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实现变设备、变工况条件下的轴承故障精确识别,提出了基于域自适应迁移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诊断方法。对于具有不同分布特征(即不同域)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中构造了故障特征提取模块、域识别模块、标签分类模块,以特征提取模块与域识别模块对抗训练的方式实现域自适应迁移能力,使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能够有效提取不同域的共同特征参数。使用凯斯西储大学和智能维护系统中心数据设计了4组迁移实验,传统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识别精度均值为64.5%,域自适应迁移卷积神经网络的识别精度均值为94.9%,充分说明了域自适应迁移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能够有效识别变设备、变工况条件下的轴承故障。  相似文献   

2.
胡向东  杨希 《轴承》2023,(7):79-86
针对多工况约束下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孪生域对抗迁移学习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基于重采样扩充故障样本,通过降采样平衡正常样本,以防止样本不平衡带来的过拟合问题;然后,利用孪生神经网络对迁移学习特征提取的卷积层和池化层进行改进,应对故障样本稀缺问题,缩小不同工况下故障样本分布的差异,提高模型的泛化性;最后,基于公开和实测轴承故障数据集对算法进行全面性能评估。试验结果表明:孪生域对抗迁移学习(SDANN)对CWRU,MFPT和实测轴承数据集的诊断准确率及误差均值分别为(97.26±0.42)%,(95.18±0.28)%和(94.04±0.40)%,相比传统域对抗迁移学习(DANN)方法的平均准确率分别提高6.41%,12.5%和2.54%,误差均值分别降低1.16%,2.66%和0.43%,诊断时间分别加快1.39%,3.77%和9.95%;加入0和-10 dB噪声时,孪生域对抗迁移学习的诊断准确率最高仅降低1.63%;对CWRU与MFPT数据集跨域诊断时,孪生域对抗迁移学习的准确率及误差均值为(91.04±1.05)%;总体而言,孪生域对抗迁移学习对滚动轴承的故障...  相似文献   

3.
包从望  朱广勇  邹旺  郭灏 《机电工程》2024,(5):862-869+893
针对轴承故障在跨工况迁移诊断时,其域不变特征难以提取,易出现模型过拟合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参数注意力模块(SimAM)的轴承故障迁移诊断方法。首先,以一维卷积神经网络作为基本框架,利用自适应批量归一化(AdaBN)对各输出层进行了归一化处理,经两层卷积层和两层池化层后,对输出特征进行了随机节点失活操作;然后,利用改进后的参数化修正线性单元(PReLU)激活函数自适应提取负值输入权值系数,分别以交叉熵损失函数监督训练有标签的源域数据,以均方对数误差(MSLE)作为损失函数训练无标签的目标数据;最后,利用自制实验台数据和凯斯西储轴承公开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分别以不同的单一工况作为源域,其余工况作为目标域进行了迁移诊断任务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SimAM的轴承故障迁移诊断方具有较好的域不变特征提取的性能,且所提特征具有较好的聚类效果;自制实验台中的平均迁移精度在89.1%以上,最高均值可达97.85%,CWRU数据集中的平均迁移精度达98.68%。该成果可为后续轴承故障由实验向工业现场的迁移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现有无监督的轴承跨域故障诊断研究往往采用充足的试验台数据构建源域,且难以兼顾领域间的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对齐,此外在域适配过程中全体源域样本被赋予相同的重要性。针对以上挑战,提出了一种仿真数据驱动的改进无监督域适应轴承故障诊断新方法。采用仿真所得的故障信息丰富,标签数据充足的轴承故障数据构建源域,降低对试验台资源的依赖。设计了一种嵌入联合最大均值差异的改进损失函数,在无监督场景下实现了不同域间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的同时对齐。开发了一种源域样本权值分配机制,通过领域预测误差衡量源域样本与目标域样本的相似性从而自适应地分配其权值以抑制负迁移。使用两组试验台数据作为目标域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充分适配仿真域和实验域的深层特征分布,提高无监督跨域场景下的故障诊断精度。  相似文献   

5.
由于在工程实际中采集的故障振动数据分布不同且难以标记,使得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简称CNN)在故障诊断过程中难以发挥最佳作用。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迁移学习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建立了可直接处理轴承振动信号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并使用源域数据对其进行预训练;其次,利用最大均值差异(maximum mean discrepancy,简称MMD)度量源域和目标域在预训练模型中各层上的特征分布距离,并通过MMD判断卷积层和全连接层能否迁移,若不能迁移则使用初始化方式补全模型;最后,使用少量标记的目标域数据再次训练模型,进而对目标域故障数据进行分类辨识。利用故障轴承数据对方法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在目标域只有少量标签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变工况滚动轴承故障分类,并达到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深度学习类轴承故障智能诊断研究中,一般会假设训练数据与测试数据同分布且典型故障样本充足,而实际工况复杂多变,难以获得大量标签数据。将残差学习引入卷积自编码,并结合迁移学习,提出了基于残差卷积自编码无监督域自适应迁移的故障诊断方法。堆叠一维卷积自编码进行特征提取,通过残差学习避免过拟合,提高学习效率;融合多层多核概率分布适配来约束网络学习域不变特征;实现了基于无监督域自适应迁移学习的故障诊断,并获得了较高准确率的识别结果。采用凯斯西储大学轴承数据集进行验证,结果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此外还对主要参数及其影响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对比结果。  相似文献   

7.
在对不同工况下的滚动轴承进行故障诊断时,要收集足够多标记的故障样本是非常困难的。为此,以原始振动信号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通过多表示动态自适应(MRDA)算法多表示对齐可迁移的特征、自适应动态的衡量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相对重要性,从而构建了一种新的深度迁移模型,即一维多表示空洞动态自适应迁移网络(1D MRDDATN)。首先,对迁移学习数据分布进行了问题分析,对DDA进行了理论推导;然后,在一维空洞卷积基础上,创建了一维多表示空洞卷积神经网络(1D MRDCNN),并提出了MRDA算法和多表示动态自适应结构(MRDAM),形成了一维多表示空洞动态自适应迁移网络(1D MRDDATN);最后,采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CWRU)的滚动轴承数据集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深度迁移学习方法相比,上述方法的平均诊断准确率有所提升,可达到98%以上;MRDA通过多表示对齐来完成不同工况下的跨域分类任务,自适应地捕获不同方面的信息,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基于增强迁移卷积神经网络的机械智能故障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有的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智能诊断方法通常对源域和目标域特征对齐来减少两者分布差异,没有考虑源域类别决策边界对目标域特征匹配的影响,针对此不足,提出了一种增强迁移卷积神经网络(Enhanced transfer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ETCNN)来改进机械设备在变工况下的诊断精度和泛化能力。为充分利用标签信息和提取高维特征,构建卷积神经网络和两个独立的分类器对源域数据分别训练,用于检测远离决策边界的目标域样本。为有效减少不同决策边界处样本的误匹配,进一步构建分类损失函数和分类器判别损失函数,并引入对抗训练策略,最大两个分类器的分类差异,同时最小化源域与目标域特征分布差异,实现目标域样本与源域样本自适应匹配,从而有效改进故障的分类性能。在滚动轴承数据集上对所提方法进行充分评估,并与其他三种深度迁移学习方法:域适配网络(Domain adaptive network,DAN),多层域适配网络(Multi-layer DAN,MLDAN),以及深度对抗卷积神经网络(Deep adversari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DACNN)进行充分比较,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具有良好的分类能力和泛化能力,同时明显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不同工况下旋转机械数据分布存在差异导致故障特征无法精确表征问题,提出注意力深度迁移联合适配的不同工况下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将频域特征以单边谱形式输入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保留原始信号特征的同时减小网络输入维度,有效提升网络训练效率。然后,挖掘两域样本特征形成对应域分布式特征表达,以小型通道注意力机制关注两域形成的特征通道间的内在联系,聚焦两域故障本质特征。进而,以最小均值差异距离为度量,最小化特征通道分布差异,实现故障特征迁移适配。最后,通过全连接层整合适配后的分类信息,实现不同工况下旋转机械故障诊断。通过不同工况下两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试验,证明了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精度和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杨青  叶义霞  吴东升  刘伊鹏 《轴承》2023,(2):97-104+129
针对轴承故障数据少、样本不平衡以及变工况导致故障诊断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辅助分类生成对抗网络与深度子领域自适应网络(ACGAN-DSAN)相结合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将不同负载下的原始一维数据转换为灰度图,建立二维图像的数据集,并分为源域和目标域;其次,用故障样本训练ACGAN,将生成的故障样本混入原始样本中,以达到平衡和增强数据集的作用;然后,在ACGAN中引入自适应损失函数,通过超参数控制模型的鲁棒性,进而提高生成图像的质量;最后,基于DSAN通过非线性变换将源域和目标域分布的相关子领域对齐,使子领域分布差异最小化,并引入自注意力机制提高模型对故障特征的非线性拟合能力,通过构造联合损失函数对变工况轴承的故障进行自适应诊断。以美国凯斯西储大学轴承数据集为例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故障诊断准确率,且模型有较好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朱旭东 《机电工程》2023,(3):361-369
由于轴承带标签的故障样本数量较少,且源域数据与目标域数据存在异域问题,会导致轴承诊断准确率大大下降。为此,对异源域样本条件下的轴承故障诊断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改进均衡分布适配迁移学习的轴承故障迭代诊断方法。首先,分析了滚动轴承的结构和不同部位故障的信号特征;介绍了迁移学习工作原理,基于动态的均衡因子,提出了改进均衡分布适配方法,解决了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差异性未知导致的异源域适配难题;然后,给出了基于K近邻算法(KNN)的伪标签初步确定方法,提出了基于迁移学习和KNN算法的目标域伪标签迭代优化方法,确定了目标域样本的故障标签;最后,采用实验数据对该诊断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并将其与其他两种方法进行了异域样本的故障诊断,对其诊断准确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凯斯西储轴承实验中,基于迁移学习、迁移成分分析(TCA)+KNN的诊断准确率均值分别为93.72%和75.52%;在西安交通大学轴承实验中,基于迁移学习、TCA+KNN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80%和70.40%。上述实验结果验证了基于迁移学习的迭代诊断方法在异源域样本故障诊断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在实际工况下,轴承可采集到的故障样本分布往往呈现极强的不均衡特性,该特性对故障诊断精度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为提高样本不均衡情况下的轴承故障诊断精度,采用样本生成扩充的思路,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针对轴承振动数据信号的特性,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使其转化为频域,并通过归一化进行预处理;其次利用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进行对抗训练,生成具有真实样本特征的虚拟样本。模型采用衰减学习率并增设Dropout层,提高了模型生成的效率及真实性。最后,构建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完成故障诊断。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有效提高样本不均衡情况下的诊断精度以及诊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实现轴承的智能化诊断是实现旋转设备的智能化诊断的关键。在轴承故障诊断实际情况中存在特征提取不完全、变工况情况下传统的诊断方法效率低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组合方法。在该方法中使用具有宽卷积核的卷积神经网络与长短时记忆网络组合的深度特征提取网络对原始的振动信号进行深层次的特征提取,其次以对抗域适应网络实现源域与目标域间的知识迁移,解决了变工况情况下的跨域诊断能力不理想的问题。并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对轴承振动信号的深度提取以及识别变工况情况下的轴承故障类型,提高了跨域诊能力。  相似文献   

14.
针对部分轴承故障样本稀少、源域和目标域数据存在分布差异、缺乏良好的跨域特征表示,从而导致分类性能退化、故障辨识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迁移成分分析的域自适应轴承智能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建立了一个新型特征表示;然后,通过一个用特征提取方法得到的参数核实现域自适应,将数据投射到已学习的迁移成分,让源域和目标域样本在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工艺条件下,针对采用历史工艺条件进行训练的刀具磨损状态辨识模型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跨工艺条件刀具磨损状态辨识模型。构建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刀具样本可迁移特征,利用最大均值差异测量不同工艺条件下刀具样本分布差异,通过类间-类内距离约束提升源域特征的样本距离,对目标域数据概率矩阵采取最大化核范数的策略,以提取区分性高的目标域样本故障特征。以铣刀加工试验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模型的平均辨识准确率为96.8%,比没有类间-类内距离约束与最大化核范数的方法平均辨识准确率提升4.9%。  相似文献   

16.
赵志宏  孙美玲  窦广鉴 《机电工程》2023,(12):1898-1906
不同工况下的故障轴承原始振动信号存在分布差异较大的问题,在进行故障诊断时也会存在特征提取不充分,从而导致故障诊断模型诊断精度较低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残差网络的对数相关对齐(logCORAL-MsRN)的域适应轴承故障识别方法(模型)。首先,对轴承原始振动信号进行了预处理,将其转换为二维灰度图像;然后,使用多尺度残差块和空洞卷积对残差神经网络ResNet50的网络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一种多尺度残差网络(MsRN),以充分提取轴承的故障特征,避免深层网络结构的梯度消失问题;提出了一种对数相关对齐(logCORAL)域适应方法,更好地进行了域间分布对齐;最后,采用交叉熵损失和logCORAL损失作为目标优化函数,对上述模型(方法)进行了训练,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CWRU)公开数据集上进行了变工况下的对比实验和消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logCORAL-MsRN方法在变工况条件下的轴承故障诊断的平均准确率高达96.53%,并且优于其他对比方法,即特征提取网络MsRN可以提取出不同尺度的、更加丰富的轴承故障信息,域适应方法logCORAL可以有效地对齐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特征分布,验...  相似文献   

17.
在重型装备低速、重载、强噪声环境下,采用单一传感器难以全面获取轴承的故障诊断信息,导致故障识别率低、识别不稳定,致使变工况下轴承故障迁移诊断失效。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轴承故障迁移诊断方法。首先,结合传感器的通道数,构建了堆叠卷积神经网络(MCNNs)提取各个通道的故障特征;然后,在MCNNs中引入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并通过网络反向传播完成了特征权值的更新,从而获得了多通道特征的融合;最后,利用源域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训练,提取了故障特征,并完成了特征融合,采用损失函数完成了模型参数的优化,将源域训练得到的模型结果作为目标域的初始模型,利用目标域样本对初始模型的参数进行了微调,从而完成了模型迁移;并进行了信息融合效果、方法对比以及传感器信息采集属性的性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对信息融合影响较大,MCNNs+Lasso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征融合效果,平均迁移诊断精度为99.03%,部分精度可达99.97%,在多个变工况的迁移任务中表现出较高迁移精度和良好的泛化性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深度迁移学习诊断方法要求机械设备训练数据与测试数据具有相同类别空间,同时难以有效识别新故障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选择性加权适配网络的多域新故障识别方法。 所提方法利用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提取源域与目标域深度判别特 征,并集成领域判别器与多分类器结构,构建源域与目标域权重函数,自适应度量源域与目标域类别的相似程度;从而利用对抗 学习策略来有效减少源域与目标域共享类数据的分布差异;最后利用高斯分布拟合方法自动判别权重阈值,实现对目标域已知 故障和新故障的有效诊断。 在齿轮箱变工况迁移诊断任务上对所提方法进行分析与应用验证,并与现有的其它方法进行比较, 所提方法在所有任务上的调和平均值(E-score)达到 0. 8 以上,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陈鹏  赵小强 《轴承》2022,(5):65-69
针对滚动轴承在强噪声背景时运行存在不同工况下样本分布不同而导致传统模型诊断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的滚动轴承变工况故障诊断方法。以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通过全局均值池化代替全连接层,减少模型训练参数,同时在全局均值池化层引入最大均值差异域自适应迁移学习实现滚动轴承变工况故障诊断。与ResNet和1DCNN+DA等方法的对比分析表明,将1DCNN模型中的FC层通过GAP层代替并与DA迁移学习相结合,能够提高整个模型的泛化性和诊断精度。  相似文献   

20.
充足的故障样本是基于深度学习的故障诊断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然而,数据不平衡是工业大数据的典型特征。为了减小智能诊断方法对样本数量的依赖,同时为了解决小样本下同种设备以及不同设备间的故障诊断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一维卷积生成对抗网络(1D-DCGAN)与一维卷积自编码器(1D-CAE)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一维卷积层构建了1D-DCGAN网络,凭借其强大的数据生成能力扩充了故障数据集;然后,利用一维卷积层构建了1D-CAE网络,通过无监督学习的方式,有效地提取出了故障样本中的潜在特征,实现了对设备的故障诊断功能;基于迁移学习思想,通过对1D-CAE模型参数进行迁移,进一步地对小样本下的轴承故障进行了跨域诊断;最后,为验证基于1D-DCGAN和1D-CAE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的效果,采用了美国凯斯西储大学(CWRU)以及西安交通大学(XJTU)轴承数据集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1D-DCGAN和1D-CAE的方法明显优于其他对比模型,同种设备的故障识别精度达到了99.21%,不同设备之间的跨域故障识别精度达到了98.87%。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样本数量较少的场景下,基于1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