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电致变色材料的变色机理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庆月陆春华  许仲梓 《材料导报》2007,21(F05):284-288,292
电致变色材料是目前公认的最有发展前途的智能材料之一。简要介绍了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如WO3、MoO3、NiO、IrOx等)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如紫罗精、稀土酞花菁、聚苯胺等)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变色材料及其研究现状,阐述了电致变色现象及其变色机理,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有机敏感变色功能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有机敏感变色材料的基本类型,探讨了材料的各种变色效应光致变色,热致变色,电致变色和压致变色等的内在关联,总结了有机敏感变色材料的基本分子结构类型并讨论了分子结构与敏感变色性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电致变色材料的变色机理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致变色材料是目前公认的最有发展前途的智能材料之一.简要介绍了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如WO3、MoO3、NiO、IrOx等)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如紫罗精、稀土酞花菁、聚苯胺等)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变色材料及其研究现状,阐述了电致变色现象及其变色机理,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可逆热致变色材料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李文戈  朱昌中 《功能材料》1997,28(4):337-341
本文就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概述,重点介绍了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组成,特性,变色机理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5.
郎凤培  汪浩  张生俊  刘晶冰  严辉 《材料导报》2017,31(Z1):251-256, 276
介绍了基于电致变色和热致变色的可变发射率薄膜及器件的基本原理及目前的研究现状,重点总结了三氧化钨(WO3)、导电高分子(CPs)、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A1-xBxMO3)、二氧化钒(VO2)等四类典型红外发射率可变材料。最后针对电致变色和热致变色分别提出了存在的具体问题,对我国智能变色发射率可调型薄膜及器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系列10-N取代的吩噻嗪衍生物(phenothiazine derivatives,PDs),利用氢谱、碳谱、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和紫外光谱对其电化学性质作了初步研究。组装了以PDs作为阳极电致变色材料,紫罗精作为阴极电致变色材料的新型阴极-阳极复合电致变色器件。当施加2.4V电压时器件阴极材料显示蓝色,而施加反向电压时阳极材料显示为红色,颜色可逆转换且其响应时间250ms,循环次数超过104,可实现寻址。PDs作为阳极材料具有优良的电致变色性能并且廉价环保,是一种令人瞩目的新型电致变色阳极材料。  相似文献   

7.
电致变色材料及器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电致变色材料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应用前景的智能材料之一,在过去几十年里被广泛研究,相关的电致变色器件也已经上市。本文在总结了各种电致变色材料的变色机理及其成膜方法(重点介绍了本实验室采用射频溅射制备的WO3膜和NiO3膜)的基础上,研究了材料的应用及器件的组装,并对器件组装中所需要的部分其它关键材料进行了介绍。最后对未来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电致变色器件(Electrochromic Devices, ECDs)是一种颜色变化受电压调控的智能装置,具有工作温度范围宽、光学对比度高、可逆双稳态性能好、驱动电压低和能耗低等优点,在智能动态调光窗、全彩色电子显示屏、防眩光护目镜、自适应双隐身伪装以及可视化储能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阴极着色材料氧化钨(WO3)和阳极着色材料氧化镍(Ni O)是两种被广泛研究的无机电致变色材料,由WO3和NiO薄膜组成的互补型电致变色器件在大规模智能窗的应用中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改善电致变色器件的综合性能如光学调制范围、响应速度、循环寿命和耐候性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围绕互补型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组成,综述了基于WO3和NiO的电致变色全器件的近期研究进展。首先分别阐述了WO3和NiO薄膜的电致变色机理和衰退机制,讨论了改进制备工艺、元素掺杂改性、设计纳米结构和引入复合材料这四种薄膜性能优化策略的作用和最新研究进展,其次,按照器件的组成成分和结构设计介绍了互补型电致变色全器件的分类体系,总结了各组分材料的...  相似文献   

9.
张凤  管萍  胡小玲 《材料导报》2012,26(9):76-80
有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低温变色性能优于传统的无机可逆变色材料,已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研究与开发的有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已不少,其变色机理不尽相同。重点介绍了分子结构的变化对有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变色机理的影响,并概述了有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电致变色材料被认为是最有开发前景的智能材料之一,本文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电致变色智能窗的结构及变色原理,着重阐述了WO3电致变色材料和固态电解质的最新研究动态,展望了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器件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热红外伪装遮障材料的制备是研制超轻型多波段伪装遮障的关键技术之一。阐述了一种优化的制备热红外伪装遮障材料的关键技术、配方与工艺等。采用本体透明型方法制备了绿色和土色低发射率材料。检测结果表明,研制的低发射率防热红外伪装涂层样品具有红外发射率低、红外透明性好、多光谱兼容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伪装隔热封套材料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段志强  易建政  滕利才 《包装工程》2012,33(5):59-61,92
提出了通过共混改性技术使普通PVC封套材料具有伪装隔热性能的方法。分析了PVC封套材料的伪装隔热改性机理,提出了伪装隔热封套材料的设计方案和加工工艺,测试了材料的光谱反射性能和热反射性能。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红外与雷达波隐身涂层的激光后向散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涂层的红外辐射率越小,激光后向反射率越大。从目标战术应用上考虑,通过对目标进行合理的迷彩图案设计,有可能实现红外与激光隐身兼容;从隐身原理和材料设计来考虑,完全可以做到雷达与激光隐身兼容;通过涂层表面结构微孔化,可使涂层激光后向反射率大大下降,而不影响雷达波隐身性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和展望可见光波段自适应伪装材料和红外波段自适应伪装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应用现状,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军用服饰对抗的不同波段,总结归纳了光致变色材料、电致变色材料、热致变色材料、相变材料、电致变发射率材料、电致变温材料和光子晶体材料的发展现状.结果 自适应伪装材料在军用服饰上的应用形式多,且相关产品在不断更新换代.结论 光学自适应伪装材料可适应不同场景不同要求下的变色需求,电致变发射率材料等红外自适应伪装材料可以用于军用红外伪装中,进一步完善可实现自适应红外隐身,人工光子晶体材料作为自适应伪装材料也可用于军用产品,目前已从多角度进行研发、实验,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及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5.
绿色材料是一种重要的伪装材料。伪装上不仅要求绿色材料的颜色与绿色植物近似,而且要求其近红外反射特性与绿色植物近似。伪装绿色检验镜是一种检验绿色颜料与植物绿色异谱程度的器材,论文提出了伪装绿色检验镜镜片的光谱透射特性要求,分析了其检色原理和检色效果,为绿色材料近红外伪装性能的检验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于斌  齐鲁 《材料工程》2006,(Z1):87-90,94
通过熔融纺丝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红外/雷达多功能隐身纤维.本研究主要分析了纤维的热性能、力学性能、电性能和填料种类、含量、样品厚度和形态结构对纤维吸波性能的影响以及纤维的红隐身性能.研究表明随着粉体含量的增加纤维的力学性能、结晶度、熔融温度降低.随金属粉体含量的增加,纤维的质量比电阻率先降后升.复合粉体比单一粉体有较好的雷达吸收,金属粉体含量的增加有利于吸波性能的提高.皮层含有15%金属粉体的隐身纤维具有较好的红外隐身性能.隐身纤维大于10db的频宽可达2.39GHz,红外发射率可达0.62.本实验制备的隐身纤维材料有望成为一种极具发展潜力和工业价值的多功能隐身材料.  相似文献   

17.
分析探讨了彩色水泥在军事伪装中应用的可行性 ,指出应主要解决彩色水泥在防可见光、近红外和热红外侦察等方面的伪装性能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兼具红外隐身的八毫米雷达波吸收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对两类兼具红外隐身功能的八毫米雷达波吸收材料(RAM)进行了研究,一类为贴片型材料,另一类是涂层型材料,对涂层型材料的进行合理的一体化多层结构设计,使其八毫米波段材料电性能和工艺性能得以提高,从而成为一中很有希望的多功能隐身材料。  相似文献   

19.
智能隐身材料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智能隐身材料由于具有传感、控制、执行的能力,获得了比常规隐身材料更优越的功能,本文概述了智能隐身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对智能隐身材料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蒙皮、可见光及红外智能隐身、智能声隐身和雷达波智能隐身分别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根据隐身原理,概述了隐身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概况。重点介绍了雷达隐身材料、红外隐身材料、激光隐身材料,以及多波段复合隐身材料现状及研究进展。肯定了目前隐身材料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指出今后隐身材料的发展会向着质轻、带宽、高效、耐久的方向发展,而且多波段兼容的隐身材料也会是未来隐身材料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