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2.
铼主要伴生于铜钼矿中,铜冶炼过程铼随烟气进入污酸中,由于污酸成分复杂且铼含量低,目前从铜冶炼污酸中提取分离铼的生产实例较少.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铜冶炼污酸中铼的提取分离技术研究进展,并对铼提取工艺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在试液中加入EDTA和酒石酸以消除共存离子以及大量氟离子和硫酸的干扰,于pH 12~13的碱性介质中,用三氯甲烷萃取由四苯砷氯盐酸盐与铼形成的过铼酸四苯砷络合物,再用盐酸(1+1)反萃取铼,以氯化亚锡还原铼至铼,加入硫氰酸钾使其与铼反应生成硫氰酸钾-铼橙黄色络合物,用乙酸乙酯萃取该络合物后以乙酸乙酯定容,建立了硫氰酸钾光度法测定铜精矿冶炼污酸中铼的方法。实验表明:于6 mol/L盐酸介质中,在波长430 nm处,铼在0~50 μg/10 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相关系数(R2)为1.000 0,方法检出限为1.59×10-6 μg/mL。将实验方法用于铜精矿冶炼污酸合成样品中4.0~16.0 mg/L铼的测定,结果与理论值基本一致;将方法应用于铜精矿冶炼污酸实际样品中铼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n=22)为0.72%~2.2%,回收率为99.8%~100%。  相似文献   

4.
采用酒石酸络合掩蔽干扰离子,过氧化氢氧化冶炼污酸中的低价铼为高价铼(Ⅶ),在5 mol/L氢氧化钠的介质中以丙酮萃取,ICP-AES进行测定。该方法消除了污酸中基体效应和大量干扰离子的影响,对该方法进行准确度,精密度,检出限及加标回收实验,精密度达到0.90%~2.54%,检出限达到0.0005μg/m L(197.312)、0.001μg/m L(221.426),检出下限0.002μg/m L(197.312)、0.004μg/m L(221.426),加标回收率96.0%~99.3%,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

铼是一种战略性金属,在军工、航天及航空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其独特的性质成为了航空航天发动机中不可或缺的材料. 铼金属几乎没有独立矿床,其资源主要伴生于铜、钼等金属矿中. 铜矿中铼资源经过铜冶炼工序后富集到废弃的污酸当中,从污酸中回收铼成为铼冶金的重要研究内容. 本文综述了污酸中铼提取的主要技术难点,对现有的分离提取方法进行了阐述及对比,主要包括化学沉淀法、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法等,分析了各技术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为污酸中铼的分离提取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最后展望未来,污酸中铼的分离提取应向绿色环保、短流程、高选择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有色设备》2004,(4):12-12
由湖南株洲冶炼集团技术中心研制成功的火炬牌活性纳米氧化锌粉体,是一种新型的陶瓷原料,目前正强势推向陶瓷产业。这种活性纳米氧化锌粉体可以降低陶瓷烧成温度,覆盖力强,使陶瓷制品光亮如镜,具有抗菌除臭、防污自洁等优异性能。  相似文献   

7.
《湿法冶金》2021,40(1)
研究了在铜冶炼烟气制酸污泥中添加碳酸钠将硫酸铅转化为碳酸铅,再经液固分离得到转化渣,然后用硝酸选择性溶解转化渣中的铅而富集汞,考察了碳酸钠过量系数、硫酸铅转化温度及时间、硝酸过量系数、溶解时间、溶解温度等对汞富集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碳酸钠用量为理论用量1.4倍、转化时间3.0 h、转化温度75℃、硝酸用量为理论用量2倍、溶解温度60℃、溶解时间2.0 h、液固体积质量比5/1条件下,汞富集比达7.3倍。工艺流程简短,操作简单,环境友好,汞富集比高,可用于从铜冶炼烟气制酸过程中产生的酸泥中富集汞。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铜冶炼污酸的主要来源、成分的基础上,综述铜冶炼污酸的处理技术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铜冶炼污酸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为:从污酸的达标排放向回收污酸中有价金属和稀酸的方向发展;从以污酸处理为重点向关注氟、氯的去除以及处理过程中废渣的减量化和无害化方向发展;从传统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向对物理化学处理新技术、生物处理新技术、计算机辅助应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方向发展;从传统的投加石灰乳作中和剂向对环境无影响、无毒无害新型水处理药剂的开发和利用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铜冶炼厂污酸污水含高砷高硬度,采用"石灰+纯碱+酸性铁"法能有效的去除重金属的同时降低总硬,处理时无需加酸进行回调pH值,满足进入深度处理的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0.
铜冶炼制酸污酸采用常规硫化法处理后,砷含量一般在100~200 mg/L,中和后产出的石膏渣砷含量有可能超过GB5085.06-2007规定限值。采用新型高效硫化工艺处理高含砷铜冶炼污酸,具有流程短,硫化钠消耗少,砷及重金属离子硫化回收率高(99.9%以上),生产环境好,中和后产生的石膏渣砷含量能够满足国际要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铜冶炼制酸酸泥中汞富集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常压浸出—还原富集的方法,以次氯酸钠与硝酸为混合浸出剂,将铜冶炼酸泥中的汞转化为Hg2+转移至浸出液中,再将其还原富集为零价汞而分离。结果表明,铜酸泥中汞浸出的最佳条件为:液固比5mL/g、搅拌速度500r/min、浸出温度20℃、浸出时间30min、浸出液硝酸与次氯酸钠体积比4∶1,铜酸泥中汞浸出率可达93.6%。在浸出液中添加0.1%浓度为10%的次亚磷酸钠,絮凝沉降后,富汞渣中汞品位高达20.6%,达到制汞原料的需求,实现了酸泥中汞的净化与资源化。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选择性沉淀富集铜冶炼废酸中铼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沉铼剂添加量为4g/L,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h时,铜、铼、砷的沉淀率分别为99.10%、99.95%、6.43%,所得富铼渣中铼含量为2.3%。在此基础上,结合某铜冶炼企业实际的废酸处理情况进行了设备选型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李立军 《江西有色金属》2005,19(3):31-32,36
富氧密闭鼓风炉加转炉炼铜烟气采用二转二吸制酸工艺,可解决-转-吸制酸存在的转化率低、尾气不能达标、需配套尾气吸收工序、制酸成本高等问题,但富氧炼铜烟气具有烟气量及SO2、CO浓度波动幅度大等特点,给二转二吸的顺利实现带来了困难.文章对富氧炼铜烟气采用二转二吸制酸工艺的可行性及若干技术问题作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详细介绍了华鼎铜业富氧底吹炉改造前后的生产实践,并对铜熔池熔炼相关的工艺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工艺改进和完善后,华鼎公司各项工艺指标达到了行业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5.
刘一鸣 《有色设备》2020,(2):4-6,11
在有色冶炼企业中,硫化法处理污酸工艺一直以来是应用范围最广。传统工艺往往采用硫化钠(工业级纯度60%Na2S)作为硫化剂去除砷元素以及其他重金属元素。本文介绍了直接采用硫化氢气体进行污酸处理的应用前景,并且对几种主流的硫化氢合成工艺进行了全面比较,综合多种因素确定了适合有色冶炼行业的硫化氢合成工艺(甲醇-硫磺法)。最后,对传统工艺与甲醇-硫磺合成硫化氢工艺和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采用扩散渗析技术从铜冶炼废酸中回收硫酸的研究,与传统处理工艺相比,扩散渗析法能耗低、环境污染小,酸回收率达到90%以上,并能有效截留主要杂质。  相似文献   

17.
元政 《有色设备》2006,(5):21-23
介绍北方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侯马冶炼厂奥斯麦特铜冶炼余热发电的设计、选型及效益分析,概述德国Tuthill公司C5DS+Ⅱ+G饱和蒸汽发电机组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18.
铜冶炼过程多型固废整体回收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点介绍了铜冶炼过程多相态富集分离新技术,实现冶炼过程多型固废的定向富集和整体回收。将铜冶炼厂产出的阳极泥还原熔炼渣、文丘里泥、银硒渣、二次沉硒物、铅滤饼、冶炼烟尘浸出渣、废铅阳极等多类型固废合并冶炼。通过从多金属合金相中回收金、银、铅、铋,从多相态富集分离炉洗涤液中回收硒,从多相态富集分离炉烟尘中回收碲及三氧化二锑,实现不同目标元素在各相中的富集和分离。新技术具有物料适应性好、回收金属种类多、金属综合回收率高、环境友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废铜冶炼渣浮选尾矿氨浸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氨浸工艺选择性浸出废铜冶炼渣浮选尾矿中的铜。结果表明:在NH3?H2O浓度2 mol/L、液固比7 mL/g、温度30 ℃、搅拌速度400 r/min、浸出反应时间60 min的条件下,铜浸出率为53.20%,浸出渣铜品位为0.39%。浸出前后矿石颗粒大小以及形貌没有发生很大变化,浸出后矿石粗颗粒表面附着的细颗粒比浸出前减少。  相似文献   

20.
铜冶炼白烟尘综合回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铜冶炼白烟尘在不同浸出体系下的浸出效果。结果表明,酸浸体系较水浸、碱浸体系效果更好。在H2SO4浓度2mol/L、液固比4:1、温度50℃、浸出时间2h、搅拌速度400r/min的最佳酸浸条件下,铜、锌、砷、镉和铁的浸出率分别为99.75%、99.81%、86.85%、95.85%和57.83%。采用铁粉置换-铁盐沉砷-中和沉锌镉的方法从酸浸液中回收Cu、As、Zn和Cd,在最优条件下,铜、砷、锌和镉回收率分别为99.70%、98.81%、99.47%和99.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