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馈  孙善辉 《建筑机械化》2012,(5):54-56,70
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全长81.625km,最大埋深2000m,具有地质条件复杂、埋深大、地应力高、地温高、施工通风及运输距离长、反坡排水困难等特点,隧洞施工难度堪称世界之最。该工程39.13km拟采用2台TBM施工,42.495km采用钻爆施工。本文针对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工程的地质风险,提出了TBM施工的适应性设计及相应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新建隧道上穿既有输水隧洞近接施工静、动力响应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交叉段工程控制措施。结果表明:采用上下台阶法开挖引起的输水隧洞位移较小,拉、压应力增量均满足要求;当新建隧道上台阶掌子面位于输水隧洞正上方时,控制爆破进尺不大于1.0 m可使爆破振速满足要求;爆破进尺为1.0 m时,输水隧洞最大应力小于喷射混凝土极限强度;本文施工方法可有效控制新建隧道开挖对输水隧洞衬砌结构产生的有害影响。研究成果与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隧洞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具有输水和泄洪的功能,基本构造为封闭输水洞,根据隧洞工程的长度,分为特长距离、长距离、中长距离、短距离隧洞,隧洞施工建设周期都比较长,施工管理困难。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隧洞施工发展,在阐述水利工程隧洞施工管理特点的基础上,立足水利工程隧洞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从施工总体布置、施工技术管理、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监控等方面思考如何更好的提升水利工程隧洞施工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输水隧洞工程是众多水利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存在施工场地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量大、施工效率低、风险系数较高等施工难点。TBM技术一种十分高效的隧洞掘进技术,机械化程度和自动化程度都很高,具有安全、高效、优质、快速等施工特点。本文对输水隧洞施工做了简单介绍,简要探析了TBM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深入分析了TBM技术在输水隧洞工程中的应用,以期提升输水隧洞工程施工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隧洞贯通测量是隧洞特别是长距离输水隧洞掘进过程中关键控制点,其精确程度,直接影响隧洞工程的质量,本文以某长距离输水隧洞工程施工隧洞贯通测量的实践为例,浅述长距离输水隧洞工程施工隧洞贯通施工中应用的施测方法,供同类工程贯通测量以借鉴。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城市引水工程输水隧洞的区域地质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从钻爆开挖、竖井施工、明洞段施工等方面,阐述了输水隧洞的整体施工方案,提出了隧道施工中破碎松软、渗漏水、流砂、塌方、断层等的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7.
输水隧洞工程由于其环境的特殊性,属于安全隐患比较多的施工工程.本文主要介绍某输水隧洞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施工安全管理措施,通过各项措施的运用,确保了各个程序的施工安全,从而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8.
罗融  丁海峰 《四川建材》2022,(3):244-245
小断面输水隧洞工程施工地质条件复杂,突泥、涌水、坍塌风险高;其次,输水隧洞里程长,导致现场涉及有限空间安全风险高,且隧洞空间狭窄,投入施工机械设备多,机械伤害风险大,临时用电负荷重,用电安全风险高.针对以上各类安全风险,采取科学可靠的安全措施不仅有助于工程有序推进,而且能保障施工安全.本文基于项目施工实践经验,就小断面...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东干渠工程输水隧洞采用盾构法施工,但盾构机长约68 m,而盾构始发井长度仅有48 m,无法满足整体始发条件。南水北调工程工期紧、任务重,如果采用盾构机分体始发将占用更长时间。结合始发竖井的条件及盾构机的现实状况,对盾构机台车进行精简改造,使盾构机在不失去原有性能的情况下整体始发、掘进,不仅有效地节省了施工工期,而且降低了工程造价,为类似工程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盾构法施工在城市地下工程中运用非常普遍,然而在建筑密集的城市中,盾构始发井场地狭小或不具备反向隧道盾构机整体下井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东干渠工程输水隧洞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长68m,盾构始发井长48m,无法满足整体始发条件。南水北调工程工期紧、任务重,如果采用盾构分体始发将占用更长时间。结合始发竖井的条件及盾构的现实状况,对盾构台车进行反复研究、模拟,并进行精简改造,使盾构不失去原有性能的情况下可以在48m长竖井内进行盾构机整体始发、掘进,使其完成一次性始发,此方法有效缩短了工期且降低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1.
矿山法是穿越岩质山体时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隧洞施工工法.不同于公路隧道,输水隧洞在贯通后需要直接作为原水输水通道并承受一定的内水压力.本文以南京主城应急供水工程矿山法输水隧洞为例,介绍了主要设计思路,包括隧洞断面比选,路由比选,初支、二衬设计及隧洞口设计等方面,并列举了隧洞施工期间出现的典型问题及处理方案,为后续类似隧洞...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采用全圆隧洞管线输水,为防止投入使用后输水隧洞内部水量的外渗损失及隧洞外部地下水进入隧洞内部,需要做好洞壁双向防水工作。在工程设计与施工中,采用了HDPE防水卷材预铺反粘及将隧洞全圆浇筑成一体等多项防水施工技术,很好地满足了工程需求,实现了工程的预期质量目标。  相似文献   

13.
刘德涛  张顶锋 《山西建筑》2011,37(12):188-190
结合陕西省神木县应急供水工程输水隧洞地质情况,采用了暗挖法施工方案,详细介绍了富水粉细砂层隧洞暗挖施工工艺及控制要点,通过编制具有可操作性的施工方案、制定合理的施工工艺、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从而确保隧洞施工安全,保证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4.
刘瑛  史国强 《城市勘测》2015,(6):143-146
山西省中部引黄工程包括取水工程、总干线、东干线、西干线以及各供水支线输水工程. 大部分工程为隧洞工程,线路总长384.5km,属于长距离隧洞工程. 为了保证隧洞能够正确贯通,有必要对施工过程进行及时、准确的监测,包括控制点及隧洞轴线监测. 针对该工程本文提出了具体的监测方法和评价标准,利用精密全站仪对施工控制点、隧洞设计关键坐标进行复测,对工程建设参与者的施工测量工作进行监控、监督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隧洞工程能够顺利贯通.  相似文献   

15.
该项目位于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镇下庠村,建设规模为20×10^4m^3/d的乐清水厂以及配套供水管网。输水隧洞总长为18km,取水口位于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输水长坦一下庠隧洞出口处;配水干管道采用单管输水,全长为27.5km。主要设备:泵、阀门、管材、自动化控制系统、仪器仪表,投资为3.8426亿元。建设单位:乐清引水工程建设指挥部。设计单位: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建设周期:2008年-2009年。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地形种类多样,地势起伏较大,隧道的类型也十分多样。小断面输水隧洞具有开挖断面小、施工难度大等特点。因此在施工前需要对地质勘探和实际方案进行比较,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进而实现小断面输水隧洞快速施工,而且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主要分析小断面输水隧洞开挖及衬砌施工技术,及在小断面输水隧洞开挖过程中面对不良地质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水利工程中的大坝、输水隧洞、泄水建筑、铁路与公路隧道等均会遇到断层;本文以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27+ 500 m~27+ 560 m断面破碎断层为工程背景,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进行了断层破碎带施工的围岩力学效应分析.研究表明:断层破坏了原岩体介质的连续性,使水平及垂直应力分布失去对称性,出现明显的“偏压”现象.在断层...  相似文献   

18.
输水隧洞主要开挖方式由机械开挖和传统爆破开挖,机械开挖机械化程度较高,施工安全系数较大,对周边环境干扰较小,逐渐在输水隧洞使用,贵阳花溪水库输水项目花中隧洞的成功运用得到了验证。爆破法开挖操作简单,工艺成熟,目前在水利工程隧洞施工中占主导地位。本文以贵阳花溪水库输水项目花中隧洞机械开挖和松阳黄南水库发电引水隧洞爆破开挖为研究背景,从施工方法、资金投入、工效、适用条件、质量、安全、环保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总结两种开挖方式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9.
复杂环境条件下砂质粘土隧洞施工监控量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隧洞施工中进行安全监控量测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重庆主城排水工程CQWW2.01标段57#~61#隧洞施工监控量测结果的分析,介绍了复杂环境条件下围岩为砂质粘土隧洞施工监控量测的基本方法,总结出该类隧洞及地面变形的基本规律,对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监测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北疆供水二期工程中的西二、喀—双、双—三隧洞总长516.19 km,设计采用18台TBM分段掘进,其中喀—双隧洞单洞长283.27 km,是目前世界在建最长的输水隧洞。深埋、超特长、TBM集群施工是该隧洞工程建设的显著特点,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工程地质条件和大量地质勘探成果,分析了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了TBM结合钻爆法联合分段掘进的施工组织方案。并围绕深埋隧洞施工支洞及TBM进入通道型式的选择布局、超特长隧洞分段施工及TBM掘进方案优化设计、TBM集群施工及配套系统高效运行管理、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及风险防范控制、软岩变形控制及断裂破碎带安全掘进等工程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及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了分析讨论。可供TBM设计制造和长隧洞工程建设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