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侯睿  向丽萍  张冰雪  任伟  张琴  骆书娜 《酿酒科技》2023,(8):103-107+111
有机酸对酱香型白酒的香气、味觉和口感有重要的影响,酱香型白酒显著特征表现为“酸高”。为进一步加强白酒中有机酸的品质控制,该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白酒酒糟中13种有机酸的方法,实现了多种有机酸之间有效分离。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13种有机酸在0.000158~0.0947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峰面积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RSD)<5%,加标回收率84.0%~111.0%。采用该方法对同一企业不同车间七轮次酒酒糟进行检测,能准确测定出不同酒糟中13种有机酸的差异,该方法简单快捷、准确可靠,重现性好,证明该方法可用于实际生产中酱香型白酒酒糟中13种有机酸的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双水相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GC-MS/MS)测定酱香型白酒中挥发性酚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简单、高效,可快速定量分析酱香型白酒中的7种酚类化合物。对市售不同品牌系列酱香型白酒及GT提供的一至七轮次酱香型白酒基酒中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布规律进行探索,结果表明,7种酚类化合物的分离效果良好,线性范围为0.0200~10.0000μg/mL,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精密度在1.17%~7.64%,回收率为90.74%~120.16%,检出限为0.0011~0.0041μg/mL,定量限为0.0037~0.0137μg/mL。系列酱香型白酒中除JT4、JT5、LT4、LT5未全部检出外,其余样品均检测出7种酚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的浓度范围是0.0000~0.9268μg/mL。其中4-乙基苯酚(4-Ethylphenol,4-EP)和4-乙基愈创木酚(4-Ethylguaiacol,4-EG)总量的浓度范围是0.00...  相似文献   

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5):192-197
白酒中不挥发性有机酸可能是白酒呈酸味的重要化合物,为明晰白酒原酒中不挥发性有机酸的组成与含量,采用N,O-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N,O-bis(trimethylsilyl)trifluoroacetamide,BSTFA)衍生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研究白酒中不挥发有机酸,共检测到27种有机酸。通过定量这些有机酸在7种香型白酒原酒中的分布,发现羟基酸的种类最多,且总浓度最高。在检测的所有有机酸中乳酸含量最高,在几百mg/L至几个g/L之间,远远高于其他不挥发有机酸。大多数不挥发有机酸在酱香型、芝麻香型白酒中的含量较高,在清香和凤香白酒中的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4.
以乙酸正戊酯为内标物,建立了白酒中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和亚油酸乙酯的气相色谱-内标法检测方法,并对市售不同香型白酒、不同品牌酱香型白酒中3种高级脂肪酸乙酯的含量分布规律进行探究。结果表明,3种高级脂肪酸乙酯的分离效果良好,线性范围为0.300 0~0.400 0 mg/mL,相关系数(R2)均>0.999,精密度试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5%,加标回收率为94.01%~116.97%,检出限为0.003 2~0.003 5 mg/mL,定量限为0.010 9~0.011 7 mg/mL。11种不同香型白酒样品的3种高级脂肪酸乙酯含量在0~0.062 2 mg/mL之间,其中,酱香型白酒含量最高(0.062 2 mg/mL);35种不同品牌酱香型白酒中3种高级脂肪酸乙酯总含量在0.003 5~0.075 8 mg/mL之间。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能对白酒中3种高级脂肪酸乙酯进行有效的分析,可用于酒类企业日常白酒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酱香型白酒之间的品质差异,文章建立了不同生产工艺、不同产地及不同价位白酒的判别模型。在改进的液液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酱香型白酒中13种挥发性酚类化合物的方法建立后,对164批次酱香型白酒进行检测,利用Simca软件和Origin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建模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生产厂家的酱香型白酒中挥发性酚的种类基本相同,且碎沙工艺中挥发性酚的总含量较坤沙工艺中的高。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以有效区分贵州省与其他省、不同价位的酱香型白酒,为酱香型白酒品质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由于具有香气特征强、阈值低的特点,对食品风味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大多数挥发性含硫化合物在食品中的含量低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技术的检出限,难以被鉴定和识别。酱香型是我国白酒的主要香型,产于湖南的武陵酱香型白酒是酱香型白酒的重要代表之一。为深入探究我国酱香型白酒中重要的痕量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的组成,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GC×GC-SCD)技术,以6种不同类型武陵酱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含硫化合物进行了分析。研究共定性鉴定出27种含硫化合物,其中共有含硫化合物19种,非共有含硫化合物8种,主要包括4种硫醇、6种硫酯、5种多硫醚、5种噻唑、6种噻吩、1种噻烷;对其中信噪比大于100的23种含硫化合物,采用外标曲线法进行了定量分析。依据定量分析结果,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研究确定了6种不同类型武陵酱香型白酒中挥发性含硫化合物含量的差异;14种变量投影值大于1的含硫化合物,可作为区分6种不同类型武陵酱香型白酒风味特征的差异组分。希望研究可为酱香型白酒的调配提供数据参考,为白酒企业调控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Orbitrap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UPLC-Q/Orbitrap HRMS)结合柱前衍生建立了白酒样品中甲醛含量的分析方法。白酒样品经乙酰丙酮衍生,通过全扫描/数据依赖性二级扫描(Full MS-ddMS2)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该方法在5.1~202.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相对标准偏差<5.0%,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5.66%~116.50%,适用于白酒样品中甲醛含量的检测分析。运用该方法分析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甲醛含量变化,确定酱香型白酒中甲醛主要产生于贮存过程,其中三、四、五、六轮次基酒甲醛含量最高,可能含有较高的甲醛前体物质,是白酒生产过程中甲醛产生的关键风险点。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采用辐照技术处理新酿酱香型白酒,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MS)分析辐照前后样品中香气成分变化,探讨辐照对酱香型白酒的影响。辐照处理后,酱香型白酒样品中杂醇含量明显降低。当辐照剂量达到3.203 kGy时,异戊醇、异丁醇、丁醇、己醇和戊醇的含量较对照组分别下降了20.11%、57.65%、23.14%、90.13%和71.42%。辐照处理会显著降低酱香型白酒中糠醛的含量。在2.93 kGy和3.203 kGy辐照处理下,糠醛的含量较对照组分别下降了34.48%和68.07%。在辐照吸收剂量在1.347 kGy和3.203 kGy之间时,白酒中酯类物质的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乙酸丙烯酯除外)。但是,高剂量的辐照处理会造成酱香型白酒中挥发性酯类的含量出现明显下降,风味及回味变差。在吸收剂量为5.59 kGy时,乳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戊醇、辛酸乙酯和乙酰丙酸乙酯的含量相较于对照组分别下降了8.73%、13.52%、23.58%、44.01%和67.54%。辐照处理对酒中有机酸、酚类、醚类、吡嗪类物质影响较小。辐照剂量在2~3 kGy之间时,辐照处理酱香型白酒既可快速降低酒中杂醇和糠醛的含量,又不会引起酒中酯类物质的降解,有助于提升酱香型白酒的顺口性和香味协调性。因此,酱香型白酒辐照处理剂量应控制在2~3 kGy之间。  相似文献   

9.
为了测定白酒中4种甾醇化合物的含量,开发出基于固相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白酒中甾醇化合物的方法。样品通过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分离和纯化,浓缩后上机分析。经方法学验证,各甾醇组分的方法检出限为0.01~0.03 mg/L,定量限为0.04~0.09 mg/L,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2>0.99),加标回收率为91.6%~119.1%,精密度试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均<5%。采用该方法对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和米香型白酒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浓香型和酱香型白酒中均检测到麦角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而在清香型和米香型白酒中未检测到麦角甾醇和菜油甾醇,β-谷甾醇在各白酒中含量均较高。该方法精密度良好,准确度高,能够满足检测需要,该研究为白酒中甾醇类物质的测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直接进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5种酱香型白酒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共鉴定出63种风味物质,其中21种风味物质为酱香型白酒所共有,在共有香气成分中,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丙醇、异戊醇、乙酸、1,1-二乙氧基乙烷等的相对含量较高。对所有挥发性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构建香气质量评价模型,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5.369%,能够较好地反映原始数据的信息。运用5种酱香型白酒的香气质量评价模型计算酱香型白酒综合得分,顺序由高到低为JX1JX4JX2JX3JX5。5种酱香型白酒和63种风味物质在第1主成分和第2主成分上的散点图显示,5个样品在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上的差异明显。本研究为酱香型白酒的风味品质评价及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酱香型白酒中含氮类化合物含量虽占比较少,但部分化合物气味阈值较低,对酒体风味贡献较大。以20种酱香型白酒为对象,来源产地包括贵州、广西、湖南、北京、天津、山东、黑龙江,采用液-液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氮化学发光检测器联用技术对酱香型白酒中挥发性含氮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共定性出49种挥发性含氮化合物,包括16种吡嗪类、12种噻唑类、4种吡啶类、6种吡咯类、2种胺类和9种其他化合物;不同产地的酱香型白酒中挥发性含氮化合物的种类差别不明显。对已报道具有香气的挥发性含氮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酱香型白酒挥发性含氮化合物中吡嗪类质量浓度最高;贵州酒样的吡嗪类质量浓度[(5.36±0.96)mg/L]最高,其次高的是中北部地区的酒样[(4.12±1.20)mg/L],湖南酒样的质量浓度[(3.05±0.64)mg/L]和广西酒样的质量浓度(3.00mg/L)差别不明显,最低的是黑龙江产地的酒样[(1.68±0.42 )mg/L]。根据定量结果,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成功区分不同产地的酱香型白酒;苯并噻唑、吡嗪、2,3,5,6-四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等11种变量投影值大于1的含氮化合物,可作为区分不同产地酱香型白酒的差异成分。研究可为酱香型白酒产地区分和溯源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采用带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与质谱检测器(MS)的气相色谱,对比分析了酱香白酒中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和己酸5种挥发机酸在WAX与WAXms两种强极性毛细管色谱柱上的分离保留行为以及被干扰情况。结果表明,5种挥发性有机酸在WAX色谱柱上存在严重的拖尾现象,在实际酒样分析时各酸的色谱峰也被其他物质干扰,在FID上的响应也低于干扰物质。在WAXms色谱柱上,5种挥发性有机酸能够实现完全分离且无拖尾现象,通过选择性提取质荷比43作为乙酸、74作为丙酸,60作为丁酸、戊酸和己酸的特征离子,能够消除酱香白酒中其他物质对酸峰的干扰。5种挥发性有机酸在0.5~60.0 μg·mL-1有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2~0.06 μg·mL-1,加标回收率为99.2%~99.8%。基于特征离子的气质分析方法适用于酱香白酒挥发性有机酸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3.
白酒风味成分是决定白酒类型及其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全二维气相飞行时间质谱相结合(HS/SPME GC×GC/TOFMS)的方法,建立白酒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方法,并通过质谱数据库匹配、内标相对定量、日内及日间相对标准偏差等对分析方法进行方法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对白酒中62种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利用该方法对2012、2013年份贵州传统工艺酱香型白酒生产的不同轮次基酒进行了检测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不同轮次酒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明显,为酱香型白酒勾兑和酒品质相关性研究提供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非抑制型电导检测离子排斥色谱法分离并测定6种有机酸(草酸、酒石酸、苹果酸、甲酸、琥珀酸、乙酸)的方法.以Ion Pac ICE-AS6色谱柱为分离柱,选用背景较低的稀苯甲酸溶液为淋洗液,考察了淋洗液浓度、流速、色谱柱温度对分离和测定有机酸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最佳的色谱条件为:1.0mmol/L苯甲酸溶液作为淋洗液,流速0.45ml/min,柱温35℃.所测有机酸的检测限为0.0341~0.9045mg/L,相对标准偏差在0.13%~5.12%之间(n=5),回收率为90.75%~108.5%,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该法用于江西5个不同生产厂家23个白酒样品中有机酸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河南主产烟区烤烟非挥发性有机酸的含量特点,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并比较了河南不同产区、不同等级烤烟样品的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分析了非挥发性有机酸组分与其总量的相关关系,根据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对烤烟样品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主产烟区烤烟样品非挥发性有机酸总量在99.32~181.90 mg/g之间,平均含量为134.10 mg/g;非挥发性有机酸各组分之间存在较大的变异。2非挥发性有机酸总量在不同产区之间表现为:郏县许昌洛宁陕县灵宝鹿邑襄城卢氏社旗。3不同等级间非挥发性有机酸总量的差异极显著,其含量高低表现为:X2FB2FC3F。4非挥发性有机酸总量与苹果酸、柠檬酸和亚麻酸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丙二酸含量显著正相关。5聚类分析结果将河南主产烟区烤烟分为3类。  相似文献   

16.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7):202-208
建立了测定白酒中呈味有机酸的离子色谱法,研究了酿造用料、酿造季节和蒸馏摘酒段对白酒中有机酸含量的影响。采用高效阴离子交换分离柱、KOH淋洗液、梯度泵和电导检测器的同时分离和检测20种有机酸的方法,测定了不同香型白酒中的有机酸含量。方法所测有机酸检出限在7~250μg/L;回收率在75%~116%。研究了酿酒工艺对白酒中有机酸含量和不同有机酸之间量比的影响,重点分析了白酒中主要的乳酸和乙酸受到工艺影响的情况,继而为研究白酒味觉体验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采用GC及GC/MS分析某酒企的5种质量的100个酱香型白酒酒样中的挥发性物质,结合香气活性值和化学计量学方法构建鉴别模型,找出关键差异物质。结果表明:采用直接进样法共检出29种挥发性物质,其中21种物质对酱香型白酒香气形成有贡献。聚类热图显示:不同质量酒样中各挥发性物质含量的差异以及聚类过程。采用主成分分析构建鉴别模型,与聚类热图分析结果一致;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确定5种质量酒样中的12个关键差异物质,即2-甲基丁酸乙酯、棕榈酸乙酯、正丁醇、正丙醇、1,2-丙二醇、异戊酸、异丁酸、乙缩醛、乙醛、糠醛、糠醇、苯乙醇。将来自另外3个酒企的不同级别酱香型白酒定量分析结果代入构建的鉴别模型,可以实现有效区分。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酱香型白酒不同轮次基酒的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找出轮次酒成分组成及含量差异,为今后酱香型白酒的综合评价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结果表明:酱香型白酒轮次基酒p H在3.515~3.767之间,电导率在53.2~75.9μs/cm之间,各轮次基酒总酸含量在1.690~4.595 g/L之间,总酯含量在3.325~6.485 g/L,各轮次总酸、总酯变化规律相似,均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根据对各轮次基酒中重金属元素的分析检测,各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较低(0.0284~9.849μg/L),其中含量相对较高的元素是锰元素(8.295~32.561μg/L)和铬元素(5.116~49.849μg/L),轮次基酒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相对较高的是第一轮次基酒和第七轮次基酒。  相似文献   

19.
为给白酒厂建立包括挥发性短链脂肪酸在内的有机酸品控手段,进行了18种有机酸液相定量方法的开发。通过流速和梯度优化,实现了各有机酸的有效分离,色谱条件为:Atlanis T3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速0.4 mL/min,梯度洗脱,柱温30 ℃,检测波长210 nm,上样量10 μL。该方法线性范围较宽,R2>0.989,定量限0.280~3.138 mg/L,加标回收率93.03%~107.21%,相对标准偏差<3.70%。米香型白酒发酵跟踪数据表明:各有机酸含量在发酵过程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与初始发酵醪液相比,除柠檬酸、L-苹果酸和富马酸外,其它有机酸的含量在12 d发酵醪中均增加。L-乳酸、乙酸、异丁酸、异戊酸、琥珀酸是12 d发酵醪的5种主要有机酸,含量占比均大于10%。发酵过程总有机酸一直增加,且不同发酵进程的有机酸差异较大,暗示着改变发酵周期可以调控米香型白酒有机酸的组成。该方法为米香型白酒有机酸的品控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王勇  魏金旺 《中国酿造》2018,37(11):176
该研究基于离子色谱(IC)技术,建立了清香型白酒原酒中21种有机酸类风味物质的分析方法。 该方法可在50 min内实现21 种有机酸类的完全分离,各有机酸测得的线性相关系数R2均>0.99,并且21种有机酸检测限在7.87~250.00 μg/L之间,加标回收率除 甲酸外,均在82%~118%之间。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检测有机酸种类多的特点,适合于白酒原酒中有机酸的分析检测。 采用该方法对牛栏山二锅头原酒不同摘酒段中有机酸的构成和含量进行了分析,共检出9种有机酸。 通过分析不同摘酒段条件下原 酒中有机酸成分的变化情况,为确定最佳的生产工艺提供指导,同时明确不同工艺原酒中有机酸类物质含量差异,为后期酒体设计 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