废水中CODCr的吸附速率随废水pH的升高而增大,但在碱性条件下的变化幅度不大;在相同吸附时间下,出水CODCr随流速的提高而增大,但流速宜控制在40 mL/h以下。树脂适宜的催化氧化再生工艺条件为:pH=3,H2O2的体积浓度为0.2 L/L,V2O5的质量浓度为1.6 g/L,室温下再生30 min;同时树脂的再生率随再生次数的增加而略有降低,但整体上再生效率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6.
文章着重介绍了各类吸附剂材料对染料废水的处理工艺,对上述方法处理印染废水的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为印染废水的处理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四氯化硅水解及四氯化硅碳化生物质并用氧化钙中和,在一定条件下制得硅钙及新型生物质硅钙碳复合材料,用于对草甘膦废水的吸附。并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两种新型材料对草甘膦废水中磷的吸附,并与壳聚糖的吸附效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25℃时用2.5 g的硅钙碳的吸附效果最佳,其吸附率达82%,优于同等量的壳聚糖对含磷废水的吸附。  相似文献   

8.
改性材料吸附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废水大量排放,导致水源中重金属不断积累,污染严重,重金属废水污染具有毒效长期持续,生物降解性低的特点。重金属废水的处理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主要介绍了几种新型改性吸附材料对重金属废水的处理,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实验采用低质量浓度的Cr(VI)溶液逐级驯化方法,从电镀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有效吸附Cr(VI)的微生物,经个体、群体形态鉴定,该茵为交链包霉.将该茵扩大培养后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制备成微生物吸附材料,用于处理模拟含铬废水.实验表明:经0.1 mol/L的NaOH处理后的吸附剂对Cr(VI)吸附能力较强,在pH值为2...  相似文献   

10.
实验采用低质量浓度的Cr(VI)溶液逐级驯化方法,从电镀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有效吸附Cr(VI)的微生物,经个体、群体形态鉴定,该茵为交链包霉.将该茵扩大培养后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制备成微生物吸附材料,用于处理模拟含铬废水.实验表明:经0.1 mol/L的NaOH处理后的吸附剂对Cr(VI)吸附能力较强,在pH值为2.0,吸附时间为105 min,吸附剂投加量为3.0g,吸附温度为35℃的条件下,处理含质量浓度为50 mg/L的Cr(VI)废液可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煤化工高盐废水COD去除率低带来的蒸发结晶杂盐率高,危废处理费用高的难题,考察了臭氧催化氧化-活性炭吸附耦合工艺对煤化工高盐废水COD的去除效果。对二次反渗透浓盐水开展臭氧催化氧化试验,对其出水开展活性炭吸附试验,最后在最佳工艺下开展臭氧催化氧化-活性炭吸附耦合工艺连续试验。结果表明:臭氧催化氧化试验最佳参数:催化剂投加量700 mg/L,臭氧气体浓度300 mg/L,臭氧通气量1.5 L/min;活性炭吸附试验最佳参数:活性炭投加量80 g/L,吸附时间60 min;在最佳工艺参数下开展耦合工艺100 h连续试验,结果表明:COD去除率稳定在78%~80%,出水COD的质量浓度稳定在80~90 mg/L,臭氧催化氧化-活性炭吸附耦合工艺对高盐废水COD去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吸附材料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吸附材料种类繁多,给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的选型带来一定困难。依据离子交换理论,研究了用沸石、氧化铝和煤渣处理浓度为50 mg.L-1模拟氨氮废水的效果,并绘制了吸附等温线,测定这3种吸附材料对氨氮废水的离子交换速率及不同pH值和不同温度下交换容量的影响,并通过工业氨氮废水检验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沸石和氧化铝满足Langmuir吸附等温模式,而煤渣满足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三者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8.29、1.69和2.16 mg.g-1;以沸石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效果最好,反应速率快,适应条件宽,是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的良好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3.
《应用化工》2022,(9):2164-2167
将吸附法与光催化氧化法结合起来,以水热法由柚子皮生物活性炭(AC)、四氧化钛制备复合光催化剂(Ti-AC),研究钛负载量、反应时间、pH、复合光催化剂投加量、溶液初始浓度等对亚甲基蓝(MB)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光催化剂1Ti-AC投加量在2.8 g/L,pH为7,温度25℃,吸附时间为5 h时,对MB溶液的去除率为94.17%,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吸附过程呈Freundlich模型,为多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14.
将吸附法与光催化氧化法结合起来,以水热法由柚子皮生物活性炭(AC)、四氧化钛制备复合光催化剂(Ti-AC),研究钛负载量、反应时间、pH、复合光催化剂投加量、溶液初始浓度等对亚甲基蓝(MB)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光催化剂1Ti-AC投加量在2.8 g/L,pH为7,温度25℃,吸附时间为5 h时,对MB溶液的去除率为94.17%,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吸附过程呈Freundlich模型,为多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15.
引言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是重要的、产量较大的有机产品之一,是许多行业所必需的原料,被广泛用于制造涂料、溶剂、塑料、炸药、化肥、化纤、药品、肥皂和燃料等[1-2].  相似文献   

16.
絮凝沉降-粉煤灰吸附对印染废水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聚合氯化铝絮凝沉降和粉煤灰吸附对印染废水的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7.
对褐煤焦渣吸附、Fenton试剂氧化联合处理鲁奇炉煤气废水作了研究,分别考察了焦渣、H2O2、Fe2+投加量以及pH值、温度、时间等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处理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可使废水的COD值由1 880 mg/L降至90 mg/L,去除率达到95.16%,符合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同时,采用吸附-氧化法联合处理,不仅降低了直接使用Fenton试剂氧化的处理成本,而且为焦渣开辟了新的用途。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浸渍法制备催化剂,考察了活性组分、载体种类、浸渍液金属离子含量及配比、焙烧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以筛选出活性较高的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浸渍液Cu~(2+)浓度1.25mol/L,Fe~(3+)、Cu~(2+)浓度比为1:1,焙烧温度500℃、时间5 h条件下制备具有较高的活性的Cu O-Fe_2O_3/γ-Al_2O_3催化剂,连续7次循环使用后,COD去除率稳定,可达44%以上,且铁铜离子量浸出较少,证明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Cu O-Fe_2O_3/γ-Al_2O_3,与载体γ-Al_2O_3相比,催化剂比表面积、孔容有所减少,孔径增加,负载的活性组分Cu O、Fe_2O_3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676%、10.84%。  相似文献   

19.
贺运鸣 《山西化工》2021,41(2):187-188,199
选择含苯有机废水,设计不同浓度碳基吸附材料处理200mL工业废水.试验结果表明,碳基吸附材料吸附高浓度有机废水,可有效去除刺激性气味和有色物质;当碳基吸附材料从0 g添加至24 g,吸光度去除率由24.42%升至64.28%,CODCr去除率从32.02%提高到54.11%,氨氮去除率由16.95%升至39.22%.  相似文献   

20.
园林废弃物成本低、来源丰富、绿色环保且可再生,以其为原料制备的吸附材料被广泛研究。本文综述了园林废弃物吸附剂的改性制备方法,并对其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和吸附机理进行分析,以期为园林废弃物基吸附材料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