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深入探究不同香型白酒饮用后舒适度的差异,采用呼气式酒精检测仪测定血液中乙醇含量(blood alcohol concentration,BAC),并对测定方法进行了优化。以饮酒后BAC曲线下面积构建评价模型,测定不同香型白酒的饮后舒适度指数,并结合Pearson相关系数对舒适度与主要风味成分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饮食组成和饮酒间隔对BAC有显著影响(P<0.05),而饮酒速度对BAC无显著影响(P>0.05),采用优化方法测得的BAC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不同志愿者测定同一白酒的饮后舒适度指数与均值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评价模型重现性较好;采用评价模型测定的12种香型白酒中11种香型白酒的饮后舒适度指数与特级食用酒精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白酒饮后舒适度指数与乙醛、乙缩醛、甲酸乙酯、乙酸乙酯、异戊酸乙酯、甲醇、异戊醇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异戊醛、丁酸乙酯、苯乙酸乙酯、正丙醇、正戊醇、乙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中异戊醇对白酒饮后舒适度指数负面影响最大;对白酒饮后舒适度指数与极显著负相关的风味成分总量取对数进行多项式拟合,得到回归方程y=-5.453+66.605x-7.137x2(R2=0.849,P<0.01),采用回归方程预测的饮后舒适度指数与实测值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对固态法白酒的饮后舒适度评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青梅酒香气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浸泡青梅酒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21种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物质为乙酸乙酯、异丁醇、异戊醇、苯甲醛、苯甲酸乙酯。通过比较浸泡基酒、青梅汁及青梅酒3者的香气成分,得出苯甲醛和苯甲酸乙酯为青梅浸泡过程中形成的典型性香气成分;以叔戊醇为内标物,利用气相色谱法对青梅酒的5种主要香气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测得其含量依次为64.56、142.80、135.23、37.25、11.10mg/L。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影响广东米香白酒饮后代谢与舒适度的关键成分,通过动物行为学和酒精代谢生物标志物,对4款市售广东米香白酒饮后代谢与舒适度进行评价,并对影响广东米香白酒代谢与舒适度的关键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实验组在灌胃后的停滞时间比、血清中乙醇及乙醛含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异丁醇组、异戊醇组、乙醛组、己酸和乙酸乙酯组小鼠饮用后的行为抑制程度比食用酒精和其他酒样明显增强,表现为适度抑制,差异显著(P<0.05),而血液中乙醇积累量最高达到4 094 mg/kg,初步推测酒体中异戊醇、异丁醇、乙醛、己酸和乙酸乙酯是影响米香型白酒饮后代谢的关键成分。  相似文献   

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方法提取、富集浸泡青梅酒的香气成分,通过GC-MS检测,共鉴定出44种风味物质,含量占挥发性成分的99.34%,其中酯类22种,醇类11种,酸类2种,醛酮类6种,烃类1种以及其他化合物2种,这些物质构成了青梅酒的特征风味。针对浸泡青梅酒酸度过高的问题,试验研究了5种离子交换树脂对青梅酒的降酸处理,结果表明弱碱性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D314呈现出良好的降酸效果。  相似文献   

5.
老爹酒主要微量成分与酒体风格的特征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测定老爹酒含有的12种主要微量成分的基础上,探讨了由这些微量成分构成的风味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老爹酒具有“浓香突出,酱香并存”的兼香风格。  相似文献   

6.
吉宁  马立志  王瑞  等 人 《酿酒科技》2014,(6):107-112
针对3个市售蓝莓果酒样品,开展了感官评价及香气成分之间的关联分析(HP-SPME-GC/MS)。首先,通过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对3个果酒样品的色、香、味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样品B蓝莓果酒色泽暗沉、香气浓郁、口感醇厚,是3个样品中感官评价最高的果酒;再通过HP-SPME-GC/MS技术对3个样品的香气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其中,酯类和醇类化合物为主要香气成分,含量分别为(A)43.96%和10.24%,(B)61.58%和14.29%,(C)49.83%和15.19%。异戊酸乙酯、琥珀酸二乙酯、乳酸乙酯、苯甲酸乙酯、正己醇、苯乙醇、4-乙基愈创木酚为3个样品的主要香气成分,样品B的香气主要由苯甲酸乙酯(16.83%)、琥珀酸二乙酯(9.81%)和苯乙醇(9.29%)构成。感官评价与香气成分之间的关联为蓝莓果酒酿造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青梅酒的生产工艺研究及产品的功能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该文简述了国内外对青梅酒保健功能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利用发酵法和浸泡法制成的青梅原酒,再经勾兑等工序生产优质低度的保健梅酒。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液态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25℃、酵母菌接种量9%、初始酸度pH3.7、初始糖度18%、发酵原酒和浸泡原酒的最佳比例为7:3。  相似文献   

8.
为选择适宜樱桃酒酿造的专用酵母,测试和对比了7株市售商业化酿酒酵母对樱桃酒的发酵过程、酒体成分以及感官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菌株D254发酵效率高,能够高效萃取樱桃果浆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多酚、花色苷等),且赋予樱桃酒较佳的感官品质,使其香气馥郁协调、酒体圆润,因而是适宜樱桃酒酿造的优良酿酒酵母菌株。  相似文献   

9.
3种不同年份五粮液酒的关键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5 a和30 a 3种不同年份五粮液酒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嗅闻-香气稀释分析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对五粮液的香气成分进行研究。在3种五粮液酒中共鉴定出30种香气物质,包括酯类18种、醇类2种、酸类5种、醛类5种,其中有9种物质在3种五粮液酒中的香气稀释值均不小于256,被认为是关键香气成分。定量结果表明,五粮液酒中的香气物质总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同时,对3种不同年份五粮液酒进行感官分析。方差分析表明,3个酒样的7个感官属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Duncan’s多重比较表明,陈香、花香、甜香、焦糖香和粮食香区别最明显。  相似文献   

10.
比较不同品质白酒对醉酒小鼠行为和乙醇代谢、氧化损伤、急性损伤的影响。1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样①组、样②组、酒精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灌胃后进行平衡木实验测定相关行为学指标,采集血液和脑组织标本测定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行走评分极显著低于其余组(P<0.01),样②组行走评分极显著低于酒精对照组(P<0.01),样①组行走评分显著高于样②组(P<0.05);样①组、样②组、酒精对照组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样①组丙二醛含量极显著高于酒精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各组乙醇、乙醛、脂质过氧化物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通过动物行为学指标及急性脑损伤指标来评价白酒的饮用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
韩明 《酿酒科技》2007,(4):124-125
采用CH2CI2萃取番茄酒酒精蒸馏后的香气成分,经GC-MS分析共分离鉴定出3种化合物,其含量占测定成分的99.99%,其中主要成分依次为苯乙醇(65.52%)、4-羟基丁酸乙酸乙酯(31.66%)和1,3-丙二醇二乙酯(2.81%).  相似文献   

12.
酒体质量评价以感官鉴定为主,但感官评价易受人的身体条件和经验等因素的影响.为提高评价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建立以理化指标数据为依据的评价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可视分析的研究方法,挖掘高维多元指标数据对酒体感官特性的影响.首先,对高维多元指标数据的相关性,以及与感官评价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通过图模型阐释关系特性,初步建...  相似文献   

13.
为开发一款具有湖南特色的浓酱兼香型白酒,采用优质浓香型基酒和酱香型基酒进行勾调,在单因素试验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以感官评价作为主要指标评判断酒体设计效果。结果表明,该产品浓酱基酒的搭配比例7∶3、不同年份浓香型基酒(3年∶5年∶8年)比例8∶1∶1、不同年份酱香型基酒(3年∶5年∶8年)比例7∶2∶1、复合调味酒用量0.6%时,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并获得国际大金奖。本研究为开发高端复合香型白酒新产品提供了成功的案例,为企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14.
模拟豉香型白酒关键微量成分构成制备配制酒,利用小鼠模型对关键微量成分缺失的配制酒进行醉度评价,检测配制酒灌 胃后小鼠体内生化指标,探究白酒关键微量成分对醉度及小鼠乙醇代谢和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 结果表明,酸、酯、杂醇等关键 微量成分主要通过影响乙醇代谢而导致醉度差异,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不会产生显著影响,其中乙酸和乙酸乙酯可显著降低醉度(P<0.05),灌服后小鼠肝脏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活性变化不明显,血液乙醇和乙醛含量显著增加(P<0.05);异丁醇和异戊醇可显著增加醉度(P<0.05),灌服后小鼠肝脏ADH和ALDH活性同时增加,血液乙醇和乙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灌 服缺失不同成分酒后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指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徐飞  张毅  徐占成  徐姿静  王双 《酿酒》2012,39(5):26-30
摘要:在白酒传统尝评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通过色谱闻香仪对酒中的微量香味成分重点从闻香方面所呈现出的香味对中国白酒风味的影响做研究。介绍了色谱闻香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并且着重介绍了利用色谱闻香技术来研究白酒中风味物质,希望此技术能在中国白酒的生产与研究中起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草莓为原料,研究不同发酵原料(去梗草莓和带梗草莓)对草莓酒基本理化指标、香气成分和感官特性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草莓汁及草莓酒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种草莓酒的理化指标均符合国标要求,其中带梗发酵草莓酒中总酸和总酚含量较高,与去梗发酵草莓酒相比差异显著。草莓酒样品中共检测出40种香气化合物,其中共有成分24种,去梗发酵草莓酒中酯类物质含量最高,为65.35%;带梗发酵草莓酒中醇类物质含量最高,为68.80%。主成分分析显示,2种不同原料酿造的草莓酒香气风格差异区分明显,辛酸乙酯、癸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和正己酸乙酯是去梗发酵草莓酒的主要香气成分,异戊醇和苯乙醇是带梗发酵草莓酒的主要香气成分。感官评价结果显示,去梗发酵草莓酒香气浓郁、果香细腻,具有较好的色泽和典型性,感官评分较高。去梗发酵草莓酒酯类物质含量较高,香气以草莓香和果香为主,酒体轻盈,口感清爽,适用于草莓酒的酿造,而带梗发酵草莓酒总酸和总酚含量较高,香气复杂,酒体略粗糙,有苦涩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