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热水解法成功制备出了形貌均一的ZnO/In2O3异质结光催化材料, 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的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ZnO/In2O3异质结是由直径约200~300 nm、厚度约40~60 nm的六边形纳米片镶嵌着In2O3纳米小颗粒组成。对比纯ZnO、纯In2O3和该光催化材料对罗丹明B(RhB)的可见光降解效率, 发现ZnO/In2O3异质结光催化材料对RhB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效率, 其原因是窄带系半导体In2O3能够有效地吸收可见光, 当ZnO与In2O3 形成异质结时, In2O3能带上被可见光激发的电子会迁移到ZnO的导带上, 而光激发的空穴仍保留在In2O3价带, 这样有助于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 降低其复合几率,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ZnO的光催化效率。  相似文献   

2.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SPS)制备了不同TiB2颗粒粒径的3wt% TiB2/Cu复合材料,研究了3wt% TiB2/Cu复合材料致密度、导电率、硬度和耐电弧侵蚀性能随TiB2颗粒粒径的变化规律,重点分析了不同TiB2颗粒粒径的3wt% TiB2/Cu复合材料耐电弧侵蚀行为。结果表明:3wt% TiB2/Cu复合材料致密度和硬度随TiB2颗粒粒径的增大而略有降低;TiB2颗粒粒径越小,TiB2/Cu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越好。随着TiB2颗粒粒径的增大,3wt% TiB2/Cu复合材料耐蚀稳定性降低,3wt% TiB2/Cu阴极材料的损耗量明显增加;当TiB2颗粒粒径为10 μm时,3wt% TiB2/Cu复合材料的耐电弧侵蚀性能最佳。电弧蚀形貌观察表明:不同TiB2颗粒粒径的3wt% TiB2/Cu复合材料经电弧侵蚀后,3wt% TiB2/Cu复合材料均由阴极向阳极发生转移;随着TiB2颗粒粒径的增大,阴极质量损耗逐渐增加,触头表面电弧侵蚀面积增加;而在Cu基体中引入较小的TiB2颗粒,有利于减弱电接触实验过程中TiB2/Cu复合材料的喷溅现象。   相似文献   

3.
两种半导体材料合成的复合材料由于电子亲合能和带隙宽度差形成了同型异质或异型异质结,利用异质结界面形成的费米能级效应可以提高界面载流子迁移率,从而有效改善气体传感器的气敏性能。本文采用自行设计开发的多层同轴静电纺丝装置,构筑了同轴异质复合纳米纤维In2O3/SnO2。所构筑的同轴异质复合纤维In2O3/SnO2外层较大的In2O3纳米颗粒附着在内层较小SnO2纳米颗粒表面,形成中空的分级纤维结构。同轴异质复合纤维In2O3/SnO2中由于存在大量的N-N同型异质结界面,电子迁移率增强,表面活性增强,吸附氧含量增加,对甲醛表现出良好的气敏性能。在250℃环境下,同轴复合纤维In2O3/SnO2气敏元件对50×10-6的甲醛响应为14.12,分别...  相似文献   

4.
马江微  李怡敏  朱亚武  雍辉  崔燕  孙志刚  胡季帆 《功能材料》2022,(6):6151-6158+6176
Cl2作为消毒剂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当前疫情肆虐的情况下其需求量日益增大,而Cl2是一种有毒气体,常见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材料对低浓度Cl2响应低,因此开发对微量泄露灵敏的Cl2传感材料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一种简便的NaBH4还原方法,对脱脂棉模板法合成的In2O3微管材料进行处理,在室温条件下成功制备了具有丰富氧空位浓度的In2O3微管材料。利用XRD、SEM、XPS和EPR表征手段,考察了该方法对其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氧空位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只提高In2O3材料中的氧空位浓度而不对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产生影响。由气敏性能测试结果可知,NaBH4处理后的In2O3微管比未处理的In2O3微管对相同低浓度Cl2的响应...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全面研究了Ti3SiC2含量对Ag-Ti3SiC2接触材料电弧烧蚀行为的影响;Ag-Ti3SiC2复合材料经10 kV电弧烧蚀被分解氧化并形成AgO,TiO2和SiO2,在阴极表面形成突起、气孔、剥离和褶皱。随着Ti3SiC2含量的增加,电弧在Ag-Ti3SiC2复合材料烧蚀表面上分散激溅。在复合材料中加入30 vol.%的Ti3SiC2,Ti3SiC2的锁住效应可以将熔融的Ag封锁,有效地降低Ag基体的飞溅现象和电弧烧蚀对接触材料的侵蚀效应。  相似文献   

6.
SnO2是O=Sn=O结构,是一种n型、宽带隙(3.6 eV)半导体氧化物,因其独特的的电子、光学和热性能,而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研究者制备了1D SnO2材料,如纳米棒、纳米管、纳米带、纳米线、纳米纤维、纳米晶须等纳米结构。采用热蒸发、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水热法、化学气相沉积、静电纺丝、脉冲激光沉积和光刻等方法合成1D SnO2纳米结构,已成为介观物理和纳米器件的研究热点。本文对1D SnO2纳米结构的合成技术和生长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调查,对1D SnO2形貌在Ag基电接触材料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提出一维完美单晶材料是制备高性能电接触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有机太阳电池(OSCs)中,温和的界面材料制备工艺对于拓宽材料适用范围和提高器件能量转换效率(PCE)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了简便易行的In2O3和Ga2O3电子收集层的制备方法,即旋涂In(acac)3和Ga(acac)3异丙醇前驱体溶液并结合低温热退火.在基于PM6:Y6的OSCs中引入In2O3和Ga2O3电子收集层,得到了性能优异的器件, PCE分别达到16.17和16.01.对比研究发现, In2O3的功函数WF为4.58 eV,这比WF为5.06 eV的Ga2O3更有利于与ITO电极形成欧姆接触,因此基于前者的器件开路电压更高.此外,电化学阻抗谱EIS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In2O3和Ga2O3对器件内部电荷转移过程的影响及其性能差异的由来:In2O3的串联电阻损耗虽然较低,但Ga2O3的复合电阻较高,所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基于Ga2O3的器件的填充因子,进而补偿了其串联电阻的损失.本论文的对比研究发现, In2O3和Ga2O3都是OSCs优异的电子收集层.  相似文献   

8.
采用H2O2对石墨毡(GF)进行预处理,然后在其表面电沉积Sn,最后在120℃烘箱氧化24 h制备出SnO2修饰的石墨毡电极。通过扫描电镜(SEM)对SnO2修饰前后的石墨毡表面形貌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SnO2修饰后石墨毡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SnO2能够均匀地包覆在石墨毡表面;SnO2修饰石墨毡后V4+/V5+电对的氧化峰的峰电流由0.0538 A增加到0.0708 A,与未处理石墨毡相比增加了31.5%,反应峰出峰持续时间提高,说明SnO2对V4+/V5+电对电极过程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析氧电位由1.382 V增加到了1.517 V,使电极在VOSO4溶液中的电化学窗口变宽。  相似文献   

9.
Cu-Al2O3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传导性能和力学性能,在耐磨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提升电摩擦条件下复合材料的耐电弧侵蚀性能,本文采用内氧化法与粉末冶金法相结合制备了不同碳纳米管(CNTs)含量的CNTs/Cu-Al2O3复合材料,观察了CNTs/Cu-Al2O3复合材料中增强相的分布及其与基体界面结合情况,研究了添加不同含量CNTs对Cu-Al2O3复合材料传导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重点探究了CNTs/Cu-Al2O3复合材料的耐电弧侵蚀机制。结果表明:原位生成的纳米Al2O3颗粒钉扎位错及对CNTs分布具有调控作用,使CNTs弥散分布在铜基体中。与Cu-Al2O3复合材料相比,CNTs/Cu-Al2O3复合材料燃弧时间和燃弧能量明显降低,波动更平稳。在电弧侵蚀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水热合成法制备纳米SnO2-Fe2O3复合材料,以SnO2-Fe2O3为活性物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导电纸代替传统铜箔作为负极集流体制作锂离子电池。采用XRD、SEM进行表征,结果显示,SnO2-Fe2O3均匀嵌入到MWCNTs构建的三维导电网络的空隙中。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SnO2-Fe2O3/MWCNTs导电纸作为负极电极能够显著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坏和倍率性能。在100 mA/g电流密度下循环30次,SnO2-Fe2O3/MWCNTs导电纸电池比容量达到1 088 mAh/g,而在200 mA/g电流密度下循环200次后,SnO2-Fe2O3/MWCNTs导电纸比容量能稳定保持在898 mAh/g,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逐渐增大充放电电流,电池的比容量有所下降但其库伦效率仍然保持在96%以上,而在高倍率(1 600 mA/g)下进行充放电时,SnO2-Fe2O3/MWCNTs导电纸比容量仍然能够保持在547 mAh/g,之后再将电流密度降到100 mA/g,比容量重新回到1 000 mAh/g,SnO2-Fe2O3/MWCNTs导电纸表现出十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选择真空烧结方法制得组成为Cu-33.6W/Al2O3与Cu-26.8W/Al2O3的两种合金,并对电导率、组织致密度以及表面硬度进行分析,表征了经过电弧侵蚀得到的微观形貌及其熔焊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以真空烧结方式制得的Cu-W/Al2O3触头达到了高于97%的致密度,随着W含量的提高,试样电阻率减小,硬度增加。在铜基体中出现了弥散态的Al2O3颗粒,实现弥散增强效果,显著提升合金耐高温能力。对阳极与阴极触头进行每次电接触测试时都发生了质量减小。采用DC(30 V,30 A)参数对触头阳极与阴极进行侵蚀,形成了长条状、液滴形以及凹凸变化的微观侵蚀形貌。施加10 A电流时,在最初测试阶段形成了大幅波动的熔焊力,随着合金内的W比例从26.8%提高到33.6%的过程中,材料获得了更强的抗熔焊性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多级中空结构的SnO2纳米纤维, 然后将SnO2纳米纤维置于90℃乙酸锌溶液中, 恒温水浴条件下, 在SnO2纳米纤维上生长了ZnO纳米球, 形成了异质结构的SnO2/ZnO复合纳米纤维。分别通过XRD、SEM、EDX和XPS等表征手段对异质复合纳米纤维SnO2/ZnO材料的结构、形貌及元素含量进行了表征分析。异质结构的SnO2/ZnO复合纳米纤维保持了SnO2纳米纤维多级中空的纤维结构, SnO2纳米纤维长度约为300 nm, 依附于SnO2纤维表面的SnO2纳米颗粒生长的ZnO纳米球直径为250~300 nm。采用静态气体测试系统对异质复合纳米纤维SnO2/ZnO气敏元件的气敏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 异质复合纳米纤维SnO2/ZnO气敏元件在最佳工作温度350℃下, 对(0.5~100)×10-6丙酮具有优异的响应灵敏度、较好的选择性和长期稳定性。异质复合纳米纤维SnO2/ZnO中存在于ZnO纳米球与SnO2纳米颗粒间的N-N同型异质结导致复合材料晶界势垒高度的降低, 改善了电子与空穴的输运特性, 促使SnO2/ZnO异质复合纳米纤维的吸附能力大大增强, 从而改善了SnO2/ZnO元件的丙酮敏感特性。  相似文献   

13.
In2O3作为一种良好的光电和气敏材料, 因高温下具有优异的热电性能在热电领域也获得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固相反应法结合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成功将原位自生的InNbO4第二相引入到In2O3基体中, 优化了块体样品的制备工艺。同时, InNbO4改善了样品的电输运性能, 使载流子浓度明显提高, 在1023 K时电导率最高可达1548 S·cm-1, 高于大多数元素掺杂的样品。其中, 0.998In2O3/0.002InNbO4样品的热电性能测试表明, 在1023 K时, 其功率因子可达到0.67 mW·m-1·K-2, 热电优值(ZT)达到最高值0.187。综上所述, 通过在In2O3中原位复合InNbO4第二相可以很好地改善In2O3基热电陶瓷的电性能, 进而调控其高温热电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铅酸电池负极不可逆硫酸盐化及析氢问题,通过原位化学聚合的方法制备导电炭黑/氧化铟表面包覆聚吡咯[PPy@(C/In2O3)]复合材料,采用SEM、FTIR、BET和XRD等表征手段分别对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线性扫描法(LSV)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后,将PPy@(C/In2O3)复合材料添加到铅酸电池负极活性材料中,探究PPy@(C/In2O3)对铅酸电池高倍率部分荷电状态(HRPSoC)循环寿命及放电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Py@(C/In2O3)保留了导电炭黑的基本结构特征,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同时具有较高析氢过电位及较大比容量。当将PPy@(C/In2O3)复合材料添加到铅酸电池负极活性材料中,不仅可以降低负极板内阻抑制电池的负极硫酸盐化问题,而且可以减弱电池负极析氢问题,在提高铅酸电池放电容量同时,显著提高了铅...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电致变色薄膜在军事伪装、建筑节能、汽车等工业领域具有重要研发前景,研究通过硅烷偶联剂KH-550对氧化镧(La2O3)表面进行修饰(f-La2O3),并与导电聚合物聚苯胺(PANI)复合制备f-La2O3/PANI电致变色材料。利用XRD、FTIR、SEM-EDS、UV-vis、电化学工作站对f-La2O3/PANI电极与纯PANI电极进行对比分析,重点研究f-La2O3掺入量对PANI结构形貌、电化学性能及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La2O3的掺入使PANI纤维有向细小化方向变化的趋势,其复合材料较纯PANI具有更高的结晶度和分子链取向;f-La2O3会打破PANI的网络交联结构导致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有所降低,但可以加快PANI质子化和脱质子化的转变进程,并有效抑...  相似文献   

16.
用沉淀法制备了苯胺-草酸氧钛锶(SrTi(C2O42)颗粒。FTIR分析表明,苯胺已引入到SrTi(C2O42颗粒的表面;XRD分析表明,苯胺-SrTi(C2O42颗粒为含少量结晶的无定形态。采用SEM观察颗粒的形貌,结果表明,随反应体系中苯胺与钛原子物质的量比naniline/nTi的增大,苯胺-SrTi(C2O42颗粒由近似球状(naniline/nTi =0)变为多面体状(naniline/nTi =2),而后变为棒状与团簇状颗粒的混合体系(naniline/nTi =3)。以苯胺-SrTi(C2O42颗粒为分散相制备颗粒质量分数为66.7%电流变液,电流变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naniline/nTi =2时,电流变液具有较高的剪切应力和剪切屈服强度、较大的漏电流密度。苯胺在颗粒制备过程中起控制颗粒形貌的作用,在电流变液体系中起极性分子的作用,其对苯胺-SrTi(C2O42电流变液性能的影响是两种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i1.2Mn0.54Ni0.13Co0.13O2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用均匀沉淀法对其进行不同比例Al2O3的表面包覆改性,并对其进行XRD、TEM表征和电化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包覆后的材料保持了原来的层状结构,Al2O3均匀地包覆在材料颗粒表面形成纳米级包覆层。在0.1C、2.0~4.8 V条件下Al2O3包覆量(质量分数)为0.7%的正极材料首次放电容量为251.3 mAh/g,首次库仑效率达到76.1%,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92.9%。包覆Al2O3抑制了循环过程中的电压衰减,适量的Al2O3包覆使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8.
生物附着是水环境使用设施污损的主要原因,在材料表面形成有机物或微生物膜是生物附着的第一步,如能抑制初期有机物膜的形成则可有效抑制进一步的附着生长,从而减少生物污损对水环境设施的危害。有机物膜主要由蛋白质及多糖组成,将具有抑制多糖和蛋白质附着功能的材料应用于设施表面,可阻止污损发生。由此,本工作以GO/In2O3复合材料为填料、PAZFP树脂乳液为基体,制备了一种具有微/纳米表面结构和低表面能的新型有机/无机复合涂料——氧化石墨烯/氧化铟/两性离子丙烯酸氟化聚合物(GO/In2O3/PAZFP)复合膜,并对其抗蛋白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In2O3纳米颗粒为立方结构,粒度在20~60 nm之间,均匀地负载在GO上。GO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为In2O3颗粒的加载提供了大量的活性位点,从而阻止了In2O3颗粒的团聚,降低了In2O3  相似文献   

19.
采用刷涂法在Al2O3基多孔隔热材料表面制备Al2O3/MoSi2涂层,涂层以硅溶胶作为粘结剂,纳米Al2O3与Al2O3纤维作为耐高温组分,MoSi2为高发射率组分。通过SEM、XRD对Al2O3/MoSi2涂层微观表面结构、物相组成进行分析。研究纳米Al2O3与Al2O3纤维的质量比和MoSi2含量对Al2O3/MoSi2涂层耐温性能的影响,并对Al2O3/MoSi2涂层的抗热震性能、发射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纳米Al2O3与Al2O3纤维的质量比小于1∶1时,热考核后Al2O3/MoSi2涂层表面无裂纹产生;当纳米Al2O3与Al2O3纤维的质量比在1∶2~1∶4之间时,Al2O3/MoSi2涂层中的纤维网络较完整。MoSi2的含量为20%时,Al2O3/MoSi2涂层抗热震实验循环25次后表面保持完好,热考核后在2.5~25 μm波段的平均发射率在0.85左右,具有较高的发射率。   相似文献   

20.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不同配比的多粒径(2 μm+10 μm+50 μm) TiB2/Cu复合材料。通过JF04C触点材料测试系统对多粒径TiB2/Cu复合材料进行耐电弧侵蚀性能试验,研究(2 μm+10 μm+50 μm) TiB2颗粒质量比分别为1∶1∶1、1∶1∶3、1∶3∶1、3∶1∶1时,TiB2/Cu复合材料的耐电弧侵蚀性能及电弧侵蚀形貌变化规律,探究多粒径配比对TiB2/Cu复合材料表层耐电弧侵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2 μm+10 μm+50 μm) TiB2颗粒质量比为1∶1∶1时,TiB2/Cu复合材料相对密度和导电率最高,分别为99.1%和87.1%IACS。当(2 μm+10 μm+50 μm) TiB2颗粒质量比为1∶1∶1和1∶3∶1时,TiB2/Cu复合材料的组织均匀性较好,电弧侵蚀后材料损失相同,材料转移量最少。其中,质量比为1∶3∶1时,TiB2/Cu复合材料平均燃弧能量最低,且燃弧时间和燃弧能量最稳定。研究表明,这与复合材料的综合物理性能密切相关。在颗粒增强Cu基复合材料设计过程中,引入合适配比的多粒径TiB2颗粒有助于提高TiB2/Cu复合材料的密度、导电率等综合物理性能。电弧侵蚀过程中,不同粒径的TiB2颗粒相互协同作用,有助于提高TiB2/Cu复合材料的耐电弧侵蚀性能和服役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