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考察了第二金属Ni改性对CO2加氢制甲醇Cu/CeO2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通过XRD、BET、XPS、H2-TPR等手段对改性前后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金属负载量为20%时,Cu/CeO2的比表面积最大;Cu与Ni质量比为3∶1时,催化剂碱度最大,氧空位含量最高,Cu-Ni协同作用最强;该催化剂在反应温度240℃、反应压力3 MPa、液时空速2 400 mL/(g·h)、H2与CO2体积比为3∶1时催化CO2加氢制甲醇效果较优,CO2转化率为18.5%,甲醇时空产率为40.43 g/(kg·h)。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热法制备CdS/CeO2异质结纳米光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光谱等对所合成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评价其光催化CO2还原性能。结果表明:相比于CdS及CeO2纳米颗粒,CdS/CeO2异质结纳米光催化剂可拓宽催化剂的可见光吸收范围,降低带隙,有效延缓电子-空穴对的复合,降低电弧半径及电子-空穴对转移运动电阻,从而提高催化剂的可见光感应范围及光催化活性,证实半导体复合制备的异质结纳米结构可有效提高催化剂光催化还原CO2的活性;1 mmol Cd(OOCCH3)2·2H2O水溶液中加入100 mg CeO2纳米颗粒所制备的异质结纳米光催化剂CdCe-100具有最优的光催化CO2还原性能,在反应时间为10 h时,CO产率为213μmol/g, CH3OH产率为1 534μmol/g,且重复利用6次时催化...  相似文献   

3.
中低温煤焦油中杂原子氧的含量较高,会造成油品热值低和稳定性差的问题,而加氢脱氧是煤焦油加氢精制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掺杂金属离子的CeO2的Ni/CeθM1-θOx催化剂(M=Fe,Ga,Zr),研究了催化剂表面氧空位相对含量对二苯并呋喃加氢脱氧反应的影响。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对催化剂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采用拉曼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催化剂表面氧空位进行了研究。利用高压反应釜对具有不同氧空位相对含量的Ni/CeθM1-θOx催化剂上二苯并呋喃的加氢脱氧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CeO2掺杂Ga、Zr和Fe后,Ga、Zr和Fe进入CeO2晶格形成了固溶体结构,导致CeO2晶格畸变,促进了催化剂表面氧空位的产生。其中,Ni/CeθFe1-θOx催化剂的...  相似文献   

4.
以CO2与甲醇为原料直接合成绿色环保中间体碳酸二甲酯(DMC),不仅符合绿色化学发展的需求,还使CO2得到资源化利用。为了将研究范围转向工业化,开发高效催化剂是DMC未来开发的重点。综述了CO2与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不同类型催化剂的反应活性,主要包括金属碳酸盐、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负载型催化剂、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离子液体催化剂、电合成法催化剂,为直接高效合成DMC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CO2)的产物产率和选择性,采用一步法在空腔氧化亚铜(Cu2O)中引入金属Au,制备了Au/Cu2O@Au光催化剂。通过XRD、SEM、TEM、XP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表征和光电化学性能测试对光催化剂进行分析,考察了Au/Cu2O@Au光催化剂催化还原CO2性能。结果表明:Au/Cu2O@Au光催化剂具有优异的性能,在光照强度为20 mW/cm2的可见光照射下,该光催化剂将CO2光催化还原为甲烷(CH4)和一氧化碳(CO)的产率分别为4.86和42.04μmol/(g·h),选择性分别为31.62%和68.38%。与空腔Cu2O光催化剂相比,CO产率提高了8.12倍,选择性提高了32.84百分点。一步法合成的Au/Cu2O@Au光催化剂中的Au颗粒分布在Cu2O的表面和空腔内部,独特的Au分布与空...  相似文献   

6.
 以Ni-Al水滑石为前驱体,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不同CeO2含量的αCeO2-Ni/Al2O3催化剂,通过XRD、N2吸附-脱附、CO2-TPD和原位漫反射红外分析(DRIFT)等手段,表征了制备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和物化性质,评价了其对CO2甲烷化反应的催化活性及稳定性,并进一步研究其催化CO2甲烷化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制备催化剂主要为介孔结构,表面有较多的弱碱和中强碱性位点;CeO2的适量引入可提高Ni-Al2O3催化剂低温催化CO2甲烷化的活性,其中以CeO2负载摩尔分数5%的催化剂性能最好,在250 ℃时,CO2转化率可达91%,CH4选择性可达100%,且经120 h的稳定性测试后,活性无明显下降;CO2甲烷化时,催化剂表面产生中间产物甲酸盐和双齿碳酸盐,其有利于CH4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在固定流化床试验装置上,分别开展催化裂化催化剂的空气气氛烧焦再生(简称常规再生)试验和O2/CO2气氛烧焦再生(简称O2/CO2气氛再生)试验,基于此进行常规再生和O2/CO2气氛再生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O2/CO2气氛再生和常规再生的反应活化能相近,二者分别为108 kJ/mol和105 kJ/mol; O2/CO2气氛再生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大于常规再生,其烧焦性能优于常规再生,可以允许待生催化剂有更高的含碳量;对于O2/CO2气氛再生,随着混合气中初始O2含量的增大,催化剂的烧焦性能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8.
CO2的资源化利用对实现碳循环意义重大。在众多CO2化学利用手段中,光催化CO2转化被认为是最为绿色和清洁的方案,但受限于较低的反应转化效率,尚未能取得大规模应用。等离激元光催化剂可利用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现象,有效应对C==O键活化困难、光能利用不足和光生载流子寿命短等问题,提高CO2的转化效率和产物选择性。为了促进光催化CO2转化技术的商业化进程,等离激元光催化CO2转化催化剂的性能仍有待进一步改进。通过介绍等离激元光催化CO2转化的机理和梳理讨论近年等离激元光催化CO2转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等离激元光催化CO2转化催化剂的设计思路与调控手段,强调了提高反应转化效率和降低催化剂成本的重要性,指出了未来该催化剂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CH4和CO2偶联直接合成乙酸是典型的绿色化学反应之一,但是也是一个热力学不利的过程,实现该反应是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巨大挑战。CH4和CO2作为性质稳定的化合物,在温和条件下的活化与转化是催化领域的难题。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CH4和CO2偶联直接合成乙酸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克服热力学不利的方法、反应机理以及催化剂研发等方面的工作,分析了构建高性能催化剂可行的方向,展望了CH4和CO2偶联直接合成乙酸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ZrO2催化剂,用于催化甘油(GLY)与碳酸二甲酯(DMC)酯交换反应合成碳酸甘油酯(GC)。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N2等温吸附-脱附、程序升温脱附(TPD)等手段对ZrO2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rO2催化性能高度依赖于其表面中强碱性位点密度,当焙烧温度为600℃时,所制备的ZrO2-600催化剂表面中强碱性位点密度较大;在反应温度90℃下反应90 min, GLY转化率为96.1%,GC选择性为86.2%。重复使用第3次时,由于ZrO2表面碱性位点密度减小、孔道坍塌以及部分ZrO2样品溶解在DMC中,GLY转化率和GC选择性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1.
线性α-烯烃(LAOs)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通常用于共聚单体、合成润滑油、增塑剂用醇和油品添加剂。以二氧化碳(CO2)和氢气(H2)作为原料,通过CO2加氢反应生产LAOs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实现CO2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CO2加氢制LAOs一般包括逆水煤气变换(RWGS)和费托合成(FTS)两个步骤,四氧化三铁(Fe3O4)和碳化铁(χ-Fe5C2等)可分别催化RWGS和FTS反应,因此Fe基催化剂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介绍了Fe基催化剂的物相演变过程及其失活机制,重点分析了载体、助剂和表面改性对促进χ-Fe5C2活性相生成、调控Fe3O4/χ-Fe5C2比例(物质的量之比)和维持χ-Fe5C2相稳定的作用,总结了F...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实验测量和模拟预测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构建详细的机理并开展零维动力学模拟,研究等离子体催化CH4/CO2重整过程中等离子体活性物质对表面反应动力学的强化效应。结果表明:等离子体与催化剂的协同对CH4和CO2的活化转化能力远强于纯等离子体;动力学模型对反应物的消耗和产物的生成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活性自由基与吸附态物质之间的E-R反应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能有效改变并促进表面反应路径,如等离子体强化的E-R反应CH3(s)+O→CH3O(s)的速率比相应的吸附态物质之间的L-H反应CH3(s)+O(s)→CH3O(s)+Ni(s)的速率高4个数量级;等离子体催化CH4/CO2重整过程中的表面反应路径主要以气相物质与表面吸附态物质之间的E-R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13.
CO2加氢制甲醇是合成化学增值品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缓解能源与环境压力。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用于CO2加氢制甲醇的Cu Zn Al Zr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N2O-H2滴定、N2吸/脱附、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所得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详细考察了均苯三甲酸(BTC)辅助合成对Cu Zn Al Zr催化剂活性Cu物种的分散度及其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u Zn Al Zr催化剂前驱体中引入BTC后,焙烧阶段分解生成气体产物有利于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并产生更多的孔隙结构,还可减弱Cu与载体氧化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Cu物种的分散。当BTC引入量为n(BTC)/n(Cu2+)=1/6时,在空气中焙烧所得Cu Zn Al Zr催化剂表面存在更多高度分散的较小Cu晶粒和Zn O晶相,Cu与Zn O物种之间的...  相似文献   

14.
近日,苏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C3N4负载的Cu单原子催化剂,具有定制配位结构,即Cu-N4和Cu-N3,可作为低温CO2加氢制甲醇的高选择性和高活性催化剂。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工业上通过提高温度或压力促进CO2加氢制甲醇反应,由于CO2的化学惰性和加氢过程复杂,导致催化剂活性与产物选择性较低。将Cu位点与金属氧化物(如ZnO,ZrO2,TiO2)复合的催化剂可用于CO2加氢,但该类催化剂活性和甲醇选择性低、机制不明确,开发高效CO2加氢制甲醇催化剂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碳酸二甲酯(Dimethyl Carbonate,简称DMC)是1种重要的环保有机化工原料,酯交换法合成DMC由于反应条件温和、过程无毒、腐蚀小、收率高等优势,是生产DMC的主要方法,文中介绍了以CO2和甲醇以及环氧烷烃为原料酯交换合成DMC的技术进展,重点分析了传统酯交换法和1步法酯交换合成的催化剂技术,并对酯交换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将环加成和酯交换耦合为1步酯交换法,使反应能够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6.
《天然气化工》2001,26(5):5-7
考察了镍助剂调变的Cu/Mn/ZrO2催化剂在一氧化碳加氢反应过程中的反应行为.结果表明,Cu/Mn/ZrO2是活性较好的合成甲醇催化剂,在一定范围内镍组元的加入大大促进了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如在一定的条件下,n(Ni)/n(Cu)=0.2的催化剂液相时空产率可达2.2g/(mlcat*h),虽然镍成分含量很高,催化剂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甲烷化倾向.在此催化剂中加入钾会促使催化剂转变为生成混合醇为主的催化体系.液相产物组成可分别控制以生成甲醇/异丁醇为主或符合S-F分布的正构混合醇为主,同时保留相当高的混合醇时空产率.因此,可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及添加少量的助剂,有目的地调整催化剂反应产物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7.
以 Ce(NO3)3·6H2O 和尿素(CO(NH2)2)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 CeO2载体,再经等体积浸渍法负载活性组分得到 CuO/CeO2催化剂;通过 XRD、N2吸附-脱附、H2-TPR 等表征手段,探究 Ce(NO3)3·6H2O 和 CO(NH2)2配比对催化剂的结构、比表面积、还原性质的影响;并通过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MSR)反应对所制备 CuO/CeO2-x 催化剂试样进行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当 Ce(NO3)3·6H2O 和 CO(NH2)2的配比为 1∶3 时,制备的 CuO/CeO2-3 催化剂表相 Cu...  相似文献   

18.
陈思宇  王集杰  李灿 《石油化工》2023,(8):1031-1038
设计合成了一种ZnZrOx/SAPO-18催化剂并将其用于CO2加氢制低碳烯烃。利用XRD,TEM,HRTEM,STEM,FESEM,EDS元素分析等方法对ZnZrOx/SAPO-18催化剂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ZnZrOx/SAPO-18催化剂的加入实现了90.6%的低碳烯烃选择性,其中丙烯和丁烯选择性大于67.8%;该催化剂还展现了良好的稳定性,在超过120 h的稳定性测试中没有明显失活;通过中间物种的迁移,ZnZrOx/SAPO-18催化剂将CO2加氢反应与C—C耦合过程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耦合起来,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相似文献   

19.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用于碳酸二甲酯(DMC)和乙酸苯酯(PA)合成碳酸二苯酯(DPC)的MoO3/SiO2催化剂,并对其进行N2吸附-脱附、XRD表征。考察焙烧温度、MoO3负载量以及反应条件等对该催化剂在DMC和PA酯交换反应中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500℃、MoO3负载量(m(MoO3)/m(MoO3+SiO2))为0.20时,制备得到的MoO3/SiO2催化剂在DMC和PA酯交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最优,在适宜的反应条件(m(Catalyst)=6.0 g, n (PA)=1.0 mol, n (PA) /n (DMC)=2, T=180℃, t=5 h)下,DMC转化率达71.1%,甲基苯基碳酸酯(MPC)及DPC的选择性分别为52.0%和43.5%。随着MoO3负载量的增加,MoO3/SiO2催化剂比表面积降低,但催化性能却逐渐变好;载体SiO2为无定形,活性组分MoO3的(021)、(110)、(040)晶面取向随负载量的增加而发生改变,因此,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与活性组分MoO3的晶面取向和载体与活性组分间的协同作用有着一定的关系,择优取向晶面(021)、(110)更有利于DMC和PA合成DPC反应。  相似文献   

20.
采用过量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Cu-K-CoOx@Al2O3复合氧化物,利用TEM、XRD、N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氧化氯化氢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活性组分K2O和CoO均匀分布在Al2O3载体表面,催化剂为典型的介孔结构,工业使用温度范围内(350~430℃)稳定性良好。实验结果表明,Co/Cu摩尔比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常压下反应的最佳条件为:410℃,重时空速360 h-1,O2/HCl进料摩尔比为1∶1,反应时间3 h,在此条件下,Cu/Co摩尔比为10∶5的催化剂活性最高,氯化氢转化率为75.2%。与传统的铜基催化剂相比,Cu-K-CoOx@Al2O3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