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H4-CO2重整反应可以将CH4和CO2两种温室气体转化为理论上n(H2)/n(CO)=1的合成气,对于高效利用天然气资源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该反应常用的Ni基催化剂因其成本低、活性高,具备良好的应用潜力,但较为严重的烧结和积炭问题使其容易失活,稳定性至今无法达到工业化要求。通过在Ni中添加另一种金属形成合金是一种有效地提升Ni基催化剂稳定性的方法。为了加深对Ni基合金催化剂在CH4-CO2反应中作用机制的认识,并对今后研究提供指导,对近年来Ni基合金CH4-CO2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适量的贵金属(Ru、Pt和Rh等)或非贵金属(Co、Fe和Cu等)掺杂均可有效提升Ni基催化剂的抗烧结和抗积炭能力。贵金属一方面本身具有优秀的活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可改变Ni基催化剂的表面微观性质,发挥协同作用;非贵金属则大部分本身不具备显著催化活性,主要通过形成合金改变Ni的表面性质,进而影...  相似文献   

2.
甲醇脱氢制甲酸甲酯是实现甲醇下游产品多元化利用的绿色高效途径,使用助剂对SiO2催化剂进行改性已成为提高目标产物甲酸甲酯收率的有效策略。首先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球形SiO2负载Cu催化剂(Cu/SiO2),然后采用旋蒸法引入助剂制得CuM/SiO2(M=Ce或Al)催化剂,借助N2吸/脱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H2-N2O滴定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将催化剂用于甲醇脱氢制甲酸甲酯反应评价了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助剂可改变催化剂中活性Cu0物种的含量和表面酸碱性。与Cu/SiO2催化剂相比,CuCe/SiO2催化剂表面Cu颗粒的分散度提高,这促进了活性物种Cu0的形成,同时表面碱性位点减少,抑制了副反应发生,因而CuCe/SiO2催化剂表现出最高的活性。在300℃、0.2 MPa的反应条件下,CuCe/SiO2催化剂的甲醇转化率、甲酸甲酯选择性分别为29.2%...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第二金属Ni改性对CO2加氢制甲醇Cu/CeO2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通过XRD、BET、XPS、H2-TPR等手段对改性前后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金属负载量为20%时,Cu/CeO2的比表面积最大;Cu与Ni质量比为3∶1时,催化剂碱度最大,氧空位含量最高,Cu-Ni协同作用最强;该催化剂在反应温度240℃、反应压力3 MPa、液时空速2 400 mL/(g·h)、H2与CO2体积比为3∶1时催化CO2加氢制甲醇效果较优,CO2转化率为18.5%,甲醇时空产率为40.43 g/(kg·h)。  相似文献   

4.
采用实验测量和模拟预测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构建详细的机理并开展零维动力学模拟,研究等离子体催化CH4/CO2重整过程中等离子体活性物质对表面反应动力学的强化效应。结果表明:等离子体与催化剂的协同对CH4和CO2的活化转化能力远强于纯等离子体;动力学模型对反应物的消耗和产物的生成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活性自由基与吸附态物质之间的E-R反应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能有效改变并促进表面反应路径,如等离子体强化的E-R反应CH3(s)+O→CH3O(s)的速率比相应的吸附态物质之间的L-H反应CH3(s)+O(s)→CH3O(s)+Ni(s)的速率高4个数量级;等离子体催化CH4/CO2重整过程中的表面反应路径主要以气相物质与表面吸附态物质之间的E-R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载体制备过程中加入不同含量的纳米 SiO2分散液,制备了不同纳米 SiO2含量的 NiMo/γ-Al2O3加氢催化剂,研究了纳米 SiO2的加入对催化剂加氢性能的影响;采用 N2吸附-脱附、NH3-TPD、FTIR、H2-TPR、HRTEM 等方法对载体及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纳米 SiO2使催化剂的硫化度整体提高,催化剂的酸量增加;当载体中纳米 SiO2含量达到 6%(w)时,催化剂的 MoS2片晶长度最短、片晶层数最多,催化剂的中强酸量和 B 酸量达到最大值,催化剂的加氢性能最佳;在压力 4.0 MPa、温度 340 ℃、液态空速 2.0 h-1、氢气与原料油体积比 600∶1 的条件下,该催化剂的加氢脱硫率和加氢脱氮率分别达到 91% 和 88%。  相似文献   

6.
煤层气富含甲烷(CH4),但井下抽采时会混入大量空气导致CH4浓度低、利用难度大,因此富集提浓并高效利用低浓度煤层气的关键是实现CH4与氮气(N2)的高效分离。以三水硝酸铜(Cu(NO3)2·3H2O)和异烟酸(HINA)为原料,通过逐步合成法制备了活性炭/金属有机骨架(AC/MOFs)复合吸附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气体吸附性能、选择性以及吸附热。结果表明,制备的AC/Cu(INA)2复合材料具有AC和Cu(INA)2的特征衍射峰,并且观察到了Cu(INA)2在AC上的生长。AC/Cu(INA)2复合材料在100 kPa、298 K下的CH4吸附量为12.6 cm3/g,CH4/N2选择性为5.5(比原材料AC提升了...  相似文献   

7.
CO2加氢制甲醇是合成化学增值品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缓解能源与环境压力。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用于CO2加氢制甲醇的Cu Zn Al Zr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N2O-H2滴定、N2吸/脱附、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所得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详细考察了均苯三甲酸(BTC)辅助合成对Cu Zn Al Zr催化剂活性Cu物种的分散度及其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u Zn Al Zr催化剂前驱体中引入BTC后,焙烧阶段分解生成气体产物有利于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并产生更多的孔隙结构,还可减弱Cu与载体氧化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Cu物种的分散。当BTC引入量为n(BTC)/n(Cu2+)=1/6时,在空气中焙烧所得Cu Zn Al Zr催化剂表面存在更多高度分散的较小Cu晶粒和Zn O晶相,Cu与Zn O物种之间的...  相似文献   

8.
甲烷水汽重整反应是目前工业制氢的主要过程之一,其中提升Ni基催化剂的抗积炭和抗烧结能力以及降低重整操作温度是该工艺的关键。通过将MoxC与Ni/Al2O3机械混合制备了MoxC-Ni/Al2O3双功能催化剂(MoxC-NiAl),即Ni解离CH4,MoxC活化H2O,同时耦合冷等离子体,系统地研究了MoxC助剂的加入对催化剂结构、等离子体放电性质(放电功率、有效电容)、催化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Raman、TEM等多种表征方法探究了催化剂的失活机制。研究表明,MoxC助剂的加入不仅有效促进金属Ni的再分散,提升催化剂的抗烧结能力,还提高了催化剂的有效电容和放电功率,有助于催化剂活性的提高。与传统Ni/Al2O3催化剂相比,无额外热源加热条件下,Mo2C-Ni...  相似文献   

9.
多相催化加氢反应是制备高附加值燃料及化学品的重要途径,而H2异裂解离过程及其形成的氢化物(M—Hδ-)的化学性质与加氢反应活性和选择性密切相关。然而,由于多相催化剂表面结构复杂导致了H2异裂解离过程及M—Hδ-化学性质的多样性,为认识H2异裂解离及M—Hδ-的化学性质对加氢反应机理的调控规律带来了巨大挑战。综述了H2异裂解离的机理及M—Hδ-的化学性质,并介绍了常用于检测M—Hδ-的表征技术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重点讨论了不同多相催化体系,如负载型金属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以及阴离子杂化金属催化剂中,H2异裂解离与催化剂活性位点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其对加氢反应性能的优化,并提出了调控H2异裂解离的有效策略。最后,针对当前H2异裂解离及M—Hδ-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行了总结,同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甲烷(CH4)等离子体裂解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制氢方法。采用针-针式纳秒脉冲火花放电方法研究了放电功率、CH4含量、CH4流量、反应温度以及不同背景气氛等对CH4转化和产物分布的影响,并采用TEM与Raman方法对产物纳米碳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CH4放电裂解产物主要是氢气(H2)、纳米碳(C)和乙炔(C2H2),另有少量的乙烷(C2H6)和乙烯(C2H4)生成;在30 mL/min的CH4/Ar总气体流量和10%的CH4初始体积分数下,输入60 W功率时实现了CH4转化率83.56%和H2选择性70.28%。放电功率的增大有助于CH4的完全裂解,促进H2和C的生成;而随着CH...  相似文献   

11.
采用助剂修饰合成金属有机骨架基化合物PVP-Ni-MOFs,经N2气氛退火制备了Ni/C-400催化剂。采用FT-IR、XRD、TEM、SEM、N2吸附-脱附等对催化剂进行结构与性能表征,考察了Ni/C-400催化C9石油树脂加氢反应中温度、H2压力以及时间对反应体系溴值的影响。结果表明:Ni/C-400具有大量介孔结构,助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促进了Ni在碳载体上的分散;在Ni/C-400用量0.25 g、H2压力6 MPa、温度210℃最佳条件下反应2 h,石油树脂的溴值降至1.3 g/100 g,氢化率达95.44%;催化剂经5次循环后,产物的溴值为1.5 g/100 g,表明Ni/C-400具有良好的催化加氢活性和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张鹏程 《天然气工业》2007,27(8):124-126
长期以来,在石油地质研究领域对CO2与CH4的转化关系及其转化成因尚无统一的定论。一般只将CO2作为生油还原环境的参数指标之一。因此在油气田勘探研究中,常将CO2在储存空间的保存完好性作为判定生、储油气层保存完好性的指标,这样CO2在油气田勘探阶段中仅作为寻找油气藏的一个线索。但在如下几种条件:①存在CO2催化剂(触媒剂);②存在H2及H2的化合物;③具备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④处于特定的保存条件下,则CO2可以转化为CH4及烃类,或者CH4及烃类能够转化为CO2。由此认为,CO2可作为勘探开发大气田的指示气体,而且在发现有高含量和高产量的CO2气井地区内,有可能勘探到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相似文献   

13.
余强  施晓秋  刘晓曦 《石油化工》2023,(12):1649-1654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负载型Ni/Al2O3催化剂,通过N2吸附-脱附、NH3-TPD、H2-TPR、粒径分析等方法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制备参数对催化剂粒径和催化剂上镍晶还原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l2O3通过焙烧预处理可消除微孔和强酸中心,有效增大孔径尺寸,通过超声分散处理可减少团聚,减少二次颗粒粒径。沉积沉淀法制备Ni/Al2O3催化剂适宜的条件为:Al2O3粉体预处理温度980℃、超声分散处理、沉积沉淀温度50℃、酸碱并流滴加后老化、老化p H=9、催化剂镍含量约25%(w)。在此条件下得到的Ni/Al2O3催化剂上镍晶的颗粒更小,更易被还原,分散性好。采用优化的催化剂对工业裂解重馏分物料进行稳定性评价,加氢后溴价(100 g油)稳定在25 g,且运行2 500 h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考察了吸附剂K-1对H2S的吸附特性和H2S滞留比对CH4吸附能力的影响,研究了H2O2溶液浓度对吸附剂性能的影响,以及H2O2溶液氧化法在不同H2S滞留比时吸附剂的再生效率。实验结果显示,吸附剂对H2S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和吸附不可逆性,滞留H2S可导致吸附剂对CH4吸附能力大幅下降;H2O2溶液浓度应控制在12% (重量分数)以下,高浓度的H2O2溶液会破坏吸附剂本身的孔结构,H2O2溶液氧化法对H2S污染型,尤其是低污染型吸附剂具有很好的再生效果。通过对重复再生吸附剂的结构参数和再生产物的分析,讨论了H2O2溶液氧化法的再生机理。  相似文献   

15.
以 Ce(NO3)3·6H2O 和尿素(CO(NH2)2)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 CeO2载体,再经等体积浸渍法负载活性组分得到 CuO/CeO2催化剂;通过 XRD、N2吸附-脱附、H2-TPR 等表征手段,探究 Ce(NO3)3·6H2O 和 CO(NH2)2配比对催化剂的结构、比表面积、还原性质的影响;并通过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MSR)反应对所制备 CuO/CeO2-x 催化剂试样进行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当 Ce(NO3)3·6H2O 和 CO(NH2)2的配比为 1∶3 时,制备的 CuO/CeO2-3 催化剂表相 Cu...  相似文献   

16.
通过高温焙烧制备了介孔Al2O3载体,再用湿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介孔催化剂Ni/Al2O3。利用XRD,N2吸附-脱附,H2-TPD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以月桂酸甲酯为反应物,评价了催化剂的加氢脱氧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Ni/Al2O3催化剂保持了载体Al2O3的介孔结构,且随载体焙烧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降低、平均孔径增大、金属Ni的晶粒尺寸增大、活性氢物种的供应能力呈火山型变化趋势。载体比表面积的适当降低,有利于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的形成,提高催化剂的活性氢物种供应能力;催化剂孔径增大能促进反应物和产物分子的迁移扩散。NiAl-700具有最佳的活性氢物种供应能力和大的平均孔径,在400℃、2.0 MPa、H2/油体积比500、液态空速1.5 h-1的条件下,月桂酸甲酯转化率为77.53%,烷烃选择性为71.0%,主...  相似文献   

17.
采用热力学软件Factsage8.1建立了以Fe2(SiO3)3为载氧体的甲烷化学链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模型,基于最小吉布斯自由能原理,对甲烷化学链部分氧化制合成气过程进行了热力学计算与分析;以甲烷转化率、CO选择性、H2选择性及CO2选择性等指标评价Fe2(SiO3)3的反应活性,研究了Fe2(SiO3)3与甲烷摩尔比、温度及压力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并得到了优化的反应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反应条件为Fe2(SiO3)3与甲烷摩尔比0.34、反应温度900℃、压力0.1 MPa。在此条件下,甲烷转化率为98.0%,CO选择性为99.0%,H2选择性为98.0%,CO2选择性为1.0%。  相似文献   

18.
以 Na2WO4为前体,制备了 WO3·0.33H2O,WO3·H2O,WO3·2H2O 催化剂,采用制备的催化剂对环氧油酸甲酯(EMO)进行氧化裂解制备了壬醛(N)和壬醛酸甲酯(M);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H2O2用量和催化剂用量对 EMO转化率和 N/M 收率的影响。制备了不同硅铝比的 Al-MCM-41 介孔材料作为吸附剂,用于提高催化剂的可重复使用性。实验结果表明,WO3·H2O 的催化性能较优,在反应温度 60 ℃、反应时间 45 min、n(EMO)∶n(H2O2)∶n(WO3·H2O)=1.0∶1.1∶0.4 条件下,EMO 转化率为 97%,N/M 收率为 72%。硅铝比为 50 的 Al-MCM-41 材料为较适宜的吸...  相似文献   

19.
反常辉光放电下CH4-CO2转化制合成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压下,利用一种新型的反常辉光放电反应器,使CO2重整CH4制取合成气。实验表明,反应体系输入功率、原料气配比和流量等对反应结果有着较大影响。在常压下,当输入功率为437 W、n(CH4)∶n(CO2)=4∶6及流量为140 mL/min时,CH4和CO2的转化率分别高达91.9%和83.2%,并且CO和H2的选择性分别为82.4%和62.1%。通过调配原料的配比,可以得到不同n(H2)∶n(CO)比值的合成气。  相似文献   

20.
生物质化学链气化耦合CO2裂解技术能够在产生高品质合成气的同时将CO2转化为CO,是可以同步实现CO2增量降低和存量减少的有效手段之一。使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生物质化学链气化耦合CO2裂解过程的模型,研究了温度、压力和生物质与氧载体质量比(m(Biomass)/m(Oxygen carrier),简称mB/mO)对反应产出合成气组分、气化特性参数和系统热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产出的合成气中CO、H2含量呈现上升趋势,CO2、CH4含量下降,产气热值增大,且在高于800 ℃时趋于稳定,反应温度在1000 ℃以下时,系统产热可以满足反应需要;当反应压力由0.1 MPa提高至0.5 MPa时,H2、CO含量下降,CO2含量提高,合成气热值下降,系统整体放热量增大;当mB/mO增大时,生物质进料量逐渐增多,氧载体还原产物中Fe含量增大,FeO含量降低,合成气热值上升;当mB/mO在0.3~1.3区间内时,系统产热可以满足系统反应所需。耦合CO2裂解反应器后碳转化率有较大提升,并且在mB/mO为0.7时提升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