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宋河浓香型白酒不同窖龄(6年、16年)窖池窖壁泥和窖底泥真菌菌群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老窖池窖泥中真菌菌群物种丰富度高于新窖池,窖底泥多样性高于新窖池,但窖壁泥低于新窖池;窖壁泥中真菌菌群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均高于窖底泥。在门水平上,新老窖池窖泥的绝对优势菌门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相对丰度为68.7%~86.2%。在属水平上,相同窖龄窖池窖壁泥和窖底泥真菌菌群结构分布接近,不同窖龄窖池窖泥真菌菌群在优势物种组成上发生了改变,新窖池窖泥的优势真菌群(相对丰度≥1%)主要有青霉属(Penicillium)、毡盘菌属(Byssonectria)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等,老窖池窖泥的优势真菌主要有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曲霉菌属(Aspergillus)和根毛霉属(Rhizomucor)等,表明窖龄及窖泥位置均可不同程度的影响真菌菌群结构分布,窖龄可能是影响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
不同窖龄及位置窖泥微生物群落和代谢组分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多相检测技术探究了不同窖龄窖泥微生物群落及主要代谢组分的时空特点.结果表明,窖池微环境和代谢物间相互影响,胁迫微生物群落定向进化.Caproiciproducens和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2等7种细菌与窖龄相关,产甲烷古菌则与窖泥的位置有关.此外,不锈钢代替窖泥盖,降低了窖池中Lac...  相似文献   

3.
以宋河浓香型白酒不同窖龄窖泥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探究细菌菌群结构变化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6年窖龄窖泥的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高于6年窖龄窖泥,相同窖龄、同一窖池的窖底泥高于窖壁泥。6年窖壁泥与窖底泥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绝对优势细菌属均为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16年窖壁泥与窖底泥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共有绝对优势细菌属为梭菌属(Clostridium)、氨基酸杆菌(Aminobacterium)、理研菌属(Petrimonas)、互营单胞菌属(Syntrophomonas)和Sedimentibacter。特有绝对优势细菌属中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的降低以及Clostridium和Aminobacterium相对丰度的迅速增长均表明16年窖池已成为趋于老熟化的优质窖池。CCA分析结果推测,pH和有机物可能是影响16年窖池细菌群落结构改变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4.
对在酿造过程中不同厚度建窖窖泥的微生物种群和风味物质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厚度建窖窖泥的好氧微生物数量随着酿造轮次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另外,50 mm和100 mm厚度建窖窖泥的厌氧微生物数量随着酿造轮次的增加呈上升趋势,150 mm厚度建窖窖泥的厌氧微生物数量随着酿造轮次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3种厚度建窖窖泥的霉菌与酵母菌数量在酿造过程中均很少;在同一轮酿造中窖泥微生物平均数量与窖泥厚度呈正相关,但差异不显著。建窖窖泥的风味物质种类数量、己酸以及己酸乙酯含量均以100 mm厚度建窖窖泥最高,并且己酸乙酯含量显著高于50 mm和150 mm厚度的窖泥(P0.05),研究认为,浓香型白酒建窖窖壁厚度以100 mm左右较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年份窖泥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pH值、含水量、保水性、颗粒组成等理化指标.结果表明,这些指标在不同年份窖泥中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为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特香型酒功能窖泥和现有窖泥培养过程中感官指标、微生物、水分、pH等理化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特香型酒窖泥培养过程中各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种窖泥各理化指标在培养过程中差异很大。功能窖泥在感官指标上更接近于老窖泥,符合优质窖泥标准;在培养前期,两种窖泥各理化指标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培养中期,细菌、pH有相反的变化规律;培养后期,细菌、酵母菌和有效钾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7.
为解析浓香型白酒发酵周期与原酒品质的关系,跟踪了发酵周期长达5个月的窖池,并重点关注了窖池下层酒醅中主要风味物质和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酒醅中的乳酸、乙酸在发酵初期(0~14 d)迅速增加,之后增速放缓;己酸、丁酸以及己酸乙酯含量则随发酵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整个发酵过程中,乳杆菌科占绝对优势,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酒醅中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和梭菌科(Clostridiaceae_1)微生物的相对丰度逐渐上升,这些微生物也是窖泥中的高丰度微生物。结果表明,在长期发酵过程中,窖泥为酒醅持续不断地提供其主体的厌氧微生物。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表明,这些微生物对发酵后期己酸、丁酸、乙酸的合成具有重要贡献。虽然窖泥来源的微生物在酒醅微生物中占比较低,但对于浓香型白酒的贡献却非常巨大。该研究为从发酵角度控制浓香型原酒品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金徽酒不同窖龄及窖池位置的窖泥细菌群落进行研究,通过聚类分析探寻细菌菌群的时空分布特点,并对窖泥微生物的功能基因进行注释分析。结果表明,14个窖泥样品中,厚壁菌(Firmicutes)是细菌群落的绝对优势菌门,平均相对丰度达73.39%。乳杆菌(Lactobacillus)是5年和7年窖龄窖泥(84.48%)的第一优势菌属。随着窖龄的增加,优势菌属由单一Lactobacillus占优势演变为己酸菌(Caproiciproducens,4.61%)、拟杆菌(Bacteroides,3.16%)等11个细菌属共存的复杂微生态环境。窖泥细菌菌群多样性与窖龄呈显著正相关(P<0.01),且池底窖泥的细菌菌群多样性高于池壁泥。30年和50年窖龄的窖泥细菌群落相似性较高,且细菌菌群之间大多呈正相关关系。同现网络中共出现9个枢纽,各枢纽均与Lactobacillus呈负相关关系。KEGG功能注释图说明影响白酒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功能基因在窖泥主体特征代谢分类上。该研究为解析甘肃金徽酒窖泥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及其时空分布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嘉陵江流域金徽酒厂各车间及四川长江流域上部某酒厂老车间窖泥作为研究对象,对陇、川地区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式,进行基因组提取、OTU划分、Alpha多样性分析、Beta多样性分析、分类学组成分析,以此为依据对比分析陇、川地区浓香型白酒的窖泥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差异。样品中共分析出微生物61个纲、289个科和671个属,从分类学组成分析来看金徽酒厂老车间窖泥中优势菌有:Caproiciproducens(25.31%~35.68%)、Petrimonas(15.41%~25.64%)、Syntrophomonas(14.97%~21.68%)、不可培养微生物(10.36%~15.71%)、Proteiniphilum(6.94%~13.85%)、Lactobacillus(8.11%~12.19%)、Sedimentibacter(6.93%~9.74%);四川长江流域某酒厂车间窖泥中优势菌有:Caproiciproducens(21.15%~36.84%)、Petrimonas(2.56%~6.31%)、不可培养微生物(25.23%~32.53%)、不可培养细菌(9...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各项理化特性对窖泥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分析不同年份窖泥的理化因子差异及与其原核微生物群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a窖池池壁和池底窖泥中的水分、pH值、铵态氮及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均显著高于2?a窖泥,但其钙含量却显著低于2?a窖泥.30?a池壁和池底窖泥与2?a相比,除水分含量和腐殖质外,其他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刘梅  邓杰  谢军  李觅  吴树坤  黄治国 《食品科学》2018,39(19):44-50
为了解窖泥理化指标与微生物群落的相关性,筛选能反映窖泥品质的理化指标,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了不同品质窖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并与理化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水分质量分数、总氮和氨态氮含量随窖泥品质的提高而升高,pH值随窖泥品质的提高而接近于7;主成分分析表明氨态氮、总氮、有效磷含量、pH值、腐殖酸质量分数和铁元素含量对窖泥品质影响较大。总氮含量分别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互养菌门(Synergistetes)、放线菌(Actinobacteria)比例呈正相关,与绿弯菌门(Chlorflexi)、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比例呈负相关。氨态氮含量分别和Firmicutes、Synergistetes、Actinobacteria比例呈正相关,和Proteobacteria、螺旋体门(Spirochaetes)比例呈负相关。有效磷含量分别和Synergistetes和Actinobacteria比例呈正相关。腐殖酸质量分数和Proteobacteria比例呈正相关。pH值分别和Firmicutes、Actinobacteria比例呈正相关,和Chlorflexi、Spirochaetes比例呈负相关。其相关性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P<0.01)。从冗余分析图中可以看出氨态氮、总氮、有效磷含量和pH值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水分质量分数、腐殖酸质量分数、钙和铁元素含量。综上所述,从水分质量分数、总氮、氨态氮、有效磷、腐殖酸质量分数、pH值、钙和铁元素含量中初步筛选到总氮、氨态氮含量和pH值3 个指标,即在一定范围内,窖泥品质越好,总氮和氨态氮含量越高,pH值越接近于7,其可作为窖泥质量的初步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2.
酱香型窖泥理化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多方面对酱香型武陵窖泥的理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窖池的武陵窖泥在水分、全钾、速效钾、有效钾、全磷、有效磷、全氮、有效氮、腐殖质和铁含量方面差异不显著,而在pH值存在明显差异。相同窖池不同发酵阶段,窖泥在pH值、全钾、速效钾、有效钾、全磷、有效磷、全氮、有效氮和腐殖质含量方面变化较显著,而在水分和铁含量方面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从白酒窖泥中分离得到11株乳酸菌,经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为1株短乳杆菌、1株鼠李糖乳杆菌、2株干酪乳杆菌和7株铅黄肠球菌。分析了11株菌MRS培养基发酵产乳酸性能,结果表明:乳酸产量与菌群生长呈正相关,鼠李糖乳杆菌L9、干酪乳杆菌L10与L11发酵液乳酸含量较高,分别为15.74、15.58、14.74 g/L。4株代表菌相同条件下发酵高粱培养液产挥发性风味组分,共有物质13种,包含了白酒中重要香气成分:乙酸、己酸、乙酸苯乙酯和苯乙醇,且乙酸、己酸相对含量较高。各菌产可挥发性组分差异明显,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种类为:短乳杆菌L5产烷烃类化合物(27.91%),铅黄肠球菌L8产醇类化合物(43.14%),鼠李糖乳杆菌L9产酯类(7.35%)、酮类(3.61%)和吡嗪类(3.3%)化合物,干酪乳杆菌L11产酸类(27.98%)和芳香类(5.96%)化合物。仅有短乳杆菌L5产四甲基吡嗪,短乳杆菌L5和铅黄肠球菌L8可明显产乙醇,鼠李糖乳杆菌L9和干酪乳杆菌L11产3-羟基-2-丁酮。这些物质对白酒风味和口感有重要影响。研究显示,窖泥中各种乳酸菌特征不一,对白酒酿造有不同影响。本研究旨在为进一步挖掘白酒酿造功能微生物、拓展乳酸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酱香型郎酒大曲、酒醅和窖泥的细菌菌群进行多样性解析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郎酒窖泥中细菌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大曲中细菌菌群的多样性远高于酒醅。窖泥中主要优势细菌属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26.1%)、埃希氏菌-志贺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12%)、梭菌属(Clostridium)(7.9%)等,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作为主体菌,同时存在多种未培养菌种;大曲中的主要优势菌群包括泛菌属(Pantoea)(21.9%)、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21.4%)、克罗彭施泰特氏菌属(Kroppenstedtia)(19.4%)和乳球菌属(Lactococcus)(9.4%)等;酒醅中主要优势细菌属为片球菌属(Pediococcus)(42.7%)、魏斯氏菌属(Weissella)(32.1%)、芽孢杆菌属(Bacillus)(14.2%)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8.3%),乳酸菌占据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红谷黄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与理化指标、挥发性风味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通过微生物高通量测序技术、理化指标检测及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等对黄酒样品进行测定并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发酵的进行,还原糖含量在初期急剧下降后逐渐稳定,酒精度变化与之相反;总酸含量先快速增加后减少再增加,pH较为稳定;氨基态氮含量先波动增加后急剧上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先剧烈下降后趋于稳定。发酵过程中10次取样(1~7、10、20、30 d)共检测出14个细菌门和228个细菌属;7个真菌门和108个真菌属。在属水平细菌群落可聚类为3类,真菌群落可聚类为5类。细菌属水平与总酸显著正相关(P<0.05),与还原糖显著负相关(P<0.05),真菌属水平与氨基态氮显著正相关(P<0.05)。2,3-丁二醇以及乳酸乙酯与大部分菌属显著正相关(P<0.05)。Klebsiella与辛酸乙酯显著负相关(P<0.05);Lactococcus与乙醇、2-丁醇、异丁醇、苯乙醇和棕榈酸乙酯呈显著负相关(P<0.05)。Monascus与乳酸乙酯显著负相关(P<0.05);A...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5种不同配方窖泥培养过程中理化性质变化规律、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配方人工窖泥的理化性质在培养过程中存在明显差异,氨态氮、有效磷、腐殖质和有机酸有相似的变化趋势;配方方案A、B中水分、pH值、全氮、速效钾与方案E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水分、pH值、腐殖质、速效钾、有效磷、氨态氮对窖泥培养有重...  相似文献   

17.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大曲、小曲、混合曲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其理化指标,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检测其挥发性风味物质,并探究微生物与理化指标、挥发性风味物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酒曲样品中共检测到10个优势细菌属和7个优势真菌属,共同优势细菌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共同优势真菌属为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未归类毛霉菌门(norank_p__Mucoromycota),3种酒曲中共发现11种差异细菌属和5种差异真菌属,且差异真菌属多为优势菌属。3种酒曲在理化指标上存在差异混合曲的液化力、糖化力最高。3种酒曲中共检测到2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大曲、小曲、混合曲中分别检测出14种、12种、13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部分微生物与理化指标、挥发性风味物质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质浓香型窖泥理化因子与细菌总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各项理化指标对窖泥细菌的影响,研究了浓香型退化窖泥、正常新窖泥及优质老窖泥的理化因子差异及与细菌总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退化、正常新窖及优质窖泥样品中水分、铵态氮、钙和铁含量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 0. 05)。其中退化窖泥中的钙和铁含量分别是正常及优质窖泥中的1. 90~6. 65和6. 56~24. 95倍,而其他理化指标均低于正常及优质窖泥中相应理化指标。退化与正常窖泥相比,pH值、腐殖质、有效磷、有效钾、镁和细菌总量均无明显差异(P 0. 05)。正常与优质窖泥相比,除镁含量指标外,其他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P 0. 05)。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窖泥理化因子与窖泥品质呈现明显的相关性。(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窖泥细菌总量与水分、pH值、铵态氮、有效磷、腐殖质和有效钾呈正相关,与镁、钙和铁含量呈明显负相关;镁、钙和铁除了相互之间呈强烈或微弱正相关,与其他理化指标都呈强烈或微弱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十里香白酒的发酵过程中上层、中层、下层发酵酒醅风味物质的变化,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发酵过程中的发酵酒醅菌群分类学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酒醅中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的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呈现增多的趋势,且下层的含量均高于中层、上层;丁酸乙酯含量变化不明显,发酵末期稍有增高;发酵酒醅中的细菌在属水平上杆菌属、乳球菌属、假单胞菌等为优势菌群,真菌在属水平上曲霉属,热子囊菌属、嗜热真菌等为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20.
以浓香型白酒连续发酵的酒醅样品为研究对象,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白酒发酵过程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动态变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法测定酒醅样品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分析微生物群落与风味物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酒醅样品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真菌,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分别是丰度最高的优势细菌门和真菌门。平均相对丰度大于1%的优势细菌属有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蚤蝇属(Levilinea)和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等;优势真菌属有酵母菌目的未分类属(unclassified Saccharomycetales)、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和曲霉属(Aspergillus)等。微生物与主要风味物质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在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与主要风味物质相关的微生物包括8 个菌属,分别为Thermomyces、Naumovozyma、酵母属(Saccharomyces)、Lactobacillus、醋酸杆菌(Acetobacte)、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假丝酵母属(Candida)和Aspergill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