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木薯是发酵乙醇的主要原料之一,传统木薯酒精发酵过程中需要添加硫酸来抑制杂菌生长,过多添加硫酸容易腐蚀设备和污染环境,本研究以木薯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酶制剂和乳酸链球菌素等抑制杂菌,木薯经粉碎后首先添加α-淀粉酶、糖化酶进行液化和糖化,然后添加果胶酶、纤维素酶和乳酸链球菌素进行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复合酶制剂添加量,当果胶酶添加量为140 U/g,纤维素酶添加量为8 U/g,乳酸链球菌素添加量为0.5%时,木薯发酵酒精的酒精度为16.2%,明显高于不添加或添加单种酶制剂的酒精度,复合酶制剂可以有效提高木薯发酵酒精浓度。  相似文献   

2.
浓醪酒精发酵技术具有高细胞密度、高产物浓度和高速率发酵等特点,能够有效提高发酵终点酒精浓度。本文以玉米粉为原料,利用酿酒酵母对玉米粉浓醪酒精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糖化酶添加量对玉米酒精发酵的影响最为显著,料水比及蛋白酶添加量次之。当糖化酶和蛋白酶添加量分别为100 U/g(原料)和150 U/g(原料),料水比为1∶2,酒精浓度达到16.8%vol。另外,添加营养物质甘氨酸、脯氨酸以及肌醇都能有效提高酒精浓度,但甘氨酸添加效果优于脯氨酸和肌醇。当甘氨酸添加浓度为2 g/L时,发酵液酒精浓度达到17.7%vol。  相似文献   

3.
中心组合和响应面分析优化枇杷果酒发酵工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浙江省余杭县塘柄枇杷为原料,研究枇杷果酒的发酵工艺.考察了果胶酶添加量对出汁率的影响,然后在糖浓度、接种晕和主酵温度对枇杷酒发酵重要指标及风味影响的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优化获得最佳发酵工艺.最佳生产工艺:糖浓度22°Bx,接种量0.55g/L,发酵温度23.09℃,果胶酶添加量120mg/L,终产品酒精含量12.1%vol~12.8%vol,总糖6.76g/L,总酯0.73g/L,总酸8.96g/L,产品金色澄清透亮,枇杷香气浓郁.本实验的酿造工艺,能保证枇杷果酒的品质,具有中试放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选用果脯厂生产山楂果脯的残次脯作为原料,对其进行果胶酶酶解和酒精发酵工艺参数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L(934)正交试验确定果胶酶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果胶酶添加量为8mL/kg,酶解时间为1.5h,酶解温度为55℃,酶解完成后还原糖含量提高了39.55g/L可达到167.28g/L,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7%,发酵时间为7d,发酵温度为30℃,发酵完成后酒精度可达到8.9%vol,残糖量为4.3g/L。  相似文献   

5.
糖蜜原料中由于含有灰分、胶体和杂菌等,发酵容易感染杂菌。传统糖蜜发酵酒精通过添加浓硫酸调节pH值来抑制杂菌,硫酸容易造成设备腐蚀、结垢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避免有酸发酵的不利影响,并提高发酵酒精浓度,该研究以糖蜜为原料,添加复合酶制剂代替硫酸抑菌,在糖蜜酒精发酵中分别添加3种酶制剂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果胶酶最适浓度为15U/g,木瓜蛋白酶最适浓度为16 U/g,溶菌酶最适浓度为20 U/g。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复合酶制剂添加量,最佳组合为:果胶酶20 U/g,木瓜蛋白酶16 U/g,溶菌酶24 U/g,对应的发酵酒精浓度为9.96%(体积分数)最高,比添加上述单种酶发酵最高酒度分别提高了3.75%、11.91%、2.68%。  相似文献   

6.
以大米为试验原料,葡萄糖值(DE值)和酒精度为考察指标,研究大米酒精发酵工艺对米醋生产过程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大米液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2.5(g∶mL),液化酶0.3%,氯化钙0.1%,液化温度97 ℃,液化时间90 min;糖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糖化酶0.2%,糖化温度65 ℃,糖化时间为60 min;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酵母接种量0.25%,发酵温度33 ℃,发酵时间12 d。在此最佳条件下,最终发酵前醪液的还原糖含量和DE值分别达到19.8 g/100 mL和75.8%,发酵后酒精度达到12.0%vol,出酒率为37.67%。  相似文献   

7.
龙眼核发酵酒精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龙眼核为原料进行酒精发酵,对液化、糖化和发酵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龙眼核经粉碎过40目筛,按1:4进行调浆,加400 u/g(龙眼核)耐高温的α-淀粉酶,在92℃下液化45 min,然后冷却至60℃,调节pH值为4.4,加100 u/g(龙眼核)糖化酶在60℃糖化90 min,冷却至30℃,加相对龙眼核2.0%的酵母,于30℃,发酵68 h,可使酒精度达到7.31%vol,原料出酒率为29.05%.进一步研究表明,在液化前加相对龙眼核8.0%的脱脂米糠有利于酒精的生成,可使酒精度达到8.22%vol,原料出酒率达32.65%.  相似文献   

8.
利用脱胚玉米米查为原料,摸索采用湿法加酶磨浆、多酶协同糖化发酵等技术手段,优化玉米浓醪发酵工艺。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湿法加酶粉碎液化与干法粉碎加酶液化相比,醪液黏度降低了12.6%,液化时间明显缩短。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对多酶协同糖化过程中添加的酸性蛋白酶、木聚糖酶添加量和酵母接种量利用正交实验方法进行优化,浓醪发酵酒精浓度达到14.2%vol。本研究为后续发酵条件的继续优化及中试放大实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芭蕉芋粉为原料,考察了芭蕉芋原料清液酒精生产工艺,对料水比、液化、糖化、温度、接种量等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芭蕉芋酒精清液生产最佳工艺为:料水比1∶3.0,拌料水温是60℃,拌料时间为30 min,液化酶用量为6 U/g,液化时间为50 min,糖化酶用量150 U/g,糖化时间30 min,发酵pH 4.2,发酵温度30℃,接种量0.17%(v/v),在此发酵工艺条件下,芭蕉芋发酵醪液的酒精含量达8.8%vol,淀粉利用率为72.14%,原料出酒率达到20.2%.  相似文献   

10.
葛根酒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葛根作为酿酒原料,对葛根酒研制中的酶解液化、糖化、酒精发酵等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酶解液化时料液比为1∶1.5,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0 u/g,酶解1.5h,α-淀粉酶添加量为0.7%,液化4 h;糖化过程中糖化酶添加量为3%,糖化3 h,得到还原糖含量较高的糖化醪;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酒精发酵的工艺方案:糖化醪初始糖度为18%,2∶1的混合酵母接种量为5%,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48 h。该方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酿制出具有葛根风味的低度发酵酒,该酒葛根味浓郁、色泽清亮、口感醇厚。  相似文献   

11.
木薯粉酒精浓醪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木薯粉为原料进行浓醪酒精发酵,在前期优化液化糖化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培养基成分以及温度,pH值等条件对发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液化糖化条件下进行木薯粉浓醪酒精发酵,氮源和无机盐的最适添加量为尿素0.25%(w/w),MgSO4·7H2O0.45g/L,KH2PO41.50g/L,CaCl20.20g/L,发酵最适温度为33℃,最适初始pH4.5,酵母接种量10%(v/v),发酵时间48h。在此条件下发酵成熟醪酒精浓度高达17.2%(v/v),淀粉利用率达91%。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小麦B淀粉酒精发酵工艺,以谷朊粉生产中的副产物B淀粉浆为原料,经蒸煮、糖化得到发酵醪后进行酒精发酵,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B淀粉浆发酵醪酒精发酵工艺。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确定发酵温度29~31℃,糖化醪液浓度20°Bx,醪液p H4.0~4.5。响应面法优化酒精发酵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为31.89℃,发酵醪浓度为22.49°Bx,醪液p H为4.77,理论酒精度为11.36%vol,验证试验后得到酒精度为11.01%vol。  相似文献   

13.
木薯粉酒精浓醪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木薯粉为原料进行浓醪酒精发酵,在前期优化液化糖化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培养基成分以及温度,pH值等条件对发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液化糖化条件下进行木薯粉浓醪酒精发酵,氮源和无机盐的最适添加量为尿素0.25%(w/w),MgSO4·7H2O 0.45g/L,KH2PO4 1.50g/L,CaCl2 0.20g/L,发酵最适温度为33℃,最适初始pH4.5,酵母接种量100,6(v/v),发酵时间48h.在此条件下发酵成熟醪酒精浓度高达17.2%(v/v),淀粉利用率达91%.  相似文献   

14.
酒精复合酶在玉米酒精浓醪发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添加酒精复合酶对玉米酒精浓醪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酒精复合酶对酒精发酵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时照相比,添加0.75 g/100 g的酒精复合酶.发酵酒精浓度提高2.62%vol,相对原料出酒率提高4.37%.  相似文献   

15.
以软枣猕猴桃为试验材料,研究果胶酶对其出汁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酶解条件为pH 4.1、处理时间60 min、处理温度36 ℃,果胶酶用量0.04 g/L,此时出汁率为90.88%。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软枣猕猴桃果酒酒精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5 ℃,接种量0.10%,初始糖度10%,在此条件下发酵完成后酒精度为7.6%vol。  相似文献   

16.
以菊粉为原料发酵产燃料乙醇,分别采用一步法、两步发酵法和同步糖化发酵法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步糖化发酵务件下,马克思克鲁维酵母与酿酒酵母组合得到的乙醇浓度最高.进行5L发酵罐试验,200g/L菊粉发酵84h,乙醇浓度达到9.84%vol,以总糖计转化率为理论值的86.27%,乙醇得率为0.44g/g.  相似文献   

17.
发酵型野木瓜果酒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天然特产资源野木瓜为原料,研究发酵型野木瓜果酒的加工工艺。确定大米糖化工艺最佳参数:大米料水比为1∶1(w/v),α-淀粉酶用量2.0%,液化时间1h,液化温度65℃;糖化酶用量2.5%,糖化时间5h,糖化温度55℃。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正交试验进一步确定了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8℃,大米浆∶野木瓜果汁比例为1∶1.75(w/w),酵母接种量为4%。在此最佳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发酵6d,所得果酒酒精度达14.0%vol,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均符合产品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木聚糖酶对玉米原料酒精发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木聚糖酶后,糖化速率显著提高,发酵周期缩短12 h,酒精度提高8.55%vol,说明添加木聚糖酶有利于促进玉米原料酒精发酵的进行.  相似文献   

19.
酒精高浓发酵过程中果胶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利用果胶酶降低甘薯原料酒精高浓发酵时发酵醪的粘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料水比 ,降低醪液粘度所需果胶酶的用量不同。料水比为 1∶2 5时 ,果胶酶 (用量为 8u/g(原料 ) )在 4 5℃下酶解料液 1h ,液化后醪液的粘度可以降低 55 2 6 % ;α 淀粉酶的用量对液化后醪液粘度基本无影响。添加果胶酶降解果胶应在液化之前进行  相似文献   

20.
发酵增强剂在酒精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酒精生产中添加果胶酶等5种发酵增强剂,可显著提高原料出酒率,发酵时间缩短5h,降低生产成本约3.2%。试验表明,5种发酵增强剂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1)果胶酶12u/g,在原料预处理时添加,作用时间1h,能降醪液粘度。(2)纤维素酶50u/g,加入到液化罐中,可大大降低液化时间。(3)植酸酶8u/g,在发酵中加入。(4)酸性蛋白酶15u/g,在发酵开始时加入。(5)克菌灵6mg/g,在发酵前期添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