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为评价黄河流域水资源安全水平,保障流域用水安全、实现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运用DPSIR模型,构建指标体系,对2005—2019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安全时空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9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安全评价值呈波动上升趋势,水资源安全改善得益于状态和响应指标的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未能为水资源安全提供充分的保障,而是形成了压力,水资源一定程度上也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了约束;黄河流域水资源安全省(区)间差异性减小,整体形势不容乐观。青海水资源禀赋较好、水资源安全状态为Ⅳ级(较安全);陕西、内蒙古、山东经济相对发达、用水效率较高,水资源安全状态为Ⅲ级(中等安全);河南、甘肃、山西三省水资源安全由Ⅱ级(较不安全)改善为Ⅲ级(中等安全),仍有改善空间;宁夏水资源安全从Ⅰ级(不安全)演变为Ⅱ级(较不安全),水资源不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未来应遵循“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的用水原则,努力提高流域水资源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了合理评价和提升江西省水资源承载能力,耦合风险矩阵评价和政策情景模拟方法,从水资源数量和水资源质量双重角度,对江西省2015~2019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并从用水效率和用水结构两个方面进行情景模拟,探讨了江西省水资源承载力提升路径。研究结果表明:2019年江西省水资源承载压力较大,11个地市中有7个地市的水资源承载状况为临界状态或者超载状态,并呈现西北部最高、南部次之、东北部最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江西省用水效率在长江经济带中较低,若提高至长江经济带低用水效率水平,则可将水资源承载力处于临界状态或者超载状态的地市降为2个;江西省农业用水占比处于长江经济带第二高位,若提高用水结构均衡度,降低农业用水量占比,水资源承载力处于临界状态或者超载状态的地市也可降为2个。研究成果可为提高江西省水资源承载力提供一种实现路径,对促进江西省水资源空间均衡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相互影响、协同演进,对3个系统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是目前的热点。为探究水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特征,以青海省为研究对象,构建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及灰色关联模型对2000—2020年青海省水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特征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青海省水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子系统的评价指数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大趋势;(2)水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度处于融合高水平阶段,耦合协调度处于由中级协调向良好协调过渡的阶段;(3)在3个子系统中,水资源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对青海省水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影响较大,环境子系统次之,社会经济子系统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4.
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灰色关联分析等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环境承载力概念出发,通过建立城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级评价标准,引入灰色关联理论,构建了灰色关联分析等级评价模型,定量化地评价一定阶段内区域水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程度,并通过实例对方法的可行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2001~2005年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值均处于Ⅲ级,水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非协调发展状态;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用水率低是影响该市水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必须努力开源节流,加大环保投入及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力度。提出的模型具有计算简便,所得结果清晰、明确等特点,对于多因素、多指标的城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大同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内涵,提出水资源承载能力定义,构造了水资源承载能力双指针计算模型,提出了超载度及宽松度概念。对山西省大同市的水资源现状承载状态分析表明,大同市已处于轻度超载状态,超载度为1.08~1.15;在未来水平年,若大同市在本地(永定河流域区)水资源基础上仍采用常规发展模式,水资源超载程度将加剧。最后讨论了提高大同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了2006—2019年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状态,并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影响京津冀地区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06—2019年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京津冀地区和北京水资源系统持续滞后,天津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系统交互滞后,河北处于经济社会系统滞后的状态;北京始终处于耦合协调发展最好水平,天津其次,河北耦合协调发展缓慢;水资源总量和地下水储变量是影响京津冀地区耦合协调度最重要的因素,人口变化情况次之。  相似文献   

7.
针对城镇化进程对水资源系统干扰逐步加强的问题, 基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子系统构建水资源环境评价体系,基于空间、人口、社会经济子系统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测算东江下游流域14个区县单元的城水耦合协调度,并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城水动态耦合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0—2020年大湾区东岸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水资源环境水平波动上升,城水耦合度提升显著,由磨合阶段转变高水平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在2010—2015年显著提升,2016—2020年微弱下降,其中黄埔、龙华等城市边缘区耦合协调度降幅较为明显,空间分异显著;高水平城水耦合关系下,人口增长、建设用地扩张是胁迫水资源环境的主要因素,水资源紧缺、用水效率低下以及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恶化是限制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了黄河流域的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系统协同度,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指数都呈显著上升趋势,社会经济增长速度高于水资源发展速度;黄河流域整体处于轻度协同状态,且水资源发展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的协同度较理想,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山西的协同度水平偏低;每10万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地表水资源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以及技术市场成交额对协同发展存在正向影响,城镇化率对协同发展暂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陕西省关中地区水资源与区域发展协调程度,综合运用变化参数可变模糊评价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2010-2019年关中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及子系统间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与产业结构合理性提高,2010-2019年关中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呈不规则“M”型波动上升,均处于Ⅲ级临界状态;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子系统承载力水平差异化增大,水资源子系统承载力滞后性突出,且呈波动下降趋势;空间分布呈“南强北弱”特征,集中于临界和较弱两种承载状态,空间差异性呈波动增大,且以2018年为拐点,差异性由不显著变为显著;咸阳市、渭南市水资源承载力较低,分别是由水质污染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所致;水资源、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子系统耦合协调程度呈波动上升趋势,期间增幅为16.3%,均为中度协调状态;城市间差异逐渐减小,其中西安市、铜川市和宝鸡市的耦合协调程度相对较高;水资源承载力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供水模数、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和城镇化率。研究结果可为可持续协调发展框架下区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水资源安全评价受到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在原始数据计算基础上,通过多因子评判模型,用指标评定系数代表农业水资源安全重要程度,以湖北省2017年为基准水平年为例,从水资源系统、供水系统、用水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等方面选取17个代表性指标计算得到全省农业水资源安全评价状况。结果表明,综合评判模型计算得到农业水资源安全系统综合评价值Y=3.524,且水资源、供水、用水、社会经济系统的层次系统评价值均处于2~4范围内,属于基本安全状态,处于安全中偏低水平。分析认为耕地灌溉率低,污水处理能力弱,水资源利用率低为影响水资源安全主要因素,同时提出保障农业水安全的4个措施方面,进一步提高农业水资源安全的可持续利用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DPSIR模型框架,明晰黄河中游地区水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机理,系统设计黄河中游地区水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匹配性评价法、灰关联分析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黄河中游地区水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能力及明晰其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黄河中游地区驱动力指数持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压力指数均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应对用水需求压力的能力总体得到有效提升;状态指数均呈现上升态势,水资源供给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影响指数均持续提高,用水效率和排污绩效持续提高;响应指数均持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且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总体来看,黄河中游地区水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能力呈稳定增长态势,河南水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能力最高。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0—2014年云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构建水资源潜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各自的综合评价模型及二者的协调度模型,以探讨云南省水资源潜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与二者的协调关系。得出以下结论:云南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水资源总量的变化趋势较大程度影响了云南省水资源潜力综合指数的变化;云南省水资源潜力指数和经济社会发展指数的耦合度在2003年后趋于平稳,协调度呈缓慢上升趋势,后期协调度高于耦合度;典型年份耦合度处于较低水平向拮抗阶段过渡,协调度由低度向良好协调阶段转变,近15 a来耦合空间差异变动趋于稳定,协调性变好;云南省7个片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差异较大,呈现出两级分化的格局。  相似文献   

13.
为科学诊断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空间均衡状态、切实提高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安全保障水平,通过河道内外、地表地下水资源供需分析,计算各评价单元的综合缺水量和综合缺水率,以水资源空间均衡度为评价指标对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空间均衡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现状情景下京津冀地区整体处于不均衡状态,沧州、衡水等6个评价单元处于严重不均衡状态;未来情景下随着调水和节水力度加大,水资源空间不均衡状态得以改善。基于评价结果从供、需两端提出了确定开发上限、强化节约用水、退减不合理用水、保障生态环境用水、多渠道增加供给和健全法制体制机制等水资源空间均衡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承载力状态是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参考,基于吉林省水资源公报、统计年鉴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选取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等18个指标,构建水资源等4个评价子系统,采用博弈论组合赋权的TOPSIS模型对吉林省9个行政区进行水资源承载力时空演变及耦合协调分析。结果表明,评价年份内除长春市、白城市和四平市多年水资源承载力为Ⅲ级,处于濒临超载状态,其余6个市州均为Ⅱ级,承载状态良好。各市州综合评价值由高到低依次为:通化市、延边州、吉林市、松原市、白山市、辽源市、四平市、白城市和长春市,总体来看,吉林省水资源承载力状态良好。随着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提高,水资源承载力子系统耦合协调度逐步提高,抗压能力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安阳市水资源利用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采用生态位、生态熵和耦合协调度等模型,系统分析了安阳市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生态位动态演化及其耦合协调状况。结果表明:安阳市工业用水生态位呈现上升趋势且生态熵区域差异明显,农业用水生态位占主导地位且生态熵发展趋势不同,生活用水生态位波动增长而生态熵呈现下降趋势;安阳市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态位波动下降、第三产业生态位持续上升,各县市产业结构生态熵变化趋势各异;安阳市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处于失调状态,但发展态势良好,其中农业用水与第一产业、工业用水与第二产业的耦合协调度波动下降,生活用水与第三产业的耦合协调度由严重失调提升为中度失调。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沈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状况,对2010-2017年期间的水资源承载力水平利用WF水足迹理论进行计算分析,从而揭示了水资源被人类社会利用的实际情况;然后对比分析了承载系统对维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及其面临的压力,根据容量耦合模型和耦合协调度评价体系揭示了沈阳市经济、社会与水资源利用的协调状态。研究表明:沈阳市2010-2017年的年均水足迹为35. 66×108m3,水足迹总体表现为波动下降趋势;城镇与农村居民的人口规模、饮食习惯差异为导致虚拟水消费量不同的关键因素,历年社会承载力指标均低于经济承载力,显著影响水资源系统的因素为经济社会发展,城市人口增长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弱;水资源系统处于拮抗状态,沈阳市经济、社会与水资源复合系统除个别年份外一直保持轻度失调水平。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辽阳市水资源特点和现有研究成果,在详细分析了该区域水资源实际状况的基础上从水体环境、用水条件、供需程度以及经济社会4个子系统构建了综合评价体系,然后通过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对指标权重与隶属度进行打分,科学、全面的评价了辽阳市水资源紧缺程度。结果显示:辽阳市水资源总体处于紧缺状态,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完全协调、匹配,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能够客观、系统的反映当地水资源紧缺状况,以期为促进辽阳市经济社会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流域水资源短缺日益严峻,水资源成为制约湖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选取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借助于协同理论和集对分析方法,构建经济区26个县(市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协同度评价模型。结果表明:经济区两个系统之间的协同度整体水平不高,且各县市区之间协同度差异明显,其中澧县、临澧县、桃源县、石门县、赫山区、沅江市、大通湖区和桃江县的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协同度较高,而临湘市和岳阳县则处于不协同状态,其他县市区处于中等协同水平。分析发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协同程度高低的决定因素是水资源系统稳定程度,所以经济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较大。最后提出了促进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系统协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研究产业结构和用水结构变动关系,揭示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内在联系,对缺水地区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特别是对处于特殊战略地位的京津冀地区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2-2016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产业结构及用水结构数据,采用产业结构与用水结构协调度等指标对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与用水结构的演变趋势进行了评价,并基于成分数据的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与用水结构的线性回归模型,进一步研究产业结构与用水结构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与第三产业用水比重高度相关,河北省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与第二产业用水比重之间也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李友光  袁榆梁  李卓成  郭溪 《人民黄河》2022,44(6):100-104+162
为探析河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将能值理论与水生态足迹相结合,构建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评价的能值水生态足迹模型和能值水生态承载力模型,综合分析了河南省2008—2018年水生态足迹和水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河南省2008—2018年水生态足迹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农业用水足迹占比最高,生态用水足迹占比最低,各地级市水生态足迹构成比重不同;河南省水生态承载力均小于水生态足迹,水资源处于水生态赤字状态,且水资源压力指数始终大于1,河南省水资源整体处于不可持续利用状态;河南省水资源分布不均,南阳市、信阳市、驻马店以及三门峡为水资源生态盈余,水资源压力指数小于0,水资源处于可持续利用状态;其他地级市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呈不可持续利用状态,其中郑州市水资源压力指数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