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渭河流域划分为6个预测区,对各气象站历年汛期降水量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渭河流域除六盘山分区外,各分区的波动主周期约为3 a;渭河流域下游主河道水文站流量周期与各分区及整个流域的降水周期匹配较好,表明渭河径流对于降水的变化很敏感;各分区降水周期一致,相位同步,与洪涝灾害的周期也较为一致,说明流域或者多个分区共同发生降水是渭河发生洪涝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流域的降水径流关系发生了变化,如何准确识别降水径流内在关系对于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泾河流域月降水和径流为研究对象,采用滑动样本熵分析降水径流的复杂性,并结合极点对称模态分解法探讨其周期与太阳黑子的关系;采用滑动移除样本熵分析降水径流的突变性,并结合滑动相关系数法分析降水径流的相...  相似文献   

3.
吴传明 《水利科技》2004,(3):7-8,14
该文根据福建省554个雨量站1956年-2000年实测降水资料,分析福建省降水在时间、空间的分布特征,并分析计算福建省各行政分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和不同频率保证率年降水量。  相似文献   

4.
根据渭河流域1961—2014年27个气象站的气象数据,利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研究了渭河流域近54 a干旱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渭河流域的干旱持续时间有微弱增加趋势,干旱持续时间序列不存在明显突变点;春、夏、秋、冬四季干旱站次比多年均值分别为50.7%、42.7%、37.5%、60.9%,其中春、秋、冬三季干旱站次比增加,秋季增加趋势显著;重度及以上干旱四季频发,但冬季干旱站次比小;干旱持续时间以及中度以上干旱频率西北高、东南低,东部华县站周边干旱持续时间较长;春、夏、秋、冬四季中度以上干旱频率均值分别为35.2%、26.2%、22.4%、23.8%。  相似文献   

5.
渭河流域降水时空变化与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渭河流域14个典型气象站降水资料为基础,应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频率分析法、差积曲线法以及游程分析法对研究区的降水变化规律及少水概率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40多年来渭河流域降水量呈明显减少趋势,以春、秋两季最为明显,这增加了区域发生干旱的可能性;流域降水过程呈丰枯交替的周期性现象,连丰或连枯较易发生,且存在干旱与洪涝并发现象;连枯年的概率比连丰年概率大,且少水期常持续2~3a,引发的干旱强度较大;1991年以后渭河流域干旱事件的频率、强度和烈度均有增加趋势,未来渭河流域的农业发展与水安全将面临更大的威胁,必须予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汛期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河北省1965—2015年25个典型气象站汛期(6—9月)逐日降水资料,利用小波分析、Mann-Kendall法和合成分析法对降水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PCD值为0.18~0.56,PCP值为47.26°~194.70°,汛期最大降水集中在7月上旬和中旬;PCD和PCP均存在35 a左右的主周期和20 a左右的次周期;近50年,PCD和PCP均不存在突变年份。②PCD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河北南部PCP由东北向西南逐渐推迟,河北北部PCP由承德地区向东西两个方向逐渐推迟。③多水年和少水年PCD的空间分布均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但多水年的PCD高值区多于少水年;多水年和少水年PCP空间分布较一致,河北南部PCP由中部地区向南北两侧逐渐推迟,河北北部PCP由丰宁和围场向东西两侧逐渐推迟,但少水年比多水年PCP时间范围更长,空间差异更大。④从相关分析来看,汛期降水量与全省PCD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仅与承德、涉县、清河和馆陶的PCP存在较好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样本熵的阿城站月径流序列复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样本熵方法,分析了阿城水文站的长序列月径流资料,研究了阿城站月径流序列复杂性的时间分布及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阿城站月径流序列复杂性动态变化较大并具有一定周期性,人类生产活动是造成月径流序列复杂性的主要驱动因子,径流滑动平均值与相应的样本熵值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样本熵方法可以反映月径流状态的变化,所需数据量小,具有敏感性和稳定性。研究成果揭示了该流域径流序列的复杂性,为径流预测研究奠定了基础,为当地合理利用河流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样本熵的地下水埋深序列 复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描述黑龙江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所处地区地下水埋深序列的复杂性特征,利用样本熵方法对其5个农场的9个生产队的地下水埋深序列复杂性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表明:人类活动是造成地下水埋深序列复杂性差异的主要驱动因子,样本熵方法可以反映地下水埋深状态的变化,所需数据量小,具有敏感性和稳定性。研究成果揭示了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系统的复杂性,为建三江地区乃至整个三江平原合理利用与开发地下水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流域的下垫面情况和产汇流特性发生了显著改变,破坏了水文序列的一致性,给工程水文分析带来了挑战.针对水文序列非一致性问题,为了达到工程水文分析的要求,选取渭河流域的12个站点,应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以及Lee-Heghinian、滑动T、滑动秩和6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人民黄河》2016,(1):12-18
以1956—2005年渭河流域渭源、武山和北道3个水文站月径流资料和流域内78个雨量站的降水数据为基础,运用线性趋势法、距平百分率法、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双累积曲线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等多种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近50 a来渭河上游降水与径流的趋势性、阶段性、突变性、周期性,并对径流与降水之间的变化关系以及降水同人类活动影响径流变化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域上游年径流和年降水下降趋势显著,且下游区降水和径流的下降速率比上中游的快;降水和径流具有基本一致的长周期变化,只有渭源站的径流呈现出5个周期的转换,而武山站和北道站的转换周期为6个;流域上、中、下游降水的突变时间分别为1994年、1993年、1991年,径流的突变时间分别为1995年、1992年、1986年;下游降水和径流显著下降的开始时间早于上游,且持续时间明显比上游长;在研究时段内降水量没有发生系统偏差,而径流的系统偏差明显,说明径流可能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干扰并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云南省昭通市多尺度极端降水时空特征,收集整理昭通市19个雨量站1969—2014年分时段逐年降水数据,并计算不同时间尺度(1,6,24 h)的年极端最大降水量,采用反距离加权法(IDW)插值展示其空间分布特性。在此基础上,对3个典型雨量站(鱼洞、新华、牛街)的极端最大降水进行深入分析,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及小波变换方法的趋势与周期分析,量化极端降水事件的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昭通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空间分布规律为从北向南逐渐减少,且南北极端降水量相差较大,空间分布差异明显;3个典型雨量站多尺度极端降水变化趋势不显著(p0.05),其序列变化存在30,15,5~7 a 3个明显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13.
基于辽东暴雨洪水易发区内35个雨量站点1954—2018年降水数据,对不同年份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指标进行统计,并分析各指标在丰、枯不同季节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水集中度从东向西逐步递减,东部降水集中期提前,而西部有所滞后。丰、枯季节降水空间集中度变化具有一致性,枯水季节集中度更高,降水集中期不同季节变化较为明显。对于区域水旱灾害时空演变和区域水量平衡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对延安市降水时空特征的认识,利用延安市境内15个雨量站1956-2015年的降水资料,运用滑动平均法、累计距平法、R/S分析法、Mann-Kendall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分析了研究区降水的年内空间分布特征和年际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降水年内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汛期降水占全年降水的70%;年降水呈"增-减-增"的波动减少趋势,减少幅度约8 mm/10a,于1969年出现突变,且降水序列变化具有正持续性;降水序列具有31 a尺度的第一主周期,由15 a尺度的周期特征预计未来几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呈"东南多,西北少"的特征,年降水量差值超过130 mm;绝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最大的区域为志丹县西南部,南部黄龙山区降水量略微增长。  相似文献   

15.
为了阐明陕西省渭河流域用水结构特征,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以该区域七市一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1—2016年的用水数据,利用生态位理论构建了用水结构生态位及其熵值模型,揭示了各行政区用水结构及其相对于陕西省、全国的演变态势。结果表明:(1)七市一区农业用水生态位最高,工业、生活用水生态位次之;行政区间各用水类型生态位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渭南市、榆林市农业用水生态位级别最高,铜川市、延安市工业用水生态位级别最高,西安市在生活用水与城镇公共用水方面级别最高。(2)行政区各用水类型生态位宽度普遍大于陕西省及全国,其中农业用水生态位宽度分别是陕西省与全国的1. 15~2. 62、1. 36~3. 09倍,工业用水生态位宽度分别是陕西省与全国的0. 75~4. 13、0. 86~4. 71倍,反映出区域用水结构处于调整阶段且工、农业用水调整力度大于陕西省及全国平均水平。(3)相较于全国,陕西省农业用水与城镇公共用水处于扩充状态,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处于压缩状态;相较于陕西省,不同行政区各用水类型有扩充也有压缩。运用生态位理论能够全面、直观地反映陕西省渭河流域行政区用水结构的变化,方法简便、实用,具有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6.
1自然地理概况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处辽河流域上游,地理坐标为东径116°21′~120°59′,北纬41°17′~45°24′。东与哲里木盟毗邻,东南与辽宁省朝阳市接壤,西南与河北省承德地区交界,西部西北部与锡林郭勒盟相连。东西宽350km...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陕西省渭河流域2007—2017年七市一区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与时空差异,在分析其综合、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水平时空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利用泰尔系数表征其时空差异性,并将陕西省渭河流域用水水平与陕西省、全国及发达国家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陕西省渭河流域属于国内高效用水区域,但相比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2017年不同行政区工业用水效率差异最大,综合用水效率次之,农业用水效率差异最小,统计年内差距有缩减趋势;综合用水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用水结构和产业结构,农业用水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种植结构,而工业用水效率主要受废水治理强度和人均水资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人民珠江》2021,42(7)
为探究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分布及变化规律,为农业生产、防洪抗旱工作提供科学借鉴,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功率谱分析法、线性趋势法、降水重心点及标准差椭圆法,分析了1965—2014年西江流域降水量的突变性、趋势性及空间上的分布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1965—2014年间,西江流域夏季降水量整体上呈波动减少的趋势,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下降趋势显著。(2)西江流域东部的夏季降水变化程度要比西部地区大。同时,6月和8月的降水高值中心较为一致,位于西江流域中东部,7月则刚好相反。(3)西江流域夏季降水重心的位置集中分布在广西东兰、都安、巴马、大化等地,大致呈东西向分布。(4)南亚高压、ENSO正异常与PDO正异常均会对西江流域夏季降水产生正向影响;同时,海拔高度与降水量呈正相关,气温与降水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降水的时空演变趋势及丰枯转变周期对水库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Mann-Kendall趋势和突变分析法、线性倾向估计法以及功率谱分析法,对松树水库流域内汛期降水自1960至2014年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周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曹言  王杰  张雷  戚娜  段琪彩 《人民长江》2017,48(21):50-55
近年来,极端降水事件频发,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定损失。为探讨云南省滇中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规律,根据1964~2013年滇中地区49个气象站点逐日的降水数据,采用M-K秩次检验方法,结合线性趋势和5 a滑动平均法,分析滇中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时间尺度上,强降水日数和最多连续雨日天数呈显著减少趋势,普通日降水强度呈弱减少趋势,最多连续无雨日天数呈显著上升趋势,极端降水事件突变多发生在2002~2008年间;(2)在空间尺度上,普通日降水强度整体上表现出中部高,东北和西北部低的趋势;强降水日数和最多连续无雨日天数整体呈现出中西部低,东南和西北部高的趋势,并出现了明显的低值区,而最多连续雨日天数基本呈现出相反的空间分布特征;(3)在空间变化趋势方面,近50 a滇中地区降水呈减少的趋势,中东部地区降水减少趋势最为显著,且普通日降水强度呈显著减少趋势,而西南部最多连续无雨日数则呈现显著上升趋势。由分析结果可知,滇中地区干旱趋势明显加剧,尤其是中东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