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制造大国,在这个过程中我国有30多种产品的产量已经达到了世界产量的一半。我国工业增加值发展迅速,占到世界第四位,全国制造业企业146万多个,就业人口达到1个亿。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增长,产品不仅占据了区域市场,而且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形成了影响。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制造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更多企业却还停留在低端市场上,以产量和相对的性能优势来占领市场,而且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做加工。第一,从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观来看,我国的能源资源难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1.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国内经济权威机构的调查显示:家电、医药、电子等10个制造行业的8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也有一些国内人士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国家之一,根据目前整个世界经济来排队,中国制造的能力仅次于美国、日本、德  相似文献   

3.
整个世界都处于大牛市。不只是制造业的产量。全球制造业的薪水也在上涨。 无可置疑,复杂多变的全球制造业经济已经改变了美国制造商们的游戏规则。人们普遍抱怨,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例如中国和印度.制造业的薪水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一项最新研究驳斥了这一说法。  相似文献   

4.
《钟表》1995,(1):28
近十年来,世界钟表业几乎不受世界经济发展不景气之影响,其产量以年均7%的速度递增。其中,亚洲钟表业的发展成绩尤为显著。亚洲手表产量已占世界产量的89%,时钟占95%以上,亚洲正逐渐成为世界钟表产业的中心。 在亚洲钟表业的发展进程中,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动向是亚洲正在形成产业界国际互补合作的格局。亚洲各钟表制造国和地区已经开始认识到互补合作对促进本地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亚洲钟表业已经从相互争夺走向携手合作。随着中国钟表制造业逐渐进入互补合作圈,必然促使亚洲钟表制造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5.
《工具技术》2008,42(6)
制造业的规模和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得益于全球电线电缆制造业结构转移、丰富的人力资源以及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国线缆制造业在过去几年间取得了惊人的生产能力,产量已经连续超过日本、美国,现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6.
时至2005年,我国已经走过了十个“五年计划”。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我国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信息化应用逐渐和世界接轨.各种先进的技术、产品在国内都得到了不同层次的应用。前不久,有关专家就“十一五”工业化提出了“节能降耗、安全环保”的目标,这将成为我国工业化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要达到这一目标.不仅要重视工业生产环节的智能化.也要加强管理的智能化。与此同时.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进行”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的研究工作.有关专家指出: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关键要看信息化是否真正的发挥其作用.通过实施信息化.达到了促进生产、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目的。商业智能产品在制造业领域应用的核心就是通过数据提取、整理、分析,最终通过分析结果制定有关策略、规划.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商业智能在制造业信息化领域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7.
在2007年底召开的“中国制造业沦坛2007年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制造业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将继续领跑中周经济。中国制造业增速已经连续20年居全球之首。198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1.5%,只有巴西的一半。199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巴西,位居发展中国家之首,占全球的2.7%,进入世界10强,排名第八位.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世界制造业重心向中国的转移,国家对数控机床产业的大力支持,机床行业迎来了迅猛发展空前兴旺的大好时期。近三年我国数控机床的产量以每年50%左右的速度递增,机床产值的数控化率从三年前的26.2%上升到32.7%。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涌来,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制造业规模已经步入世界前列。中国制造业虽然规模较大,但是整体不够强,主要原因就是创新性不足,生产效率低下。本文将分别从我国制造业生产率提升动力、我国七大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提升思路、一带一路地区制造业创新效率三个方面对我国制造业创新效率进行研究与总结。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制造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增加值占GDP的36%,位居世界第四位.中国已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以钢铁、石化等行业为代表的流程制造业在我国制造业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是重要的基础支柱产业。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能耗大.环境污染严重.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主要行业的产品能耗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则高出40%。这个问题在流程制造业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国际制造业的复苏和世界制造中心向中国的转移.中国制造业在近几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同时制造业的竞争更加激烈.许多制造业企业已经意识到提高设计效率和研发创新能力.缩短设计周期.降低设计成本.快速推出新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已经成为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主要瓶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具备一系列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比较优势:制造业的迅猛发展;若干行业在技术水平上居国际领先地位;已经形成了一些世界级的制造区域;一些重要工业品产量和出口名列世界第一;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正>在过去这场全球化的经济变革周期中,劳动力成本低廉成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的一大优势,如今的形式已经大不一样。去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显示,在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制造业综合成本变化等因素影响下,全球制造业布局逐渐调整,目前正在加快向东南亚、南亚、非洲等成本更为低廉的地区转移。虽然我国制造业已经取得不小的进步和发展,其中也不乏产量居世界前列的产品,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制造业依然是大而不强,劳动生产率及工业增加值低,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较低。同时,我国制造业的结构不尽  相似文献   

14.
8月29日晚,沈阳五里河体育场,301架钢琴齐齐奏响雄浑的乐章,秋日的夜空中缤纷的焰火绚丽夺目,第四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在这里盛装开幕。从2002年第一届制博会举办至今,累计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的1985家企业参展,制博会的观众达到了201万人次,成交的贸易额累计达到1828亿元,成交的出口贸易额达到124亿元.制博会已经成为世界装备制造业领域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之一。2007年我国太阳能电池/组件产量占世界产量的27%以上.超过日本、欧洲成为第一大生产国:光伏产业以太阳能电池/组件为龙头。带动整个产业链平衡谐调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高水平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光伏产业群。  相似文献   

16.
回顾:可圈可点“十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迅猛的发展速度极为引人注目, 相比建国初期15万t的钢铁产量, 2005年则达到3.25亿t,成为世界钢产量首个突破3亿t的国家。在 2000年中国钢产量达到1.2亿t时, 许多业内人士都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的钢铁产能是否已经接近饱和?问题尚未答复,仅过三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就突破了2亿t,  相似文献   

17.
动态     
电子信息产品贡献率居国内各工业首位 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2002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业规模取得新的突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4万亿元,对全国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已经居国内各工业首位,居世界第三位: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全年出口925亿美元,居我国外贸出口第一位,整个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占全国外贸出口比重已达28%,对外贸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达到46%。 2002年,我国共生产程控交换机3800万线,彩电5000万台,均居世界第一位;  相似文献   

18.
<正>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综观我国制造业,其总产值已经位列全球首位。统计数据显示,最近两年我国制造业总产值已占全球1/5,名列第一,在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量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工业发展已进入"智能"时代,"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创造"强力挺进。在国内外需求持续低迷、企业面临的困难超出预期等不利因素的形势下,制造业呈现出了新  相似文献   

19.
我国摩托车工业发展迅速。1993年,摩托车产量335.1万辆,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位,保持至今。自1997年起,我国摩托车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占到世界摩托车总产量的43.6%。现已成为世界摩托车第一生产大国。 我国摩托车工业企业产权成份多样,包括国有、集体、中外合资、民营等整车企业。2000年全国摩托车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产量达到1153.4万辆,总销量 1149.6万量,产销率为99.68%。销售额约538亿元,工业增加值106亿元,产品销售收入50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5.8亿元。 按产品分类,…  相似文献   

20.
我国铸造设备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铸造是机械工业的一道重要工序,汽车、农机、冶金矿山机械、铸铁管件和机床等产品中,铸件都占有较大的比重。我国是一个铸件生产大国,现年产量约为1500万t,居世界首位,且随着欧美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产量还在不断地增加,有关机构估计到2005年将达到1500~1700万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