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裕溪节制闸除险加固工程须在老闸上游重建新闸,新老闸在闸底板高程、闸室总净宽等方面变化较大,致使枢纽泄流能力、上下游流态等方面也产生较大变化。老闸浅孔闸闸底板的撤除利用方式直接影响着新闸闸下的消能防冲条件和除险加固工程工程量,为统筹协调各方面的要求须进行模型试验以对枢纽进行优化研究。本文通过对枢纽四个布置方案进行比较研究,将原设计方案的水闸胸墙抬高0.5m,优化老闸闸底板的施工方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仙女堡水利枢纽工程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整体水工模型试验,对泄流能力、水流流态、流速分布、闸下消能、拦沙坎排沙方案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尤其对闸前束水墙布置进行了不同方案的比选,并提出了适合枢纽布置的排沙措施。  相似文献   

3.
跨流域调水工程中,感潮河段支流口门枢纽受到用地条件限制常距江较近且开敞布置,进出口门水流受到非对称涨落潮流牵制,引水、排涝、通航功能协调困难。以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的界牌水利枢纽为例,通过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枢纽水动力条件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枢纽总体布置方法。结果表明:枢纽外江侧口门开敞,引排水受涨落潮牵制明显,致使入江口堤头凸出挑流,泵站、节制闸进口及引航道口门区存在斜流;而枢纽内河侧边界固定,且节制闸正对引河,引航道处于遮蔽区,引排水流平顺。枢纽整体布置遵循以下原则:新开引河口门区与主河道呈锐角布置,角度取决于涨落潮历时对比,协调引水功能;引河与主河道之间堤头形态呈梯级布置,下梯级为锐角,上梯级为钝角,协调排水功能;节制闸正对引河布置,船闸布置在节制闸常态缓流区侧,泵站布置在节制闸另一侧,重点协调通航功能;枢纽尽可能远离口门区,使泵站和引航道位于岸线遮蔽区,减弱不良流态,协调枢纽各功能并使其充分发挥 。  相似文献   

4.
吕列民  虞邦义 《治淮》2005,(7):30-32
淮河干流正阳关至临北段出口河段长约165km,河段总泄量不能满足防洪规划要求.利用正淮段、淮蚌段、方临段等大型河工模型,研究河段现状泄流能力、河道整治方案、行洪区调整方案,为规划设计提供了科学支撑.利用蚌埠闸扩建工程水工模型、荆山湖行洪区进洪闸水工模型、退洪闸水工模型,验证了各枢纽泄流规模、泄流特性,优化了枢纽布置与消能防冲设计,为枢纽调度提供了优化程序.  相似文献   

5.
叶俊美 《四川水利》2001,22(3):13-16
三江水电站左岸枢纽工程,工程量大、施工强度高难度大、工期特别短。施工单位为加快施工进度,周密制度了施工进度计划,在施工总体布置、导流方案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计划管理,提前完成了下闸蓄水的合同目标,创造了闸坝建设史上的奇迹和三江速度。  相似文献   

6.
三溪口枢纽位于多湾河段连接处,引航道及口门区水流条件复杂,上游半开敞式引航道受枢纽泄流影响较大,下游引航道受下游45°弯道和小支流影响较大。通过枢纽整体水力学模型试验分析了引航道口门区的通航水流条件,并给出了优化布置方案。枢纽泄洪水库动水对上游引航道内水流干扰大,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保证通航安全的枢纽泄洪调度建议。通过合理疏浚河道凸岸滩地,并适当调整引航道布置长度和角度,有效地改善了下游引航道口门区的通航水流条件。  相似文献   

7.
导流的规划设计对于水利枢纽项目的整体施工程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介绍了苏阿皮蒂水利枢纽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和施工阶段的施工导流方案,通过对枢纽布置的比选,优化了导流方案设计,缓解了泄流底孔、引水发电坝段等关键部位的工期压力,缩短了施工工期,确保了项目在2019年的初期下闸蓄水目标得以顺利完成,厂房的工期也从关键线路变成次关键线路,项目的实施进度始终受控。  相似文献   

8.
黄明红  殷娟 《广东水利水电》2015,(11):42-45, 61
结合石虎塘航电枢纽水工整体模型试验的数据资料,优化并验证了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泄洪闸的泄洪能力、闸下消能防冲效果、电站取水防沙条件以及船闸引航道口门区的通航水流条件,并从水力学角度验证了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经优化后的枢纽布置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陈昌军  张卫飞 《人民长江》2012,43(13):88-90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某平原河网区城市水质受到较大影响,已达不到水功能区要求的目标,计划采取建闸引水方式改善城区水质。为了分析建闸引水的效果,采用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针对不同枢纽布置和引水规模,以40a的历史实测水文资料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了能够使城区满足水功能区目标要求的最佳引水量,提出了最优枢纽布置及引水方案。  相似文献   

10.
缅甸道耶坎Ⅱ级水电站位于缅甸锡唐河流域热带雨林地区,工程规模大,枢纽布置涉及的水文气象、工程地质、社会环境等因素复杂。为科学确定枢纽布置方案,通过优选缅甸道耶坎Ⅱ级水电站大坝坝型,泄水建筑物开敞式溢洪道调整为有闸控制溢洪道,并结合地质条件,优化引水发电隧洞和导流隧洞轴线,提出了在河床布置当地材料坝、左岸垭口布置有闸控制溢洪道、中间山脊布置引水发电隧洞和导流隧洞的总体枢纽布置方案。监测结果表明:自2013年运行以来,枢纽工程各建筑物均运行正常。该枢纽布置设计方案合理解决了枢纽工程筑坝材料、泄洪消能、隧洞工程等技术问题,节省了工程投资,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盐官下河闸是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十大骨干工程之一,工程建在钱塘江强涌潮河段上,受钱塘江河口潮流引起的口门区回流影响,下河闸出水池口门区泥沙淤积非常严重。在对盐官下河闸枢纽口门淤积及工程运行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口门淤积水力冲淤方案并论证水力冲淤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大藤峡水电站为低水头河床式电站,工程特点是低水头,泄流单宽流量大,佛氏数低,消能问题复杂,枢纽布置困难。经过对5种枢纽布置方案的泄洪和消能型式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得出:下坝线8个高孔、6个低孔、甘王闸1孔的布置型式和采用T形消力墩消能方案为页优方案。  相似文献   

13.
高坝洲水利枢纽下游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新仪 《人民长江》1997,28(9):39-40
高坝洲水利枢纽深孔和电厂联合泄流时,通航建筑物原布置方案下游航道口门区的回流范围,回流流速、纵向及横向流均较大,不能满足通航要求。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改变导航堤堤头的布置形式,减小水流流入航道的角度,可有效地改善流态,减小回流范围和回流流速值;采用增大过水面积(降低河床高程)和减小口门区过流量(升槽分流)等措施可减小纵、横向流速值,其中以“开槽分流”方案较好,能使口门区的纵、横向流速值达到通航标准。  相似文献   

14.
旗岭水闸扩建后,流态发生了较大变化,扩建段存在回流等不良流态。另外,旗岭水闸上游的东深供水工程渡槽部分墩位于河道主槽内,对河道水流有一定的阻滞影响。通过对旗岭水闸扩建方案进行水工模型试验,提出了合理的上游清淤方案及东深供水渡槽墩防护优化方案,改善了水闸的入闸流态,可为同类工程设计及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城市水利工程对景观和生态环境方面的新要求,依托塘西河河口闸站枢纽工程,进行了新型闸站枢纽布置方案研究.通过新颖的结构设计和布置方案,把水利闸站枢纽功能实现、科普教育、旅游休闲等要求完美结合起来,既满足了防洪排涝安全的要求,又美化了城市滨水生态环境,为我国城市闸站枢纽的布置和建设提供了设计思路和理念.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三汊河河口闸水流偏右侧的不利流态,为寻找改善水流流态的工程措施,采用大范围水深平均二维数学模型,对过闸水流流态进行了模拟研究。在难以改变现有地形的情况下,提出在闸前布置导流墙的工程措施,采用闸前左右岸流速比、水位差以及左右闸孔过流流量占比等参数作为改善效果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在合适墙长与墙体角度下,导流墙可起到明显的流态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火焰山节制闸泄洪能力偏小、汛期阻水严重、混凝土老化、闸门漏水等引起的灌溉供水保障性差、上游两岸堤防防洪压力增大等问题,结合水闸运行现状、设计标准和泄洪能力复核结果,对节制闸改造方案、枢纽布置和结构安全稳定性进行了详细论证分析和设计计算。经比选,闸坝结合节制闸左岸布置的拆除重建方案,在地形适应性、泄洪能力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均较优。工程实施后,可有效改善灌区渠首枢纽的挡蓄水、行洪、防渗和节水等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枢纽工程闸墩设计安全性,利用COMSOL仿真软件计算分析了闸墩与锚索锚块的两种连接方式差异性、锚索锚固洞设计参数优化.蓄水期闸墩颈部均会出现拉应力,完建期闸墩颈部两侧边缘剖面最大压应力一致;分离式连接方案最大拉应力相比整体式方案降低了41.4%,分离式设计可显著削弱蓄水期对闸墩颈部张拉受力破坏影响.锚块下游面在完...  相似文献   

19.
平原河网地区泵闸合建枢纽布置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泵闸合建后易导致枢纽上下游水流流态复杂化,因此需要合理选择具体布置形式以减轻不利影响。以上海地区拟建的赵家沟东泵闸工程为例,采用平面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对工程附近的水流流态进行模拟计算,从水动力条件角度对平原河网地区泵闸合建枢纽的不同平面布置形式进行比选分析。结果表明:从枢纽上下游总体流态看,泵闸对称布置形式的水动力条件优于不对称布置形式;从节制闸排涝时闸下流速分布看,对称布置形式中的"闸+泵+闸"形式比"泵+闸+泵"形式对减轻闸下冲刷更为有利;从节制闸引水时内河侧通航水流条件看,"闸+泵+闸"形式比"泵+闸+泵"形式对内河通航横流的影响明显减小,当采用相同内河侧通航横流限制条件时,"闸+泵+闸"形式比"泵+闸+泵"形式允许的过闸流量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20.
引航道及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一直是多线船闸并列布置中十分重视的问题,如布置和运行控制不当,容易导致相关安全问题。建立了1:100的贵港枢纽下游及船闸引航道物理模型,研究贵港二线船闸的布置方案及其对引航道和口门区水流条件的影响。结合贵港枢纽的特点,分析枢纽不同泄流条件下,二线船闸原布置方案中引航道、一线船闸停泊段及口门区的流速大小,得到影响船闸引航道水流条件的控制工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布置方案,对不同布置长度及透空方式下引航道的水流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研究成果,推荐二线船闸下引航道内采用隔流墙,布置长度为135 m,底部不透空或透空高度小于0.50 m的方案。研究成果为贵港二线船闸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