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椰壳炭(CSC)为载体,通过浸渍-还原法负载活性组分Ru,制得Ru/CSC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镜和N2吸附-脱附等一系列表征手段来探究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及形貌;进而考察了光照、金属负载量、反应物浓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氨硼烷水解制氢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Ru与CSC之间存在金属-载体相互作用;以1.0%Ru/CSC为催化剂催化氨硼烷水解制氢反应,其在可见光照射条件下的催化性能明显优于无光照条件;氨硼烷水解制氢速率与Ru/CSC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催化剂的界面反应是氨硼烷水解制氢的控速步骤,与氨硼烷浓度无关;以1.0%Ru/CSC在298 K下光催化氨硼烷水解制氢反应的转化频率(TOF)为334.8 min-1,表观活化能(Ea)为59.9 kJ/mol。  相似文献   

2.
正丁烷一步脱氢异构催化剂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白鹏  钱岭  刘欣梅  阎子峰 《天然气化工》2005,30(4):58-63,73
综述了正丁烷一步脱氢异构催化剂的研究现状。目前,正丁烷脱氢异构催化剂可以分为两类,过渡金属双功能催化剂和过渡金属氮化物、碳化物和碳氧化物催化剂。指出了丁烷一步脱氢异构反应对催化剂载体酸性和孔结构的要求,以及两类催化剂各自催化转化烷烃的机理,并提出了两类催化剂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PEM水电解制氢的国内外应用与示范案例,结合未来可再生能源发电发展趋势,剖析了PEM水电解制氢在“双碳”目标下的应用方向和前景;同时,对PEM水电解制氢的阴阳极催化剂、质子交换膜、膜电极、集电器、双极板等关键材料和部件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低Ir阳极催化剂、非Ir和低Pt阴极催化剂未来发展的几种技术路线,总结了PEM水电解制氢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双碳”背景下天然气裂解制氢越来越受到重视,有望成为未来天然气达峰后继续发挥天然气产业基础设施优势、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国内外对天然气裂解制氢的研究集中在固定床催化裂解制氢技术方向,但面临催化剂积炭失活、生产不连续和工程化放大困难等问题,难以实现工业化。一种新型熔融金属天然气裂解制氢技术有望能够解决这些难题,使规模化天然气催化裂解成为可能。总结了目前天然气催化裂解制氢的研究现状,从技术原理、经济性与竞争力、工程化挑战与技术难点等方面介绍了熔融金属天然气裂解制氢技术。分析认为,熔融金属天然气裂解制氢能从原理上解决裂解制氢催化剂积炭失活、生产不连续的难题,有望成为天然气零碳排放制氢的突破方向,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氮化物催化剂的制备、结构特性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永峰  詹予忠  陈宜 《石油化工》1999,28(12):841-845
传统的金属硫化物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由于其自身结构和性能方面的原因,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金属硫化物催化剂在加氢精制的活性和选择性方面存在不足;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比表面积较小,且活性中心多数来源于表面的氧负离子或者碱性的OH-。与固体酸相比,其活性中心的多样性较差。目前急需开发新型催化材料,其中的一个方向是探索制备氮化物催化剂。在氮化物催化剂中,主要存在两个研究方向。其一是研究由氧化钼[1]、氧化钨[2]、氧化钒[3]等在高温下与氨反应制得的过渡金属高比表面积氮化物催化剂;其二是研究由硅胶[4…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生物燃料加氢脱氧催化剂研究进展,重点为负载型催化剂,其中包括负载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负载贵金属催化剂,负载金属碳化物或氮化物催化剂。指出未来的研发趋势是低温高活性、高选择性、耐水性和抗积炭复合载体负载多元金属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正记者从南京工业大学获悉,该校开发出一种新型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制氢,以代替传统的氧化铱催化剂,价格仅为氧化铱的千分之一。据研究团队周嵬教授介绍,这种反钙钛矿基的新型非贵金属催化剂不仅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好,降低了能耗,而且物美价廉。反钙钛矿结合了钙钛矿结构的灵活性和过渡金属氮(碳)化物高导电性、优异电催化性等优点,理论上来说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析氧反应电催化剂。然而,和钙钛矿材料有着类似的瓶颈,就是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型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用于气固多相反应制氢,该催化剂包括由一种气溶胶包覆的载体,所述气溶胶包含至少一种过渡金属。该催化刺可在空气中加热,不需预先活化就可以催化乙醇蒸汽或生物乙醇转化制氢,因此特别适用于器内产氢。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JT-1G/JT-4加氢精制催化剂的烯烃饱和功能和有机硫转化功能;阐述了该催化剂在中石油辽河石化分公司、浙江工程设计院共同开发的用于焦化富气制氢原料的烯烃饱和及有机硫转化的新加氢工艺——逆流-等温-绝热加氢精制工艺中的使用情况。原料中体积分数13%~16%的烯烃经过加氢精制后降至0;原料中有机硫得到充分转化;焦化富气经过加氢精制后,满足了作为制氢原料的要求,降低了制氢成本。  相似文献   

10.
《炼油与化工》2009,(2):35-35
新加坡生物工程和纳米技术研究院(IBN)成功地开发了在缓和条件(室温)下将CO2转化为甲醇的催化工艺。研究人员采用稳定的N-杂环碳烯(NHC)有机催化剂,利用硅烷使CO2还原。这种有机催化剂与过渡金属催化剂相比,在氧气存在下更为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甲烷分步重整制氢工艺过程;对影响催化剂活性、稳定性的因素,如活性金属类型、助催化剂、载体及再生气氛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过渡金属磷化物的加氢精制催化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全球更加严格的环境法规的要求,开发新型深度加氢脱硫(HDS)和加氢脱氮(HDN)催化剂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过渡金属磷化物由于具有与过渡金属氮化物和碳化物相似的物理性质和优异的加氢脱硫、脱氮活性及催化选择性成为新型催化材料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笔者论述了过渡金属磷化物的结构、制备、表征和催化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侧重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最近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过渡金属磷化物,特别是Ni2P,是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一种新型深度加氢精制催化材料。  相似文献   

13.
卢春山  马磊  刘武灿  李小年 《石油化工》2004,33(Z1):1388-1389
采用氨程序升温氮化还原法,系统地研究了过渡金属氧化物氮化过程中NH3空速、升温速率和前体焙烧温度及时间对负载型过渡金属氮化物催化剂氨分解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氮化条件为2500 h-1、2℃/min、600℃、5 h时,CoxMoyN/γ-Al2O3催化剂表现出最好的氨分解活性.适宜的氨空速、升温速率和焙烧条件可能最有利于氨分解反应所需的金属氮化物活性中心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简要阐述了生物燃料中不同含氧物的加氢脱氧机理,重点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在生物燃料加氢脱氧催化剂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研究主要集中在负载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上,也包括负载贵金属、负载金属碳化物、负载金属氮化物和非负载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该领域未来研发趋势是低温高活性、高选择性、耐水、抗积碳、稳定的复合载体负载多元金属催化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石油化工催化材料的发展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较全面阐述了21世纪催化技术及催化新材料的进步对石油化工领域发展的重大影响。扼要介绍了分子筛,茂金属,生物催化剂三类重大催化材料的发展;杂多酸,水溶性均相有机络合物,非晶态合金,固体超强酸等工业应用且正在大力开发的催化材料;纳米材料,无机有机复合材料,离子液体,金属氮化物,碳化物等新兴前沿催化材料,并探讨了催化材料与化学工程学科的结合成交叉发展。  相似文献   

16.
NiMoN_x/γ-Al_2O_3催化剂用于油品重芳烃饱和加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钼酸铵、硝酸镍为活性相前体 ,以γ -Al2 O3 为载体 ,采用等体积分步浸渍法和程序升温氨还原氮化法制备负载型双组分过渡金属氮化物NiMoNx/γ -Al2 O3 催化剂 ,采用 16 5 #溶剂油对催化剂进行重芳烃饱和加氢反应工艺参数的考察 ,并使用XPS方法对氮化物催化剂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焦化气制氢技术从试验室开发到工业应用的过程。焦化富气经脱重组分、胺脱硫处理后,再采用新研制的RS-200催化剂进行加氢精制,可使气体中总硫<0.3mg/m ̄3、烯烃(体积分率)<0.1%,达到高效水蒸气转化催化剂对原料的要求。通过制氢工艺生产出纯度98.6%以上的合格工业氢气。RS-200催化剂活性高、性能稳定;焦化气氢碳比高,制氢时水碳比低,转化温度低,转化率高。以焦化气代替石脑油作原料,在技术及经济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休斯顿大学联合加州理工大学开发出一种能高效分解水制氢的新型复合催化剂,水制氢效率已达实用水平,且成本低、无毒,有望克服水制氢的难题,推动氢燃料电池的发展。这种复合催化剂由钼硒化硫和多孔的硒化镍组成。钼硒化硫属层状过渡金属硫化物催化剂(LTMDs),其边缘部分催化活性最高,为了提高催化效能,需要将LTMDs更  相似文献   

19.
《宁夏石油化工》2005,24(2):73-73
日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成功开发出1种不含毒性金属的制氢催化剂,可大幅度提升制氢产率。目前,该新型催化剂仍处于实验室阶段,但它的进展表明,美国在以煤替代汽车和设备用石油燃料领域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和生物分子工程教授Umit Ozkan指出,该催化剂由铁、铝等金属组成,用于一氧化碳和水的制氢反应。试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与现有商业化催化剂相比,氢转化率提高25%。  相似文献   

20.
对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齐聚调控α-烯烃碳数分布的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除催化剂结构、催化剂体系对碳数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以外,催化工艺条件对碳数分布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