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杞菊茶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取具有保健疗效作用的枸杞子、白菊花、绿茶等为原辅材料,采用热水抽提杞菊茶,并用碳酸氢钠、硅胶、果糖等处理抽提液,再离心分离的工艺要点,解决了杞菊茶饮料过剩的单宁鞣质溶出苦涩味重及白浊沉淀的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3.
保健苜蓿茶的制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芦荟含有人体所需的维生素、氨基酸、多糖类和矿物质,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抑制和破坏异常细胞生长的能力)、促进新陈代谢与血液循环、消炎抗菌、清热解毒、排毒养颜等功效,对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老年性便秘、肠胃炎、感冒等均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芦荟容易栽种,也可以家庭自行盆栽。芦荟可  相似文献   

5.
夏令茶     
  相似文献   

6.
闲话毛尖茶     
程柱生 《美食》2006,(3):44-44
在我国众多的茶叶中,有一些茶叶的名称里含有“毛尖”二字,叫“xx毛尖”但你不要以为它们是同一类的茶叶。根据制法不同,这些毛尖茶分属于绿茶类和黄茶类。  相似文献   

7.
王健 《茶苑》2004,(2):46-46
南瓜茶:①南瓜200g、莲藕100g、冰糖25g,加水500mL,煮沸3min,投入绿茶1g,分两次服,每天1剂。可清热解毒、利肺散结,用治肺结核。②南瓜蒂3枚切片,水煎代茶饮。从怀孕后半个月开始服用,每月1次,连服5个月。用于防治习惯性流产。  相似文献   

8.
茶糕,这是南京悠久的传统食品,是夏季早晨喝茶或午后喝茶时进食的点心,由此而  相似文献   

9.
<正> 我国茶税、榷茶(国家专卖)和茶法均始于唐。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辞海·茶税》)或建中三年(《旧唐书·德宗本纪》)或建中四年(《旧唐书·食货志下》),户部侍郎赵赞提出茶叶收税,税额为10%。这种茶税到德宗兴元元年(784年)下诏停止。到了德宗贞元九年(793年),盐铁使张滂提出收条税,皇帝又下诏恢复。到了穆宗(821~824)登基,遇到藩镇叛乱,国库空虚,而皇帝还要在宫中大兴土木,造“百尺楼”,于是盐铁使王播提出把茶税增加到50%,并亲往江淮、浙东西  相似文献   

10.
晓书 《美食》2003,(6):33-33
  相似文献   

11.
浮云 《中国食品》2011,(20):72-73
茶,属清品,冲淡平和,文静高雅;更有君子之风,与文人雅士十分有缘。自从陆羽的《茶经》问世后,释皎然、颜真卿的极力推崇,茶便时常与文学艺术结合在一起,文人墨客以“茶事”为题,以茶抒怀,以茶写景,描写品饮乐趣的诗文、歌赋、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2.
郑晓南 《饮食科学》2007,(11):51-51
处女座的我习惯细心观察身边事物一丝一亳的变化,对茶当然也不例外。由于在大学里学的是医学,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就格外注意。平日里看到有利于健康的茶饮制法便会摘抄下来,以备不时之需。我这点点滴滴的积累还真受用了不少的亲朋好友呢!  相似文献   

13.
清饮与茶配     
郑启五 《美食》2004,(1):48-48
喝茶分清饮和茶配两类,清饮顾名思义.就是单纯地饮茶,专心致志地体味茶的韵味;茶配就是有点心相傍,边饮边吃。清饮茶配,各有其乐,我是兼而品之。清饮时有清饮的茶友,多为茶化的学人、寺院的高僧、台湾的友、端庄的茶艺师以及茶行业的老板,茶逢知己,长饮不醉。而茶配有茶配的食友,当年打工的工友、上山下乡的老三届“插友”、还有大学的同  相似文献   

14.
结合前人的研究和我国茶业的发展特色,提出了适合茶业发展的新分类方法-四位一体法,该方法首次将我国的茶分为初加工茶,再加工茶和深加工茶三大类。  相似文献   

15.
16.
邓东 《中国食品》2003,(13):9-39
玉林茶泡,不仅是一种名贵茶点,而且是一种颇显高超技艺的工艺小吃。它色泽晶莹洁白如玉,图案美观,泡茶入口清香甜醇,令人心旷神怡。难怪在今年春季广交会上,数量不少的现货被华侨客商们抢购一空。  相似文献   

17.
18.
茶乃饮品中之尤物;“晚采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正是品饮普洱茶的好时节。  相似文献   

19.
刘沛文 《美食》2003,(2):32-32
  相似文献   

20.
为了自动调整普洱茶发酵车间环境温度,有效提高普洱茶的均匀发酵效率,提出一种车间温度的预测方法。针对所采集的普洱茶渥堆发酵1周期的车间环境温度,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温度测量数据处理;通过分析数据处理结果,寻找普洱茶渥堆发酵车间的温度变化规律,进而建立发酵过程中车间温度的数学模型。应用上述方法进行车间温度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获得的温度和实际温度偏差较小,证明上述研究是有效的。该试验的研究为自动化普洱茶发酵车间的环境温度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