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高通量测序解析不同感官特性酱香大曲中真菌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结合理化指标测定分析3种酱香大曲理化特性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黄曲的液化力较高,发酵力和酯化力较高的为黄曲(1.56 U和22.63 U)和黑曲(1.51 U和22.48 U)。黄曲和黑曲的主导真菌属为曲霉属(Aspergillus)、枝孢属(Cladosporium)和球针壳属(Phyllactinia);白曲中为Aspergillus、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和丝衣霉菌属(Byssochlamys)。此外,黄曲与黑曲真菌群落结构较为相似且物种丰度相似度较大;白曲与黄曲、黑曲样品组间真菌群落结构在属水平上有较大差异,且物种丰度相似度较低。LEfse分析显示,造成不同感官特性酱香大曲真菌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是酵母属(Saccharomyces)、Thermoascus、Byssochlamys和若干丰度较低的菌属。本实验为酱香大曲中功能真菌的研究应用奠定了基础,为大曲提高酱香大曲发酵性能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高温大曲是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的糖化剂和发酵剂,优质高温大曲的配比对酿制高品质白酒至关重要。该研究旨在通过理化分析和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优质曲、普通曲、黄曲、黑曲、白曲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优质曲中优势细菌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Unidentified Mitochondria,且它们分别是黄曲、白曲和黑曲中的优势菌群;优势真菌为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且它是黄曲、白曲和黑曲共有的优势真菌。优质曲以糖化力[171 mg/(g·h)]和液化力[0.72 g/(g·h)]突出为特征,黄曲中添加糖化力和液化力较强的白曲和发酵力较高的黑曲可提升优质曲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3.
赵驰  苏伟  母应春  郑璞  王涵钰 《食品科学》2022,43(10):133-141
分别以青稞、紫小麦和纯小麦为原料,相同条件下加工而成的酱香大曲为样品,采用Illumina平台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分析,并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揭示了组间分离情况及标记微生物。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3 种大曲样品中均以子囊菌门、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为绝对优势门。在细菌属中,小麦曲(XMQ)以克罗彭斯特菌属、枝芽孢菌属、乳杆菌属和魏斯氏菌属为主;紫麦曲(ZMQ)以克罗彭斯特菌属、枝芽孢菌属、uncultured_bacterium_f_Bacillaceae、芽孢杆菌属和火山渣芽孢杆菌属为主;青稞曲(QKQ)以乳杆菌属、魏斯氏菌属和高温放线菌属为主。在真菌属中,样品均以热子囊菌属和德巴利氏酵母属为优势属;同时,XMQ以丝衣霉属、红曲霉属、哈萨克斯坦酵母属和孢圆酵母属为主;ZMQ以红曲霉属、曲霉属和Rasamsonia为主;QKQ以哈萨克斯坦酵母属、孢圆酵母属和嗜热真菌属为主。此外,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多元分析表明组间分离明显,线性判别分析在优势属中共获得了10 种差异显著细菌属和9 种差异显著真菌属,从而得到了不同原料条件下在微生物属水平上的菌群关键生物标记物。本研究为酱香大曲品质提升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对高温大曲(DQ)及3种麸曲(细菌曲(FQB)、酵母曲(FQY)、霉菌曲(FQM))的理化指标、微生物菌群组成和潜在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麸曲的水分、液化力和糖化力均高于高温大曲,酸度则相反。高温大曲中的细菌和真菌菌群多样性均高于麸曲。高温大曲中微生物菌群比较丰富,相对丰度较高的菌属为克罗彭斯特菌属(Kroppenstedtia)(26.5%)、枝芽孢杆菌属(Virgibacillus)(23.7%)、曲霉属(Aspergillus)(37.2%)、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25.5%);细菌曲中细菌属以芽孢杆菌属(Bacillus)(99%)为主;霉菌曲和酵母曲中真菌属分别以曲霉属(96.2%)和异常维克汉姆酵母属(Wickerhamomyces)(97.7%)为主。功能预测结果表明,与麸曲相比,高温大曲的真菌和细菌群落在淀粉和蔗糖代谢、丙酮酸代谢和三羧酸循环代谢更旺盛。  相似文献   

5.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四川不同地区浓香型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结果表明:大曲中优势细菌菌群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芽孢杆菌属(Bacill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Kroppenstedtia、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糖多孢菌属(Saccharopolyspora)、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其中在品温较高的宜宾、泸州曲样中,魏斯氏菌属、高温放线菌属比例均高于遂宁曲样,而遂宁两个曲样的优势菌属均为葡萄球菌属和芽孢杆菌属,其中葡萄球菌属远高于宜宾和泸州曲样。另一方面,4 种曲样的真菌主要以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曲霉属(Aspergillus)、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丝衣霉属(Byssochlamys)、节担菌属(Wallemia)为主,在品温较高的宜宾、泸州曲样中,嗜热真菌属和嗜热子囊菌属为优势菌属,其比例远高于遂宁曲样,而遂宁两个曲样的优势菌属均为曲霉属,其比例远高于宜宾和泸州的曲样。遂宁1、遂宁2曲样的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均高于宜宾和泸州曲样。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遂宁1和遂宁2曲样微生物群落结构较相似,而宜宾和泸州曲样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则更接近。  相似文献   

6.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香型大曲及南北两地清香型大曲中微生物菌群结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南方清香型白酒大曲的细菌以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优势菌群,其次以魏斯氏菌属(Weissella)、片球菌属(Pediococcus)及其他乳酸菌(Lactobacillus)为主要菌群;真菌优势菌种为覆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其次是弯曲假丝酵母(Apiotrichum)、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异常威克汉姆酵母属(Wickerhamomyces)等;霉菌以曲霉属(Aspergillus)占比最多。微生物群落由于制曲工艺不同与高温、中高温大曲有较为明显的差别,南北两地清香型白酒大曲的细菌真菌优势菌属均一致,但南方清香型白酒大曲中各类乳酸菌属与酵母属较北方清香型大曲丰富。  相似文献   

7.
对两种等级浓香型大曲的理化指标与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解析其内在联系,为建立科学的大曲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依据。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两种等级浓香型大曲之间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并测定其理化性质,利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对微生物和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优级曲和一级曲两种等级大曲的细菌群落结构较为相似,优势细菌物种均为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魏氏斯菌属(Weissella)、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克罗彭斯特菌属(Kroppenstedtia);虽然真菌优势微生物一致,为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未分类曲霉科(unclassified_f__Aspergillaceae)、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但是经差异微生物分析发现优级曲的嗜热子囊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一级曲,而一级曲的未分类曲霉科显著高于优级曲,细菌的差异微生物则均为低丰度的物种(相对丰度小于1%)。另外优级曲的水分含量、pH值、液化力、糖化力均显著低于一级曲,而总酸含量和酯化力显著高于一级曲,发酵力则没有显著差异;结合RDA,结果表明细菌中的乳酸杆菌属、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魏氏斯菌属和真菌中的嗜热子囊菌属与发酵力和pH值呈正相关性,高温放线菌属、克罗彭斯特菌属与pH值呈负相关性。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等级浓香型大曲微生物菌群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差异及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建立更加科学的大曲质量评价标准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湖北襄阳地区白色、黄色和黑色高温大曲真菌群落结构和风味品质,本研究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与电子鼻技术对A企业生产的高温大曲展开了分析。测序结果显示,3种颜色高温大曲的真菌在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优势真菌属分别为隶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嗜热丝孢菌属(Thermomyces,36.50%)、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27.15%)、酵母菌属(Saccharomycopsis,9.23%)和双足囊菌属(Dipodascus,1.19%),隶属于毛霉菌门(Mucoromycota)的曲霉属(Aspergillus,9.36%)、根霉菌属(Rhizopus,1.44%)和毛霉菌属(Rhizomucor,1.03%)。电子鼻检测结果显示,高温大曲中的挥发性有机硫化物、萜类物质、氢氧化物和乙醇等物质检测值普遍较高,而芳香类物质检测值较低;经Mann-Whitney检验发现,黄曲中的芳香类物质检测值极显著高于黑曲(P<0.01),而其他香气成分检测值则显著低于黑曲(P<0.05)。此外,本研究还从MG-RAST数据库...  相似文献   

9.
不同等级高温大曲微生物群落和代谢物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HTS)、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和氢谱核磁共振(1H NMR)比较了不同等级高温大曲微生物群落和代谢物的差异。HTS结果表明,不同等级高温大曲基于属水平的优势菌群有一定差异,一级大曲中优势菌属为慢生芽孢杆菌属(Lentibacillus)、克罗彭斯特菌属(Kroppenstedtia)、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曲霉属(Aspergillus)等,优级大曲中优势菌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克罗彭斯特菌属和踝节菌属(Rasamsonia)等,特级大曲中优势菌属为芽孢杆菌属、克罗彭斯特菌属和曲霉属等。GC-IMS结果表明,不同等级高温大曲挥发性代谢物组成及含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醇类、醛酮类和酯类等物质。1H NMR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等级高温大曲中非挥发性代谢物组成及含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氨基酸等物质,且特级大曲非挥发性代谢物的种类更为丰富、含量更高。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3 种类型的高温大曲(黄曲、白曲、黑曲)在细菌群落、理化指标方面的差异,初步探究不同曲种在发酵过程中功能差异的成因,通过扩增子测序、菌株培养化、物种相关性分析及理化因子与优势物种相关性分析,研究不同类型高温大曲细菌群落差异及内生、外在因素对优势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Kroppenstedtia、Saccharopolyspora、Arthrobacter 是黄曲发酵过程中的优势细菌类群,Saccharopolyspora、Thermoactinomyces、norank_Bacteria 为黑曲发酵过程中的主导细菌,而白曲发酵过程中主要以Bacillus、Thermoactinomyces、Saccharopolyspora、Weissella 为主,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微生物中,与黄曲密切相关的优势菌属Kroppenstedtia 与水分含量呈强负相关;Bacillus 与糖化力呈正相关,这可能是导致白曲糖化力较高的原因;而黑曲发酵后期的优势微生物Thermoactinomyces 则与酸度呈正相关,与水分含量呈负相关。上述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不同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细菌菌群结构演替的驱动因素,为有效提高酱香大曲的品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数字化高温大曲和传统高温大曲进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解析;同时根据微生物物种信息和理化特性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高温大曲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均有显著变化。发酵结束时,两种高温大曲的细菌都以克罗彭斯特菌属(Kroppenstedtia)、糖多孢菌属(Saccharopolyspora)、芽孢杆菌属(Bacill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为主要优势菌属,真菌以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和曲霉菌属(Aspergillus)为主。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和层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时间时两种大曲的微生物组成大体相似。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贮存期的白酒高温大曲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部位的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其理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温大曲经过120 d贮存后曲皮和曲心中的微生物总数均有显著增加,微生物群落结构亦有明显变化。贮存30 d时,曲皮中优势微生物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曲心中优势微生物为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贮存120 d时,芽孢杆菌属(Bacillus)、根毛霉属(Rhizomucor)在曲皮和曲心中均占优势。随着贮存时间进行,大曲还原糖含量逐渐增加,水分逐渐降低。大曲中不同部位微生物的变化与其理化性质存在对应关系。微小根毛霉(Rhizomucor pusillus)的变化与大曲中还原糖呈正相关,与水分呈负相关。芽孢杆菌属(Bacillus)、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和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的变化与大曲中水分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以江西省鹰潭地区特香型白酒中高温和高温大曲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真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曲中的真菌属以曲霉属(Aspergillus,18.40%)、干霉菌属(Xeromyces,18.16%)、根霉菌属(Rhizopus,11.33%)和横梗霉属(Lichtheimia,10.01%)等为主。多样性分析显示中高温大曲中真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显著高于高温大曲(P<0.05),且两者中真菌群落的整体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对潜在关键菌属甄别发现中高温大曲中的潜在关键菌属为Rhizopus、根毛霉属(Rhizomucor)和Lichtheimia,高温大曲中的潜在关键菌属为假丝酵母属(Candida)、嗜磷脂菌属(Hyphopichia)和干霉菌属,差异分析进一步表明Rhizopus、Lichtheimia、Candida和Xeromyces在两者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中高温和高温大曲中真菌属的网络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且高温大曲中真菌群落的稳定性较高。综上所述,大曲随着制曲温度的升高,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逐渐丧失...  相似文献   

14.
基于高通量测序解析不同感官特性酱香大曲中细菌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结合理化指标测定初步分析3种酱香大曲理化特性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大曲样品液化力分别为黄曲(YQ)1.23 g/(g·h)、白曲(WQ)0.98 g/(g·h)、黑曲(BQ)0.84 g/(g·h)。黄曲(YQ)与白曲(WQ)、黑曲(BQ)在多样性和丰度有较大差异性,白曲(WQ)和黑曲(BQ)的细菌菌属较为相似。黄曲(YQ)主导细菌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海芽胞杆菌属(Pontibacillus)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可能与其液化力较高、酱香浓郁相关。Pontibacillus具有产生α-淀粉酶能力,推测其与黄曲(YQ)有较好液化力有一定的相关性。该实验为酱香大曲中功能细菌的研究应用奠定了基础,为大曲提高酱香大曲发酵性能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陶融型大曲微生物多样性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陶融型大曲为研究对象,解析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揭示大曲中功能微生物与风味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陶融型大曲中共检测出7个细菌门和3个真菌门,细菌优势菌属为泛菌属(Pantoea)、芽孢杆菌属(Bacill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克罗诺杆菌属(Cronobacter)、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真菌优势菌属为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曲霉属(Aspergillus)、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大曲中共检测出45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分为7大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曲中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与吡嗪类、酯类、芳香族类等多数挥发性风味成分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魏斯氏菌属(Weissella)与吡嗪类、酮类、酸类、酯类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机制大曲和人工大曲不同部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该研究以成品机制大曲和人工大曲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2种曲块各部位理化生化指标,并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各部位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最后通过冗余分析法分析了2种大曲核心微生物与理化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机制大曲和人工大曲各部位的理化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2种大曲曲块不同部位的真菌构成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同样,机制大曲不同部位的细菌构成也具有较大差异,而人工大曲不同部位的细菌构成却具有较高的相似性。2种大曲中的主要差异微生物为曲霉属、地霉菌属、复膜孢酵母属、双足囊菌属、高温放线菌属和葡萄球菌属。2种大曲的核心微生物中嗜热真菌属、高温放线菌属主要分布在2种大曲的坯心和包心,而芽孢杆菌属、伊萨酵母属、威克汉姆酵母属主要分布在2种大曲的表层和中层。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水分、酸度、还原糖和氨基酸态氮是影响2种大曲微生物的主要环境因子,芽孢杆菌属、根毛霉属、丝孢酵母属、复膜孢酵母属、假丝酵母属和伊萨酵母属是主要影响大曲糖化力、液化力和酒化力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基于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鹿头黄酒酿造用高温大曲(黑曲和黄曲)的真菌类群,并揭示其理化指标和真菌类群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黄曲相比,黑曲的蛋白质含量(23.8%)显著偏高(P<0.05),而酸度(2.5 mmol/10 g)和氨基酸态氮含量(5.1 g/kg)显著偏低(P<0.05)。测序结果显示,高温大曲(黑曲和黄曲)中的优势真菌主要为红曲霉属(Monascus)、腹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和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黑曲的Monascus相对丰度(4.97%)显著偏低(P<0.05),而Thermoascus相对丰度(22.21%)显著偏高(P<0.05);在所有样品中均存在的操作分类单元(OTU)隶属于Saccharomycopsis;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优势真菌与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酸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由此可见,鹿头黄酒酿造用黑曲和黄曲理化指标与真菌类群存在一定差异,且理化指标和真菌类群存在一定关联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南阳红谷黄酒酒曲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红曲、大曲、小曲的微生物菌群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曲的微生物菌群多样性最高,红曲的最低,且两者间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最大。红曲中优势细菌属为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优势真菌种为紫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等;大曲中优势细菌属为克罗彭斯特菌属(Kroppenstedtia)、芽孢杆菌属、魏斯氏菌属(Weissella)、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等,优势真菌种为嗜热子囊菌(Thermoascus aurantiacus)、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疏绵状嗜热丝孢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等;小曲中优势细菌属为魏斯氏菌属、乳球菌属(Lactococc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等,优势真菌种为少根根霉菌(Rhizopus arhizus)、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等。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少季节、地域等因素的干扰,探究不同顶温控制策略对大曲真菌群落的影响,本研究主要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采集自同一优质白酒核心产区的中温及高温大曲的真菌群落进行了解析与比较,并结合冗余分析评估了大曲真菌群落与主要理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温大曲整体真菌数量(由ITS1区rDNA拷贝数表征)少于中温大曲,但前者中的真菌群落在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上整体高于后者。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毕赤酵母菌属(Pichia)、曲霉菌属(Aspergillus)、根霉菌属(Rhizopus)在中温大曲中占比更高,其中以橙色嗜热子囊菌(Thermoascus aurantiacus)为绝对优势菌;嗜热丝孢菌属(Thermomyces)、埃默森罗萨氏菌属(Rasamsonia)、红曲霉菌属(Monascus)、丝衣霉菌属(Byssochlamys)在高温大曲中占比更高,其中以疏绵状嗜热丝孢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为绝对优势菌。根据随机森林预测模型,最能解释两类大曲菌群差异的前十个关键ASV分别归属于坚脆嗜热子囊菌(Thermoascus crustaceus...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定期采集河南贾湖酒业中高温大曲制备过程中的样品,研究大曲中真菌和细菌群落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各发酵阶段的细菌和真菌组成均发生动态变化。大曲样品从入房到出房,细菌和真菌数量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且都在曲温达到顶温时(大曲JH3)达到最高值。发酵前期主要有假丝酵母属(Candida)、根霉属(Rhizopus)和曲霉属(Aspergillus),当曲温达到顶温时,横梗霉属(Lichtheimiaceae)成为优势菌群,发酵后期以毛霉属(Mucor)和曲霉属为主。入房和出房大曲中细菌组成变化不大,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是整个过程中的优势菌属。当曲温达到顶温时,高温放线菌科(Thermoactinomycetaceae)克罗彭斯特菌属(Kroppenstedtia)成为明显优势菌群,相对丰度达到60.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