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介绍利用连续运行的 CO 激光器观察了 InSb 的带间磁光吸收,不同朗道能级间的跃迁形成了一系列的吸收峰值,最低的四个带间跃迁是与导带朗道能级的自旋向上(0↑)和自旋向下(0↓)以及施主杂质能级的跃迁有关。 相似文献
2.
3.
在低温下,用连续CO激光器观察到了InSb带间法拉第转角随外磁场变化的振荡现象,振荡的产生可归结于电子相继跃迁到导带的不同朗道子能级,实验测量和理论的估算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量光电导和调制光电导,观察到了15K温度下的n-InSb在CW CO_2激光照射产生的磁双光子吸收(TPMA).实验取Voigt位形,磁场沿[111]晶向且最大为4.2T.实验的结果表明,“一次带内,一次带间”跃迁理论可以相当好地解释InSb中的TPMA过程,且大部分吸收为“球对称跃迁”,而其余为较弱的空间反演不对称、斜项和k_H跃迁.通过计算三阶非线性系数虚部得到的TPMA吸收系数与实验测得的双光子光电导之比较亦表明,现有的此方面的理论解释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5.
6.
InSb磁敏传感器的设计与应用徐向东(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三研究院八三五八所天津300192)本文对InSb磁敏传感器的应用、设计等方面作了介绍,并给出了器件的电阻率、磁阻灵敏度的要求,对磁敏传感器的短路及尺寸设计给出依据,并对如何提高器件的性能、产量提... 相似文献
7.
双光子吸收光致变色三维光存储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介绍了双光子吸收光致变色光存储的存储原理,利用单光束双光子吸收三维光存储和反射式荧光共焦扫描读出实验装置,分别进行了写入激光功率、曝光时间和存储深度不同时双光子吸收光致变色三维光信息存储特性(读出信号强度和存储点尺寸)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读出信号强度主要取决于写入时的激光功率和曝光时间。读出信号强度在激光功率较低时与写入激光功率的平方成正比,而当写入激光功率大于一定值时,读出信号强度达到了饱和。读出信号强度随着曝光时间的增加也明显地呈现出饱和效应。此外,读出信号强度随着存储深度的增加明显地减弱了。存储点尺寸随着写入激光功率的增大、曝光时间的增长也迅速增大。较高的写入激光功率和较短的曝光时间有利于信息的高速存储。 相似文献
8.
在-196℃到-96℃范围测量了PVInSb红外探测器的信号,噪声和阻抗数据。给出了信号,噪声,信-噪比和阻抗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族。分析讨论了器件结构设计时,选择PV-InSb红外探测器工作温度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波分复用(WDM)系统中不同信道之间的串扰将恶化每路信号的消光比,而多波长光交叉连接网络中还会出现带内串扰的情况,它所产生的拍频噪声对系统的影响远大于带间串扰。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这两种串扰,理论分析的结果与实验现象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N/A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65,2(6):23
本文给出了室温下由磁集中效率引起的的复合发射的初步观察结果,由于磁集中效应,在试样的一个界面上产生了非平衡载流子的过剩的集中。界面附近一部份复合激子的过剩集中,伴随着有发射发生。磁集中效应理论在一系列的文献中都作了叙述。在Ge中观察到了这种效应。为了在类似的条件下观察复合发射,InSb将是较为合适的对象,因为InSb的本征电荷载流子的浓度和电子迁移率都比较大。 相似文献
11.
12.
13.
进行了InSb中Be注入成结实验研究。得到的二极管在77 K低背景下测得的特性为:正向电流-电压遵守I0eqv/βKT规律,其中β为1.6,在-0.1 V时反向电流密度为2.14×10-7A/cm2,在-1 V时反向电流密度为3.9×10-6A/cm2,优值因子R0A为1.89×105Ωcm2。经装入结构测试,芯片光电性能达到生产要求水平。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采用Kane模型的重空穴带波函数,导出重空穴带带内跃迁的光吸收理论公式,其结果近似为采用球对称波函数计算结果的一半。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我们多年来从事InSb磁敏电阻及传感器的科研开发工作,并结合在温州经纬实业公司进行的生产实践,就InSb磁敏电阻及用这种元件为核心部件作成的各种传感器(如磁敏无触点电位器、精密角位移传感器、旋转传感器和图形识别传感器等)的工作原理、结构和性能作些简要介绍。期待通过广大科技工作者们的共同努力,将这些科研新成果尽快地推广应用起来。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对基于带间级联结构和谐振腔结构的中红外发光二极管进行了仿真和设计。在传统带间级联发光二极管的基础上,从器件外部引入分布布拉格反射镜(DBR)谐振腔结构,形成谐振腔带间级联发光二极管。对谐振腔参数进行仿真优化,包括DBR周期数、谐振腔的腔长、有源区在谐振腔中的位置等。结果表明,使用单周期ZnS/Ge DBR作为谐振腔上反射镜的器件输出功率最大,有源区置于谐振腔内部电场强度波峰处时,器件的输出功率最大,三级谐振腔带间级联LED器件的输出功率与55级无谐振腔器件输出功率相当,其光束发散角的半峰全宽可以从92度减小到52度。结合已生长的5级带间级联LED器件的测试结果,增加谐振腔结构后的仿真结果表明,峰值波长的辐射强度增强11.7倍,积分辐射强度增强5.43倍,光谱的半峰宽变窄6.45倍。 相似文献