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赤泥中含有大量有价金属铁,可通过还原焙烧—磁选将铁精矿进行回收,但同时会产生部分磁选尾渣难以处理。以不同焙烧温度下的赤泥还原焙烧—磁选尾渣和高炉矿渣为原料,制备了碱激发地聚物灌浆材料(CRT-S)。结果表明,不同焙烧温度下的CRT-S地聚物灌浆料均符合赫谢尔-巴克利(Herschel-Buckley)模型的表达结果,且拟合后的R2均在0.99以上。焙烧温度700℃下力学性能最高,此时,流动度为24.5 cm,初凝时间为120 min,终凝时间为380 min,最终泌水率为2.6%,7 d和28 d的抗压强度分别为9.9 MPa和18.6 MPa;三维CT分析结果表明其气孔和裂缝较小,热流演变下其放热速率和最终放热量较高。CRT-S的微观结构呈片层状结构,XRD和FT-IR表明,CRT-S地聚物灌浆料的水化产物主要以C—S—H为主。将赤泥还原焙烧—磁选尾渣应用于地下灌浆工程中,以解决其难以处理的问题,达到赤泥及其还原焙烧—磁选尾渣多角度、分批次、深层次综合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近年来我国页岩提钒尾渣综合利用的重要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利用钒尾渣制备建筑材料、地聚合物、白炭黑、微晶玻璃、保温材料等产品的研究与应用情况,讨论了钒尾渣资源化利用中应关注的问题。后续应基于钒尾渣的原料特性进一步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扩大其应用领域,同时基于基础理论和工艺技术的进步,不断降低其综合利用成本,加快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实现钒尾渣的减量化和资源化,为我国页岩提钒尾渣的综合利用及页岩提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程殿祥 《铁合金》1990,(2):40-42
提钒尾渣是生产钒铁的浸出废渣,我厂从1977年投产以来已堆存万吨。渣中含有铁、钒、铬、锰等元素和少量的浸出废液。为了综合利用其有价值的元素和消除对环境的污染,提出和确定了利用提钒尾渣生产高钒生铁的生产工艺。提钒尾渣的综合利用在国内同类厂家均未进行。国内有关研究部门提出采用水法处理提钒尾渣以消除污染。但此法不仅带来二次污染(废水),并且因工艺流程长,设备  相似文献   

4.
杨青莹  钟炎涛 《钢铁钒钛》2019,40(4):79-83,94
以攀枝花地区的提钒尾渣、石灰与黄沙为原料,采用压制成型—蒸压养护法制备了蒸压砖,研究了升降压速度、蒸气压力与养护时间对样品抗压强度的影响,分析了样品的组成与显微结构,检测了样品的综合性能及放射性指数。结果表明:提高升压速度与蒸汽压力使样品的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适当降低降压速度和延长养护时间可改善样品的抗压强度。当提钒尾渣、石灰与黄沙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0%、23%与17%,升降压速度为0.7 MPa/h,蒸汽压力为2 MPa,养护时间为7 h时,制品的强度及放射性指数可满足相关的行业标准。XRD和SEM分析结果表明:经过蒸压养护后,制品中形成了针棒状的托贝莫来石,板片状的硬钙硅石与无定型水化硅酸钙等物相,上述水化产物与粗粒骨料相互交织,形成致密的结构,使制品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数。  相似文献   

5.
曾冠武  郝建璋 《钢铁钒钛》2019,40(1):78-82,104
提钒尾渣含铁、钒等有价元素,但因钠含量高,返高炉炼铁会带来潜在风险。为解决上述问题,分别研究了提钒尾渣湿法脱钠技术,还原焙烧—磁选分离技术及钠化还原—浸出—磁选分离技术。结果表明,采用氧化钙作为脱钠剂加压浸出,提钒尾渣脱钠率可达到80.5%;提钒尾渣800℃还原后,其中铁还原为磁铁矿,但结晶粒度小,磁选分离效果差,提高还原温度至1 200℃,铁继续还原为金属铁,并聚集长大,分离效果良好;提钒尾渣同时添加钠盐、煤粉还原可实现钒和铁的同时转化,再通过浸出、磁选可实现三者有效分离,其中钠盐可用钙盐部分替代。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提钒尾渣的物理性能,开发了提钒尾渣配矿烧结-高炉炼铁技术、提钒尾渣高效提钒-尾渣脱钠-富铁尾渣高炉炼铁技术、提钒尾渣的高值化利用技术。通过添加适量提钒尾渣替代低钒铁精粉,可以改善烧结矿质量,回收利用了提钒尾渣的有价金属元素;利用碱性介质分解提钒尾渣,并对富铁尾渣进行脱钠处理,可实现钒的高效回收、铁组分的富集,使终渣Na_2O含量低于2%,富铁尾渣配矿用于配矿炼铁。继续推动提钒尾渣在钒钛黑瓷和太阳能集热板领域的应用,实现提钒尾渣大规模、清洁化增值利用。  相似文献   

7.
提钒尾渣加压酸浸取钒新工艺探索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攀钢钒钛磁铁矿提钒尾渣的矿物特点,结合石煤氧压提钒新技术,提出了氧压直接浸出提钒尾渣的新方法。通过在压力场下的探索实验,结果表明:氧压酸浸可以打开钒的包裹,促进H^+的反应和钒的浸出,攀钢提钒尾渣中钒的浸出率可达79.24%,比传统工艺的提钒浸出率高20%。此法达到较理想的浸出效果,实现了全湿法处理提钒尾渣。  相似文献   

8.
以提钒尾渣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结合剂、粘土、减水剂和造孔剂,采用注浆成型工艺制备提钒尾渣多孔陶瓷,该多孔陶瓷可用于化工过滤、窑炉保温和建筑装饰等行业,可以大大提高提钒尾渣的利用率和附加值。通过条件试验较系统研究了煅烧温度、结合剂配入量、高温点保温时间、粘土配入量、造孔剂配入量对提钒尾渣多孔陶瓷性能影响。条件试验表明:结合剂选择铝酸盐水泥,配入量选择6%左右;煅烧温度选择1 050℃左右;保温时间选择4~6 h;粘土的配入量选择10%左右,造孔剂的配入量选择100 m L左右(每150 g原料),可制备符合要求的提钒尾渣多孔陶瓷。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目前提钒尾渣堆积造成的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问题,实现固废资源化利用,本文将两种提钒尾渣按比例混合并添加花生壳作为还原剂在高温下进行还原,对还原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化学定量分析,并对还原产物进行熔化分离,测定熔分产物的物相组成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花生壳还原提钒尾渣的最佳工艺参数下,吸氧比为4,还原温度为1 550℃,还原时间为3 h;还原产物的物相组成主要为金属铁、金属铬、Cr2O3、碳化铬、铬铁合金、NaCrS2、SiO2、硅酸钙相;熔分所得铬铁合金中铬质量分数为61.51%,铁质量分数为31.05%,元素质量分数满足FeCr65C4.0牌号合金的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
提钒尾渣中钒铬的浸出与萃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硫酸浸出和萃取分离从提钒尾渣中回收有价元素。结果表明,尾渣经80%质量浓度的硫酸溶液浸出后,钒、铬浸出率分别达98.2%、84.8%;以20%P204+80%磺化煤油(体积百分数)为萃取剂,对浸出液进行三级萃取并反萃后,钒的回收率可达56.2%,萃取过程中铬的损失率低于4%,萃余液水解后可得到纯度为89.6%的Cr_2O_3产品。实现了浸出液中钒、铬的分离和回收。  相似文献   

11.
李洁  马晶 《云南冶金》2011,(Z2):93-96
按不同的方法介绍了近年来吸附态钒矿石的机械抛尾和化学提钒方面的新进展,并对成本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2.
国内某钢厂提钒尾渣中TFe高达24.44%,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取钒尾渣中Fe,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是钢厂重点攻关的课题。以提钒尾渣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提钒尾渣成分化学分析及矿相组成分析,设计配碳、CaCl 2焙烧-磁选实验及熔分实验,实现铁元素的富集。实验结果表明,熔分实验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去钠提铁,实现钢厂废弃物的有效循环利用,本研究的产业化推广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从赤泥中回收铁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叙述了赤泥中铁回收的意义及铁的赋存概况,介绍了国内外从赤泥中回收铁元素的工艺,并对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4.
赤泥提钪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较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赤泥中钪的分布特征及从赤泥中提取钪的方法,以及相关的工艺条件,力求从中找出一种经济合理的工艺流程,为我国赤泥的综合利用及钪的提取寻找一种新的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从赤泥中回收铁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从赤泥中回收铁的意义及赤泥的物质组成,着重介绍了国内外从赤泥中回收铁的研究现状。由于原铝土矿与氧化铝生产工艺不同,赤泥中铁含量也各不相同,应根据赤泥的特点,采用相应的工艺对其中的铁进行回收。  相似文献   

16.
利用攀枝花选钛尾矿为主要原料,添加硼砂助熔剂经熔融、水淬、发泡、微晶、退火等系列工艺制备出微晶泡沫玻璃。研究了发泡剂种类、用量及稳泡剂用量、发泡时间、发泡温度、微晶化温度及时间等因素对微晶泡沫玻璃的表观密度、抗压强度和吸水率的影响。并通过SEM扫描分析制备的试样,内部出现充满连通且封闭的不规则气泡,孔壁较厚,体积膨胀明显的多孔状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当发泡剂CaCO_3的添加量为2%,稳泡剂Na_3PO_4·12H_2O的添加量为5%时,在发泡温度840℃时发泡20 min,550℃微晶化处理90 min后可以制备孔径1.8~2.2 mm,表观密度1.31g/cm~3,抗压强度16.7 MPa,吸水率为11.3%的微晶泡沫玻璃。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波造孔活化技术,在不添加造孔剂的情况下,对赤泥实现造孔活化和强化来制备新型吸附材料。利用XRD、SEM、FTIR等手段对制备的吸附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粒状赤泥经活化后,孔道清晰,所制备的吸附材料为多孔制,表面具有更多的吸附活性孔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