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进一步探究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的性能。基于喷射法原理,研究文丘里管内径、气泡发生器孔径和级数等因素对微纳米气泡粒径分布的影响。经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当文丘里管内径由2.7 mm增至2.9 mm,气泡粒径随内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即气泡的平均粒径由10.88μm先减小至3.069μm,后增大至7.997μm;当气泡发生器孔径从0.7 mm增加至0.9 mm,气泡粒径随孔径增加呈递减趋势,即气泡的平均粒径由4.106μm减至2.954μm;当级数由1增至3级时,气泡粒径随级数增加基本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剂蒸发法,以聚乳酸为载体、二氯甲烷为溶剂、聚乙烯醇为分散剂制备了具有缓释功能的硝苯地平微球。研究结果表明微球粒径随搅拌速度的提高而减小;当聚乳酸用量一定时,溶剂体积增大,微球的粒径减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的外观为一光滑的圆球,平均粒径为18.9μm。释放研究表明载药微球具有控释功能,释放时间长达50h。  相似文献   

3.
端羟基聚乳酸微球的制备与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4-丁二醇和D,L-乳酸为原料,经缩合聚合法制备了端羟基聚乳酸,并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端羟基聚乳酸微球.考察了乳化剂浓度、油水相比例及聚乳酸浓度对微球平均粒径和形貌的影响,并在pH=7.4缓冲溶液中进行了微球的降解.结果表明以二氯甲烷为溶剂,PVA作为乳化剂,室温和600r/min搅拌速度下可制得平均粒径0.5-1.0m的较均匀的、表面平滑的端羟基聚乳酸微球.随着在pH=7.4下降解时间增加,微球表面变得粗糙.  相似文献   

4.
通过沉淀聚合制备聚脲微球,主要研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单体添加量对聚脲微球粒径、粒径分布及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时间在80~110 min时,聚脲微球的粒径分布呈现双粒径分布,120min时体系为单粒径分布,微球平均粒径由2. 1μm增加到5. 9μm;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温度在30~45℃时,粒径由5. 9μm增加到7. 0μm,粒径变异系数(CV)控制在5%以内。当温度到达50℃时,微球CV大于5%;其他条件不变,单体投入量在2%~5%时,微球粒径由5. 8μm逐步增加到8. 4μm,CV小于10%,当质量分数为7%时,CV为52%。通过对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单体添加量的研究,得到了一系列制备粒径及形态可控聚脲微球的规律,为制备出粒径及形态可控的聚脲微球奠定实验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用传统方法制备微球粒径不均的缺点,实验使用自制的膜乳化装置,通过膜乳化法制备粒径在12~20μm、单分散系数小于20%的聚苯乙烯多孔微球.使用扫描电镜考察多孔微球的表面形貌及孔径.结果表明:膜孔径是影响微球粒径的决定性因素;适当的膜乳化压力、乳化剂和分散剂浓度是生产粒径均一微球的重要条件;在致孔剂DBP质量分数为20%时,微球的平均孔径为0.12μm.  相似文献   

6.
以淀粉为碳源,采用水热碳化法制备了粒径均匀、分散性良好的碳微球。研究了反应温度、淀粉浓度和反应时间对合成碳微球显微形貌和粒径大小的影响;用所制备的碳微球替代球形沥青制备了Al_2O_3–SiC–C浇注料,研究了碳微球替代量对浇注料流动性和常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碳微球为无定形碳。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和淀粉浓度的增加,碳微球的粒径呈增大趋势。水热时间对碳微球粒径的影响较小,但过长的水热时间会导致碳微球团聚现象严重。水热温度为180℃、反应时间为12 h及淀粉浓度为0.5 mol/L时所制备的碳微球分散度好且粒径均匀,其平均粒径约为1.3μm。在相同加水量的条件下,当碳微球替代沥青的量为50%(质量分数)时,所制备浇注料的流动值提高了15 mm,其抗折和耐压强度分别从6.7及29.2 MPa增加至7.6和48.0 MPa。  相似文献   

7.
依据层层自组装技术(LBL)、采用了溶剂/非溶剂法制备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空壳微球,然后将其添加到基材PRS当中,考察了该微球对基材PBS热劣化以及堆肥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这种W/O/W的方法进行微球制备,当内水相添加量为3 mL,占油相体积20%时,空壳微球粒径主要在80~130μm之间;添加空壳微球的基材与纯基材相比,热劣化时力学性能下降减缓,并且堆肥降解速度增加近1倍.  相似文献   

8.
以聚乳酸、吡虫啉为原料,明胶为稳定剂,制备了吡虫啉微浮球悬液,将悬浮液、增粘剂淀粉、成膜基材聚乙烯醇复配得到吡虫啉微球/聚乙烯醇(IMD-PLA-PVA)复合液。微球分散性好,表面光滑平整。微球的粒径主要分布在0.5μm~5μm,体积平均粒径为8.2μm。红外光谱表明吡虫啉已成功复配到聚乳酸微球。吡虫啉微球/聚乙烯醇(IMD-PLA-PVA)复合液较吡虫啉/聚乙烯醇(IMD-PVA)复合液具有双重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声分散法将纳米氧化石墨烯(GO)分散到二甲基亚砜中,再与棉秆皮微晶纤维素(MCC)和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BmimCl)溶解液混合,通过垂直悬滴法制备醇凝胶球,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干燥法制备棉秆皮纤维素/氧化石墨烯(MCC-GO)气凝胶球。采用粒径分布软件和SEM、TG、FT-IR设备对材料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MCC占BmimCl质量百分比为3%时,纤维素醇凝胶球成型效果最好,平均粒径大小为2.78mm;随着GO占MCC质量百分比的增加,醇凝胶球的平均粒径变化不明显,均匀程度降低,确定系数R2由0.9985降低到0.8897;气凝胶球平均粒径随着GO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粒径均匀程度降低,确定系数R2由0.9915降低到0.6864,当GO质量分数为6%时,MCC-GO气凝胶球平均粒径最大为1.79mm,体积收缩率最小为57%;GO的添加增大了气凝胶内部孔隙,改变了孔结构,提高了MCC气凝胶球的热稳定性和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利用聚丙烯酸酯乳液与铝粉浆共混,再加入固化剂,采用离心喷雾干燥工艺,成功制备了热固性聚丙烯酸酯包覆铝粉微球。考察了铝粉种类与用量、固化剂用量等对包覆微球粒径和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化剂的引入,包覆微球的粒径及其分布和微观形貌变化不大;铝粉的粒径对包覆微球粒径影响较小,但是铝粉粒径太大导致微球包覆不完全,出现片状物;随着微球中铝粉含量增加,微球的粒径增加,粒径分布变宽,微球规整度降低,破裂增多。当铝粉含量为5%,微球的包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以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姜黄素PLGA微球,以载药量为响应指标,以乳化时间、姜黄素浓度、PLGA质量分数为变量,通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微球制备工艺。微球最优处方为:乳化时间64 s,姜黄素浓度为0.52%,PLGA质量分数为1.91%,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微球平均载药量为7.85%,与预测值相比,偏差为1.5%;微球平均粒径为10.25μm,具有被动肺靶向性。  相似文献   

12.
杨黎燕  李仲谨  尤静  张静姝 《应用化工》2011,(10):1714-1718
采用反相悬浮法合成了淀粉基交联共聚载药微球,运用红外、热重、电镜、粒度分析仪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对淀粉微球细胞毒性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合成的淀粉微球大小均一、结构致密、孔隙发育良好。平均粒径为16.6μm,粒径在30μm以下的微球占82%。淀粉微球随交联度的增加,溶解度、溶胀度下降,吸水量增加。交联淀粉微球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没有毒性,可作为一种良好的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反应器与间歇反应器串联策略,实现了反应物料的快速混合及陈化时间的灵活调变,基于St?ber法可控合成了SiO2微球。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iO2微球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取决于TEOS水解反应及硅酸盐单体缩聚反应间的竞争,同时还受反应前期物料的混合速率的显著影响。当陈化温度从25℃增高至75℃,SiO2微球平均粒径从472 nm减小至200 nm,单分散性变化不大。当氨水浓度从0.8 mol/L增加至5.6 mol/L时,SiO2微球平均粒径从34 nm增大至261 nm,单分散性变好。当水浓度增加至35.6 mol/L或TEOS浓度增加至1.0 mol/L时,溶液中发生多次成核或持续成核现象,使得SiO2微球的单分散性急剧变差。提高雷诺数或缩小通道内径有利于获得单分散SiO2微球。  相似文献   

14.
以中温煤沥青为原料,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无水AlCl_3,在高温下聚合制备沥青基中间相炭微球(MCMB),并使用偏光显微镜、SEM、XPS等方法对产物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氯化铝能有效地催化沥青中稠环芳烃的缩聚,当添加量为4%时MCMB产率相对于未添加时提高了24.1%;不同的添加量对MCMB粒径影响不同,当添加量为3%时,MCMB粒径最大(平均粒径达21μm),球形度和形貌较好;而随着AlCl_3的增加,MCMB的粒径分布逐渐变窄,故通过改变AlCl_3的含量制备特定粒径的MCMB。最后通过红外及XPS分析对AlCl_3催化稠环芳烃缩聚机理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5.
以低相对分子质量生物可降解D,L-聚乳酸(D,L-PLA)二醇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原料、1,4-丁二醇(BD)为扩链剂及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悬浮剂,通过悬浮聚合法初步合成了一种新型聚氨酯微球(PUMS)。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考察了BD的含量对微球表面形态的影响,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讨论了搅拌速率和PVP浓度对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粒度分析仪对微球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微球的平均粒径随搅拌速率和PVP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粒径分布变宽;当搅拌速率为400r/min,PVP质量分数为1.5%时。微球的平均粒径约47μm,粒径分布最窄。约在10~90μm;微球表面有孔,但随着BD含量的增加,微球表面变得相对粗糙,孔数减少,孔径减小,直至孔消失。  相似文献   

16.
对细菌纤维素(BC)进行羧甲基化改性,将得到的羧甲基化细菌纤维素(CMBC)和壳聚糖(CS)通过液相乳化法制备了多孔复合微球。复合微球具有高孔隙的纤维网络结构,平均粒径和孔径分别可达442.71±17.48μm和45.52±7.74μm,力学强度可达282.5±11.6kPa。复合微球对革兰氏阴性、阳性细菌均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细胞培养结果表明,复合微球具有高细胞负载数量,能提高细胞的增殖率和促进细胞向微球内部生长。复合微球有望用于组织工程、细胞培养载体和药物递送等领域。  相似文献   

17.
田爽  王秋玲  陈磊 《应用化工》2012,41(5):859-863,866
通过对荧光微球制备的传统溶胀法的改进,以二氯甲烷作溶胀剂,0.25%SDS水溶液作分散体系(促进疏水性染料溶胀进入种子微球以增加微球荧光强度),制备出了荧光强度高,单分散性好(平均粒径3.6μm,变异系数3.7%),光学性质稳定,定量染色的绿色、橙色、红色三种荧光微球。将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两种染料同时溶胀进种子微球中,制备了能产生双荧光信号的荧光编码微球。  相似文献   

18.
以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原料,4A沸石为结构改良剂,采用复凝聚法制备4A沸石/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微球,利用显微镜、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对复合微球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4A沸石对复合微球成球性能和溶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4A沸石添加量的增加复合微球的质量和粒径也增大,添加4A沸石有利于复合微球成球,成球率最高达到98.5%,且冷冻干燥后粒径均匀、球形规则。在不同pH和温度条件下,4A沸石对复合微球能有效抑制微球的大量溶胀,同时保持良好的pH和温度敏感性。4A沸石可以作为药物控释体系中的结构改良剂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以油酸同步修饰共沉淀法制备的Fe3O4为铁磁性原料,通过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备Fe3O4/PDVB磁性复合微球,氮气氛围下烧结最终得到了具有多孔结构的Fe3O4/C磁性复合微球。采用SEM、TGA、VSM及压汞仪等手段对复合微球的形貌、磁性能和孔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球平均粒径约为120μm,磁含量和最大比饱和磁化强度分别为49.29%和39.31 emu/g,平均孔径和累积比表面积分别为382.5 nm和21.41 m2/g。将制得的多孔Fe3O4/C磁性复合微球用于罗丹明B(RhB)的吸附研究,微球表现出了良好的吸附效果和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可生物降解的具有降血脂作用的非诺贝特聚合物载药微球。方法通过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非诺贝特缓释微球,表征其形态、粒径,并计算其载药量、包封率:用磷酸盐7.4的磷酸盐缓冲液在37℃溶解微球,并在不同的时间段在286 nm处测得其峰面积,绘制保准曲线,计算累计释放量。通过红外和差示热量扫描法显示其药物化学结构未发生改变。结果微球表面形貌光滑、完整,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在1μm呈正态分布较好,其包封率在(89.46±0.54)%,载药量为(18.39±0.48)%,随着微球的降解,其缓释作用可以持续12天。结论通过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的载非诺贝特PLGA缓释微球形态规整,分散性良好,并且能在12天内实现缓控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